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F35战机,各国还有哪些垂直起降或短距起飞的战机?

Jiayou218


研发制造垂直起降战机的国家并不多,毕竟这种飞机制造难度大,而且作战能力有限,只要不是拥有特殊需求的军队,是不会想要垂直起降战机的,毕竟垂直起降战机的维修保养经费要比固定翼飞机高,很多国家觉得与其弄这种华而不实的飞机,倒不如把钱分出来去投到更靠谱的地方。

除了美国的F35之外,曾拥有垂直起降战机的国家还有英国和前苏联。英国的垂直起降战机为鼎鼎大名的鹞式战机,而前苏联的垂直起降战机则为雅克141.

当年由于英国国力的衰退,英国海军已经无力建造大型航母,为了减少成本则开始建造小型航母,但小型航母是无法起降重型战机的,而为了让这些两万吨左右的小航母同样拥有区域防空能力,所以发明了鹞式战机。

前苏联的雅克141是为自家海军的第二代航母所量身打造的,毕竟前苏联的第二代航空母舰的定义是导弹多于舰载机,过多的各类导弹沾满了甲板空间,令传统战机无法起降,所以前苏联海军才会研制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


九品侍卫


苏联雅克14

英国海鹞 后来改名到美国av-8

也就是阿诺电影中开的那款

其它国家不清楚了


susupro


美国的F-35B是先进唯一一款四代短垂起降战机,具有非常强的隐身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肥电”机身很胖,还采用翼身融合技术,因此挖去一个内置弹仓外,内部能够开发成为油箱的地方还是很充裕,这保证了F35系列战机都有较大的油箱空间,其作战半径达到1100公里左右。对于垂直起降的F35来说,由于中间的那一台体积不小的升力风扇占据大量空间,挤压了油箱和内置弹仓空间,再加上短垂起降本身就更耗油,因此网上普遍猜测F35B的作战半径仅仅只有800公里。但我个人的意见认为,F35B的作战半径应该连800公里都不到,只有600~700公里左右!

不管怎么说,F35B就是现今唯一的一款四代隐身战机,虽然作战半径受到了限制,但一旦与敌方战机接触能够优先发现并先敌开火,这是隔代碾压3代战机的底气所在!目前采购F35B的国家有美国和英国,英国将F35B装备在了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上,而美军则装备在那10多艘的黄蜂级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上,让海军陆战队一下子具备了不俗的对陆支援能力,这也是马润第一次与空军、海军同时装备同一等级的装备,因此马润对F35B表现出了超满意的态度,不像美海军那样各种嫌弃批评,并表示下一代战机再也不考虑与空军联合研发了!

除了F35B,另一款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垂直起降战机就是英国AV-8A鹞式战机,他是第一款用于实战的垂直起降战机了,该机1966年首飞,3年后装备英国海军,采用了一台飞马发动机,发动机前后各有一对可旋转的发动机喷口,垂直起降时,进气道吸入的空气一部分通过前面的两个可旋转喷口喷出,另一部分经过燃烧室和涡轮从后面的两个可旋转喷口喷出,四个喷口喷出的气流共同产生供飞机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和水平飞行的动力。AV-8A鹞式战机率先装备英国海军,并伴随航母参加了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取得了20:0的优秀战绩,另外科索沃战争中,英国在意大利的军事基地部署了AV-8A参与到对南联盟的攻击行动中,白天由AV-8A实施攻击,夜间则是由英国狂风战机中队出动。

AV-8A刚研发出来不久,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敏锐察觉到这类垂直起降战斗机能满足海军陆战队前线航空火力支援部队的需要(至少比直升机支援更靠谱),于是前后也采购了110架,主要用于侦查和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之后美国针对AV-8A暴露出的问题又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由英美两国联合改进出AV-8B N/A夜间攻击型和AV-8B鹞式II+,大幅度的提高了作战能力和飞行性能,尤其是夜间攻击能力。AV-8B最大速度0.92马赫,作战半径仅167公里。由于航程短,载弹量小,所以这款战机主要是承担海军陆战队近距离的空中支援与侦查任务,不适合实战情况下的大航程作战。海湾战争中,美国的AV-8B在中东部署60架AV-8B战机,对伊拉克海岸线目标实施了攻击!

