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亓槭


1.注重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引导,有利于拓展思维。 分析和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来源于孩子的亲身实践和他人的不断引导。在实践中体会,在引导下领悟,其效果不言而喻。

2.经常加以表扬和鼓励,有利于树立自信心。 我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应该是多鼓励。

3.积极参加群体活动,有利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4.尽早放手,有利于增强独立能力。 尽早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该放手时要放手。


易查分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

1.逐渐放权

逐渐放开对他的行为管理权限,在一定的阶段,培养好他的阶段能力即交棒。比如:孩子自己盛饭,是小孩子4岁就可以学会的能力,在孩子8岁的时候,妈妈就不应该还天天帮他盛饭送到孩子面前。逐渐培养孩子自己做事情、自己负责好的能力。

2.以身作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好的坏的都学得很快,想要孩子优秀,大人必须在自己要求孩子优秀的那方面也获得认可的,能够以身作则。比如:想孩子脾气好,结果大人自己天天骂人、打小孩;想孩子少玩游戏,结果自己天天打排位。大人需要以身作则。

3.合理表扬

根据孩子的行为,及时批评、合理表扬。打骂孩子次数多,孩子容易自闭、暴力;表扬孩子次数少,孩子容易自卑、软弱;对坏的错的小的事情,要及时批评,勿以恶小而不为;对对的好的重大突破的事情,可以合理表扬。



飘飘张张IF


不管多大的孩子,从小不能让TA只读书。通过TA能理解的方式,及早的给TA讲解社会知识。当然,不是为了让孩子很早的变得势利、世俗等等。可以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来引导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社会意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教四级作文的话,经常会碰到一些话题作文。但学生们,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对于话题作文往往流于表面。对于一些话题性的作文,学生们的作文套路经常是:现在社会上有个什么现象,有些人赞成,有些人不赞成,我觉得都有道理,结束。没有思想,没有深度,千篇一律。

记得共享单车才开始那阵,我就引导我的学生去深入思考问题,不要写一些表面的诸如“共享单车绿色环保”等等。我在共享单车最火爆的时候,就开始问学生,你们觉得几家共享单车竞争,会出现什么问题,单车太多,乱丢乱放怎么办?果然就有学生说出,最后有竞争出局的,或被阿里巴巴等大公司收购的,背后资金过热导致供应过剩,通过GPS定位电子围栏等等。这些都令我很开心。我们甚至可以借单车开展更深入的资金投资、个人征信的问题。学生观察社会、深入思考,就是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不止流于表面。作文写出来,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当然,上面是一个例子。孩子不论大小,已经对这个世界和社会产生了好奇。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TA可以理解的深度来进行广泛的讨论,而不是整天读书写作业看分数。对社会有理解的孩子,对于知识的运用才是超前的。特别是到了大学以后,表现得很明显。我每年接触的大一新生里,综合素质很低的孩子太多了。他们描述问题不清楚,逻辑性没有。为什么?因为他们和家长一直太专注于课本了,对社会缺乏观察、思考与总结,也就没有逻辑意识,再说过一点,也没有情商。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一直认为,智商致胜,情商决胜。综合素质,其实也情商也是大约划等号的。多观察,多思考,大人多帮助小孩去引导他思考,就能提高综合素质,情商也就赢在起跑线上。


一场空电


首先不能让孩子把学习当唯一的任务,家长要有培养和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的观念,不能以分数为标准,平时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要和孩子互相信任和交流。可以在周末和孩子做些游戏。在愉快的交流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爸爸喜欢的画画的爱好,可以要孩子一起学习。父母给孩子树立爱好学习的好榜样。养成喜欢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的体育素质也要培养和加强。可以每天早些起床,要孩子做体操锻炼,并在操场上跑上一圈,这样孩子的运动能力得到加强,在秋冬季节也不容易感冒。

    给孩子一些好的行为规范,父母也要带头做好示范,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当天的事情要及时做完。做一个诚实守时的好孩子。

    好的综合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父母需要坚持,要注重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理的配合,做孩子的家庭老师。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各种好习惯,综合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方寸玉竹


如果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综合素质一定会提升。


一谦和你谈管理


言传不如身教


独立自主小可爱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不要总是给他讲这个怎么不能,那个怎么能,其实很简单所有的事情不经历他脑子里就没有这个概念!

