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人遇到普京结果会怎么样?

闲云野野48


换了普京,普京可能不会冒这个险,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古巴部署核弹,象征性大于现实威胁,因为美国不可能容忍自己家门口被他国部署核弹,美国的反应理应该就能想到。


而假如普京也选择去古巴部署核弹,美国人依然会高压驱逐,这影响美国国家核心利益,也影响美国国际威望。而且当时的苏联要在远洋打一场战争,实力远不如美国。

虽然普京是铁腕领导人,但是目前美国在波罗的海对俄罗斯也是隔三差五搞侦察,派b-52H轰炸机带实弹到俄罗斯家门口耀武扬威,这也算是回应俄罗斯军机飞往委内瑞拉,所以从此可以看出,美国顾虑俄罗斯是必然,要说谁怕谁,显而易见军事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被俄罗斯怕的多点也正常。


军机图


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和苏联将全世界置于核毁灭的危险之中,当时双方剑拔弩张,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了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并且宣布美国服装锋索股吧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视下撤走在古巴的核武器,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苏联也吃了一惊,但是苏联仍然坚持要用核武器支援古巴。



结果在苏联宣布的第二天,美国有90艘军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开始封锁古巴海域,美国的导弹部队全部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等候在发射台上。美国迅速调集出兵古巴所需的物资,美国在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了戒备状态,载有核弹头的美国轰炸机也进入了古巴周围上空,整个古巴被围的水泄不通,而此时,古巴境内的导弹也已经在发射场处于发射状态,战争一触即发,在这个时候赫鲁晓夫的一封信,开始逐渐将核危机解除,这里就不细谈了,总之是没有打起来。



如果美国人遇到普京,结果其实也差不了太多,当时古巴导弹危机,正是苏联国力还算强盛的时候,晚几年的话更完蛋,苏联的科技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把加加林送到了太空,在太空的竞赛中,苏联暂时领先了美国,但是在实际拥有的军事储备上,特别是在核武器方面,苏联确实比不上美国,主要还是经济上欠缺严重,另外苏联也没有核潜艇,打起来苏联胜算不大。

当时赫鲁晓夫的示好“议和”也是迫不得已,毕竟是超级国家,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出对峙实在丢面子,但是如果强硬对峙下去,看美国那个架势,把古巴围的水泄不通,而且所有海陆军部队都已经就绪,各方面都在等着肯尼迪下令,看来美国是想要以武力解决问题了,苏联可是不敢打,是根本耗不起,底子薄。



普京作为一个冷静睿智的领导人,不大可能会和美国弄这种冲突,男子汉大丈夫,该忍的时候还是要忍,当时美国确实是动了真格的,苏联实力不行也是真的,普京虽说是一个强硬派的领导人,但是他也是依托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的,一个硬汉若是没有后盾,单打独斗的话,就算是金钟罩铁布衫也难以抵御对方的千军万马,所以普京应该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办法和美国硬杠,更多的会采取智取的方法,否则就会变成卡扎菲和萨达姆。。

比如收回克里米亚,绝对的稳准狠,而且成本还很低,没有兵戎相见你死我活的发生战争,也没花啥钱,这是普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的事情方法不同,俄罗斯没什么钱,核战争显然是一件送大家去见上帝的蠢事,苏联领导人是带领苏联强盛的是而不是把他作为和美国置气牺牲品,所以普京不会让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就算他接手的时候已经发生了,也绝对不会让他发生。(本文由琅琊利剑原创)


琅琊利剑


普京会怎么做,可以借用他的一句名言:“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如果不想动武就不要拿起武器。”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直接碰撞,两国剑拔弩张,核战争一触即发,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普京,唯一的选择都是妥协,毕竟相对于亡国灭种,低头认输是更好的选择,何况苏联并没有一输到底。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朱庇特”和“雷神”,苏联在战略上处于劣势,为了扳回一局,苏联把目光瞄准美国本土,而无论是加拿大还是墨西哥都不敢、也不会与美国决裂,唯有古巴。

卡斯特罗夺取古巴政权之后,与美国关系良好,但是古巴政府采取激进政策,美国担心古巴会影响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于是与古巴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而且美国支持古巴流亡分子,企图推翻卡斯特罗,但是流亡军队被古巴击溃,古巴彻底投靠苏联。



