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亓槭


1.注重分析和判斷能力的引導,有利於拓展思維。 分析和判斷能力的不斷提高,來源於孩子的親身實踐和他人的不斷引導。在實踐中體會,在引導下領悟,其效果不言而喻。

2.經常加以表揚和鼓勵,有利於樹立自信心。 我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應該是多鼓勵。

3.積極參加群體活動,有利於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4.儘早放手,有利於增強獨立能力。 儘早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該放手時要放手。


易查分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

1.逐漸放權

逐漸放開對他的行為管理權限,在一定的階段,培養好他的階段能力即交棒。比如:孩子自己盛飯,是小孩子4歲就可以學會的能力,在孩子8歲的時候,媽媽就不應該還天天幫他盛飯送到孩子面前。逐漸培養孩子自己做事情、自己負責好的能力。

2.以身作則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好的壞的都學得很快,想要孩子優秀,大人必須在自己要求孩子優秀的那方面也獲得認可的,能夠以身作則。比如:想孩子脾氣好,結果大人自己天天罵人、打小孩;想孩子少玩遊戲,結果自己天天打排位。大人需要以身作則。

3.合理表揚

根據孩子的行為,及時批評、合理表揚。打罵孩子次數多,孩子容易自閉、暴力;表揚孩子次數少,孩子容易自卑、軟弱;對壞的錯的小的事情,要及時批評,勿以惡小而不為;對對的好的重大突破的事情,可以合理表揚。



飄飄張張IF


不管多大的孩子,從小不能讓TA只讀書。通過TA能理解的方式,及早的給TA講解社會知識。當然,不是為了讓孩子很早的變得勢利、世俗等等。可以通過社會熱點問題,來引導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社會意識。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教四級作文的話,經常會碰到一些話題作文。但學生們,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對於話題作文往往流於表面。對於一些話題性的作文,學生們的作文套路經常是:現在社會上有個什麼現象,有些人贊成,有些人不贊成,我覺得都有道理,結束。沒有思想,沒有深度,千篇一律。

記得共享單車才開始那陣,我就引導我的學生去深入思考問題,不要寫一些表面的諸如“共享單車綠色環保”等等。我在共享單車最火爆的時候,就開始問學生,你們覺得幾家共享單車競爭,會出現什麼問題,單車太多,亂丟亂放怎麼辦?果然就有學生說出,最後有競爭出局的,或被阿里巴巴等大公司收購的,背後資金過熱導致供應過剩,通過GPS定位電子圍欄等等。這些都令我很開心。我們甚至可以借單車開展更深入的資金投資、個人徵信的問題。學生觀察社會、深入思考,就是得到了極大的鍛鍊。不止流於表面。作文寫出來,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當然,上面是一個例子。孩子不論大小,已經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產生了好奇。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TA可以理解的深度來進行廣泛的討論,而不是整天讀書寫作業看分數。對社會有理解的孩子,對於知識的運用才是超前的。特別是到了大學以後,表現得很明顯。我每年接觸的大一新生裡,綜合素質很低的孩子太多了。他們描述問題不清楚,邏輯性沒有。為什麼?因為他們和家長一直太專注於課本了,對社會缺乏觀察、思考與總結,也就沒有邏輯意識,再說過一點,也沒有情商。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一直認為,智商致勝,情商決勝。綜合素質,其實也情商也是大約劃等號的。多觀察,多思考,大人多幫助小孩去引導他思考,就能提高綜合素質,情商也就贏在起跑線上。


一場空電


首先不能讓孩子把學習當唯一的任務,家長要有培養和提高孩子綜合能力的觀念,不能以分數為標準,平時可以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家務,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要和孩子互相信任和交流。可以在週末和孩子做些遊戲。在愉快的交流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養成愛提問的好習慣。

    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比如爸爸喜歡的畫畫的愛好,可以要孩子一起學習。父母給孩子樹立愛好學習的好榜樣。養成喜歡學習的好習慣。

    孩子的體育素質也要培養和加強。可以每天早些起床,要孩子做體操鍛鍊,並在操場上跑上一圈,這樣孩子的運動能力得到加強,在秋冬季節也不容易感冒。

    給孩子一些好的行為規範,父母也要帶頭做好示範,比如吃飯前要洗手、當天的事情要及時做完。做一個誠實守時的好孩子。

    好的綜合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父母需要堅持,要注重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理的配合,做孩子的家庭老師。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養成各種好習慣,綜合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方寸玉竹


如果能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綜合素質一定會提升。


一謙和你談管理


言傳不如身教


獨立自主小可愛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不要總是給他講這個怎麼不能,那個怎麼能,其實很簡單所有的事情不經歷他腦子裡就沒有這個概念!

