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晚年到底有多悲慘?

觀景談史


不為五斗米折腰,妻子靠賣血維持生計,自己最終被餓到胃穿孔,晚年朱自清到底有多悲哀?

朱自清剛從象牙塔流落到十字街頭

像朱自清這樣一個既有才氣又有名氣的文學之士,為什麼在晚年過的那麼悲哀?

都知道,朱自清有兩段婚姻,在第一段婚姻中,他總共育有6個子女,雖說是婚姻包辦,但是朱自清絲毫沒有拋棄原配,但天有不測風雲,原配在三十二歲就香消玉損,而朱便承擔起了輔育六個兒女的責任,致使身心俱疲。

故友得知實在不忍,便給他介紹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就這樣開始了他的第二段婚姻。

朱自清和第二任妻子

然而在抗戰勝利後,內戰也隨即爆發,國內物價飛漲,這對本來生活就不太如意的朱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他是從中學教師一路升到清華教授,但是固定的工資是永遠無法滿足他的現狀。

他的妻子收入也不是很樂觀,好幾次都靠著賣血來幫助朱維持生計,可以說他與普通老百姓一樣,都在生存邊緣上苦苦掙扎。即便是如此,他也毅然在拒絕美國救援麵粉文件上簽字,最終胃潰瘍惡化,導致胃穿孔而病逝。

所以說,作為一代文人雅士,他的晚年是悲哀的,但是他留給後人那股自清的名氣會永駐。


北沫雨


朱自清晚年到底有多悲慘?簡單的概括可以這麼說:中年喪妻,生活負擔沉重,收入有限,自已體弱多病。

朱自清一生有二次婚姻,髮妻武仲謙為他共生育了三兒三女共六個孩子,不幸的是武仲謙在三十二歲時死於一場瘟疫。武仲謙死時大孩子才10歲,小的才3歲,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朱自清的肩上。他既當爹又當媽,一箇中學教師收入又微薄。雖說朱自清也有稿費收入,但朱自清一般都寫的短文,一天平均大概也就500字左右,能有多少收入。

朋友看到朱自清的生活壓力太大,就給他介紹了後妻陳竹隱。陳竹隱是一個畫家,曾是齊百石和博西園的弟子。她雖然佩服朱自清的才華,也很愛朱自清,但由於陳竹隱也是一個有追求自由非常有個性的女子,夫妻二人剛開始也是有一點梗介的。朱自清曾一度為此感到非常苦惱。當時正處於抗戰時期,物價飛漲,一家七口只靠微薄的死工資,生活可想而知。陳竹隱曾多次偷偷跑去賣血,來補貼家用。

朱自清患有嚴重的胃病,但他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中國文人的典型代表,寧肯捱餓也不領美國的救濟麵粉,並帶頭簽字,寫文章捍衛自已反內戰反飢餓的愛國正義立場。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加之無錢醫治,致使胃潰瘍穿孔。一九四八年病逝於北京,時僅五十歲整。





秦一農夫


朱自清一生都很悲慘,他的悲慘一生來之於他那奇葩的原生家庭。

尤其是他的哪個奇葩父親朱鴻鈞。

我們來看一下《背影》的結尾,研究下字裡行間的韻味:

(朱自清父親朱鴻鈞)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是最近兩年,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他的兒子。——朱自清·《背影》

任何一個有理性的成年人都應該明白應該怎麼應付“家庭瑣屑”,發怒是萬萬不應該的,為了家庭瑣屑而發怒,那還不是一天除了睡覺都在發怒嗎?