1962年,苏联开始秘密向古巴运送数十枚导弹和飞机,每一枚导弹都携带核弹头,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30倍。为了掩人耳目,所有的导弹和飞机全部拆开,放在集装箱运往古巴。

1962年8月,美国发现了古巴的导弹场地,随后派出两架U-2侦察机高速掠过古巴上空,并拍摄大量照片,经过专家的的反复核对,确定古巴拥有导弹发射台,甚至认清了弹道导弹、发射台和发射装置上安装的核武器。


古巴与美国近在咫尺,对美国本土构成致命威胁,因此美国总统肯尼迪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

10月24日,美国派出90艘军舰构成的庞大海军舰队,其中包括8艘航母,同时出动68个空军中队,从海洋到天空,美国对古巴实施全面封锁。美国军队高度戒备,导弹随时待命,佛罗里达和周边各州集结了大批美军,随时准备对古巴进行登陆作战。世界各地的美军也进入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打一场全球性核战争。

赫鲁晓夫决定派出不携带武器的船只试探美国的封锁,苏联军舰越来越靠近美国海军,双方士兵甚至能够看清对方的表情,最终苏联军舰得到莫斯科的命令,撤退。

苏联以美国不推翻古巴政权作为条件拆除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双方各自妥协,危机成功解除。

如果把赫鲁晓夫换成是普京,结果也不会有多大不同,因为苏联虽然军事实力强大,但是仍然远不如美国,苏联虽然在古巴有导弹基地,但是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也有基地,加上美国核潜艇、战略轰炸机都可以对苏联构成直接威胁,一旦爆发核战争,苏联不会成为胜利者。



古巴战略意义虽大,但是比不上苏联的生死存亡,苏联整体实力不如美国,妥协是唯一的选择,即使是普京恐怕也要三思。


视野新观


如果当时是普京在台上,就不会有古巴导弹危机了。

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苏联明显是力不从心。

普京驾驶战斗机,深入战区等等一系列活动给人一种强人的印象,但是实际上普京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是一个相当小心的人,并不会做特别冒险的事情,而古巴导弹危机,按照毛主席的话说就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和防守中的逃跑主义。
在美军严密监视下的苏联货船,当时过去增援的苏联潜艇都被美国从水下轰了上来,苏联海军实力太弱。


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就是苏联急于弥补自身在远程导弹和轰炸机的劣势,把苏联的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部署到古巴,应该说这是一件十分冒险的行动,苏联海军无法保证古巴和苏联的联系,而且苏联当时只有24枚远程导弹可以打到美国,但是美国遍布苏联周边的军事基地部署的核弹头都可以通过导弹或者轰炸机对苏联进行核打击,这样苏联处于及其不利的地步。

而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为了取得与美国相对均衡的局势采取的冒险行动,但是在导弹被美国发现以后,美国马上利用自己占优势的海空军力量封锁了古巴,而这种情况下,苏联没有任何打破封锁的手段,只能是被迫撤走导弹,当然名义上美国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但是其实土耳其那里的导弹都已经是应该被淘汰了,美国只不过是给了苏联一个名义上的平衡,实际上是苏联人冒险失败。
普京是硬汉,但是并不鲁莽。

而普京似乎是一个硬汉,但是普京采取的几个措施,无论是出兵叙利亚,扶助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还是吞并克里米亚,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就是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现在俄国的势力范围内,也就是俄国能管得过来,在俄国势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普京绝对不会去干的,普京非常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围在什么区域,而加勒比海那里,俄国的势力鞭长莫及,尤其是古巴距离美国太近,游泳都能过去。这种情况下,在古巴部署导弹这种事情,普京根本不会干,太冒险了。


红色手电筒


那世界上将不会有“硬汉”普京的形象了,因为普京早已灰都不剩。

当然,这都是扯淡。

1962年8月25日,5艘苏联货轮和1艘客轮从苏联将一个团的R-12核导弹和300多名苏联军人运往古巴。10月6日,苏联向古巴运送了90枚核弹头,既有导弹用的战略弹头,也有用于摧毁入侵美军的战术核武。

苏联的目标是向古巴部署5个导弹团,3个装备R-12,2个装备R-14。此外还有4个摩步团、3个巡航导弹团、2个直升机团、1个歼击航空团、48架伊尔-28轰炸机以及两个防空师的兵力,人数总计4万人。