舉個例子,你對著屏幕說天安門廣場哨兵👮多麼多麼辛苦,你應該怎麼著怎麼著!他腦子裡知道辛苦有多少?暑假或者寒假領著孩子去一次,讓他在炎熱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冬天和兵哥站上一個小時,你不用告訴他給叔叔敬禮他自己個都會了!

說孩子作文寫的不好,出去旅遊,多看看外面,看看書組織一點詞彙你看他作文能差的了?

綜合素質,根據不同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都能發揮和激發出來的。


小琳兒哥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對於如何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來談談什麼是綜合素質。

第一,綜合素質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以及各種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和趨勢,尤其是當前人類即將邁入知識經濟社會,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尤為迫切。

第二、綜合素質是指人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在體育、文藝、美術、音樂、舞蹈、語言、等方面的特長

第三、綜合素質是指人們自身所具有各種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態方面以及內部涵養方面比較穩定的特點的總稱。

其次,我來談談如何提高綜合素質

第一,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生活的細微之處做起,比如講究衛生習慣,懂得文明禮貌,以禮待人等等,這些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親身教孩子的,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給孩子做示範。

第二,利用假期多帶孩子外出旅行。這樣能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能夠坦然面對,激起孩子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讓他們感受不同文化和生活。旅行的生活與在家中的完全不同,不僅僅是瞭解異地生活,在旅行的過程中,孩子還能夠學習到如何與陌生人交往,該信任還是戒備。能夠在父母安排旅行的過程中學習到辦事情的方法,如果定製旅程,安排住宿等,完全可以邀請孩子參加。

第三,培養孩子一個文體方面的興趣。文化學習雖然重要,但是許多知識我們只是在學的時候明白,等不學的時候就完全忘記了。但是文體特長是伴隨一生的,而且還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方式,有特長的孩子,在朋友中也是敬佩的對象。

最後,綜合素質的定義是非常廣泛的,學習好不能代表素質高,文藝好也不能代表素質高,素質高是很多很多優秀品格的總稱,是沒有止境,無論何時都需要追求的目標。在教育子女時,引導孩子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修養是很必要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高考數理化


人生成長的綜合素質源自真實,也就是學習需要”眼見為實”。

冷暖只有親手感知才知道,旅途的愉悅只有路過才知道,鞋是否合適只有腳知道……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一定需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實踐體驗,讓所學知識內容能與實物相結合起來,讓學習“腳踏實地”。

交通規則模擬

素質應側重實踐

《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學習活動需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學習應與實踐結合起來,做到正真的“學以致用”、學能有所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任何理論的基礎都源自於生活經驗的總結,也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人們常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真把式。”獲取素質與生活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孩子開始學步到能夠自由行走,必定經過無數次的跌倒再爬起來;從孩子開始會講出第一個字音,也必定經歷了無數個犯錯被糾正,而後才能完成自如交流。而今很多教育已經與實際生活相去甚遠,比如德育幾乎停留在了教材上、自然課停留在了圖片上.......以至於孩子們對於小麥、玉米、韭菜、水稻等食物的苗完全沒有區分它們的概念。

素質的意義在於求知,現在很多教育活動的第一目標是要求孩子記住,而不是理解、更不是知識與內容能夠相互結合起來。生活中時常有人說:“授人魚不如受人以漁”,但是實際教學活動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樂於“授魚”而不是“授漁”給孩子,人們側重於要求孩子背誦課文、完成試卷得高分,卻少有引導孩子們掌握記憶與的高分的學習方法。因此,素質教學課堂教學應通過有限的知識學習上升到方法論和價值觀的探討,引導孩子由此及彼能夠聯想學習到新的事物。

孩子們一起成長分享

素質是在與人協作、分享、奉獻中養成的

素質代表著德、智、體,其本源為社會交往中人們對於某人的印象品位,是人們互評的結果。如果把素質定義為“舶來品”是完全正確的,獲得素質、提升素質都離不開與人交往,素質不是實驗室的產物。因此,提升孩子的成長素質一定不能少了提升孩子們之間的綜合遊戲水平。綜合遊戲對孩子童年素質養成的益處:

1.促進孩子身體機能協調發展。遊戲活動的基本動作是跑、跳、爬、滾,這些動作是人生成長活動中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保障個體身體健康和獲取成長資源的基本生活行為。遊戲能夠自自然的條件下通過孩子自主意識完成各項綜合運動,能夠促進孩子全身血液循環,鍛鍊心肺功能,增加身體運動控制能力和動作靈活性,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2.統合感知功能。遊戲不僅僅是孩子自己完成動作,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完成動作,動作不達標或者靈活性不夠都將影響孩子完成任務的質量,進而影響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為了獲得相對於同伴的遊戲優勢,很多孩子都會刻意表現的更加優秀,他們會增強自己對外界的感知能力,注意力會更加集中。遊戲不僅僅需要身體完成規定的動作,同時需要使用視覺、聽覺、觸覺、前庭平衡、身體重力、身體動覺和嗅覺等綜合生命系統感知外部環境,根據這些綜合信息作出最準確有利的行為反應,比如孩子之間的追逐遊戲,孩子就需要靈活掌握自己與對方之間的距離、判斷最有利的前進路線。所以,遊戲能夠從根本上統合孩子感知系統的平衡發展。

3.促進語言系統發展。遊戲是最基礎的社交活動,遊戲中需要做到遊戲規則、指令等信息溝通與理解完美的結合,遊戲中的每個個體即需要將自己的感受傳遞給彼此,同時也需要準確理解同伴所表達的遊戲信息。這就要求孩子在語言表達與信息接收、分析、理解能力得到足夠的發展,這也就是生活中時常能看見孩子更願意與比自己大一些的同伴而或者講話更流暢孩子一起玩而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語言發育相對遲緩的孩子往往只能作為跟班。孩子們在彼此互動性遊戲中,能夠將自己最優勢的行為展示給同伴兒,同時從對方學習到最具“童理心”的行為教導,孩子【同齡人】之間的信息溝通更為流暢。

4.促進孩子形成社交能力。社交是人生成長活動中的必備技能,童年遊戲為孩子之間彼此感知對方的興趣、需求,建立最基本的你、我、他的對立與合作極具現實意義。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布朗用42年時間採訪了6,000受眾,瞭解他們的童年生活。數據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孩子長大後可能會不快樂,難以適應新的群居環境。“自由玩耍”對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化解衝突的能力都至關重要。童年遊戲中的孩子們能夠在無金錢、禮儀、地位等的束縛下自由自在的體驗“合縱與連橫”帶來的分合紅利,能夠完全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選擇與誰合作結盟、與誰競爭......童年遊戲時光是孩子最開心快樂、充滿自信的時刻,遊戲中的孩子沒有禮儀、尊卑、地位等級的約束,能夠完全按照個人興趣、需要與人合作,而不必考慮那些世俗的眼光。遊戲中的孩子身心完全放鬆,可放下戒備毫無畏懼的置身於快樂的世界之中,快樂的遊戲甚至可以克服部分孩子膽小退縮、不自信的小毛病。遊戲中的孩子既可以是多才多藝的才子、足智多謀的功臣、賢惠善良的公主,遊戲能夠讓孩子更加全面的體驗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感知不同身份的人物身心活動與所需承擔的社會職責。

成長素質源於生活中的小事情、小行為和小習慣,也必須經歷與同伴的協作、分享、奉獻才能獲得提升,而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識學習、只關注孩子卷面分數高低的家庭往往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孩子。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種總認為習慣、禮貌、愛心、孝心、合作、交往等能力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是教導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可怕的行為。我們家孩子使用筷子為例,最初引導孩子使用筷時嚴要求,但後來爺爺奶奶覺得可以隨孩子自由【當時我在外地工作】,後來奶奶帶孩子就真的讓他自由握筷子,以至於現在即使他知道怎麼模仿大人拿筷子,但是就是吃飯的時候又迴歸老樣子了。所以,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一定要注意孩子生活中的小細節,您今天對孩子“狠”一點,明天孩子的成長就會更順。當然,對孩子“狠”要求的前提是您要求的內容,自己先不折不扣的給孩子示範完成,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寫字,您就要能夠給孩子做好好寫的示範,並且和孩子一起指出那個地方應該怎麼寫、怎麼調整會更好,讓孩子參與到提升自己成長能力的活動中去。

學習實踐中的孩子們

素質來自於豐富的生活體驗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成長的活動的根本是為生活儲備能量,是為增長個人“見識”。正所謂“見多識廣”,個人素質的獲得與豐富的生活體驗密不可分。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已成為孩子獲取成長能量最重要的源泉,教學活動的內容源於生活,又進一步指導人們改善生產、生活。

教育為孩子指引成長活動的邊界、賦予融入集體生活的智慧,盧梭說:“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通俗地講就是成年人用自身的言行習慣影響孩子的成長,教育就是人點亮人、點燃人的活動,是孩子通過模仿獲得成長經驗的活動。教育活動傳承人類文明,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是人們不斷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活動傳承的智慧成果如果恰好能夠應用到某項社會生活實踐中,它就如同給農作物“追肥”那樣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教學內容未能針對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問題,那它也培植了人類社會成長進步的土壤、提升了國民素質。也就是說針對性強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識教育就是為提升社會整體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簡單的講就是為教者需要“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時刻以自身言行示範為孩子們的成長活動做指引。正所謂:“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身為家長、師長首先就應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讓自身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與法律水準。教學活動在於賦予新生命融入社會生活的工具,為孩子們的人生成長指明方向。