因為生活就是由“生活瑣屑”組成的呀!可以想象,做朱自清父親的兒子,一天二十四小時生活在一起的親兒子,怎一個戰戰兢兢了得。

朱鴻鈞為什麼這麼愛發怒?因為他是一個“控制慾”特別強烈的人,他表達“愛”的方式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愛的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朱自清深受其害。

有篇《冬天》散文,我們來看朱自清怎麼寫的:

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會昏暗......“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仰起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裡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朱自清和兄弟們)的醬油碟裡。——朱自清《冬天》

一家子人大冬天坐在一起吃個豆腐煲,朱父也要把豆腐煲吊的高高的,由他一一分配每一塊豆腐,從小就開始控制孩子們了,有點可怕撒。

會教育孩子的大人都明白,要從小建立起孩子自己“夾菜吃菜”的能力。一則大人省力,二則孩子獨立,朱父偏不,他不怕麻煩親自夾每一塊豆腐!

就是控制慾。

孩子們會長大的,不會永遠接受父輩的控制,註定會反抗。

  1. 有的反抗方式是暴力反抗,打爹罵娘,不忠不孝。

  2. 有的反抗方式是變呆變傻,啃老吃爹,“故意”做個廢物點心。

  3. 有的反抗方式是逃離,有多遠逃多遠。

朱自清是第三種,他一輩子都在試圖逃離他的父親,但是,小康的書香門第之“忠孝傳家”的家庭長大的朱自清怎麼逃的了呢?

他逃不了。

後來朱自清長大了,應該去上學了,其時,科舉剛廢,新學初興,可以想象,這種父親自然是不信新學的了,他把朱自清送去了一個私塾學習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當然了,這也是朱自清之所以成為朱自清的原因之一。

控制還沒有完,朱自清每天放學,朱鴻鈞總是要親自過問他的作文(因為他也不懂其他),尤其吃晚飯的時候,朱自清搬個小板凳坐在他父親身旁,他父親則“坐在高高的長椅上”,一邊喝酒一邊吟誦朱自清的作文,如果先生在作文後寫了“優良”,朱父則欣然飲酒,“順手獎給朱自清幾粒花生米”,如果先生評價不好或者朱父他自己認為作文不好,則馬上翻臉大聲呵斥,有時候甚至一把火把作文本就燒了,任憑朱自清哭泣求情亦不心軟。

朱自清自小就沒有好好的吃過一頓晚飯。

包辦婚姻就不說了,時代的通病。

再後來,朱自清北大畢業了,工作了,已經離開家庭另外組織家庭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了,都做了揚州八中的教導主任了,大小也是個體面的校領導了。

控制還沒有完。

他父親憑藉和揚州八中校長的關係,直接領走了朱自清的全部工資,意思是他要掌管朱自清家的經濟大權,朱鴻鈞還以為他可以永遠的“分豆腐”給孩子們吃。

問題是他的“以為”真實現了,因為時代的緣故嘛!沒有人敢不“孝順”父親,忤逆父親,揚州八中的校長不就配合了嘛!現代社會肯定不會有單位配合這樣的父親了。

朱自清北大畢業生哎!自然是要反抗的,不是北大畢業生也要反抗呀,人之常情都會反抗的。

後來,朱自清換了工作,錢每個月也都上交,但是再也不全交了。

父子戰爭起!

千萬人傳誦的《背影》就是寫於他們父子互不理睬五年之後的和解之後,這中間五年朱自清每年還是繼續交家用,因為他父親是一個沒有工作能力還要維護“父道尊嚴”,還要“養小老婆”維護老爺面子的一個人,需要很多錢才可以支撐的起他在鄉下老家的“封建老爺面子”。

朱鴻鈞一直認為朱自清是不道德的“不孝子”,因為朱自清沒有遵守“三綱五常”之父為子綱呀!他只是不明白“父慈子才會孝”。

朱自清曾經在他的長詩《毀滅》裡描述過“骨肉間的仇恨”。大概他心中真有仇恨吧!

所以說 ,朱自清有這樣一個能折磨人,能花錢的父親,他不悽慘誰悽慘?

可怕的是,這種家風會遺傳的,朱自清多多少少也是有控制慾的人,不過他是有大學問的人嘛!一直在注意抑制自己,因此,他常常埋怨自己,他說:

(我)是個徹頭徹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強,做父親更是不成。

孩子們的折磨,實在無法奈何,有時竟覺得還是自殺的好。

證明他和老婆孩子關係不好呀!

