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後遭到西方國家的圍堵制裁,導致發展速度減緩,值不值?

普慈賢


俄羅斯於2014年兼併了克里米亞,隨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對俄羅斯實施圍堵和制裁,確實給俄羅斯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連普京總統本人都承認,美國和西方國家這幾年對俄製裁給俄羅斯至少造成了500億美元的損失。但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勢下,對俄製裁給美國和西方國家也造成了嚴重損失,其中美國受損失170億美元,日本受損失270億美元,與俄羅斯存在經貿聯繫的歐洲國家損失2400億美元。由於對俄製裁使美國的若干盟國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事實證明制裁確實就是一把雙刃劍。




由於制裁俄羅斯使不少歐洲國家受到了嚴重損失,一些歐洲國家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還是敢於“頂風”堅持與俄羅斯發展經貿交往,特別是現在不少歐洲國家仍然需要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使俄羅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對歐貿易發展空間。同時,俄羅斯通過發展與中國的經貿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製裁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已經達到了1070億美元的規模,而且還有望不斷擴大。另外,俄羅斯還可以通過歐亞經濟聯盟機制發展與多國的經貿交往來克服自身面臨的經濟困難。


俄羅斯兼併的克里米亞雖然僅有2.55萬平方千米面積,但由於其戰略位置重要,俄羅斯控制它後可以極大改善俄在黑海地區的戰略態勢,併為將來俄羅斯實現南下中東、地中海甚至印度洋以及重返東南歐準備了有利條件。雖然現在由於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制裁和打壓使俄羅斯遇到很大困難,但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具有大國雄心的國家,只要一有條件它還是會努力爭取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的。從這一點上來看,俄羅斯現在兼併克里米亞後短期內是會遇到不少困難,但如果從長遠考慮的話我們就不難發現俄羅斯其實是為自己買了一支“潛力股”,以後是會產生巨大效益的。何況克里米亞是著名旅遊度假勝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對俄製裁不會完全澆滅人們赴克里米亞旅遊的熱情,到時候克里米亞旅遊業的重新振興是會給俄羅斯帶來不少收益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們在探討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而遭受美國的制裁和圍堵的問題時,不能僅僅只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和軍事賬,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全面客觀的認識。雖然從目前來看兼併克里米亞使俄羅斯經濟發展遇到不少困難,但只要俄羅斯能夠挺過最困難的時期,往後擁有克里米亞而具有的戰略優勢是會逐漸凸顯出來的。因此從長遠來講俄羅斯並不吃虧,對於俄羅斯來說兼併克里米亞確實是值得的。


廣雅君觀世界


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半島不值,因為克里米亞半島雖然成為俄羅斯領土,而且憑藉克里米亞半島的地理優勢,港口資源,俄羅斯加強了在黑海的軍事實力,但是卻換來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長期經濟封鎖,甚至克里米亞半島都很難發揮作用。

俄羅斯原本是內陸國,面積狹小,地理位置差,因此俄羅斯不斷向外擴張,而黑海的暖水港讓俄羅斯人覬覦已久。俄國彼得大帝從1695年開始,不斷向黑海沿岸地區發動進攻,此時盤踞在黑海沿岸的是奧斯曼帝國,經過兩次大規模戰爭,俄羅斯在1791年佔領了克里米亞半島。1799年,俄羅斯與土耳其簽訂《俄土同盟條約》,其中秘密規定俄羅斯海軍可以自由穿越土耳其海峽,禁止其他國家海軍進入黑海。



從1695年到1791年,為了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俄國耗費了將近100年時間,黑海沿岸浸透了俄國人的鮮血,加上俄羅斯人對領土的渴望,所以蘇聯解體時把克里米亞半島割讓給烏克蘭不久,俄羅斯人便已經深感後悔。

2014年,烏克蘭爆發內戰,俄羅斯趁亂奪取克里米亞半島,雖然克里米亞居民經過公投,願意加入俄羅斯,但是此舉仍然被視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


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半島,通過半島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島上的港口設施,俄羅斯黑海艦隊再一次得到加強,並且黑海艦隊可以經過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前往敘利亞等中東國家,進而維持在中東等地區的影響力。

