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考的時候唯分數論,考研不唯分數論呢?


誰說考研不唯分數論!

考研必考英語,政治,有國家統一劃線,是資格線,不夠線,其他科目再好,無效!

很多985重點大學,在國家線基礎上,還獨立劃線,錄取分數更高,更難!

滿足分數線,還有複試,仍然考試,考基礎課,面試答疑。高考僅僅只有筆試!

無論如何,競爭性考試,選拔性考試,成績是第一位的。

只有這樣,才相對最公平!


高健高考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有一定道理,但是還是不全面。高考時候唯分數論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的高考只有文化成績分,以分數論英雄。但是考研還是大部分是以筆試分數為主,還有一部分是綜合面試。如果考研沒有好的筆試分,面試分再高也可能上不了,畢竟筆試成績佔比較高,但是如果筆試成績不突出,而面試時候表現好的話,極有可能逆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考研不唯分數論是正常的。



高考和考研是有區別的,高考主要是筆試(以大部分高考生為例),注重的是文化成績,而考研除了筆試外,還有複試,複試中有有筆試和綜合面試等環節。但是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



高考和考生的主要相似之處是筆試成績在錄取過程中佔據重要角色。高考而言,只要筆試考的高,你可以選擇雙一流大學,考的成績一般可能省屬重點大學或者專科都有可能,因為在這個錄取過程中只看你筆試成績,只要你筆試成績高,你就可能被知名大學錄取,但是錄取的學生中,並不是個個都是聰明過頂、人人都有出息。


例如最近幾年炒作比較火的清華大學畢業的生跑去當保安,張曉勇清華大學畢業,當年以縣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畢業後找不到合適工作,最後淪落到當保安。南寧的鄧衛國是北大畢業的,為了生活而撿垃圾,不去工作而靠被別人救濟的生活,實在太可惜了。從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來看,高考主要關注的是你的文化成績,而不是你的綜合能力,因此,存在的唯分數論英雄。



當然研究生對筆試分數也很重要,雖然還有一部分是面試分,但是相對而言,筆試分佔比相對較高,而且還存在初試筆試分數和複試筆試分數,其實初試筆試分鐘專業課佔據半壁江山,複試中的筆試也主要是專業課為主,考核的主要是專業知識。但是最終還是以筆試成績為主。因此在兩者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只不過佔比不同,筆試成績較差,綜合面試較好就極有可能翻盤。而筆試成績較好,綜合面試比較差,很有可能落榜。



在考研中,不僅僅需要做好筆試的複習,更需要各方面收集資源,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在各方面綜合素質也要較高,這樣才能可能在面試中佔據有力優勢。很多人善於考生,但是不善於交往,或者不善於思考,因此這類人在綜合面試的過程中是很吃虧的,即使考的再高,也可能落榜,每一個導師都不希望自己帶的學生屬於這種類型,因此,面試過程中也是雙向選擇的過程。因此,分數在一定程度上就看誰的綜合水平更強,很多考研在複試中逆襲的例子比比皆是。當然如果沒有稍微高點的筆試成績,面試成績再怎麼高,也不一定會錄取,畢竟面試分數佔比相對偏低。


歡迎大家關注老吳,全方面、免費為您解答中考、高考、考研及教育相關的疑難問題。

老吳跟你談教育


高考分數論,為何考研一半看分數,一半看複試,這就是因為高考和考研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第一,報考人數不一樣,高考報考人數全國來說有900多萬,甚至達到了1000萬,而考研的報考人數2020年只有340萬,也就是說,考研人數是高考人數的1/3,如果說所有的高考學子900多萬,學生都要參加去複試的話,那麼這個工作量是蠻大的,而考研人數340萬當中,只有一部分人去參加考研複試,這樣的話工作量會小,效率也比較高。