一個五十歲的人了。

一 沒有錢,都被父親花光了。

二 和老婆孩子關係不好,大概率也是因為只孝順父親不顧家庭,妻兒反目。

三 又生病了,這種人生困局,如何不生病呢!

四 時至1948年, 整個世界正天翻地覆,改朝換代,沒有人來注意關照他這個“文學大名士”。

他的晚年能不悽慘嗎?悽慘的很。

後來就貧病而死了,剛剛五十歲。三年前,他剛送走了他父親。


葭明通半瓶歷史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併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朱自清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在當時文壇有很高的聲譽。他創作了很多文學作品,著名的代表作品有《春》、《綠》、《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1920年,朱自清北京大學提前畢業後,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江蘇省立第八中學(朱自清母校)、清華大學等任教。在1938年3月,朱自清來到了昆明,出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首個主任,同時還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朱自清與很多民國時期的作家一樣,朱自清的第一段婚姻屬於包辦婚姻,原配夫人叫做武仲謙,僅僅32歲的時候就因為一場瘟疫而病死了。第二段婚姻是陳竹隱。朱自清有5個孩子得吃飯上學,朱自清的壓力可以說不是一般的大。而陳竹隱的工作收入也不是很客觀,為了能夠貼補家用,她曾多次跑去賣血。可以說當年朱自清的一家子與很多普通老百姓一樣,都在飢餓線上苦苦掙扎。朱自清患有嚴重的胃病,但他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中國文人的典型代表,寧肯捱餓也不領美國的救濟麵粉,並帶頭簽字,寫文章捍衛自已反內戰反飢餓的愛國正義立場。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加之無錢醫治,致使胃潰瘍穿孔。一九四八年病逝於北京,時僅五十歲整。


抗戰勝利,日本投降之後,內戰也蓄勢待發起來,物價是聞聲飛漲。本來就沒幾個錢的朱自清是越發的貧窮了。雖說他一路從中學教師奮鬥到清華教授,但是那個時候光靠著教授的死工資是完全不夠的。一般人會選擇寫稿子賺取一些額為收入,於是朱自清也學著人家這麼幹,但是他的文章往往很短,不會說什麼廢話,每天也就寫個500字左右的作文,所以也賺不了多少額外收入。朱自清晚年時候的體力越來越不從心,身子偶有病寒,但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反內戰觀點,就算病得不行餓得發昏,也不接受美國人的救濟糧,所以每當人們談起“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時候,總會有人忍不住想起朱自清,正是他的這份愛國精神,令人更加敬佩。可惜朱自清才高八斗但人生坎坷,1948年還差一年就解放的時候,朱自清終於熬不住各方折磨,從此告別人世。


大老二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朱自清晚年生活挺不錯的。

大家要知道,朱自清的身份是大學教授。大學教授在那個年代,就相當於今天的中國院士,數量很少的。

朱自清的待遇可以說是中國所有職業中最高的。

所以,雖然1948年下半年全國經濟迅速惡化,通貨膨脹嚴重,全國所有人都受到影響。

尤其朱自清有8個孩子,家裡負擔比較重,所以生活緊緊巴巴。

但是,朱自清家吃飯和基本生活還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朱自清也不是拒絕吃美國麵粉餓死的,實際上他恰恰是因為吃得較多才死的。

早在抗戰時期,朱自清就患有比較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這種疾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不然時間長了就容易出危險。

然而朱自清自控能力較差,經常喜歡暴飲暴食,甚至飲酒。

這導致他經常嘔吐、肚疼甚至吐血。

抗戰日記中,朱自清寫下了諸如“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剋制”、“吃得太飽”、“食藕粉,即嘔吐”等話。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朱自清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但是我黨的地下黨成員某某(名字不說了),執行利用輿論反對國民黨的策略,主要是反美。