另外印度因为购买了英国二手航母,于是打包也购买了36架AV-8A鹞式战机,不过现在这些飞机几乎已经摔光了。还有西班牙和意大利好像也有少量购买。

除了英国,俄罗斯早已经在自己的基辅级航母上部署过垂直起降战机雅克-38,而且这才是世界上第一款服役的垂直起降战机,该机由雅克夫列夫设计局研制,1963年首飞,比英国的AV-8A鹞式早3年,不过这款战机最大飞行速度只有0.95马赫,作战半径240公里,如果重载起飞作战半径更是只有100公里,被戏称为航母的“桅杆保卫者”!

除了雅克-38,雅克夫列夫设计局还研制了一款新型的舰载机,名字叫雅克-141。该型战机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机,于1987年首飞。苏联解体后,由于缺乏资金与合作伙伴,雅克-141最终下马,而且雅克列夫设计局陷入经济危机,最终不得不将雅克141的全套技术文件卖给了美国洛马公司,包括了最核心的矢量发动机,因此F35B的垂直起降设计上显然有参考雅克141的成份在里面!


狼烟火燎


有啊。

英国鹞式战斗机。是世界第一种实用服役的垂直起降战斗机:

印度人的鹞式战斗机:

美国人引进鹞式战斗机后,改造出AV8B垂直短距战斗机,1989年正式入役海军陆战队,作为支援用战斗/攻击机。前后约230架服役至今。1994年好莱坞电影《真实的谎言》中就是这种战斗机:

AV8B三面图:

🍒苏联于1963年开始也逐步服役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由于雅克38作战距离实在太短,号称桅杆保卫者,所以伴随基辅级航母退役了。

后面,苏联研究了后续机型雅克141,1987年首飞,苏联解体后终止,传说一些技术被美国买去用于F35战斗机。

雅克141:

其实,中国1968年也开始研制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1972年终止计划:

目前,传说中国恢复了垂短战斗机研究。


四川達州


具体一些应该是F-35B型号,这是目前最为成熟先进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配套用于两栖攻击舰、航母用途。由于性能出色至少是首款四代舰载机,可以让两栖攻击舰瞬间变成轻型/中型航母,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最强的舰载机。

不过在航空发展史上它不是第一款垂直/短距起降机型,在此之前有英国人研制的鹞式舰载机,美国人直接引进成了AV-8B“鹞式”攻击机。鹞式有实战部署经验,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期间随无敌号、竞技神号航母远征万里,甚至在大型运输船为平台进行起降作战。实战中以配套的美制AIM-7空空导弹打出了23:0的战绩,不能说这款战机性能有多先进,但它具备良好的空中悬停、转向等特征,对于远道而来的阿根廷战机几乎每次拦截都有战果。

除美英之外苏联时代也有对应机型,包括雅克-38、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最早的雅克-38性能相当有限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雅克-38带1吨弹药作战半径只有240公里,飞的实在太近没有多大实战价值被戏称为“桅杆保卫者”,主要配属于基辅级航母。

后续苏联虽然推出了雅克-141机型,不过刚好碰上苏联解体这款其实挺有前景的战机最后没了声音,雅克-141本来是配套苏联新式航母使用,性能较雅克-38有了质的提升可以执行舰载截击以及对海攻击等任务。

雅克-141有4个外挂架,载弹量达2600千克,可以挂载R-27中距空空导弹和R-73空空导弹、以及R-60近距空空导弹还带一门30毫米机炮。最大飞行速度1.7马赫,短距起飞航程可达2100千米,虽然最后该项目下马但美国F-35B在研制过程已经参考了它的技术,当年花钱买过相关资料。


河东三叔


垂直起降战斗机,美国、苏联、英国、中国都各自发展了F—35、‘’海鹞‘’、雅克36/38/141、歼六(垂)等型号,可是,最早提出垂直起降战斗机概念却是纳粹德国!