現代社會,被打上侵略者的名頭,意味著被世界各國抵制和孤立。

俄羅斯因為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因此被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進行經濟制裁,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2015年開始,俄羅斯經濟大幅度下降,打斷了普京上臺以來的經濟增長趨勢,而且時至今日也沒能從經濟制裁中徹底恢復。



克里米亞事件之後,烏克蘭與俄羅斯徹底決裂,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甚至也沒有向俄羅斯宣戰,但這僅僅是因為俄羅斯實力不足,未來不排除烏克蘭把美國軍隊引進來,結果將會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再無戰略緩衝區,一旦爆發戰爭,美國直接威脅莫斯科。

波蘭雖然不是受害國,但是俄羅斯的擴張引起了波蘭的警覺,因為波蘭上一次滅亡就是納粹德國和蘇聯東西夾擊的結果,波蘭歷史上三次滅亡,每一次都與俄羅斯有關,所以波蘭加快了邀請美國駐軍的步伐,2018年美國和波蘭達成一致,美國派軍隊進駐波蘭,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再一次被縮減。



俄羅斯海軍雖然制霸黑海,但是黑海出口的土耳其和希臘都是北約國家,雖然土耳其在美俄之間搖擺,未來不排除美國海軍進入黑海的可能,如果美國海軍進入黑海,俄羅斯海軍恐怕會失去在黑海的制海權,有了美國海軍的掣肘,俄羅斯黑海艦隊也將很難直接支援中東敘利亞。

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雖然得到了領土,但是卻讓自己被西方國家排擠和孤立。


蘇聯解體之後,西方國家接納俄羅斯成為八國集團成員國,2019年6月6日,法國舉行諾曼底登陸的紀念儀式,俄羅斯是蘇聯繼承者,蘇聯在二戰消滅了德軍主力,諾曼底登陸期間也牽制了德軍,但是普京卻沒有被邀請參加諾曼底登陸的紀念儀式。

無論是否願意承認,歐美國家仍然主導世界的發展方向,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孤立,未來的路很長,但是很難走,俄羅斯已經不會再有崛起,也不會有大作為,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但是卻斷送了未來


視野新觀


俄羅斯在收復克里米亞之前,做了評估,得出的結論是,收復克里米亞,可能遭至美歐的制裁;不收復美歐仍然會以其他的藉口進行制裁。因為,普京在2012年第三次當選俄羅斯總統之後,向外界己經展示了一種大國姿態,在國際公開場合上不再以美歐的意志為轉移。這必然會引起美歐的不滿,從而採取經濟手段遏制俄羅斯這種態勢。

既然如此,俄羅斯便與2014年3月果斷將克里米亞收回。
普京2000年就任總統以來,一直有一種大國情懷,曾公開表示“給我二十年,還給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就任之初和葉利欽一樣,曾把俄羅斯的崛起寄託在西方身上,融入西方以振興俄羅斯的經濟。然而,由於歷史的恩怨和意識形態差異,俄羅斯被拒絕了。不僅如此,美歐並沒有停止遏制俄羅斯發展的步伐,北約繼續東擴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在他們看來,俄羅斯最好再次解體,永遠對美歐構不成威脅。而烏克蘭處在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關鍵結點上。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俄羅斯的腹地將全部暴露在北約導彈的打擊之下,而克里米亞正是處在關鍵結點上的結點。


克里米亞
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時,用了30年,損失了50萬軍隊,從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手中奪來,於1783年併入俄羅斯領土。現在埃爾安支持烏克蘭的根源就在於此。1954年在紀念俄羅斯和烏克蘭合併時,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劃歸為烏克蘭管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就克里米亞歸屬問題曾引起俄烏兩國爭執不休,但考慮到俄烏“兄弟”關係,俄羅斯並沒有過分索取,自身上也是矛盾突出百業待興,實在沒有能力應對複雜的國際環境。