他挨個去敲門,要求教授簽訂《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

但實際上,這是美國因為中國政府的要求,提供的一批麵粉。美國只是提供,但並不管分配。這批麵粉主要用於知識界,有政府分配給他們減輕家庭負擔。

結果簽名者寥寥無幾,但朱自清是簽名了。

朱自清為什麼簽名,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幾年前,當時國民政府組織反蘇大遊行,抗議蘇聯在東北的暴行以及不撤退,朱自清也參加了。

一般人,朱自清政治上基本為0。

拒絕這些麵粉加重了朱自清家的負擔(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絕對還沒到吃不上飯的地步。

一種說法是,最簡單的時期,朱自清的薪水可以買3袋麵粉。大家知道3袋麵粉有多大?計算家裡10口人,一個月1袋免費是絕對夠。

實際上,朱自清不是餓死的,恰恰是吃多了才死的。

就在他離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領美國“救濟糧”宣言上簽名後的第11天,他還在日記裡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

朱自清最後的死因,是因為長期暴飲暴食,導致十二指腸穿孔,不幸去世。


薩沙


每次剝桔子,我總會想起朱自清《背影》裡的父親:

“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然後,我就會忍不住想起我的父親。

朱自清,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卓越的愛國志士。朱自清是近代文學史上最具有成就的散文家之一,也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兩篇美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收錄在中學教科書。

包辦的婚姻也幸福

出生貧困的朱自清, 年少讀書很刻苦。1916年,朱自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

那年冬天,朱自清與揚州名醫武威三的獨生女武仲謙結婚。在這段父母包辦的婚姻中,二人感情很好。婚後第二年,兒子朱邁先出世。

北大畢業後,朱自清先後在杭州第一師範,母校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教授國文、哲學等等。

1925年,朱自清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開始從事文學研究。

1928年,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第二年冬天,心中永遠裝著丈夫和孩子的武仲謙,拋下了幾個孩子和丈夫,在揚州因病辭世。

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妻子離世三年後,朱自清在《給亡婦》裡靜靜地用筆尖,回憶愛妻的一言一語,一顰一笑,濃濃的愛與思念躍然紙上!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學英國,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第二年7月回國,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與聞一多同事。

1932年8月底,朱自清再次赴歐洲遊學。並出版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從歐洲回來後,朱自清與交往了兩年的陳竹隱在上海舉行了婚禮,婚後一家人住在清華。

抗戰爆發後,朱自清到達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杯水車薪,艱難度日

當一家人熬過了艱難的抗戰時期,朱自清的健康狀況卻亮起了紅燈。多年輾轉流離,簞食瓢飲的生活中,朱自清飢一餐,飽一頓!有時他吃一塊又黑又粗的麵包,蘸點鹽就是一頓,因此落下了嚴重的胃病。

好友吳祖緗這樣描敘47歲的朱自清:憔悴和萎弱,皮膚蒼白松弛,眼鏡也失去了光彩,穿著白色的西褲和襯衫,格外顯出瘦削勞倦之態。……他的眼睛可憐地眨動著,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黃黝黝的,眼角的紅肉球凸露出來。

可見,他的身體已經虛弱到了什麼程度!

抗戰結束之後,內戰蓄勢待發,國內的物價飛漲。朱自清夫婦多病,子女又多,貧寒之家,負擔格外重。本來就很清貧的朱自清,生活更加的窮困潦倒。

雖然他是清華的教授,但是這點工資遠遠不夠家庭的開銷,寫的稿賺不了多少錢。在艱難的無法揭開鍋的日子裡,妻子陳竹青甚至還偷偷地賣過血。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聞一多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演講》,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作為他們好友的朱自清無比悲憤,他在追悼大會上激動地說:這是民主主義運動的大損失,是中國學術的大損失!

一家人生活困苦,卻拒絕領“救濟糧”

然而,和平並沒有因為抗戰結束而到來。

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而且,每時每刻,國民黨政府的法幣都在貶值,買一包紙菸都要幾萬塊錢,很多人根本就活不下去了。特別是家口眾多的人,生活更為困難,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政治、教育危機日益嚴重!

