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在的發展情況,京東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能追上阿里嗎?

王豆腐life


我覺得,討論追上與否這個問題,應該先確定追的是什麼業務的市場份額,是電子商務還是電商服務,或者叫是追阿里巴巴呢還是追阿里巴巴這個平臺上的電商。

這就需要再先確定京東和阿里巴巴各自的定位和主營業務。

已知,京東是自營,主要是做電子商務,自己做,阿里巴巴也做,但主要做的是服務平臺,服務於電商;又已知,阿里巴巴主要是靠服務電商來掙錢,賺取中間費用,電商把從市場上掙得的錢繳給阿里巴巴一部分。

沒有查到阿里巴巴自營的電子商務所佔的市場份額,只看到整個阿里巴巴平臺上的全部電商業務所佔的市場份額,最高的統計比例為65.5%,餘下的是京東等等其它電商的,京東所佔的是16.3%吧。

京東要追的,不止阿里巴巴自營的電子商務所佔市場份額,還有平臺上作為第三方的那麼多家電商的,這後一個共佔性的市場份額是個大頭。

京東自營在整個京東體系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達80%以上,京東的增速是有目共睹的,僅家電這塊京東的市場份額就是70%多,京東需要自己運營,從採購到物流都是自己包辦。

強調,京東主要是自營電商,所以主要追的不是阿里巴巴主營業務,這個平臺服務業務也沒有什麼市場份額的問題吧,也沒有見到統計數據。

為什麼《財富》把京東排名在阿里巴巴之前?只是由於京東自營電子商務,營收比阿里巴巴多,也就是就這一塊而論,京東確實比阿里巴巴強,16.3%的市場份額實打實是京東自家佔有。

網上說的阿里巴巴電子商務佔有網購市場60%的份額,一定不是阿里巴巴1家自佔的。《財富》也就在排名500強時,只看阿里巴巴1家的電子商務營收額,刨除了平臺上的其它所有電商的營收額。

為什麼阿里巴巴的營收排名在京東之後,卻在利潤上高過京東,達10~20%左右?是因為主要賺取廣告和服務費,"純度"高,也就是主要通過服務平臺上的電商來間接性服務於網上購物,電商直接賣貨,而京東則不然,直接面對網購客戶,直接地做線上零售業務。

有人說阿里巴巴的體量相當於京東的3個,對不對?完全正確,然而,卻是電商+服務平臺,而平臺上的自營電商有哪個是比京東這個自營電商體量大的?

馬雲說過阿里巴巴就是要培養出更多的京東。阿里巴巴作為國內第一大電商服務平臺,是有這個可能的嗎?平臺肯定是廣大的,於是商家眾多,彼此競爭,在共同發展過程中,在平臺扶持下,其中可能會有以差異化優勢勝出的大體量電商,直至堪比京東。

據2019年的報道,亞馬遜的在線銷售額是其美國頭號競爭對手的4.5倍,是全球排名第二的零售商京東收入的近2.5倍。而亞馬遜的電商銷售數據和排名,正是隻包括了其第一方銷售情況以及第三方賣家的佣金收入,不包括第三方賣家的實際銷售以及亞馬遜網絡服務產生的收入。對京東,計算方法相同。

京東與阿里巴巴在市場份額上,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在總體上不可比,除非京東也成為了以電商服務為主的互聯網企業。


肇俊武


京東的市場份額很難追求阿里巴巴,在未來5年內,唯一能對阿里巴巴電商業務形成衝擊的,只有拼多多有這麼可能。是的,你沒有聽錯,因為這是模式決定的。就算京東未來市值超過阿里巴巴,市場份額也不會超過的。具體原因,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一、綜合性電商平臺

其實目前國內有很多電商,每個公司都會有一定的份額,但是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是垂直類電商,例如唯品會主打名品尾單,聚美優品主要賣化妝品,蘇寧易購是家電為主。

京東以前是主打3C類產品,後來開始引進其他的品類,現在品類豐富度也比較高了。但是京東主要模式是自營,也就是左手進貨,右手出貨,這樣的經營模式決定了,品類不可能非常齊全,可能連淘寶1/10的豐富度都沒有,雖然接入了第三方,但是由於給不了流量,而且門檻太高,所以也是比較雞肋的存在。

