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青島——青島危機的危

外患:強省會模式

強省會發展模式讓青島不再佔據山東的C位,濟南登上第一梯隊的舞臺。在怒其不爭好多年之後,山東發現將再多的資源傾注到青島也沒什麼用了。

首先,青島已經是山東的明星城市,經濟名片,再上一步青島就要單飛直轄了。

再者,資源傾斜的性價比很低,缺少新經濟的引領,青島發展陷入瓶頸,不能再進一步,成為第二個蘇州。

另一方面持續了好多年的資源傾斜並沒有換來很好的回報,青島在發達了之後並沒有帶著周邊的兄弟城市騰飛,這也是山東政府不再將全部希望放在青島的原因之一。

所以強省會發展模式應運而出。從中國其他城市角度來看,強省會確實是主流的發展道路。全國前十的城市除了蘇州,其他都是省會城市或者直轄市。

換個角度看青島——青島危機的危

內憂:核心增長極疲軟

青島到了危機時刻,青島的核心增長極西海岸新區的增長速度變緩

2019年西海岸新區GDP總量3554億元,同比上年增長5.7%。2019年青島市GDP總量11741億元,同比上年增長6.5%。西海岸新區仍然佔青島GDP總量的30%,但是這也是西海岸新區自2014年獲批以來GDP增速首次低於青島全市增速(6.5%)。

從2019年西海岸新區GDP結構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8.6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1355.6億元,下降1.1%;第三產業增加值 2120億元,增長11.2%,三產比例為2.21:38.14:59.65。早期西海岸新區承接了主城區大量外遷的鋼鐵、石油化工等第二產業企業,第三產業依託大量的投資驅動,形成了兩架馬車並行的局面。在市區企業遷移完畢,西海岸新區在自身引進實體工業大項目未取得明顯成果的背景下,西海岸的第二產業陷入了負增長模式。

西海岸新區面臨的的核心問題是整個實體經濟下行的壓力,特別是舊動能的萎縮,落地西海岸的產業並沒有成本的下降而迸發出新的活力,而是換了個地方進行慢死亡。而目前引進的新動能也都是剛落地沒多久,還沒有充分激發活力。

如今的西海岸新區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靠投資單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帶著區域往前快速奔跑了。作為青島經濟核心增長極,西海岸新區發展的減速就意味著青島發展的減速。

如今的青島可真是內憂外患,自身經濟發展減速,缺少多點支撐的經濟增長極。外面還有集全省之力發展省會的濟南,搶奪省內資源。

如果不能找到新的核心增長點,無需濟南去競爭,青島慢慢就會走向和大連一樣的道路。

換個角度看青島——青島危機的危

破局之道

將北岸城區打造成新的核心增長點。青島的大規劃是三灣三城,如今東岸主城區發展飽和,西岸西海岸新區增速放緩,唯有北岸城區城陽才是城市發展的新機會。而我認為支持城陽發展,在層面的動作應該:

1、 政府搬遷至高新區。青島政府在市南待的太久了,作為行政機構,政府應該起帶頭作用,遷址紅島能帶動區域快速發展。市政府遷址紅島的事炒作了好多年,民眾心裡是能接受並且希望遷址紅島的。市政配套也在這幾年基本建設完備,具備遷址條件。

2、 全力發展北岸城區,將城陽納入主城區。通過地鐵打破交通阻礙,將城市的發展重心大跨步往北移。將市區部分優勢資源遷移到城陽,像當初支持西海岸建設那樣支持城陽區。這麼多年主城區只是從市南嶗山發展到新都心、李村。本來就受地形的影響,城區遷移的速度還這麼慢,實在是匹配城市發展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