1947年5月17日,清華大學罷課3天,並發表《反飢餓反內戰罷課宣言》,得到很多學校的響應。同時在北平、天津舉行反飢餓、反內戰萬人大遊行,並引發了震驚全國的五二零血案。

血案激起了學生更多的憤怒,從5月下旬到6月中旬,"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口號聲,響遍國民黨統治區60多個大、中城市,全國各階層人民也紛紛起來聲援。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還對中國人民發出誣衊和侮辱的叫囂,發了一種配購證。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援的麵粉’, 廉價收買人心。

終於,激起中國人民的民族義憤。

在這場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身患重病的朱自清,積極簽名《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

他在日記中寫道:

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餘仍決定簽名。因餘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此雖為精神上之抗議,但決不應逃避個人責任。”

其實,當時朱自清一家已經陷入嚴重的生活困境,尤其是營養不良使得他的病情日逐惡化。他每月的教授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的朱自清家特別特別需要這種“救濟糧”!

後來,朱自清夫人陳竹隱在《追憶朱自清》一文中回憶道:

“我們家人口多,尤其困難。為了生活,佩弦(朱自清)不得不帶著一身重病,拼命多寫文章,經常寫到深夜,甚至到天明。那時家裡一天兩頓粗糧,有時為照顧他有胃病,給他做一點細糧,他都從不一個人吃,總要分給孩子們吃。”

不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在北京離世

一生清廉的朱自清,終究沒能看見新中國的太陽。

1948年8月10日,彌留之際的朱自清對妻子陳竹隱說:“我……已……拒絕……美援,不要……去……買……配售……的……美國……麵粉。”

8月12日,朱自清因患嚴重的胃病,離開了深愛他的妻子和孩子們,享年50歲。

朱自清的悲慘遭遇,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清華大學鄧以蟄教授發出抗議:

舉目傷心,此去焉知非幸事。

一寒澈骨,再來不作教書人

今年2月24日,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53歲的博士生導師袁本濤教授因病逝世。李道新老師在悼念文章《傷逝》中是這樣結尾的:

當我們審視中國當代知識版圖的時候,請一定記得,曾經有一代農裔高知,在難以想像的貧困與不可逾越的艱難之中,至死都在頑強地求生並堅守著底線,為他們心中的學術信念,也為他們自己的生命尊嚴。


三少yun


朱自清,原名自華,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他是我國著名作家,清華大學教授,卓越的愛國志士。晚年卻因為貧窮、飢餓、重病,於1948年8月12日因嚴重胃疾造成胃穿孔去世,年僅50歲,的確令人心痛。

朱自清是五四以來我國優秀的散文家之一。最初寫新詩,後來以寫散文活躍於新文學界,他的散文在新文學運動的初期,便已轟動整個文壇。朱自清寫散文很注重文字的表現,形成詞不迫切、意無不達、清新樸素、簡短自然的獨特風格。他為人謙遜、溫厚、樸實,與他的散文一樣讓人感到親切。

他的散文作品中,先後成集的有《蹤跡》、《你我》、《背影》、《歐學雜記》、《標準與尺度》等,其中《背影》、《匆匆》、《春》、《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等散文常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

朱自清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雖然他與髮妻武仲謙屬於包辦婚姻,但兩人還是非常相親相愛。只可惜武仲謙32歲那年,就早早的因為一場瘟疫而病死了。撇下了朱自清和他們六個未成年的子女,這一大家子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朱自清一個人的肩上。

抗戰勝利後,民主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他的好友聞一多遇難後,朱自清看破了當局醜陋的面孔,從而由文人向鬥士邁出堅實的步伐。1946年10月,清華重新搬回北京,他積極參加民主活動,並開始雜文寫作。然而,這時也是朱自清生活最困難的時期。日本人投降後,國內物價飛漲,本來就沒有積蓄的朱自清更加貧窮了,靠他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夠養活一家子人。

