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了初中,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了怎麼辦?

花樂無語


初中是一個孩子成長最重要的階段。

到了初中之後,孩子的獨立意識覺醒,他開始關注自己,思考自己。家長朋友對孩子的成長與變化,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做好及時的調整,所以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覺得孩子叛逆了。

孩子們從小學成長到了初中,我們家長也應該跟著他的成長,而改變對她的教育策略。初中生最需要關注和理解。

一,家長朋友要蹲下身子,平等地對待孩子,一定不要高高在上,俯視他們。

二,家長朋友要及時的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長變化,學會換位思考。

三,家長朋友可以分享自己成長當中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探討世界觀和人生觀,偶爾自嘲一下,幽默一番,是會讓孩子更加愛戴你的。

四,家長朋友一定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其實良好的親子關係形成後,孩子是願意與你分享秘密的)。

五,家長朋友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要讓大我做功。

六,朋友遇到問題,需要冷靜思考幾分鐘,然後再去想辦法解決。切忌一點就著對孩子發火。

孩子成長有煩惱,家長清風蕩陰霾。

讓我們一起伴孩子快樂成長吧。



雪地紅狐999


這個問題絕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也不是你看了什麼就可以有所行動的方向的。

從本質上看,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不論是你的原因還是孩子的原因,這幾乎並不影響你們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

我一直不太青春期就一定會叛逆期的說法的,事實上很多的家庭在初中時期完全沒有發生什麼波瀾就平衡度過去了,當然也會有一部分家庭會發生衝突,但實質原因並不完全在孩子身上。

首先,家長需要更新自己的認知。孩子不再是小學生了,實際上從孩子開始懂事起,就一直在學習如何擺脫家長或者說媽媽的控制,通常情況下會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個明顯的痕跡,到了初二的時候又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這是孩子自然成長的反映,也是家長沒有跟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反映。很多家長還是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不懂事的小屁孩子,可孩子其實並不願意接受這個稱謂,所以她們在不斷的積累力量,直到哪天她們被逼無奈,她們就會嘗試推翻你的暴政統治。說到底還是媽媽管得太細管得太狠,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成長被家長有意的限制了,如果想長大就必須和家長鬥爭。也就是說,家長沒有轉變觀念,沒有意識到你眼前的孩子已經和昨天完全不同了,而你還是天天老三樣的重複的剝奪他的成長養料。

其次,孩子在不斷長大過程中,家長否定的太多,肯定的太少。

從四年級開始第一次想證實自己是真正的人時起,他們就已經開始覺醒了自己的所有感受能力,你對他說的任何話都會在他的心中反覆研究,之所以他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和你發生衝突,是因為孩子還在收集你的方式方法,然後在內心中演練如何說服你。事實上很多孩子都是在長期的演練失敗後,逐漸的放棄了說服,而是採取了武裝革命的思路,這多半還是因為發現家長多半是不講理的,和家長是理論完全是浪費口水,無論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最後都是一個結局,被家長強行拖到自己的節奏中,所以孩子會時常感覺到被無視的傷害。聰明的媽媽一般會肯定之後再幫著孩子分析,即使孩子的想法完全錯誤,也會不惜一切的幫他找到閃光點,肯定他的大膽嘗試。反之,家長就像個判官一樣,孩子還沒有說完就已經被家長打斷,被嘲諷,被否定,被打壓。甚至有的家長完全不在乎孩子說什麼想什麼,直到跳到下一環節,按我說的去做!這個時候孩子的人格是被踩在腳下的。

分析這兩點,相信你應該會有個大方向了。你否定孩子的意識,就是否定他的所有,就是等著孩子和你決裂。相反,你不斷的肯定孩子,鼓勵孩子嘗試,鼓勵他失敗,做他的人生後後盾,那孩子對家長只會心存感激。別想著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是不是朋友他們不關心,她們只關心你有沒有打心眼裡尊重他們。


造夢小兵


首先我們家長要知道下面三種模式:

1、“青少年看起來更需要你” :

青少年最缺乏和需要的東西是和你一起的時間,父母從來不知道自己多重要.

 

創造和青少年交流契機的四個步驟:1、安排你們的專屬問題 2、絕不取消約定3、讓你們的約會變得更有趣4、預料到約會可能不順利。

 

2、你們的遊戲規則已經變了,你也要變。

   你原來的角色:空中交通管制員,幾乎掌控孩子生活得每個細節。

   你的新角色:教練,幫助孩子獨立、成功做好準備

 

3、你需要幫助,父母容易陷入的四種常見陷阱

(1,舒適陷阱,不想做任何費力或困難的事。2,認可陷阱,想讓每個人喜歡。3,控制陷阱,想控制孩子生活得每個細節。4,成就陷阱,必須被大家認為是最好的,必須贏)

 

青春期不同的階段:

  (11-12歲)“誰喜歡我”階段,

1、特點:天真、多變、缺乏安全感  

2、青少年生活的焦點:讓人難受。

3、成人作用:提供保障

  (12-14歲)“我是誰”階段

1、特點:好奇、易怒、不穩定  

2、青少年生活的焦點:尋求自我。  

3、成人作用:肯定孩子顯露長處。

  (14-15歲)“我究竟屬於哪裡”階段

1、特點:合群、衝動、喜歡尋根問底。

2、青少年生活的焦點:朋友。

3、成人作用:瞭解孩子的圈子。


良師雅集凡閱


孩子在十三歲至十五六歲這段時間,也就是初中這段時間容易出現叛逆的現象,這是比較普遍和正常的。這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段生理心理達到一定成熟度的一個重要過程,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獨立,又擺脫不了父母的束縛,感覺自己長大了,想要自己做決定但是又沒有足夠的決策能力。他們渴望證明自己,渴望被認同,各種矛盾吧,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所謂的叛逆……

