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入駐美團,大家平時看電子書的多還是實體書多?

落葉不隨風去


書店從業人員怒答。

從整個社會來說,實體書閱讀多,但電子書正在不斷提升比例。音頻的增長速度,比電子書還快。

對,我是開書店的。



這次疫情對我們影響非常大,長期無法營業。針對有讀書需求的會員,我們只能把書寄給他們。這就是美團的服務。但是並沒有會員抱怨。當然,一方面是由於我們長期以來跟會員保持的良好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閱讀紙質書籍,並不是剛需。

難道人們不讀書了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什麼是讀書?讀書是為了幹什麼?

書作為知識的載體和主要來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社會不可獲取的事務。

這個事實一直到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化的時代,針對於知識的獲取,我們有了更多的替代產品。

比如電子書,比如音頻,視頻。

更可怕的是,我們還發明瞭搶奪人心智和時間的終極神器--短視頻。

這東西真的讓人上癮,因為完全不需要延遲滿足,所有的爽都是即時發生的。

所以,獲取知識這一功能,正慢慢被音頻、視頻取代。

那麼這個時代,書籍還能保持什麼樣的價值呢?

顯而易見的是,書籍能保持“主動學習”這一神奇的功能,也就是說,我們邊看,邊思考,邊主動推進閱讀進度,各種反饋機制不斷髮生,大腦各種感官不斷被主動調用。這是聽音頻和看視頻無法替代的。

這一功能,電子書和實體書一樣,都具備。

所以,電子書是可以部分替換掉實體書的。只是替換阻力很大。



目前的電子產品,其實閱讀體驗並沒有實體書好。

它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隨身攜帶,碎片化時間閱讀,並且數量、可快速查詢。買書不用等。等等。

另外,人的習慣,尤其是對實體書的感覺,是自小養成的。

這種慣性非常之大,以至於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這也是很多從小愛讀書的人,仍然堅持紙質書的另外一個一個原因。

再就是,自己的紙質書,做筆記非常容易。

相比起電子書上的高亮設置,在紙上面寫寫畫畫,加書籤,甚至蜷角都是及其方便的記錄和思考方式。這點電子書遜色不少。不過未來有可能被電紙書的功能替代。


不得不說未來閱讀的新方向,電紙書。

電紙書只是個傳播的名字。真正的產品還是電子書。

比起電子屏幕,水墨屏的閱讀感覺更好,更像真的紙。

新的技術已經讓水墨屏的成本不斷下降,並且反應速度提升。

目前功能強大的訊飛、索尼電子書閱讀器要5000-10000不等。

但未來這樣的產品價格降到1000以內,估計會改變更多人的閱讀習慣。



年輕一代在電子產品中成長,閱讀習慣更好,但也更接受電子書。

最後,說說未來。

未來是小朋友的。小朋友讀書越來越多,但同時,小朋友也是電子產品的重度使用者,他們從小就長在電子產品裡。

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人閱讀,至於是不是紙質書,就不得而知了。

思考和獲取知識,永遠是閱讀的核心。形式如何,沒有那麼重要。


普禾愛書人


我平時看紙質書比較多,但美團賣書,和我應該沒有多少關係。

我現在從兩種渠道獲得實體書籍,借閱和逛書店。

我喜歡借書,從初中起就有這個習慣。初中時學校功課非常重,看課外書的時間很少,但還是找時間去看喜歡的書籍。到高中大學,機會和借閱的便利多了,看的也就多了。

或許是幾十年借閱習慣,我現在很少買書。有時間就會到書店,圖書館閱讀。

隨著書店和圖書館裝修風格不斷豐富,我更喜歡到這些地方去,讀書的同時慢慢欣賞這些書籍以外的東西。時間充足時來杯咖啡,這些感覺,比買一本書在家看要愜意得多。

當然,我也偶爾買書,比如那種“工具類”的書籍,這類書裡的知識需要經常使用,更多的是為工作服務。或者書店中看到非常喜歡的就買回去,但這種喜歡常常是心血來潮,放在家裡看的時間很少。儘管家裡有書房,有獨立的臥室,但一般情況下也提不起興趣來。

所以,感謝這個時代有這麼多獨立書店,有這麼多的圖書館和分部,使我在任何想看書時都能實現願望。

當然,我現在也聽書,那些不錯的有聲書平臺也在我手機裡,疲倦的時候聽聽,現在幾乎每晚都是聽書入睡的。這個方法能夠讓你很快進入夢鄉,不因環境或者心事影響。當然,得選擇適合的書,能讓心氣靜下來的。

在這個時代,讀書,不再僅是捧卷挑燈了。



梅里上品


我不懂。實體書店進入美團幹嘛,進入大眾點評還行,大家可以評價書店的讀書氛圍,進入美團難道想實體書也想走外賣😃,還有看電子書還有實體書是兩種不同的體驗,我想要不是諸多因素和不方便。大家應該都愛去實體店拿著紙質書本看書,電子書就是看到大家都不方便所以才催生這個行業的誕生,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奔波於生活的路上,能停下腳步去書店看書的終究是少數。