人類生活是社會性的,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通過獲得他人的幫助成長自己,同時又通過幫助他人獲得更多人的幫助。教學活動教會孩子使用人際間交流的工具語言;融入社會分工協作行為邊界準則的道德與法律;認知、標記事物的工具數學;瞭解自然世界方法的生物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

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父母一定要率先垂範,比如一個不會游泳的父親指導孩子潛水,孩子有些害怕。父親告訴孩子如何不要害怕、如何......孩子請父親做示範,當其父親說出我可不敢時,接下來的教導該如何呢?再如您要求孩子好好寫作、食不言寢不語、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是您自己卻一樣都不遵守時又當如何呢?作為父母,不僅要借鑑“專家”育兒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從自身踐行它們,只有您做好了、成為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榜樣,孩子才會行駛到成長的高速路之上去。豐富的生活體驗是提升孩子綜合素質的必經途徑,而落實好這一途徑的辦法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體驗,正所謂“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前行來自於腳踏實地

素質是真實生活體驗的累計

教學需要讓孩子“身臨其境”的體驗求知、交往過程,不是背誦、模擬、旁觀,用真實的碰撞和交流體會生命的真諦、吸納文明的精髓。生活的體驗才能將知識的根深深的扎進突然裡,兩片森林的故事:

有兩個退休的老人,他們各自種了一片樹林,其中的一位老人每天都給樹苗澆水;另一位老人則是每天在林間散步,發現有樹苗確實需要“關照”了才澆水。

若干年過去了,兩片樹林都長成了茂密的山林。一天晚上,狂風大作、大雨傾盆,經歷了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第二天,天放晴了,兩位老人都不約而同的來看望他們種下的樹苗。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被細心照料的那邊樹林很多都傾倒了,而很少澆水的那片樹林雖然枝丫被吹斷了不少,但是卻幾乎沒有傾倒的。

經過細心觀察,兩位老人驚奇的發現,那些傾倒樹木的根系無一例外都是橫向生長、只生長在土壤表面的。

成長生活中同樣如此,被呵護有加、缺少深入社會生活實踐的孩子,往往經受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我們時常能夠看見那些平日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如遇到不稱心的事情,就會一落千丈,甚至走上極端。養育過度、包辦過多的實質是剝奪了孩子自主體驗生活的權利,是錯位的愛!

素質是通過不斷實踐積澱建立起來的,孩子的成長素質不會憑空而生,它是積極參與生活實踐積澱的結晶,腳踏實地的參與社會生產分工勞作才能獲得第一手的成長素質。

《小馬過河》:

馬棚裡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

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麼不能?我很願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哇,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麥子,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麼辦,那多好哇!

他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隻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進這條河裡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怎麼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我……我過不去。”媽媽說:“那條河不是很淺嗎?”

小馬說:“是啊!牛伯伯也這麼說。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媽媽說:“那麼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會明白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麼,你不要命啦!”小馬說:“讓我試試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了過去。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小馬、松鼠、牛伯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獲得真實的成長體驗,比如孩子不可能躺在嬰兒床上學會行走、不可能在陸地上學會游泳、不可能不通過模仿學會任何新技能、坐在實驗室裡始終無法瞭解植物的自然生長狀態……自信源自於生活實踐,源自於不間斷的積澱,自信的力量如同滴水,只有不斷的彙集才能成為溪流、大江、大海。素質源於真實,來源於實踐。因此,素質教育應促進孩子之間的童年遊戲互動,引導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過程,讓孩子從生活體驗中積累成長養料,進而促進孩子正真健康全面成長。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


育鄰人


如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1)首先要關注孩子的品德成長,當孩子品德成長優秀時,他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全面發展。\u0004\u0003(2)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只要的是正當的,就要鼓勵孩子;即使孩子沒多久就興趣轉移了,也不要責怪,我們自己從孩子成長為父母,幾十年來,不也有許多興趣嗎?孩子興趣多樣化,造就將來一個多才多藝的人!\u0004\u0003(3)多帶孩子去做義工,讓孩子去做暑期工·,這對他未來一生極其重要!當然,父母首先要去做義工,才能帶動孩子。\u0004\u0003(4)細心留意孩子的成長,有時可以就孩子的興趣和經歷,建議他做一些可以挑戰自己,並有樂趣的事情。但是這個只能是建議,不要強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