虽然苏联做了相当充分的伪装,以货轮进行“偷渡”,但仍然被美军发现。当得知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布置了苏联导弹,美国全境受到苏联的核威胁,怒不可遏地肯尼迪政府迅速反应,迅速对古巴进行封锁,美国全军上下进入三级战备状态,并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入侵古巴的军事演习。美军921架轰炸机携带核弹进行战备执勤,准备动用1200架飞机和2858枚核弹,有限打击苏联220个城市、基地和交通枢纽。

而得知美国全面备战的消息,部署在古巴的42枚核导弹也准备就绪,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场史无前例的核战争一触即发,人类遭遇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战争威胁。

而就在美苏两国剑拔弩张的极端危险时刻,美国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另有一架U-2高空侦察机自阿拉斯加入侵苏联远东地区。

不仅如此,苏联由4艘641潜艇组成的小队正携带超过20枚核鱼雷迅速赶往古巴,不料中途被美军拦截,而另一艘拼命驶向古巴的苏联货轮“格罗兹尼”在美军难以拦截束手无策时,却突然停车……

10月28日,苏联方面宣布同意撤出部署于古巴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终于落下帷幕,世界松了一口气。

作为对美国在1959年于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的报复,苏联在古巴的导弹部署却差点玩脱,实在是得不偿失。尽管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心里没底,但赫鲁晓夫明显更心虚。所以美苏两国和两个打架的瞎子一样,被对彼此的恐惧吓得落荒而逃。

而因为当时的苏联在很多方面落后于美国,因此不得不先认输,这使得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显得灰头土脸,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大打折扣,用外交的巨大失败或者灾难来形容都不过分。

看起来,古巴导弹危机是赫鲁晓夫一意孤行和异想天开的结果,那么如果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不是赫鲁晓夫,而是普京,那古巴导弹危机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静夜史认为,虽然这个问题就是想往“赫鲁晓夫怂,普京刚”的方向带节奏,但普京虽然“刚”,但绝对不傻。

自古以来,客场作战就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赢了守不住,输了被扫地出门或彻底消灭,所以不具备一定实力,漂洋过海到敌人眼皮子底下闹事,本身就是脑子缺根弦的表现。不好意思赫鲁晓夫先生,我不是针对你。

普京作为执掌了俄罗斯20年的国家领导人,最明显的特点除了“刚”,就是“看人下菜碟”。

“看人下菜碟”,说难听点叫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好听点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处境。

简单说来,普京虽然看起来“蛮”,但绝不“蛮干”,在“刚”的同时,必然也会用脑子。

今日的俄罗斯,在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下,不得不时刻处于放手和被动应付的尴尬局面。而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虽然和美国并驾齐驱,也是超级大国的一员,但此时的共产主义阵营远不及资本主义阵营庞大,所以苏联在国际社会依然是被资本主义世界严密包围的困局。

而在防守尚且吃力的情况下,如果像赫鲁晓夫这样强行出击,不仅会对苏联伤筋动骨,更有可能打乱苏联的整体战略部署。

所以,这事要是搁在普京身上,古巴导弹危机压根就不会发生,毕竟和美国对抗的方式有很多,如果非要强行闯入美国后院做文章,必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尴尬结局。

古巴导弹危机,看似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胜负, 仅仅差在“谁先认输”的口水仗上,实际上赫鲁晓夫先认输,除了理亏,更重要的是实力不足。

且不说当时的苏联根本没有海军力量可以向古巴大量投送军事力量,即便有,面对家门口作战的美军,苏军的胜算会比日俄战争时期的对马海战更加渺茫。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因为在美国家门口,加上美国综合实力强于苏联,所以美国有比苏联多得多的手段,迫使赫鲁晓夫先认输。

说白了,核武器作为战争的最后大招,没有一上来就用的道理。就和斗地主不能一上来就俩王加炸弹一样,如果苏联从一开始就启动核战争,那必然是做好了和美国同归于尽的准备。

可惜赫鲁晓夫没有这个胆子,普京也没有这么无脑。

所以,不要指望在美国家门口遇到普京,因为这样会彻底损害普京的“硬汉”形象,毕竟面对美国这要玩命的架势,再“刚”的人都不可能安之若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其实大家需要明白一件事,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其实也是个非常强硬的人,绝非平庸之辈。赫鲁晓夫执政后,苏联连续上马许多项目,包括发射战略火箭,试爆5700万吨当量的氢弹,和美国展开全球争霸,强迫波兰改选总统,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强硬领导人,其强硬程度丝毫不亚于普京。