它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发展的新概念:纳粹空军的正规机场被盟军炸惨了,它急需一种无需机场就可以起降的战斗机!于是,福克-沃尔夫公司的翼动力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是典型的代表作!

Triebflügel型垂直起降战斗机,这是一种翼尖喷气的旋翼尾坐式要地防御战斗机,该机装有2门30毫米MK108机炮和2门20毫米MG151机炮,它可以在农场、公路、操场、楼顶上起降拦截美国的B—29轰炸机——幸亏,它停留在图纸阶段!

二战之后,联邦德国面对庞大的红色空中铁锤,它又捡起了垂直起降的战斗机方案:亨克尔公司于1958年提出He 231方案,它采用鸭式布局,战斗机的鸭翼和主翼的翼尖各安装一个倾转发动机吊舱。

此后,联邦德国的南方研发集团(亨克尔、博尔科、梅塞施密特这三家公司合作成立)设计的VJ —101单座上单翼六引擎的倾转旋翼战斗机, 它于1959年开始研发;

VJ-101飞机在座舱后串列垂直安装两具升力引擎,每侧翼尖各有一个可旋转90度的发动机短舱,里面各安装两具升力兼常规引擎。

它从1962年到1965年完成地面测试,垂直起飞转平飞、实现超音速飞行等测试……1964年10月,X2原型机的地面试验;1964年7月,它成为世界上首款了跨越音障的垂直起降战斗机;1965年6月,X2的第一次悬停飞行成功;

这两架原型机的主要差别是X2翼尖发动机改为带后燃器的RB-145 R——新发动机极大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不过,机身重量虽然减轻了,可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加力起飞时向下喷出灼热燃气加重了废气重复吸入。

X2在一次粗暴着陆中导致起落架折断!为了解决起飞时使用后燃器产生的废气被发动机吸入导致停车及地面高温燃气对机体的侵蚀问题,研究人员发展出了新的起飞方法——RVTO(旋转垂直起飞):战斗机在起飞时,它的发动机短舱转至70度,打开后燃器滑跑一段后离地升空,3m高度时短舱慢慢改平进行过渡飞行,15m高度是进入水平飞行。着陆的步骤正好相反,着陆只需要50m的跑道。计划后期,EWR准备在生产型号采用推力更大的罗尔斯.罗伊斯RB-153引擎替代RB-145。

1968年,VJ-101项目计划终结——联邦德国与美国签订共同发展战斗机计划:联邦德国和美国准备发展先进的垂直/短距起降的战术战斗机(AVS)作为F-104G的后继机。于是,EWR小组与美国仙童航空分部合作,X2原型机作为新飞机的概念验证和飞控系统的测试床。但是好运不长,空军对垂直起降飞机失去了兴趣,1971年6月飞行试验被迫终止——AVS计划也随之终结,它的技术被运用于欧洲多用途战斗机计划。

当然,明智的德国人还准备了VJ-101 C,VAK-191 B和Do-31三种机型:拦截、攻击、运输!

(VAK 191垂直起降攻击机)

VAK 191则是联邦德国重点发展的垂直起降攻击机:它起初由福克-沃尔夫公司执行,后来,意大利飞机制造商菲亚特和英国发动机巨头罗尔斯·罗伊斯也成为合作伙伴。但是,英国为了自己的P.1127计划退出了合作—欧洲的联合军工计划,约翰牛卖欧洲队友从这时候开始!

