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江评论(2)致英雄,你们是春日的平凡之光

才别长江水,又见岐江河。

带着在湖北一线守护生命的故事,带着湖北人民的感激与祝福,带着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儿女情长,带着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平平安安,今日,中山支援湖北医疗队57名队员,在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治任务后回到中山。他们收获了这座城市最高的礼遇,也收获着每一个人来自心底的致敬。

岐江评论(2)致英雄,你们是春日的平凡之光

长江日报记者 詹松 摄

国家有难,挺身而出,一个多月前,中山援鄂医护人员陆续出征湖北,从此,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松滋市人民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公安县人民医院,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疫情危险处。从此,我们看不到他们的面孔,却陆续读到了他们闪闪发光的姓名,读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故事。当中有两岁孩子的妈妈,告诉孩子自己去“打怪兽”;有抗击非典的老将,披挂上阵再战荆州;有湖北籍护士姑娘说“家里病了,要回去战斗”,也有90后小伙子对未婚妻的许诺“世界很大,幸福很小,只想做你的英雄”。

我们看过他们脸上一道道勒痕,想象过口罩背后那些最美的样子,也想象过穿上防护服,一天下来疲惫不堪的样子。我们领教过他们的精湛医术,用时10秒为ECMO患者更换膜肺,上演生死时速。我们听到他们深夜下班后独坐桌前读下的“疫”封家书,感受到疲惫声音里家国担当与人情温度。跟着他们学习一两句湖北话,处几位患者老友,看南方少见的厚雪,欣赏路边盛放的樱树。作为平凡的大多数,我们常常为他们欣喜,也试图分担他们的忧愁,我们曾为他们捏一把汗,但紧张过后,却因他们而感到放松。我们看到他们外表坚定如铁,也希望能读懂内里的柔弱与丰富。

岐江评论(2)致英雄,你们是春日的平凡之光

中山医疗队提供

在这些日子里,是他们,让“医者”在一身白大褂后有了可以触摸的温度,是他们,让“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有了更具体的形容。大家都称他们为英雄、天使、逆行者、真勇士,只有他们自己不这样称呼。哪有什么标签与名号,不过是血肉之躯,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妻,为人母。疫情之下,幸与不幸都格外醒目,虽然看多了生死,但他们依然珍爱生命,不粉饰泪水,也不避讳笑容,“仁心”来自“人心”,当使命降临,他们没有退却,而是向前走出一步,凡人亦英雄。他们做的,也是替我们做的。正是因为他们做了,我们才成为幸运而平凡的大多数。

而我们要做的,除了感激尊重,当然还有自省:身而为人,我们是否珍惜过自己拥有的平凡的幸福?是否感激过一瓢饮、一箪食背后人的付出?又是否用分别之心将你与我之间划开一条鸿沟?我们当然还要反省,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自立守正,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穿上白衣战袍与病魔战斗,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做好本分,为己为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由我们组成的社会也需反思,不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伤害人与人之间由时光磨砺而出的善意与信任,如何让为众人抱薪者,不冻毙于风雪?如何在摸黑过雨夜时相互烛照搀扶,而非彼此猜忌诋毁,即便一场战疫终有结束之时,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整个世界所要接受的考验、领受的期许,却是不会停止,这不仅要靠英雄,更靠你我每一个人。

岐江评论(2)致英雄,你们是春日的平凡之光

长江日报记者 詹松 摄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队员们出发时寒风凛冽,木棉初绽;归来已是春意融融,繁花满枝,春天如约而至。疫情冲击下的山河,尽管难言“无恙”,却从未失去希望。诗人海涅说“照耀人的惟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每一个准时来临的明天都如此珍贵,冀望我们保存着这份数十天封闭生活沉淀下的自知与勇气,迎接新的挑战,来日方长。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编审:岳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