1948年,由於飢餓和缺乏營養,朱自清的病情進一步惡化。但是在這種的情況下,朱自清還是拒領了美國人救濟的麵粉。並拖著病體還堅持著參加很多進步的革命活動,直到他死的那一天,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情操。


米鬥文史


這個問題,不得不說一下朱自清的婚姻家庭生活。

朱自清先生生於1898年,他的一生有兩次婚姻,8個孩子。

1916年(朱自清18歲)

他考入北大預科後,當年的寒假回老家與武仲謙女士結婚。武仲謙與朱自清同齡,是揚州名醫武威三的女兒。

武仲謙屬於那種中國傳統式的典型的賢妻良母型的女性,婚後與朱自清先生生活了12年。十多年的夫妻生活中,武氏整日為丈夫與兒女們操勞,又時常拖兒帶女逃避戰亂,積勞成疾,於1929年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年僅37歲。

武氏生育兒女6個。長子朱邁先,其後依次是長女朱採芷、次女朱逖先、次子朱閏生、小女朱效武、小兒朱六兒。朱六兒只1歲就夭折了。

朱自清在武仲謙死後曾想過不再娶了,但是有著五個孩子要撫養的他終究還是對生活妥協了,決定續絃。

1932年(34歲)

朱自清先生與第二位夫人陳竹隱相識於1931年4月的一天。1932年朱自清和他的妻子在上海舉辦婚禮。

為了養活家庭,朱自清在婚後很快恢復到工作狀態。他天天熬夜寫稿,寫作速度卻不快,一天只能寫500字。生活卻依然清貧。越窮的日子,孩子越多。

陳竹隱女士與朱自清婚後生有三個孩子,他們是朱思俞、朱喬森及幼女朱蓉雋。添了孩子,家裡吃飯的人更多了。朱自清每月薪水只夠買3袋麵粉,全家吃都不夠,飲食不規律朱自清的胃就不好,時常犯病。

朱自清也沒多餘的錢買衣服,到冬天了,天氣特別冷,他也買不起棉袍子,就去賣毛料的店裡想買塊便宜毛料,在那裡,他意外找到一件趕馬車人穿的馬皮做的舊披風,很少的錢。找到這個披風,朱自清得意極了。披風穿在身上怪怪的,但朱自清並沒什麼不好意思,就這樣,在大冬天裡,他就常披著這件奇怪的披風出門,也不管路人看他時怪異的目光。

在西南聯大教書的時候,為了省錢,朱自清有時也和學生一起吃食堂。吃飯倒也罷了,學生就怕上他的課,只要是他的課,他就次次點名,不來上課的同學他都記得住,哪次遇見了就追問對方為什麼曠課,久了學生還挺怕他的。

1948年(50歲)

在這一年,朱自清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到了6月竟至臥床不起, 體重從45公斤減至38.8公斤。6月18日, 吳晗拜訪朱白清, 給他看了一份《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 。 當時正值三年解放戰爭期間, 國民黨統治區濫發紙幣, 通貨膨脹,一包香菸定價高達數萬元。 為了籠絡窮苦知識分子,國民黨政府印發了一種配購證, 可以用低價買到美國援助的麵粉。但為了抗議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勢力, 朱自清毫不猶豫地在這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並立即叫孩子退回了麵粉配給證。

病情拖延到了8月,朱自清胃部劇痛難忍, 必須入北大醫院治療, 但醫院規定,入院前要先交1億法幣押金。朱夫人陳竹隱向清華大學校方借款, 沒有借到; 後來又從其他兩處借, 總算籌到了5000萬, 終於在8月6日動了胃部手術。 但8月10日出了尿毒症狀況。朱自清自感生命垂危, 竭盡全力斷斷續續對妻兒說: “有件事要記住, 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 我們家以後絕不買國民黨發售的美國麵粉。 ”