第二,錄取不一樣,我國都提倡提高人們的學歷水平,也就是說高考的話,你無論考多少分數,都有與你分數對應的學校可以讀,而考研的話,有很大的概率,你是沒有學校可以上的,大家來想一想,如果高考的學子去參加複試,第一所學校複試沒有通過,那麼他還要去參加第二所,第三所,第四所,這樣的話,給這個學子帶來的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將會是很大的,考研學子如果第一次複試沒有通過的話,他可能會通過調劑,或者是再年考一次。

第三,培養方式不同,高考也就是說高三的學子要通過高考進入到本科階段,那麼本科階段所學的東西一般都是偏理論,或者是說面積比較大,學習的寬度比較廣,但是學不深,而考研也就是本科生將通過考研進入了研究生,那麼研究生階段培養的主要是研究型人才,首先要看你這個學生有沒有研究的潛力?要綜合階段來考慮你這個學生適不適合來做科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來做科研,所以說考研增加了複試,就是要讓你的導師綜合的來評價一下你這個人。

第四,高中生和本科生心智不一樣,所有的高中生在高中學習的階段,大部分屬於封閉式的,很難接觸到社會上面,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學習上面,而本科生所處的學習環境是半封閉型,半開放式,能夠有效的與社會進行銜接,明白了自己是應該去工作,還是繼續攻讀研究生階段做學術研究。


不一樣小黑學長


作為一名高考和考研的過來人,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關於你問的問題,高考是分數論,而考研卻不是,這是為什麼呢?我以我自己的高考和考研的過來經驗跟你簡單分析一下。


1:高考和考研都是一個學生的人生中比較重要的兩個考試,高考的時候,那個階段,我們一般是剛剛成年,很多知識體系還都不夠完善,因此高考是分數決定你的命運。


2:考研的時候,我們都經歷過了本科四年的學習,在知識體系和其他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與提升,而且研究生一般都是要做學術研究的,很多也是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的,所以需要的能力比較多,不能單純從分數情況來錄取。


3:高考只需要你的分數滿足就能讀對應的大學,考研不行,考研要求你不僅初試要符合要求,而且複試也不能特別差,還要進行面試的環節,也是老師對你考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研究生的要求相對更高點。

以上三點,我覺得是為什麼高考是唯分數論,考研不唯分數論的幾個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如果你是打算考研的話學生或著孩子的家長的話,一定要注意哦,考研要堅持的走完,初試和複試都要好好準備!


研路有我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考研還是高考都要看分數。只不過高考對分數重視程度比較高,而考研的話不單單隻看分數,還要看綜合能力情況,但是一般來說到最後這些都是摺合為分數的,按照分數排名,擇優錄取。


為什麼高考的時候就唯分數,而到了考研相對不那麼看重了呢?

其實細想想高考的時候我們考察的相對來說都是基礎課程,並沒有專業知識。雖然說分數不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實力,但是分數能體現絕大多數考生的學習能力。按照分數篩選學習能力強的考生,這也唯分數論的原因之一。

而考研的話,與高考是有所不同的。因為考研是經歷了四年大學的學習,是需要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因此考研考察的不單單是公共課的學習情況,還要考察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個人的綜合能力,比如說英語表達、面試表現情況。


並且經歷過考研的都知道,考研相對於高考來說更為公平公正一些。因為考研不想高考一樣存在地域區分,考研就只看你的真實成績、複試表現,全國統一不會有任何的區別對待的。這也是考研與高考的不同之處,要更公平一些。

當然了,我覺得考研要比高考更難一些。因為考研不同於高考,有家長、老師的陪伴,考研是一場自己的戰鬥,從決定考研,到複習備考,最後複試都是自己去做。考研更對一個人起鍛鍊,更磨練意志。


【考研不易,漫漫考研路,且行且珍惜!】


江湖碩士


這麼跟你說吧,還是按分數論。

你要是考個400多一點報個最普通的本科,還能不要你?複試進入的條件也是初試通過,你類似自動化的學生,考好一點985起碼也得380以上吧,多少人考不到這個分數;你要是上就考個470我感覺你直接就不用複試了,就直接錄,能考450以上的人,導師還怕帶不動你嗎?


