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出遊賞景,才是“不負春光,不負健康”

有序出遊賞景,才是“不負春光,不負健康”

玉淵潭公園。圖/新京報網

眼下春暖花開,各地公園大多已開門迎客,比如作為京城賞櫻勝地的玉淵潭公園,週末已呈現遊人如織的景象。不過,疫情防控未可言勝,仍有必要提醒遊客有序遊玩,避免麻痺大意帶來傳染風險。

一場突然降臨的疫情,改變了近兩個月以來公眾的生活模式,線下活動摁下“暫停鍵”,人們轉而進入宅家避疫狀態。一方面,正常生活軌跡驟然改變,人們多有不適;另一方面,避疫多日,心中難免苦悶,當疫情形勢緩解,出門走走,賞賞風景,實在是最正常不過的需求。

早在一個月之前,不少人就想出門“放風”了,在一些景點、商場出現道路擁擠、遊客排隊購買商品的現象,這些行為迅速引起各地警惕,進而被緊急叫停。而當抗擊疫情繼續走過一個月,疫情形勢持續好轉,居民有序出門遊玩,應當說也是因疫而變。

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本就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復工復產指向的是生產經營層面,那恢復生活秩序就指向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而恢復生活秩序,就包括出遊等消費活動。就此而言,引導居民有序出遊,眼下已不構成什麼障礙。

不過也需注意,居民出遊的前提是有序、有數。要認識到,疫情仍未結束,疫情輸入性風險與反彈壓力並存,一旦人群聚集,可能會增加交叉感染風險,讓前期努力功虧一簣。

最近就有媒體報道,記者在北京多家公園探訪時發現,雖然不斷有園方提醒,但仍存在不戴口罩、跨越防疫警戒線賞景、在戶外逗留野餐等現象,顯然,這不是正確的出遊防護姿勢。有計劃出遊、錯峰出遊、做好個人防護,應當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在此方面,公園等景區的作用不容小覷。這既要求景區要做好流量動態管理,實行預約制,一旦預約人數達到某個限度,就自動關閉訂票窗口;也要求,在景區現場,需將防控工作做實做細,一是做好各類清潔消毒工作,二是加強現場引導,在遊客入園與園內遊玩時保持距離,避免感染風險。

勝利雖在望,但疫情防控壓力仍在。有序遊玩,做好防護,才能不負春光,不負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這也該成為公眾在出門遊玩的“最大心理公約數”。

□喻辛(媒體人)

編輯 王言虎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