举个例子,你对着屏幕说天安门广场哨兵👮多么多么辛苦,你应该怎么着怎么着!他脑子里知道辛苦有多少?暑假或者寒假领着孩子去一次,让他在炎热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冬天和兵哥站上一个小时,你不用告诉他给叔叔敬礼他自己个都会了!

说孩子作文写的不好,出去旅游,多看看外面,看看书组织一点词汇你看他作文能差的了?

综合素质,根据不同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发挥和激发出来的。


小琳儿哥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对于如何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来谈谈什么是综合素质。

第一,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

第二、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

第三、综合素质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

其次,我来谈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

第一,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做起,比如讲究卫生习惯,懂得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等等,这些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亲身教孩子的,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给孩子做示范。

第二,利用假期多带孩子外出旅行。这样能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能够坦然面对,激起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不同文化和生活。旅行的生活与在家中的完全不同,不仅仅是了解异地生活,在旅行的过程中,孩子还能够学习到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该信任还是戒备。能够在父母安排旅行的过程中学习到办事情的方法,如果定制旅程,安排住宿等,完全可以邀请孩子参加。

第三,培养孩子一个文体方面的兴趣。文化学习虽然重要,但是许多知识我们只是在学的时候明白,等不学的时候就完全忘记了。但是文体特长是伴随一生的,而且还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方式,有特长的孩子,在朋友中也是敬佩的对象。

最后,综合素质的定义是非常广泛的,学习好不能代表素质高,文艺好也不能代表素质高,素质高是很多很多优秀品格的总称,是没有止境,无论何时都需要追求的目标。在教育子女时,引导孩子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修养是很必要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高考数理化


人生成长的综合素质源自真实,也就是学习需要”眼见为实”。

冷暖只有亲手感知才知道,旅途的愉悦只有路过才知道,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一定需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实践体验,让所学知识内容能与实物相结合起来,让学习“脚踏实地”。

交通规则模拟

素质应侧重实践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应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正真的“学以致用”、学能有所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理论的基础都源自于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获取素质与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孩子开始学步到能够自由行走,必定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再爬起来;从孩子开始会讲出第一个字音,也必定经历了无数个犯错被纠正,而后才能完成自如交流。而今很多教育已经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比如德育几乎停留在了教材上、自然课停留在了图片上.......以至于孩子们对于小麦、玉米、韭菜、水稻等食物的苗完全没有区分它们的概念。

素质的意义在于求知,现在很多教育活动的第一目标是要求孩子记住,而不是理解、更不是知识与内容能够相互结合起来。生活中时常有人说:“授人鱼不如受人以渔”,但是实际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乐于“授鱼”而不是“授渔”给孩子,人们侧重于要求孩子背诵课文、完成试卷得高分,却少有引导孩子们掌握记忆与的高分的学习方法。因此,素质教学课堂教学应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探讨,引导孩子由此及彼能够联想学习到新的事物。

孩子们一起成长分享

素质是在与人协作、分享、奉献中养成的

素质代表着德、智、体,其本源为社会交往中人们对于某人的印象品位,是人们互评的结果。如果把素质定义为“舶来品”是完全正确的,获得素质、提升素质都离不开与人交往,素质不是实验室的产物。因此,提升孩子的成长素质一定不能少了提升孩子们之间的综合游戏水平。综合游戏对孩子童年素质养成的益处:

1.促进孩子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游戏活动的基本动作是跑、跳、爬、滚,这些动作是人生成长活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保障个体身体健康和获取成长资源的基本生活行为。游戏能够自自然的条件下通过孩子自主意识完成各项综合运动,能够促进孩子全身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身体运动控制能力和动作灵活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统合感知功能。游戏不仅仅是孩子自己完成动作,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动作,动作不达标或者灵活性不够都将影响孩子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为了获得相对于同伴的游戏优势,很多孩子都会刻意表现的更加优秀,他们会增强自己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游戏不仅仅需要身体完成规定的动作,同时需要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身体重力、身体动觉和嗅觉等综合生命系统感知外部环境,根据这些综合信息作出最准确有利的行为反应,比如孩子之间的追逐游戏,孩子就需要灵活掌握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判断最有利的前进路线。所以,游戏能够从根本上统合孩子感知系统的平衡发展。

3.促进语言系统发展。游戏是最基础的社交活动,游戏中需要做到游戏规则、指令等信息沟通与理解完美的结合,游戏中的每个个体即需要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彼此,同时也需要准确理解同伴所表达的游戏信息。这就要求孩子在语言表达与信息接收、分析、理解能力得到足够的发展,这也就是生活中时常能看见孩子更愿意与比自己大一些的同伴而或者讲话更流畅孩子一起玩而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语言发育相对迟缓的孩子往往只能作为跟班。孩子们在彼此互动性游戏中,能够将自己最优势的行为展示给同伴儿,同时从对方学习到最具“童理心”的行为教导,孩子【同龄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流畅。

4.促进孩子形成社交能力。社交是人生成长活动中的必备技能,童年游戏为孩子之间彼此感知对方的兴趣、需求,建立最基本的你、我、他的对立与合作极具现实意义。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用42年时间采访了6,000受众,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的群居环境。“自由玩耍”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的能力都至关重要。童年游戏中的孩子们能够在无金钱、礼仪、地位等的束缚下自由自在的体验“合纵与连横”带来的分合红利,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与谁合作结盟、与谁竞争......童年游戏时光是孩子最开心快乐、充满自信的时刻,游戏中的孩子没有礼仪、尊卑、地位等级的约束,能够完全按照个人兴趣、需要与人合作,而不必考虑那些世俗的眼光。游戏中的孩子身心完全放松,可放下戒备毫无畏惧的置身于快乐的世界之中,快乐的游戏甚至可以克服部分孩子胆小退缩、不自信的小毛病。游戏中的孩子既可以是多才多艺的才子、足智多谋的功臣、贤惠善良的公主,游戏能够让孩子更加全面的体验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感知不同身份的人物身心活动与所需承担的社会职责。

成长素质源于生活中的小事情、小行为和小习惯,也必须经历与同伴的协作、分享、奉献才能获得提升,而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识学习、只关注孩子卷面分数高低的家庭往往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种总认为习惯、礼貌、爱心、孝心、合作、交往等能力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是教导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可怕的行为。我们家孩子使用筷子为例,最初引导孩子使用筷时严要求,但后来爷爷奶奶觉得可以随孩子自由【当时我在外地工作】,后来奶奶带孩子就真的让他自由握筷子,以至于现在即使他知道怎么模仿大人拿筷子,但是就是吃饭的时候又回归老样子了。所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一定要注意孩子生活中的小细节,您今天对孩子“狠”一点,明天孩子的成长就会更顺。当然,对孩子“狠”要求的前提是您要求的内容,自己先不折不扣的给孩子示范完成,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写字,您就要能够给孩子做好好写的示范,并且和孩子一起指出那个地方应该怎么写、怎么调整会更好,让孩子参与到提升自己成长能力的活动中去。

学习实践中的孩子们

素质来自于丰富的生活体验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成长的活动的根本是为生活储备能量,是为增长个人“见识”。正所谓“见多识广”,个人素质的获得与丰富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已成为孩子获取成长能量最重要的源泉,教学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又进一步指导人们改善生产、生活。