1948年8月 12日11時,朱自清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不過,朱自清並不是餓死的。雖然朱自清有9個孩子,但以他的地位和收入,並不至於餓死。當時教授的收入比普通民眾強幾十倍。翻開1948年的日記,人們沒有看到他為食物短缺而苦的記載,相反,多的倒是下面一些文字:“飲藕粉少許,立即嘔吐”;“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克 制”;“吃得太飽”;……就在他逝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領美國"救濟糧"宣言上簽名後的第11天,他還在日記裡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

不過自從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中對朱自清的點名表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之後,朱自清就“被餓死”了。

由此來看,朱自清先生的晚年雖然清貧,卻不悲慘。現在說先生晚年悲慘,是不客觀的,更多的是“寧死不是嗟來之食”的政治宣傳需要。


小象觀魚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號秋實,後來改名叫朱自清,字佩弦。他在我國近代文壇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代表作品有《春》、《綠》、《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朱自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為大家熟知。他是很有骨氣和民族氣節的。這也導致他晚年生活悽慘。朱自清一身重病,寧願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成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典範。但他為什麼會餓死呢?

朱自清原配夫人叫做武仲謙。他們一共養育了三個兒子(一個一歲時早夭)和三個女兒。但武仲謙三十多歲的時候就病死了。武仲謙死的時候,他們最大的兒子也才10歲,最小的僅僅只有3歲。這一家人的生活餬口的擔子就一起下子全部壓在了朱自清的身上。朱自清雖是清華教授,但他的工資要養活這麼多年幼的兒女是非常拮据的。特別是日本投降之後,內戰的陰雲籠罩,物價隨之飛漲。本來就沒幾個錢的朱自清是越發的貧窮了。依靠投稿也沒掙多少錢。

朱自清新娶的妻子也沒多少收入,但她也生育了三個兒女,導致生活負擔愈加沉重。雖然盡力掙錢持家,也是杯水車薪。朱自清的全家與其他老百姓一樣,都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但他為了捍衛自己反飢餓和反內戰的主張,即使一身重病也要拒絕美國人的救濟麵粉。最終在1948年,他被餓的胃潰瘍惡化導致胃穿孔,年僅50歲就病逝了。

朱自清的悲慘生活是萬惡的舊社會造成的,貧窮落後的舊中國不能庇護她的四萬萬子民。也與他可貴的民族情懷有關。正是這種民族情懷,才使中國人民形成強大的合力,贏得最後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朱自清雖然走了,但他的精妙的散文作品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華文學的寶庫裡。


綠葉小杏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朱自清是家喻戶曉的當代作家了。

《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都是語文教材的典型文章,特別是文後那一句朗讀並背誦之句,絕對是學生時候的難忘記憶。

朱自清的生活年代是1898年—1948年,是標準的晚清近代之人物。

在其人生的最後那些年,也是戰火不斷的年代,生逢亂世,不可不說是一種悲慘的遭遇。

但是朱自清是大學教授,在怎麼著,也沒有窘迫到沒有飯吃的地步。

因為大的時代背景,戰亂紛爭,通貨膨脹,肯定是影響到了教授的生活,尤其是朱自清家,還有八個孩子,所以家庭方面的生活壓力也不小。

我們都知道一個故事,就是朱自清寧遠餓死,也不領取美國的救濟糧。

這一“愛國主義”的精神,也為後人所歎服。

但是後人通過朱自清的筆記等資料,發現其實他並沒有像口號上說的那樣,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面對家庭的生活壓力,他也領取過美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

朱自清晚年患的病是十二指腸潰瘍,這種胃腸病症,需要特別注意飲食。

在朱自清的日記中,記載他食用牛乳,也就是牛奶,藕粉等物,說明其生活並不像外人認為的那麼窘迫。

在朱自清生活最窘迫的時候,也是通貨膨脹橫行之時,一個月的工資,只夠買三袋麵粉,照顧一個十口之家,還是有些壓力的。

所以說,朱自清的晚年悲慘,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的。


更多歷史文化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