經過普京強有力的治理,俄羅斯的經濟包括各項指標得到了全面發展,2012年至2013年俄羅斯的GDP己經達到2.3萬億美元,躍上了發達國家的行列。期間,北約加快了對俄羅斯的圍堵。而烏克蘭多次爆發“橙色革命”,大有走進美歐“懷抱”之勢。以親美的尤先科和以親俄被推翻的亞努科維奇來看,烏克蘭的局勢和地位越來越顯得突出重要。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進入了普京的決策層。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全民公投,以96%的贊成票要求併入俄羅斯。3月18日,普京下令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於是俄羅斯空降兵突降烏克蘭,兵不血刃地將克里米亞收回。
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之後,成為了與美國走向對抗的爆發點,美歐開始對俄羅斯全面進行制裁。俄羅斯的經濟每況愈下,民眾生活水平開始急劇下降,而美國開始從石油價格上進一步打擊俄羅斯的經濟。2014年到2015年俄羅斯的經濟下降到幾乎達到了2012年的一半。如果俄羅斯再不反擊,後果便不堪設想。

2015年9月,普京斷然出兵敘利亞。與其說是保護阿薩德政權,不如說為了俄羅斯的生存和石油的價格而戰。實踐證明,憑普京的機智和果敢,俄羅斯不僅經濟開始復甦,國家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俄羅斯躍上了世界可以和美國叫板的大國行列。這一切都來源於烏克蘭危機,也就是說收回克里米亞。

現在只要俄羅斯針對美國任何一項霸權主義舉措,比如委內瑞拉和中導條約,美國馬上“退避三舍”,你說值不值呢?當然值。不僅值,而且是俄羅斯重塑大國的契機。

普京在2018年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時承諾,在這一任期內將俄羅斯經濟發展到世界前五位。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俄羅斯將是另一番天地了。


適情雅趣


如果俄羅斯跪在美國腳下,美國就能放俄羅斯一碼,也許俄羅斯就不會去爭克里米亞了!

在苦苦掙扎了二十多年之後,普京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不論俄羅斯怎樣向西方國家集團示好,都不可能為俄羅斯求得一線生存空間。要想活下去,俄羅斯只剩下抗爭一條路可以走。自從變天之後,兩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普京都向美國“跪過”。根據美國阿肯色州克林頓圖書館去年解密的一批克林頓資料顯示,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的國家政府運作其實已經完全在美國的掌控之中。為了確保葉利欽可以連任,美國給他直接派出了整支競選團隊,幫助他策劃大選宣傳;葉利欽的政府斷了現金流,克林頓就下令美國財政部偷偷為俄羅斯提供公務員工資款。哪個年頭,葉利欽不論大小事情都要向克林頓彙報。就算是葉利欽交班給普京,也是先向美國報的備,把普京“推薦”給克林頓。

除了在軍事上不放過俄羅斯,美國對俄羅斯有求必應!

不論是葉利欽還是普京,都曾經像今天的烏克蘭一樣,苦苦地哀求美國能夠接受俄羅斯成為美國的盟國,能夠加入北約組織。但是,那個時期的美國牽著俄羅斯就像一條丟棄的癩皮狗。美國既要通過支持葉利欽和普京來確保俄羅斯控制在自己的代言人手裡;又不能讓俄羅斯太接近西方,成為西方的“盟友”。美國需要保持俄羅斯這樣一個半硬不軟的“敵人”,來確保西歐諸國繼續生活在戰爭的恐懼之下,從而緊密地團結在美國的翅膀下面。

因此,不論葉利欽、普京怎樣“努力”,北約就是不接受俄羅斯加入的請求;不但如此,北約還藉著俄羅斯的軟弱,不斷東擴,把炮口頂到了俄羅斯的腰眼上了。

不抗爭,早晚死!

普京在醒悟之後終於決定和西方決裂,重新走上“振興俄羅斯”的大路上。克里米亞之爭就是俄羅斯抉擇的分水嶺。克里米亞之爭,導致俄羅斯被西方制裁多年,經濟持續低迷;但是如果俄羅斯不在克里米亞站起來,今天的俄羅斯肯定已經徹底被北約包圍。俄羅斯就等著滅國吧!


