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籤訂辱約最多的歷史罪人,並吃重金回扣!可為什麼還有人為其洗白?

齷齪劉世雄


沒聽說李鴻章吃了回扣。甲午兵敗,李鴻章和日本的伊騰博文討價還價,說討點回國路費,其實並沒放進自己腰包。李鴻章是簽了許多賣國條約,但好像他是管外交這一塊的。那時候的外交部長沒有今天好當喲,清政府已腐朽透頂,被洋人打趴了,沒一點胡攪蠻纏的本事,還真的幹不了這幾乎天天向洋人求饒的差事。我觀察,李鴻章好像是為了止損,儘量輸的少一點。記得古人有專文論述止損的問題,估計李鴻章學到家了。不管是誰,遇上慈禧這麼個主子,想有所作為,比登天還難喲。從歷史上看,清廷這艘破船,經滅李鴻章一折騰,沉的更快了,這從另一面倒有功於中華民族。我為什麼這樣說呢?李鴻章一直以裱糊匠自居,主觀上沒有挽救清朝的意圖,他所做的,是儘量讓老百姓少受點罪,勉力為之。孫中山曾上門勸李鴻章反清,李鴻章沒答應,但也沒加害孫中山之意,只是說,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也許,人老了,都這樣,一個人其實什麼也改變不了,歷史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我只是一滴露水,太陽一出來,我便化為了水氣,或滑入小溪,我便不存在了。在後人看來,李鴻章當時很厲害,握有北洋水師,那都不是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之敗,清廷不給銀子,炮彈裡是砂子,焉能不敗?袁世凱稱帝,之前也以為穩操勝券,結果,一夜之間,化為冰山。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我估計,當年曾國藩尚且沒敢而代之,李鴻章也沒這心思。在李鴻章看來,作為是大清之臣,不願留下“亂臣賊子”之名,吳三桂反清,也沒有得到漢人的支持。李鴻章想做封建皇帝的忠臣,他把忠君與忠於國混為一體了,慈禧要廢光緒,李鴻章是反對的,這是中國古人知識分子的文化桎梏,也是死穴。為什麼打倒一個皇帝,又立一個新皇帝,皇帝是封建知識分子精神信仰,就像老百姓拜菩薩一樣,這樣循環往復,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旋渦,走不出來,因為知識分子想做忠臣,這就是封建文化作用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