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工到底背了多少“鍋”

就在疫情防疫如火如荼的時間裡,今日我看到一則新聞。某某省出現一例毒王,當然針對這件事,我個人還是要嚴厲批評這位毒王的。但是我想表達的不是毒王的事,我無意間看到新聞報道,這位毒王的所在企業對外宣稱“毒王”是臨時工。看到此消息我就深思,到底什麼才是臨時工,臨時工到底有多臨時。我重新做了思考,在我國好多重大事件的發生到最後的結果基本起因是“臨時工”“輔警”“勞務派遣”“第三方承包商”。其實我們應該認真考慮一下,企業用工忙的時候就要臨時工來救急,來緩解用人的壓力,但是一旦有事情發生了,難道也要臨時工來救急嗎。臨時工到底要不要來背這個鍋呢

臨時工到底背了多少“鍋”

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什麼是臨時工,當遇到此問題時,我第一時間去百度,我看到的答案大致是一般臨時性的工作,不固定的工作。比如家政、小時工、搬運工等技能比較單一而且容易操作的工作,這些工種用人單位不需要繳納五險一金及商業保險(不排除優秀的企業會繳納)。企業為此也省了好多事,也有好多農民工需要這樣的工作,看似少了好多約束。就這樣有了供與求的市場,簡而言之臨時工就這樣產生了。


臨時工到底背了多少“鍋”

我對臨時工的解釋


對於錯,傻傻分不清,是企業需要臨時工,臨時工需要企業。但是我的觀點是,企業需要臨時工,因為他們希望把“不好的工作”丟給體制外的人來做,這樣企業就會少了好多責任,它們需要“背鍋俠”。在此我不過多的抨擊企業,畢竟企業是納過稅的。但是我想對企業說,既然人家已經幫你幹活了,那麼他(她)就是你的員工,你就要負責。只要為你的企業做了一秒鐘的事情,你就要為這一秒鐘負責,因為這一秒鐘他(她)代表的是企業員工,就理應受到保護。企業就應該有企業的樣子,而不是遇到風吹草動就要尋找傘的庇護。是你的永遠是你的,利益是你的,風險也是你的,請做好你該做樣子。

臨時工到底背了多少“鍋”

企業的管理者注意啦

對於臨時工,我感覺他們是弱勢群體。社會應當制定一些保護政策來保護這些群體,法律應該強制要求對於臨時工也應該繳納各種保險,比如臨時工超過一個月的,企業必須繳納五險一金。不超過一個月的理應繳納商業保險,讓臨時工也享有保障。還有就是對於企業的安全事故,我認為最終的懲罰應該是企業,當然違規的員工及臨時工也應當受到處罰,但是企業一定要受到嚴厲的懲罰,而不是有了“背鍋俠”就可以甩鍋了。大家有沒有想過,不管是臨時工還是員工,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很差的,也許一個臨時工就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如果他倒下了,那麼這個家庭就散了。社會應當把最大的風險歸結於大樹,而不是稻田。請健全用工體制,讓我們每一顆稻苗都茁壯成長。

臨時工到底背了多少“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