爆造學長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高考確實是按分數錄取,而考研則有初試和複試兩關,初試成績理論上只有通過和不通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真經認為這與中國的國情是分不開的。


其實,站在人才評價人才遴選的角度,唯分數肯定是不對的。人的能力是全方面的,而考試,只能反映出一個人知識層面的水平(甚至都無法全面考察智力水平)。因此,為了考高分,學生可以選擇上補習班、可以熬夜,可以刷題,可以用時間來彌補智力和能力上的差異。因此,高考選拔上來的人,肯定會有很多隻會考試的書呆子,甚至有些同學,在高中階段耗盡了自己全部的學習興趣,上大學後再也不想學習了。也就是說,這種唯分數主義,違背了教育規律,使不少學生的成長,扭曲了。


國外絕大多數高校都不是唯分數的,考試分數只是一個方面,學校還要考察學生的社會活動、競賽、特長等等,所以,國外大學的招生,實際上更類似於公司招聘,先通過一個基本線篩選,然後再進行綜合的定性評價。這樣選擇出來的人,一般來說更加全面,底子也更優秀。

但在中國,這種做法目前還行不通,甚至連此前嘗試的自主招生今年都取消了。這是因為中國高考又更加特殊的意義。

一方面,中國每年有近千萬的高三學生,他們來自31個省市,來自不同的市縣,來自城市和鄉村,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中很多人從孃胎起就享受著良好的教育,而更多的人,則是利用微薄的教育資源努力攀爬,希望實現人生逆轉。如果要比受教育程度,要比智力和綜合能力,那前者從沒出生就已經預定了勝利。而只有比分數,才能讓這兩類人勉強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人才結構並不算好,專科以上學歷人才也僅佔整個國民的9%不到,這樣的比例使得大學生仍然算得上短缺,也使得教育改變命運成為可能。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必須賦予所有人一個儘量公平的上升階梯,這個階梯,無疑就是高考。




所以,中國的高考本質上並不是為了選拔最優秀的人才,而且提供一個足夠公平的競爭平臺,以確保社會階層合理流動、不固化。而實際上,高考經過多年的改革,在擇優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擇優和公平之間的這種平衡,是不能輕易打破的。

相對而言,研究生考試沒有這樣的社會地位,考不考得上研究生並不影響教育公平,與人生命運關係不大。而且考研究生的人只是少數,錄取的對象也需要智力、能力都能勝任研究工作的學生。所以,對研究生來說,分數反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重要的是眼界、思維,而這些,從分數上是看不出來了。

不要冀望高考能不唯分數,也不要冀望研究生考試能初試為王,這是兩種不同出發點的考試。


高校人才真經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高考就考一次試就可以了,考研卻有初試還有複試,再加上考研複試不斷被爆出歧視等言論,越來越多人的希望考研能夠向高考那樣統一命題、無需複試,保證絕對的公平!但是我要說的是,考研很難複製高考模式,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以下幾點:

1.高考唯分數論的基礎是高考擴招,考研還達不到高考的錄取程度。

最近幾年雖然考研擴招人數不斷增加但是遠遠達不到高考的程度,兩者也不是一個量級的考試!高考報名人數為1000萬人以上,錄取人數在800萬以上,錄取率80%以上,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為290萬人,錄取人數為83萬人,去掉保研人數和非全日制真實錄取人數可能最多也就60萬人,錄取率僅僅20%左右,兩者差距顯而易見。

很多人可能問這個和高考唯分數論,考研不唯分數論有什麼關係?人數越多越受到重視啊!說實話之前考研那些不公平現象以及專業課卷子出錯情況恰恰反映了各個學校對於考研的不重視,現在隨著考研人數增多重視性在不斷增強,但是還是沒有達到高考的程度!

2.高考和考研的本質區別導致考研無法複製高考只看分數!