梅絲露



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到底值不值得,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從現實看,俄羅斯因此而經濟上被制裁,政治上被孤立,國家總體發展停滯不前。從戰略角度來說,克里米亞又是俄羅斯前出黑海,到達中東乃至南歐的唯一通道,自然重要。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和軍工業的發達,所謂的“橋頭堡戰略”在整體戰略中的比重在不斷降低。到底值不值得,需要歷史來檢驗。所以,也可以說,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是個“三維錐度體”的問題。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克里米亞位於俄羅斯西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毗鄰黑海和亞速海。克里米亞有刻赤,塞瓦斯托波爾等天然良港。而塞瓦斯托波爾不僅是唯一的深水不凍港,而且還是俄羅斯四大艦隊之一的黑海艦隊基地。在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前,塞瓦斯托波爾港是俄羅斯租用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後,也就不需要再支付租金了。當然,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它是俄羅斯的黑海方向出海口,由此經土耳其海峽後可以到達中東和歐洲的巴爾幹地區。這才是克里米亞最具戰略價值之所在。至於克里米亞是旅遊勝地和經貿重地等特點,與戰略地位相比,顯然都是微不足道的。這也是俄羅斯不惜忍受制裁也要“收回”的原因之一。而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另一個原因是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民族情感問題。


克里米亞最早的居民是凱爾特人,後被蒙古征服。在蒙古逐漸衰落後,又被多個民族統治過。1443年,在克里米亞誕生了克里木汗國,後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所以,直到現在,土耳其人仍然有“克里米亞情結”。就在前不久,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會見來訪的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時,仍然強調土耳其永遠不會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表面上似乎是支持烏克蘭,實質上是因為在土耳其人心中仍然認為克里米亞是它的。土耳其寧願克里米亞在烏克蘭手中也不願在俄羅斯人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克里米亞當年被俄羅斯奪走的仇恨。二是假如土耳其未來強大了,如果想奪回克里米亞的話,從烏克蘭手中奪回的話,總要比從俄羅斯手中奪容易些。同樣的,俄羅斯人對克里米亞也有割捨不掉的民族情感在裡頭。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經過二百年11次俄土戰爭才從土耳其手中奪來的。為了克里米亞,葉卡捷琳娜和亞歷山大一世兩位大帝嘔心瀝血,亞歷山大一世甚至為此喪失了性命。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在英法兩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聯合攻擊下,俄羅斯戰敗。亞歷山大一世也羞愧自殺。因為擔心英法兩國會乘勝追擊奪取阿拉斯加,俄羅斯還不得不在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賤賣給了美國,成為了俄羅斯人心中永遠的痛。所以,普京決心收回克里米亞也有迎合俄羅斯民族情緒的因素。


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的第三個主要原因是“不能再等了”。1954年,為了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三百週年,經赫魯曉夫提議,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以決議的形式將克里米亞劃歸了烏克蘭。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問題就成為了“問題”。克里米亞民族成分並不是太複雜,俄羅斯族人佔了60%,烏克蘭人佔了24%,其餘的16%左右是白俄羅斯和韃靼人等少數族裔。官方語言為俄羅斯語。所以,在蘇聯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各自獨立後,克里米亞人對歸屬問題就有了“想法”。不可避免的,俄羅斯人肯定也有想法。於是,在1992年的時候,克里米亞和俄羅斯就有了這個問題的“互動”。但是,被烏克蘭拒絕了!這個事情拖到了1994年7月,親俄的庫奇馬就任了烏克蘭總統。庫奇馬實行的自然是親俄政策。所以,俄羅斯也就自然沒有了“收回”克里米亞的緊迫感。為此,雙方還在1997年簽署了《俄烏友好合作條約》,等於是解決了克里米亞問題。然而,在尤先科上臺後,烏克蘭的政治方向突然向西方傾斜了!這令俄羅斯緊張了!不過,俄羅斯還有最後一張牌,那就是通過亞努科維奇將烏克蘭拉回俄羅斯這個方向。於是,在俄羅斯的運作和支持下,亞努科維奇成功的當選了烏克蘭總統。但是,俄羅斯和亞努科維奇都過於“心急”了!反而使烏克蘭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由於歷史的沉痾,烏克蘭西部以及烏克蘭的政治和經濟精英們大多都傾向於“向西靠”。所以,在烏克蘭的主流民意是加入歐盟和北約。加入歐盟自然是因為歷史和經濟考量,加入北約則是防備俄羅斯起“歹意”。而在亞努科維奇上臺後,俄羅斯希望亞努科維奇能儘快掐滅烏克蘭的“西進”念頭。於是,亞努科維奇找理由中斷了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的談判進程。然而,這一過於“生硬”的方法卻引起了烏西民眾的逆反心理和烏克蘭政治精英們的強勁反彈。終於導致了烏克蘭“街頭革命”的爆發,亞努科維奇被推翻。俄羅斯也就失去了“最後一張牌”。如果此時不將克里米亞收回的話,一旦烏克蘭成功加入了北約,俄羅斯再想收回的話,那就必然難上加難。而且會付出“不可知”的代價。所以,俄羅斯決定“長痛不如短痛”,於是,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了!如果不以原則論,單以俄羅斯的利益考慮的話,俄羅斯必須拿下克里米亞。否則,俄羅斯今後的機會就渺茫了!所以,從這個維度來考慮的話,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是值得的。然而,現在畢竟已經是21世紀,人們在思考國際問題時已經首先會以國際法來考量了!而且,從烏克蘭的角度來說,克里米亞的“離去”同樣也是不可接受的。