古巴导弹危机也是赫鲁晓夫准备算计美国的手段,原本打算神不知鬼不觉的把洲际导弹部署到古巴,直接把美国全境纳入核打击范围,不曾想被美国海军发现了。双方这才剑拔弩张。当时美国所有战略轰炸机全天候在天空待命,所有核武器一级戒备。苏联也是随时做好核战争的准备,所有导弹就位 ,只等一声令下。

但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不约而同的遵循了一个定律,那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美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始终保持着交流,这个交流非常关键,能避免很多误会,而那个关键时刻,一个误会就会毁了全人类。而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所以保持交流,就是双方都知道虽然拳头比划的好,但最终只能各退一步。事实上,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保持了理智,最终和解。

古巴导弹危机换成普京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因为这件事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换成普京,可能还不如赫鲁晓夫。


毒刺剑客


如果只是在导弹危机的时候,不会怎样现实限制。但如果你说是把赫鲁晓夫换成普京,那搞不好现在解体的就是美国了。

我们先来解释第一个问题,当时的苏联除了导弹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往海外投送火力的手段。能打到美国的也就几百枚洲际导弹加上刚刚运到古巴去的几十枚中程导弹以及给部分导弹配属的核弹。那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摆出来了,美国现在要封锁上海上通道然后对古巴用兵你打算怎么办?拿着几百枚导弹带着几千枚核弹直接对着美国打过去,然后打大规模核战争?要是普京这么选着那他就不是硬汉了而是智障了,所以他最好的选则还是和赫鲁晓夫一样,和美国谈判把导弹撤回来换取美国裁撤部署在欧洲的导弹和核弹。

好我们再来说第二条,苏联之所以会发展成那样,主要是赫鲁晓夫是著名的火箭人,相信未来导弹包打一切。航母只是浮动的棺材就是这位仁兄说的,所以在当时的苏联的财政和科技全部都倾斜到导弹上了,直到古巴危机之后赫鲁晓夫才松了一点口允许发展海军但战略还是围绕导弹展开,这也是为啥苏联的主力舰全部都是装着大量导弹的怪物,就连最后一型航母“库兹列左夫级”(我们的辽宁号也是这一级),都是以导弹战为核心的战舰,舰载机只是保护舰队制空权的附属品。

浑身都是导弹的苏联巡洋舰

如果普京能替代赫鲁晓夫,那情况就不同了,普京是知道海外投送兵力的重要性的,所以他就不会像赫鲁晓夫那样偏执,至少会倾斜一部分资源到海军上,事实上斯大林是有大舰队计划的有些战舰甚至都开造了(但后来被赫鲁晓夫全部下马了),如果普京替代赫鲁晓夫将斯大林的计划继承下来的话,那苏联的海军发展将顺利的多。那在古巴导弹危机开始的时候苏联海军的规模早就形成了,绝对不会对美国的封锁手足无措。这时美国在威胁想出兵古巴,那苏联完全就可以在古巴打一场代理人战争。

苏联航母照样浑身都是导弹

因为只要有海军在美国就封锁不了苏联,苏联的武器和技术人员就能源源不断的送往古巴,一旦美国在古巴受挫苏联就能马上展开南美的行动,将当时的南美红色组织全部武装起来,这样压力大的就不是苏联了而是美国了,南美可以代替苏联向美国施压,如果美国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的话,那过几年倒台的就是美国了。


开着皮卡打坦克


赫鲁晓夫照普京弱吗?