高考由於招生人數多,漸漸的在普及,沒有那麼多選拔的意味,雖然好大學難考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能夠上大學的,同時大學裡面教的知識很多都是觸及到表層的知識,沒有深入,廣而淺,完全沒必要進行復試。

研究生是選拔性考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研的,我們也可以看到一部分研究生也會抱怨讀研的痛苦,因此考研複試的意義就是減少一部分不適合讀研、能力不夠讀研的人!

3.考研只看初試成績本身也是不公平的。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一些人希望以初試成績進行錄取,畢竟複試時間遙遙無期,但是不復試就錄取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樣很可能影響一些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畢竟一些大學生很早就決定考研,那麼對於考研的科目可能會認真聽,對於不考研的科目不認真聽,這對於大學生教育也是不利的!


高校研究生


一下呢,談談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第一,高考考研呢,不屬於同一類型的考試,現在的高考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普遍性的考試,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能進行高考,並進入大學,只不過是大學的好與壞,而考研呢,則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只有一部分學生參加考研,而且參加考研的只有一部分學生能順利的進入自己想要上的考研的學校。

第二,要達到的目的不同,高考呢,是一個基礎類的教學,在上高中時呢,只分兩個學科,一個文科,一個理科,在文理科中呢,並沒有具體專業的方向,只有上了大學以後才會把專業細化細分,而短暫的大學時光,很難把某一個專業學得精而細,有一些專業呢,必須通過考研來實現

第三,個別專業要求不同,操作類的專業,不需要多高的學問,只要你對某一方向或者某一專業熟能生巧,就可以,而對於某些專業來說,必須要高學歷,高能力,就比如說醫學類,醫學類的學生幾乎都得進行研究生或者博士的考試

綜上所述呢就是高考看分數,因為在高考之前沒有進行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培訓,而考研的時候呢?你已經有了一定的方向,已經有了一定的目標,或者專業基礎知識,我們在基礎知識的之上呢,要更多的聯繫實際,這就是我對這一問題的一些淺見


物理劉老師的日常


考研和高考都有分數要求,但是相對高考,考研並不唯分數論,因為從根本上研究生階段的培養和本科階段培養在培養內容和培養方式以及培養目標上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研究生階段的培養內容包括通識性課程、專業課程和碩士論文撰寫和項目實踐。但是在三年的培養過程中,通識性課程和專業課程只佔1年到一年半,這和本科階段三年半時間的通識性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在時間上有較大區別,第二研究生階段的通識性課程和專業課程的選擇是個性化選擇,是由導師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商量確定的,同一個導師學生的學習課程都是不一樣的,研究生階段三分之二左右的時間都通過畢業論文項目來培養學生的垂直領域的科學問題的提取能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清晰、條理和邏輯的針對科學問題的提出、解決方案、驗證過程的總結和文字表達能力也是培養的重點內容(最終以研究生論文為表現形式)。

在培養方式上,研究生階段的培養是導師負責制的個性化一對一培養,和本科階段沒有專人針對具體學生的培養是有巨大區別的,倒是不僅要針對個體學生因材施教,設計個性化培養方案,還要監督和實施整個培養,並對最終的結果負責,因此在研究生的錄取過程中,導師的選擇非常重要,同時除了分數外,導師對於考生的整體認可程度也是錄取的主要因素。

在培養目標上,研究生的培養是要求掌握了垂直領域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並能夠在此基礎上基本具備本領域科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並能夠撰寫出思維清晰、邏輯正確的科學論文。也就是要求畢業時學生不僅能夠在相關領域解決某一類型的實際問題,同時還能夠準確的用文字和語言表達,以推動一定範圍內該類問題的解決。

綜上所述,研究生的培養不是大水悶灌,而是精細培養,培養的責任也明確到導師,培養目標也是要培養行業領域的專家,因此,對於研究生的選擇就不能只從分數,對於包括性格、分數的分佈和表達能力以及和具體導師的契合度等學生的整體能力有綜合性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