俄羅斯“接受”克里米亞後,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對。也導致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制裁。致使普京設計的俄羅斯復興計劃被迫中斷,俄羅斯的戰略取捨也被迫“轉向”。普京原來的復興計劃是經濟和金融體系融入到西方的體系之中。並藉此改變經濟結構,徹底擺脫對資源經濟的依賴。在政治上“迴歸”歐洲大家庭,以實現幾個世紀的夢想,結束遊離於歐洲之外的狀況。然而,正是因為克里米亞問題,這一切都成為了“泡影”。作為新世紀湧現的四大新興經濟體之一,俄羅斯在2000年以後,依靠國際石油市場的“井噴時代”,迅速恢復了經濟,軍隊得以重建,軍工業重新振興,民生福利大幅提高,俄羅斯民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然而,自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後,在西方的圍堵和制裁下,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速度驟然下降。在2014年至現在,俄羅斯的GDP平均增速只有1%(俄羅斯前統計局長親口所說)。對於重返世界政治和軍事舞臺後的俄羅斯來說,在其戰略博弈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1%的GDP增速實質上就是在“負增長”。其實,俄羅斯的真正損失並沒有反應在GDP上,而且在於看不見的長遠損失。據一些專家分析。在“不進反退”中,俄羅斯至少又被美國拉下了二十年的差距。本來俄羅斯在2014年前是急起直追的“勢頭”。但因為克里米亞問題,不僅沒有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反而又被拉下了更大的距離。如果再追的話,不知又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追上美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似乎又不值得。

對於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到底值不值得的問題,一直是眾說紛紜。也可以說是見仁見智。從現實來說,俄羅斯遭受的損失是慘重的。因為此事中斷了俄羅斯的復興計劃,導致俄羅斯被西方社會拉開了更大的距離。無疑會無限加大“再追趕”成本。但是,如果從克里米亞的戰略位置以及俄羅斯目前的戰略博弈角度來考慮的話,又是值得的。不過,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尤其是科技的發達,使交通工具和武器的性能向著人們想象的空間去發展。所以說,所謂的“橋頭堡戰略”將會逐漸失去其意義。如果以此角度考量的話,俄羅斯此舉似乎又是得不償失。因為,俄羅斯在復興大業的節骨眼時刻收回克里米亞,等於是自我中斷了復興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失去了左鄰右舍的信任。這種信譽缺失難免會影響俄羅斯未來。不過,克里米亞問題終歸是木已成舟。那是俄羅斯的選擇,無論何種代價,俄羅斯也自然會承擔。所以,克里米亞問題不僅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同時也是“三維錐度”的思考問題。


人生觸底反彈


2014年3月,俄羅斯推動克里米亞公投,結果該地居民95%以上要求入俄,這樣俄羅斯便不費一兵一卒,將該島佔為己有。但是,俄羅斯因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遭到美歐西方國家的圍堵制裁,以致於經濟發展嚴重放緩,鑑於此,這樣的做法值嗎?