教育为孩子指引成长活动的边界、赋予融入集体生活的智慧,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通俗地讲就是成年人用自身的言行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人点亮人、点燃人的活动,是孩子通过模仿获得成长经验的活动。教育活动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活动传承的智慧成果如果恰好能够应用到某项社会生活实践中,它就如同给农作物“追肥”那样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教学内容未能针对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问题,那它也培植了人类社会成长进步的土壤、提升了国民素质。也就是说针对性强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识教育就是为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简单的讲就是为教者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时刻以自身言行示范为孩子们的成长活动做指引。正所谓:“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身为家长、师长首先就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自身行为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律水准。教学活动在于赋予新生命融入社会生活的工具,为孩子们的人生成长指明方向。

人类生活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通过获得他人的帮助成长自己,同时又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更多人的帮助。教学活动教会孩子使用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语言;融入社会分工协作行为边界准则的道德与法律;认知、标记事物的工具数学;了解自然世界方法的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父母一定要率先垂范,比如一个不会游泳的父亲指导孩子潜水,孩子有些害怕。父亲告诉孩子如何不要害怕、如何......孩子请父亲做示范,当其父亲说出我可不敢时,接下来的教导该如何呢?再如您要求孩子好好写作、食不言寝不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是您自己却一样都不遵守时又当如何呢?作为父母,不仅要借鉴“专家”育儿理念,更重要的是要从自身践行它们,只有您做好了、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孩子才会行驶到成长的高速路之上去。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必经途径,而落实好这一途径的办法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体验,正所谓“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前行来自于脚踏实地

素质是真实生活体验的累计

教学需要让孩子“身临其境”的体验求知、交往过程,不是背诵、模拟、旁观,用真实的碰撞和交流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生活的体验才能将知识的根深深的扎进突然里,两片森林的故事:

有两个退休的老人,他们各自种了一片树林,其中的一位老人每天都给树苗浇水;另一位老人则是每天在林间散步,发现有树苗确实需要“关照”了才浇水。

若干年过去了,两片树林都长成了茂密的山林。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经历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第二天,天放晴了,两位老人都不约而同的来看望他们种下的树苗。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被细心照料的那边树林很多都倾倒了,而很少浇水的那片树林虽然枝丫被吹断了不少,但是却几乎没有倾倒的。

经过细心观察,两位老人惊奇的发现,那些倾倒树木的根系无一例外都是横向生长、只生长在土壤表面的。

成长生活中同样如此,被呵护有加、缺少深入社会生活实践的孩子,往往经受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我们时常能够看见那些平日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如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会一落千丈,甚至走上极端。养育过度、包办过多的实质是剥夺了孩子自主体验生活的权利,是错位的爱!

素质是通过不断实践积淀建立起来的,孩子的成长素质不会凭空而生,它是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积淀的结晶,脚踏实地的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劳作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成长素质。

《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哇,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

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马、松鼠、牛伯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成长体验,比如孩子不可能躺在婴儿床上学会行走、不可能在陆地上学会游泳、不可能不通过模仿学会任何新技能、坐在实验室里始终无法了解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自信源自于生活实践,源自于不间断的积淀,自信的力量如同滴水,只有不断的汇集才能成为溪流、大江、大海。素质源于真实,来源于实践。因此,素质教育应促进孩子之间的童年游戏互动,引导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过程,让孩子从生活体验中积累成长养料,进而促进孩子正真健康全面成长。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育邻人


如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1)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品德成长,当孩子品德成长优秀时,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全面发展。\u0004\u0003(2)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的是正当的,就要鼓励孩子;即使孩子没多久就兴趣转移了,也不要责怪,我们自己从孩子成长为父母,几十年来,不也有许多兴趣吗?孩子兴趣多样化,造就将来一个多才多艺的人!\u0004\u0003(3)多带孩子去做义工,让孩子去做暑期工·,这对他未来一生极其重要!当然,父母首先要去做义工,才能带动孩子。\u0004\u0003(4)细心留意孩子的成长,有时可以就孩子的兴趣和经历,建议他做一些可以挑战自己,并有乐趣的事情。但是这个只能是建议,不要强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