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無能的媽媽越是愛幹“蠢事”,這些習慣毀了幸福感,還不自知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認知同溫層,它指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習慣性的選擇與自己想法相似的教育方法,而忽略了一些可能真正有用,但是與自己理念不符合的方法。

這就導致了越是無能的媽媽越是愛幹“蠢事”的事情發生.

比如:聰明的媽媽都知道不能一天到晚都嘮叨孩子,因為孩子會特別反感,只要適當地提醒一下孩子就好了,可有的媽媽就喜歡一天到晚嘮叨孩子。

越是無能的媽媽越是愛幹“蠢事”,這些習慣毀了幸福感,還不自知

越是無能的媽媽越是愛幹“蠢事”,這些習慣毀了幸福感,還不自知

鄰居小蕾,雖然30不到的年齡,卻已經練就了一個好“本領”。每天旁晚,就能聽到她扯開了嗓子在屋子裡訓斥孩子。

小蕾的家庭其實並不差,而且生了寶寶後,她就辭職在家了,雖說平時照顧孩子會比較辛苦。但是她不用再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去掙錢,她的老公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從來都不會有怨言。

可小蕾不一樣,她喜歡吐槽老公一天到晚不見人影,質問他還要不要這個家,說照顧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為什麼他從來不上心。

小蕾只是喜歡嘮叨,從來沒有想過要去解決。比如孩子回來晚了,她就會直接開始嘮叨起來,說孩子心裡沒這個家了,這麼晚還回來,幹嘛不去做別人家的孩子。孩子考試沒考好,小蕾又開始嘮叨了,說孩子學習不認真,就知道玩,每次都考這麼差。

其實嘮叨是最無效的溝通方式,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只是讓小蕾得到了一時的快感。

越是無能的媽媽越是愛幹“蠢事”,這些習慣毀了幸福感,還不自知

除了嘮叨,無能的媽媽還喜歡做這樣的蠢事:

1:喜歡和拿家裡人和別人做比較

無能的媽媽,總喜歡說自己家的孩子不行,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不斷的去打壓自己的孩子,

比如:孩子不聽話了,在外面玩的比較晚才回來,喜歡拿人做比較的,媽媽就會和孩子說,你怎麼不看看鄰居家的孩子多乖呀,每天都準時回家,你呢?

不僅喜歡拿孩子做比較,無能的媽媽還會拿自己的老公和別人做比較,會和老公說:“你怎麼不看看別人家的老公,多麼的上進,掙這麼多的錢,你為什麼不肯努力一下呢?”

其實這些媽媽會說這樣的話,她的初衷可能是想激發老公和孩子的一個上進心,覺得這樣去打壓他們,他們會激發出更多的潛能,更努力的學習,

可往往適得其反,孩子只會覺得媽媽是討厭他的,老公的自尊心也會因此受到打擊。

越是無能的媽媽越是愛幹“蠢事”,這些習慣毀了幸福感,還不自知

2:喜歡說自己多麼的偉大

無能的母親總是喜歡突出自己的偉大,和孩子說為了照顧他有多麼的辛苦,付出了多少,並且反覆地和孩子強調,

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對她孝順她,不然的話就是不孝,

其實有時候這樣做,不但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反而會覺得壓力特別大,學習成績會因此下滑。

像以上的這些壞習慣,不但不能幫助到這個家庭,反而會毀了這個家的幸福感。

越是無能的媽媽越是愛幹“蠢事”,這些習慣毀了幸福感,還不自知

聰明的媽媽,會知道不能嘮叨家人,遇到事情了,就努力和家人一起解決;聰明的媽媽,不會故意打壓自己的家人,反而會鼓勵家人,幫助家人;聰明的媽媽更不會把自己做的事情整天掛在嘴巴,生怕別人不知道,因為她們很清楚,只要自己用心做了,家裡人都能感覺到的。

所以媽媽們不要再去重複一些壞習慣了,努力做一名聰明的媽媽,讓家庭更加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