俄羅斯這樣做,必然是基於國家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作出的謀劃,是通盤考量的結果。

首先,就戰略意義而言,克里米亞半島的戰略位置尤為顯著,擁有該島後,俄羅斯就可以將亞速海、刻赤海峽、黑海連成一片,不再受到烏克蘭的掣肘,也就打消了美國在此駐軍的企圖。

蘇聯解體後,美歐狼狽為奸,對俄羅斯極盡打壓圍堵之能事,美國在俄羅斯周邊獨聯體國家紛紛派駐軍隊,對俄羅斯進行軍事封鎖,與此相對,歐盟、北約則不斷向東擴展,擠壓俄羅斯生存空間。在美歐共同作用下,俄羅斯忍辱負重,這就是當年葉利欽總統迫不得已要融入西方世界的原因。

在歐美威逼利誘下,烏克蘭經不住誘惑,崇洋媚外,幻想能夠加入歐盟北約,這就給俄羅斯造成了困擾,因為一旦烏克蘭成為西方的一員,美國和北約勢必在克里米亞設立軍事基地,使得俄羅斯通往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出海通道將被卡殼,那麼俄羅斯的發展空間將大大萎縮,國防安全將嚴重受制於人。這是莫斯科不願看到的,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行一步,這樣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也就不足為怪。

其次,就長遠利益而言,鑑於烏克蘭親美排俄越來越嚴重,美歐對俄羅斯虎視眈眈,俄羅斯有必要給予烏克蘭以顏色看看,以便令其清醒,勿要在危險的邊緣越滑越深,在此情形下,俄羅斯當機立斷,將克里米亞收回,就打開了局面,避免陷入美歐的包圍圈。

有了黑海、亞速海,俄羅斯將四通八達,向西經過土耳其海峽,可達地中海、紅海,繼而到達大西洋和印度洋,這樣從長遠來看,俄羅斯的未來發展就有了保障。

誠然,幾年來俄羅斯因佔據克里米亞而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但這是暫時的。果不其然,從2015年以來,俄羅斯經濟逐漸好轉,目前GDP總量已經接近前十,未來6年,擠進前五大有希望,而這都與擁有克里米亞,從而贏得先機不無關係。

總之,長痛不如短痛,雖然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受到圍堵制裁,但這是短期的,從長期看,俄羅斯將因為此舉而佔有天時地利之便,為未來發展創造了無限的可能。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擺在俄羅斯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對抗,要麼繼續分裂,直到對歐美構不成威脅。這不是一道多選題,而是一道對錯題。當年葉利欽不是沒有努力過和歐美苟合,最終的結果終於讓葉利欽看清了真相,人家是想整死你,而不是想改變你,你的錯不是制度,而是體量。所以,不管俄羅斯收不收回克里米亞,歐美也不會放過俄羅斯,他們會找其他的藉口和俄羅斯對抗。


pulszhang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值不值?站在不同角度觀察,所看到的並不完全一致,說值者有之,說不值者亦有之,而且各有見的。作為局外人的看法與見解,無所謂對錯,怎麼說哪?大家都有理。到底值不值?餘以為\b:

一,子非魚,怎知魚之悲樂?值還是不值,只能是與此有切身關係的普京與俄羅斯人民有切身感受,有權界定。

二,克里米亞事件是歷史事件,它的功過是非,利弊得失,需要歷史做出結論。歷史是一個時空概念,多長時間可以證實值與不值?當然不是眼下即能水落石出的。以我看今後十年便有結果。屆時事實勝於雄辯,不管如何畫妝亦難掩廬山之真面目爾。