现在大家都乐意把俄罗斯称为战斗民族,注意,细节,我说的是“现在”。这个称呼流行并没有多长时间,也就是最近十年吧。战斗民族的称呼能流行,也得拜网络发达所赐。十几年前,再往前推,是没有这个绰号的。

所谓的战斗民族只不过是网络上炒出来的幻觉而已。

请大家正确理解我的话,我并不是说俄罗斯不是战斗民族,而是说:如果你只把他当成战斗民族,恐怕是太小瞧了俄罗斯。

我是搞绘画出身,20年前学校组织学生去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考察,哎,羡慕死我了,咱家穷,还得忙着打工挣钱,这么奢侈的事儿想都不敢想。能去的都是我那些有钱有势的同学。虽然人没去,但对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我还是比较了解,非常喜欢。俄罗斯的绘画,是可以跟欧洲分庭抗礼的。

俄罗斯在文学、音乐方面也是世界一流的,芭蕾舞更是天下第一。俄罗斯这个民族,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绝对不低于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讲打,俄罗斯不怕你,但谈艺术,他更不服谁。

所谓的战斗民族,只是中国网民一厢情愿的吹捧,俄罗斯人自己不承认。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不但是个文明的民族,也是西方文明的代表。俄罗斯人一直以罗马的正统传人自居。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有文化的民族,俄罗斯的教育水平也确实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而且他们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善良的民族,就像这次巴黎圣母院大火,普京也宣称是含着眼泪看的。

表面上文化、艺术上的成就,必然是有柔软、细腻、丰富的灵魂在里面。所以大家总注意俄罗斯这个民族强硬的一面,而往往忽略了他“柔软”的一面。

建国初期,苏联的飞行员来中国教咱们的飞行员,咱们的人对苏联飞行员的评价是:细腻。

我们总觉得毛子的飞行风格很粗犷,这里就是逻辑问题了,粗犷的飞行是必须有细腻的技术来支撑的。没有细腻的技术,你飞不出粗犷的效果。粗犷不等于缺心眼。

一支常胜军,他固然是勇敢,但也必然是心细。缺一不可。

俄罗斯人非常细腻的一面被大家忽视了,而勇敢的一面也注水了。他们在斯大林格勒玩命的冲锋,这里面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他们屈服于斯大林的强权。不上就枪毙。在离斯大林比较远的地方,基辅,60万人投降。二战期间,苏军被俘500多万,将近600万人,这是战斗民族该有的数量吗?抗日战争,中国那么弱,也没被俘虏那么多军队呀。是不是?

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民族。不要他命,是可以弯腰低头的。

都说普京强硬,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飞行员牺牲的时候,他不也忍了吗?口头抗议一下,也就完了,没扔核弹,对不对。

觉得普京强硬的朋友我建议你看一下俄罗斯的地图,一看便知,他首都莫斯科离边境,在地图上看,只有一厘米。俄罗斯现在属于被逼到墙角了。他的强硬是困兽犹斗式的强硬。

当年赫鲁晓夫时代苏联的实力相当于现在俄罗斯的3倍以上。赫鲁晓夫的底气比普京可足多了。把核弹运到古巴,安到美国的后院,这思路普京现在敢想吗?但赫鲁晓夫就干了。

赫鲁晓夫是核武器万能论的支持者,他觉得航母都是移动的棺材,在核弹的面前不堪一击。但当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没有航母的苏联海军在美国海军面前,根本就不是对手。

你不是说核武器万能吗,你不是说航母在核武器面前不行吗,那好,问题就来了:你敢用吗?现在美国把航母的牌打出来,核弹的牌掐在手里。苏联手里只剩下一张核弹的牌,你敢不敢先打?

答案是:不敢。赫鲁晓夫认栽,撤了。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服输,丢了一个国际级的脸,但你还是要承认,这是个理智的选择。

我们国家有很多人脑子被教坏了,脑子坏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二元思维。他的眼里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对的就是错的。好人,从小到大,浑身上下就一点缺点都没有。坏人,那是打娘胎里就坏,一辈子一件好事都没做过。我写的东西,他不认可,他不会觉得这是观点的不同,他会以为我是坏人,然后加关注发私信骂我。哎,没招。这就是二元思维。

一个人,他肯定是复杂的,有好有坏,时好时坏,有过善良的念头,也有过丑陋的念头。帮过人也坑过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人喜欢他,也有人讨厌他......这才是个正常人,对不对?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要更加的复杂,多元。

给俄罗斯贴上战斗民族的标签,就是过于简单化了。这是一个正常的民族,他必然是极其丰富的,他不是莽夫,纵观历史,他所谓的割地赔款、卖国条约,签的不照大清朝少。局势不利的时候,他很乐意接受“和平”协议。