在所有的電商平臺中,只有淘寶和天貓是綜合性的,而且品類非常齊全,這也是大家會使用阿里巴巴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就是這幾年成長壯大的拼多多,不過拼多多的品牌店還跟阿里巴巴不是一個量級。

二、品類為什麼決定市場份額

電商拼的無非就是品類、價格、速度,在價格上淘寶主打低價商品,速度上雖然沒有京東快,但是也沒有拉來很大的距離。但是在品類上,阿里巴巴秒殺的京東。

品類多市場大,這個邏輯很容易理解。例如淘寶有賣很多品牌的口紅,但是京東沒有,那麼想買口紅的人,自然會去淘寶天貓買。每個品類背後都有一大群的消費人群,如果你沒有,就會失去這麼人在自己平臺購買的機會。

淘寶店的門檻越來越低,現在連保證金都不用了,這就讓很多賣家有機會上架銷售,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但是京東的門檻過高,又主要只對直營的商品進行流量扶持,所以在京東開店的第三方店鋪就很少。

三、阿里未來的競爭對手

實際上淘寶天貓未來真正的直接對手可能是拼多多和美團,拼多多現在在拼命拉攏各大品牌,活躍用戶也接近阿里巴巴的一半了,未來發展的潛力很大。

至於美團,是連接了線下實體店鋪和用戶,只要實體店有的東西,就能送到用戶手中,及時性非常高,特別是餐飲、生鮮、便利商品都有天然優勢。

綜上所述,京東在市場份額上超越阿里巴巴基本是不可能的。


小漁的創業信條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怎麼說呢?京東和阿里巴巴一直是網友們關注的焦點,兩家都是國內電子商務巨頭之一,但兩家公司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京東主要走的是自營,而阿里巴巴則走的第三方,主要手段為資源整合。這是兩種不一樣的電商模式,至於說未來5到10年,究竟是哪個模式更好,我們目前誰也不好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兩家公司目前依然保持高增速!

京東財報亮眼?

2019年,京東集團全年淨收入為5769億元人民幣(約829億美元),同比增長24.9%;這其中,全年淨服務收入為662億元人民幣(約95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4.1%,技術與服務正日漸成為增長的新引擎。

京東我還是很看好的,因為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其本質都是一家供應鏈公司。比如說華為和蘋果。因為你的供應鏈能力強,那麼你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就高。

“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戰略升級效果初現。在2019年全年淨服務收入中,來自於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佔比也從2017年、2018年的16.8%、27.0%大幅增長至2019年的35.5%。

京東獲全國人民認可?

一家優質的公司,不僅要有賺錢的能力,更要有更多的地社會擔當!

這次疫情,真的要感謝京東,因為其他快遞公司的放假,好多抗疫物資發不出來。關鍵時刻是京東物流和他分佈全國的倉儲,對抗擊疫情起到關鍵作用。而且京東也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

為什麼說京東有望超過阿里電商?

最近這些年,大家都聽到了“消費升級”這個詞語。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人們有錢了,那麼自然也就要追求更高的購物體驗,而京東的自營和物流恰好能保證用戶們這一需求。所以我們看到,現在京東的用戶大多來自一二線的優質用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京東也將在下沉市場獲得巨大的增量。所以我說,京東未來的影響力不會比淘寶差!


春公子


謝謝您的問題。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是綜合性的科技互聯網企業,泛泛談市場份額範疇比較寬,我舉幾個例子管中窺豹。

在電商領域。2019年,阿里巴巴和京東的活躍用戶分別為7.11億和3.62億,京東的我們活躍用戶其實還不如拼多多。阿里巴巴和京東活躍用戶平均交易額分別為8061元和5498元。所以京東距阿里巴巴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要追趕上阿里巴巴,關鍵要提高用戶復購率。第一,要豐富京東平臺商品的種類。第二,通過優惠和補貼,降低商品價格。第三,大力發展拼購團購業務。第四,保證商品和服務質量非常關鍵,京東的茅臺事件、京東物流的逆勢生存,明都說明了這一點。


在醫療領域。本次疫情引發了大家對醫療板塊的關注。阿里大健康很快已經完成了整合,阿里健康整合了天貓醫藥館和醫療業務。 京東健康APP也隨之上線,基於現有用戶就能實現推廣。京東健康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也有機會脫穎而出,只要在創新產品和服務質量上好好做文章。