從旅日記


我個人而言,看電子書多點,但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更喜歡閱讀實體書籍。

原因有三

1、現在生活節奏快,小夥伴們都很忙,電子書儲存方式簡便,載體容量大,種類多樣,選擇性也廣,滿足小夥伴碎片時間的閱讀,隨時隨地,打開書籍載體,即可閱讀喜歡的書籍。

2、傳統實體書籍與電子書相比,便攜性較差,不方便攜帶,無法滿足現當下,快節奏隨時閱讀的需求。一般情況下大家不會,走哪都拿一本,或幾本實體書去擠地鐵閱讀,或幹別的什麼事的碎片時間,拿出實體書,不方便、不方便、不方便。

3、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傳統實體書,更具閱讀的儀式感。

一個明媚的清晨,或慵懶的午後,選擇一本喜歡的書籍,享受獨處的閱讀樂趣。翻書的唰唰聲,如跳動的音符悅耳動聽,紙上的油墨味道,勾起一些美好的回憶,眼中律動的文字,帶有節奏的舞蹈,閱讀的儀式感,也就更深刻。

傳統紙質書與當下電子閱讀書籍兩者不分伯仲。各有利弊,也各有屬於自己的閱讀受眾。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上你



布丁麻麻1900


以前是實體書為主,現在,大多數是在看電子書。現在互聯網發展迅速,追更,查看都很方便。

實體書入駐美團,這是一種營銷策略,就跟入駐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一樣。當然實體書入駐後,我最關心的還是,是否會有優惠活動,價格怎樣,書的質量怎樣,用久了,掉頁嗎?應為我還是比較實在的。買一兩本書,睡覺前讀幾頁舒美散文還是不錯的,該放鬆還是要放鬆的。

以前還是比較愛紙質版書籍的,看完後可以收藏嘛,記得有的書看的時間長了,反覆看書皮都掉了,希望入駐美團的實體書,紙質更好點吧。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優缺點,電子書便於查看,看到哪,做個標籤,不想看了,退出來,很實用。現在應為各種原因,還有實體書不方便攜帶,故電子書,用的較多了。希望能網上買到袖珍版精緻書籍,攜帶方便點,火車上出租車上,都可以看。


一藍莓果


實體書店入駐美團既順應實體店發展趨勢,又給廣大讀書愛好者帶來了便利。我平時喜歡看紙質版的書較多些,這回方便多了,足不出戶就可以把想看的書捧在手裡了。

一 、因為我本身近視眼,長時間看電子書眼睛會不舒服。電子書品類很多,選擇性廣,想看什麼樣的書嗎,一搜就有,方便快捷。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或平板屏,

不僅對皮膚不好,還會引起眼睛乾澀。當然,紙質書也不能看書太久,太否則容易引起視疲勞。

二、現在好多電子書收費才可以看,個人覺得不划算。實體書,雖然買書時有點小貴,但讀起來感覺不一樣,紙質感的書給人感覺不那麼幹巴巴的。而且看過之後,放在那裡,想什麼時候拿起來再看看,很方便。


草原北斗


剛剛去美團查看了一下,目前上海,廣州好像沒有開通這個送書服務,北京確實在外賣中上線了實體書。

食物為人們提供物質世界的能量供給,書是提供了精神世界的能量供給。

讀好書和吃好飯一樣,甚至比吃好飯更重要,因為飯菜壞了吃了鬧肚子身體知道,書讀錯腦子壞了被打還以為是別人專門和自己過不去。

美團這個業務,本質上還是給人提供服務。因為疫情,人們在家不能出門,有看實體書需求,那麼美團就滿足需求


愛扯愛分享


五年平臺運營過來人經驗:首先美團點評是一家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不同品類商家都有不同需求,要先找準自己做平臺推廣的需求,如果是想通過平臺銷售美圖肯定不是優先選擇,美團點評是靠餐飲團購外賣發家,其他的品類想要這個渠道獲取銷售訂單,一個字難!而且平臺費用也是非常高的,建議優先選擇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當然美團點評流量巨大肯定也是不能錯過,交錢合作上線團購就不要想了,可以把自己店鋪資料提交到大眾點評,放上店鋪logo,上傳店鋪環境書本資源等圖片,把店鋪二維碼放到店裡引導顧客掃碼點評自己店鋪,做口碑營銷!店鋪星級評價同樣可以過去流量!


Li叔愛電影


我覺的大多數人應該看電子書的 比較多。因為一個看電子書的軟件可以帶很多書,想看的時候拿出來就看,有事了可以直接關閉,沒事的時候接著看不影響。實體書沒這個優勢。

當然也有看實體書的,比如回到家吃完飯沒事的時候,可以拿來看,睡覺前看幾頁,都是很不錯的。實體書店入駐美團,或者入駐其他的軟件不是我關心的問題,我關心的是,實體書打不打折?實體書店的書是不是正版圖書?能不給讀者最大的優惠?有沒有什麼購買活動?如果沒有什麼利益可取,沒有什麼活動可參加,那我覺得你入駐不入駐好像跟我沒什麼關係。

因為實體書店也很多,雖然現在疫情不方便出門,但我也不著急看,疫情過了我再買也可以。所以很期待你們的活動。又或者你的實體店覆蓋哪些城市?別說了半天,沒覆蓋到就空歡喜一場了。我想買的書很多,總是想找一個實體店,能夠得到最大的優惠,把錢花到刀刃上,就可以多買幾本了。


日月醉心齋


市場有需求,入住美團很正常啊,看書的人不論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都是可以靜下心來閱讀的人,而且現在很多平臺實體書和電子書是同步發售,順其自然就好,只願閱讀的人越來越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