雙樵\n


感覺不值,克里米亞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擱置,不要如此激進的處理,雖然烏克蘭吧亞努科維奇搞下去了,但是講真的他敢惹毛子嗎?西方真的敢在俄國人眼皮下同意烏克蘭加入但是普京大人突然搞這麼一出,一下子把西方人那個敏感的神經給觸動了,本來西方是有意脫離美國的,但是普京大人卻將西方親手推進了美國的懷抱,也將西方和俄羅斯多年來好不容易修補的關係付之一炬。這也導致西方和美國一起拼命地制裁俄國,一下子讓俄羅斯經濟幾乎徹底的崩盤。我承認俄羅斯這一招的確是擴大了領土,但是別忘了克里米亞的收回不急於這一時,克里米亞80%的人看俄國電視臺,他迴歸基本上是遲早的事情,所以也儘量不要以這種激進的方式收回,最好平和一點的方式收回,這樣也可以讓俄羅斯不要太孤立,讓俄國好好的搞經濟。只要經濟上去,俄羅斯加大對烏克蘭的影響力,就一切好說了。但是普京大人這個激進的舉動一雖然將自己的威望推到了最高,但是俄羅斯後面的路該怎麼走呢?這個經濟為重的時代,這樣做真的好嗎?


1凌風1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的理由五花八門,吞併克里米亞只是其中一個,所以即便俄羅斯沒有這樣做,也難逃制裁厄運。

西方制裁俄羅斯是出於遏制俄羅斯發展的目的,這是由雙方戰略競爭的本質決定的。

老實說,如果某東方大國不是和西方國家經濟聯繫這麼緊密,制裁它就會嚴重傷害他們自己的話,也早就在南海、某疆問題上實施制裁了。

西方世界曾經一度對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將它納入自己的體系。但是俄羅斯畢竟還是太龐大了,西方一直深感憂慮,希望俄羅斯能夠變得更小一些,所以在車臣等分離運動的過程中一直能夠見到西方的影子。

只是令西方沒有想到的是,經歷過巴爾戈喬夫和葉利欽等相對溫和的俄羅斯領導人後,突然上臺了一個強硬的普京,普京以鐵腕手段阻止了西方妄圖肢解俄羅斯的陰謀,這讓他們很受挫折。

(車臣問題最終解決,車臣總統還成了普京擁躉,這讓西方很“受傷”)

一個計謀不成,西方又想到了另一個——北約東擴,而且一直擴張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這更加引起了俄羅斯的警覺和不滿,儘管俄羅斯周邊的國家普遍不大,但數量多呀,一匹狼不可怕,一群狼就讓人擔憂了。

以俄羅斯民族的特性自然是不會坐以待斃的,於是主動出擊,分別瓦解了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全面導向西方的企圖,而克里米亞問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西方國家再一次感受到了挫敗感,於是只能動用最後的手段——制裁。企圖以經濟制裁的手段遏制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俄羅斯經濟結構較為單一,主要是能源出口型,而能源貿易一般以美元結算,所以特別容易被制裁。

目前俄羅斯被制裁的理由主要有:干涉烏克蘭內政,非法吞併克里米亞,毒殺前特工,在赤刻海峽非法扣留烏克蘭軍艦等等,可謂五花八門。

(西方國家以俄羅斯涉嫌毒殺前特工而加以制裁,圖為被指控毒殺俄羅斯前特工的嫌疑人)

至於說俄羅斯冒著被制裁的風險吞併克里米亞到底值不值,自然是值的。

首先得說,領土是不能以經濟價值來衡量的,青藏高原無人區既沒有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也不適合人類居住和發展,難道說就可以送人嗎?

自然不是!

況且克里米亞還不是青藏高原無人區,它本身就有著重大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因為它扼守著刻赤海峽,是連接黑海和亞述海的必經通道。對於烏克蘭和俄羅斯來說,克里米亞的戰略價值大體和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一般。

(克里米亞扼守連通黑海和亞述海的刻赤海峽)

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亞居民大多是東斯拉夫民族(俄羅斯人),將同宗同族的民族聚居區劃歸本國管轄,對整個民族來說意義重大,同時,克里米亞曾經屬於蘇聯,是蘇聯中央政府送給烏克蘭的,現在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再次收回,對於恢復俄羅斯的榮耀有重要意義。

吞併克里米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阻喝和警告東歐國家,一味倒向西方來對抗俄羅斯,不可能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原來東歐國家都是牛逼哄哄的,有北約做靠山,已經不太把俄羅斯放在眼裡了,但是自從俄羅斯果斷介入烏克蘭內戰併吞並克里米亞後,東歐國家安分了許多,而這,對俄羅斯的戰略安全來說意義重大,是再多的經濟利益也無法交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