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依附》:共和國的第一桶金從哪裡來?

《去依附》是溫鐵軍團隊的最新力作,主要觀點延續溫鐵軍一貫的主張,拋開左右意識形態之爭,就看看政府實際怎麼做的,從實際操作層面理解政府行為,以實際執政效果來評斷什麼樣的政府行為是好的。

《去依附》主要討論的內容,用當代人更熟悉的語言來表達,就是共和國的第一桶金是從哪裡來的。新中國成立之初可謂一窮二白,國庫裡那點值錢的東西都被國民黨運到了臺灣,市場上投機盛行,人民幣信用不足面對快速貶值,惡性通貨膨脹已然抬頭。新中國很快穩住局面,在經濟上沒有崩盤,憑的是什麼呢?

《去依附》中提出了三條經驗。

一是通過革命建立了政治、軍事權威。這個權威不僅僅保證各項政令能夠推行下去,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革命建立的權威基本不受各種利益集團的干擾,能夠按照自己的主張推行政令。

二是推行土改,建立廣泛的小農經濟。土改的好處包括政治上建立同盟者,經濟上,小農有了土地就能自己養活自己,大大減少政府或者現代經濟體系的負擔。書中有句話,八億農民養二億城裡人,養得起。

三是通過實物向人民幣賦信。將人民幣價值與食物、生活必需品掛鉤,在確保食物、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前提下,就能夠穩定人民幣幣值。當然,嚴格來說,這個階段的人民幣只是充當實物交換的媒介,還算不上真正的貨幣。但通過這個巧妙的設計,卻又讓老百姓逐漸接受了人民幣,逐漸又與實物脫鉤,成為政府賦信的貨幣。

這三條經驗,前兩條或許還能被第三世界新建民族國家借鑑,第三條卻是勒死他們的最後繩索。因為如果沒有類似中國這樣廣大的國土,國內產品就無法基本滿足國民的需求,更何況許多第三世界新建民族國家被釘在全球化的原材料供應地上,只能生產單一產品,連食物都無法自我滿足。一旦進入全球產業鏈,這些國家基本上就會陷入,你出口什麼都不賺錢,你進口什麼都賊貴的惡性循環之中。

讀史是為了論今。今天中國與世界已然密不可分,似乎已經談不上去依附,但中美脫鉤似乎並非完全不可能。假如真有那麼一天,建國初期的去依附經驗能有什麼幫助呢?

我要慢慢想想,越想越覺得脫實向虛是一副毒藥。

《去依附》:共和國的第一桶金從哪裡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