京東迴歸上市。京東與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不可比的,當前京東的市值約4508億港元,阿里巴巴迴歸香港上市,市值曾經達到43629億港元。據稱,京東已經在謀劃在香港第二上市。如果能夠抵住疫情蔓延、全球股市下跌等壓力,京東的市值和阿里一樣躍升,所以提振市場信心、擴大京東市場規模很有益處。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根據2019年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報告稱: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3年左右,美國是8年左右,日本是12年左右。雖然現在京東已經成立了21年,阿里也已經20年了,但是離一個百年企業還差的遠。追的上追不上從長遠來說誰也說不準,畢竟中國企業的存活率太低了,百年企業更是屈指可數,未來的一切都充滿了變數。要知道中國那些不管現在是說追的上的還是追不上的預言家都是在以己之見來賭概率!中國有句古話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諺語言猶在耳。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是從現在來看:京東是追不上阿里的,京東和阿里這兩家公司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沒啥可比性,對手的實力水平都不在一個層次,怎麼比?要真的比的話那結果也只能是:高頻打低頻,降維打擊。


娛樂幽默搞笑


根據2019年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報告稱: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3年左右,美國是8年左右,日本是12年左右。雖然現在京東已經成立了21年,阿里也已經20年了,但是離一個百年企業還差的遠。追的上追不上從長遠來說誰也說不準,畢竟中國企業的存活率太低了,百年企業更是屈指可數,未來的一切都充滿了變數。要知道中國那些不管現在是說追的上的還是追不上的預言家都是在以己之見來賭概率!中國有句古話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諺語言猶在耳。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京東的市值短時間是不可能達到阿里巴巴的高度的。

京東主打的是自營商品,品類方面不如阿里多,所以只能從質量上下手,相對的配套售後服務和物流體驗也比較好。不過,京東一直把自營的GMV佔比維持在50%以上,也成為制約和侷限,京東在物流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很高。京東2018年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第三季度淨收入1048億元人民幣,其中自營商品的銷售收入為939 億元,佔比89.6%;服務收入109億元,佔比10.4%。

最近幾年,京東的表現確實有點不盡人意,劉強東多次在公開場合說要超越馬雲,外界輿論包括資本市場曾一度認為京東或有超越阿里的可能,但是體量上說,京東還遠遠不是阿里的對手。

不過,最近京東表示將從“單純以貨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從縱向垂直一體化的組織架構,到積木化前中後臺改變;從創造數字到創造價值的人才激勵導向的變化。”在戰略先行的部署下,京東或將會產生新的變革。


數據技術博文


京東這幾年主要是對公採購,和阿里不同京東有著完善的物流體系,如與中國石油達成合作,發員工勞動保護品(沐浴露、洗髮水、洗衣粉、洗滌劑、手巾、香皂、洗衣液等),以積分形式在京東下單,延後由京東快遞統一配送,這錢不少賺。還有集中採購辦公用品等等


旺旺拉拉隊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根據目前的情況,京東想要追趕阿里多少是有點困難的。因為目前京東除了自己物流有優勢之外,其他的所謂自營模式在這幾年也是問題不斷,內部機智需要不斷完善,再加上體量也不是很大。 反觀阿里這塊,物流整個了通達成立的菜鳥聯盟在疫情期間,收穫了很多的知名度,再加上體量也是國內第一。至於是都能追趕,個人覺得,不太現實,只能說看後面兩者的戰略規劃動向了

總結:京東和阿里在市場競爭中,收益的是消費者,所以在競爭中,會讓消費者收益更多,繼續加油吧[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生活色彩


首先京東是做直營的電商平臺和自營物流的,而阿里更多的是孵化電商,集成相關產業鏈,兩家企業所處層次不同,京東的業務是被阿里所涵蓋,馬雲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過,阿里的目標就是創造更多的京東😂。

因此目前來看,京東若僅靠電商、物流等業務難以超越阿里!


探訪未來


京東我覺得追上淘寶,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我一般在京東買東西都是著急買電器一類,不過現在有蘇寧,我跳到蘇寧,送貨更快。小類目和淘寶競爭還是有差距。京東自營產品、還有電器類,是個優勢,尤其針對京津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