VAK 191的技术要求:在欧洲气候条件下的35°C的气温下装载567千克载荷从海平面垂直起飞,达到333公里作战半径。这是西德鲁尔或普法尔茨地区的军用机场起飞可以攻击东德哈勒或莱比锡的目标。

从前线机场起飞后,VAK 191将在150米低空以0.92马赫的速度飞向目标,躲开敌防空系统的拦截并在目标上空滞空五分钟。除投放一枚核弹外,该机还能执行战术侦察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

德意的设计团给出三个方案:福克-沃尔夫Fw 1262(VAK 191B),EWR EK 421(VAK 191C)和菲亚特G95/4(VAK 191D)——技术指标全部满足西德空军的需求!

德国人青睐的VAK 191B配备有三重冗余、电动液压的全权限线传飞控(FBW)系统!福克-沃尔夫从1966年试飞安装5台RB108升力发动机——即将进入试飞测试阶段。

1966年,北约的作战战略发生大扭转:大规模核报复战略变成了灵活反应,它改变了对北约未来攻击机的要求!由此,VAK 191B的设计初衷变成鸡肋——北约未来攻击机不仅取消作为G.91替补执行核打击任务的要求,不再强调垂直起降能力;新攻击机必须具备强大的常规武器投掷能力。VAK 191B的低推重比和较高的翼载荷,‘’腿短肚小‘’严重制约它执行北约新战略。英法德只好改变方向:常规攻击机‘’美洲豹‘’即将横空出世!它只好转为验证机:多次参加美国的‘’制海舰‘’计划却一无所得!

令人惋惜的Do—31运输机,它的结局也是十分唏嘘:已经进入试飞阶段却项目停止了。由于不是战斗机就不多做介绍了。

其他国家的垂直战斗机包括: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巴尔扎克”V001。它在达索公司的幻影“巴尔扎克”V001是在幻影III原型机(III-01)进行了改装,拆除了原来的斯奈克马阿塔102G-2发动机,然后,采用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4850磅的Orpheus3涡喷发动机。法国人在机身中部安装了8台罗·罗RB108升力发动机,总推力达到2200磅——1962年10月12日,巴尔扎克V001完成首飞;1963年3月18日完成首次传统飞行,11天之后它完成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垂直起降飞行,从垂直状态转变为水平飞行状态并且逆反了这一过程。

可惜的是,它在1964、1965年的试飞中坠毁:再接再励的达索公司制造了幻影IIIV,该机机身大小几乎是巴尔扎克的两倍,外形上比幻影系列飞机的机身较长、机翼面积大——主发动机为斯奈克玛仿自美国普·惠公司JTF10涡扇发动机的TF-104,最大推力61.8千牛,8台罗·罗公司的RB162-1升力发动机,每台提供15.7千牛升力,达索共制造了两架原型机,首架原型机在1965年年初就进行了垂直起降的试验飞行。在试飞后不久,斯奈克玛公司推出了推力更大的TF-106,推力达到了74.5千牛,在换装发动机后,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3月进行了从垂直到平飞的过渡性飞行,然后……没有然后……它于1966年11月又摔毁了:心灰意冷的法国空军放弃了它的发展计划。

美国人积极参与了西德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计划,它自己也有足够的型号储备,再参考苏联的技术,终于发展出F—35!对于它在南海的出现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熊style


英国的鹞式战斗机,苏联的雅克


开口的奶盖


准确的来说型号是F35B。

F 35B是5代机中唯一能够垂直短距起降的战机。其他能垂直起降的战机跟F35B不在一个档次和级别,像鹞式战机根本没有可比性。

F35有三种型号,分F35A,F35B,F35C。

F35A,主要用于空战。

F35B,主要用于大型登陆舰和其他受空间限制无法长距离起降的舰艇,轻型航母。英国新服役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只搭载几架直升机裸奔就是在等F35B。

F35C,主要是预想的航母舰载机。





自由水平静


真正形成战力的还有法国的鹞式战斗力


家庭养兰正能量


我们国家很快就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