俄罗斯的数学成就很高,这也是个精于计算的民族。普京之所以敢打格鲁吉亚、出兵叙利亚,那也是算死了美国不能因为这点儿事跟他玩命。胆大,他咋不打驻欧洲美军呢?近代,咱们吃了毛子很大的亏,但要是仔细看,咱们直接吃武力亏并不多,主要都是被他算计进去的,用策略,用诡计给带沟里的。近代,所谓的计谋,谋略,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实际上人家比咱们玩的高。

把俄罗斯当成战斗民族,把普京定义为强硬派,看着很爽,但这是低估他们了,还是很严重的那种。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也暴露出苏联的弱点,当局势处于明显不利的时候,换了普京他也会选择撤退,绝对不会蛮干,发动核战争,他们很热爱生活。如果当年是普京执政,充其量是他提前计算到苏联的实力还不能跟美国进行对决,提前计算到美国的强硬反应,继而压根就不惹事,不把导弹运到古巴。

现在自媒体时代,为了流量,为了眼球,网络上很多都是:特朗普阴谋发动世界大战,普京准备同归于尽,日本企图占领中国,解放军大怒三十颗氢弹让你亡国灭种,美国那边提高一下关税,到中国的网上就又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在这里劝大家一下,没事儿少看点这东西,对脑子没好处。这些政治大国都是很成熟的,普京不是精神病,特朗普也不是傻子。到特朗普这还得再多来两句,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科技、经济那么发达,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是一个精英团队,一大群顶尖的人才做顾问团,他自己也经营着商业帝国,觉得他傻?你得多天真?得傻到什么程度的人才能以为美国总统傻?中、美、俄、英法德,这都是老牌的大国,都是很成熟的国家,政治体系都很先进,领导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政治家,没有谁天天研究咋摧毁地球。大家都把心放在肚子里,当你看着中美大决战马上爆发这类文章义愤填膺的时候,你一定要明白,作者是在后台监测流量,算今天的收入呢。普京也好,特朗普也罢,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领导阶层,要比你老百姓想象的理智1000倍。

锐度何老师


就算是苏联当时是由普京领导,那么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苏联当时选择退步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缺少海军支持和战略核潜艇与美国的对等实力,也只能换来美国撤出土耳其的导弹,这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很多人都说苏联当时认怂了,而且主要是因为核潜艇不能对抗军舰,这其实是错误的。苏联当时的核潜艇也才刚刚处于发展阶段,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末才研发成功了一代核潜艇,数量不多、可靠性不强,而且连战略导弹核潜艇都没有,苏联最早的战略核潜艇--H型旅馆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要等到60年代中期才具备了作战能力。

也就是说,苏联如果当时有更多的核潜艇,那么情况就会不同,苏联也不会退步那么大。但是即便如此,苏联也能够利用自己的硬实力,逼迫美国也同样撤出了土耳其的导弹部队,这一点现在的媒体根本不提,人们都以为只是苏联撤出了古巴的导弹,其实美国也同样同时撤出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等于双方都逼迫对方撤出了部署在自己国土附近的导弹。

只不过苏联还是略微吃亏一些,毕竟当时美国有战略导弹核潜艇,美国人的第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搭载16枚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可达2200公里,苏联在60年代有了自己的实战部署的核潜艇后,才在北极圈的冰盖下发现了美国人正在执行战略值班任务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这说明苏联和美国虽然都撤出了部署在对方附近的导弹,但是美国人依然悄悄的把搭载核武器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开到了苏联海岸。

因此可以看出,美苏的此番较量说到底是一次硬实力的比拼,是一次霸权的对碰,这已经不是换上某一个领导人就能改变局势的了,除非当时的苏联能够在战略导弹核潜艇上迅速取得突破,否则还是避免不了吃亏的结局。


海事先锋


古巴导弹危机,各种文章只谈苏联在美国的压力下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以此来证明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一败涂地的情况,却不提另外两个关键细节:第一,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美国在土耳其设置了导弹基地,严重威胁到苏联的安全,由此才引发了苏联向美国的后院古巴运送导弹的行为,进而形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第二,肯尼迪的态度虽然强硬并最终引发了苏联撤走运到古巴的导弹,但当时苏联与美国形成的交换条件是美国也同时撤走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所以说,事实上古巴导弹危机中苏美双方是以相互妥协换取了危机的解决的,而不是像众多文章说的那样是苏联一方败退了!苏联解体后关于美苏争霸期间的许多历史便只有任由西方随意编造的份了,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宣传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