我覺得,如果孩子叛逆,你應該多花點時間,陪陪他,多關注他,想辦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看看是哪方面的問題,需不需要幫助等等。

對孩子的優點、閃光點多關注,多鼓勵多認可,缺點不要過度的責備,態度最好和藹,不要過於激動,給他時間讓他慢慢去改,甚至幫助他幫糾正。總之讓他感受到愛和尊重,這樣相信他就會較快的走出這叛逆的階段的[呲牙],希望能幫助孩子目前正處在叛逆期的家庭。







教初中數學的楊老師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獨立意識會越來越強,很多孩子進入初中後就逐漸進入叛逆期,這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使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呢?我覺得家長要做到“三多”。一是多陪伴,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的玩伴比較少,孤獨感強。家長有時間多陪伴孩子,一方面使他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二是多溝通,叛逆期的孩子對家長的批評指責很反感,但一般不會排斥正常溝通。溝通可以使家長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的需求。三是多一點尊重,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渴望別人對他的尊重。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更需要聽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看法。不對的地方也要加以引導。



安殷河


叛逆是必經過程,一個認為自己長大了,可以不聽從父母的意見與教訓。青春期最大的變化是身體的變化,聲音和男女特徵,會讓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排斥階段,再慢慢接受自己的改變。這時候對異性開始會注意,需要家長引導,而不是一味的防止早戀。

家長最難改變的是一個觀點,你永遠是我的小孩,要聽我的。青春期最需要家長給予的對孩子長大的認可,開始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一味的說,你吃老子喝老孃的,乖乖的讀好書,別瞎想。這個態度,就會讓孩子越來越遠離你,越來越叛逆。

青春期需要的是,尊重。



淺讀南懷瑾


孩子上了初中就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生理丶心理方面的變化,日常行為可能會相當反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丶老師丶學校都要對他們呵護關心,共同引導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丶世界觀丶人生觀,使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好好學習,為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廚食光


進入初中孩子就進入青春初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生理發育十分迅速,而心理發展速度相對滯後,身心處於一種不平衡狀態,引起種種心理發展上得矛盾比如說:

1,反抗與依賴。

產生強烈的成人感,對成人的意見有牴觸情緒,但內心並沒有完全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有所變化。童年的依賴更多是情感和生活上的,青春期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從成人那裡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與呵護。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儘量避免命令式的語氣,另外呢,儘量營造一個和平、民主、包容、開放的家庭氛圍。

2,閉鎖與開放。

一方面,漸漸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內心活動更加豐富,但表露與外的東西少了。另一方面,容易感到孤獨和寂寞,希望得到關心和理解,不斷尋找朋友,而一旦找到,就會推心置腹、毫無保留。做為家長,我們一方面要關心愛護孩子跟孩子多溝通交流,另一方面要給孩子適當的空間。

當然,這個時段孩子自控力不強,需要家長監督和引導,出現問題儘量用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去解決


秦糖宋碗


不用到上初中,現在小學五六年級都開始了,因為我家有一個這樣的神獸,以前說教一下都會聽,現在,只要看見別的小孩做什麼就照做,好與不好專挑家長說不好的來做,反正一句,為什麼別人可以做,他就不能做,心裡不平衡,就反抗,反正現在你越不讓他做他就偏偏跟你對著幹。


我樂意我是樂意的媽


孩子初中以後出現叛逆行為問題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

孩子成長是模仿,有句話叫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影響孩子模仿的環境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方面力量交織一起,會在孩子世界搭建起世界觀。這個世界觀可能和父母給的有差異,或者學校給的有差異,或者與社會有差異,這就形成了衝突,這是逆反的成因。家庭因素最重要。

孩子逆反的年齡差不多就是初中階段。在這之前,家長安排孩子的一切,覺得聽話就是好孩子,可是到了差不多初中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力,當他的認知和家長、學校的認知發生矛盾時,孩子開始堅守自己的判斷。由於孩子視野角度還有侷限,他的認知和判斷也往往是錯誤的,這時家長會覺得孩子不好管束了。

孩子逆反可以反映出兩個方面問題:

一方面說明這個孩子在形成世界觀階段,出現的越早,說明孩子越聰慧,因為他(她)有思考能力了。另一方面反映出家庭或者學校缺少平等,父母和老師一般有命令和強制孩子做事得行為,都會導致孩子逆反。

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點就一個:尊重,可用方法是傾聽。打個比方,父母領幼兒做擁擠的公交車,孩子看到的都是成人的大腿,她反應的就是成人想不到的。

改善逆反的方式是家長和老師一要改變交流方式,多和孩子接觸,讓他們抒發自己的情懷,學會表達。二要遇到不同意見平等解決不可以強制。

孩子在形成世界觀階段家長要合理地參與,幫助孩子建立客觀的世界觀,而不是非此即彼,即要指導的方向正確,也要指導的方法正確。很多孩子沒有青春期逆反行為,這也一定地反映出孩子的接觸環境和家長給的灌輸還有自己形成的觀點是吻合的,所以家長還要分析三方面的情況,看看逆反的行為來自家庭、社會、學校哪一個方向,家長也要多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