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01

禍起蕭牆

話說整個春秋時期,唯一一次天子御駕親征的戰爭,發生在公元前707年秋天。地點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作戰雙方是周軍和鄭軍。

周軍這邊,周桓王親自統率中軍。右軍統帥是虢公林父,後面跟著蔡、衛兩國的軍隊;左軍統帥是周公黑肩,後面跟著陳國的軍隊。

鄭國的公子突認為,此次戰役,中軍是周王親率精銳部隊,戰鬥力強,而左右陳、蔡、衛皆烏合之眾,戰鬥力低。如果先進攻陳軍,對方一定亂作一團。鄭莊公採納了公子突的建議,從兩面夾擊,結果周軍大敗。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繻葛之戰

周桓王也中了一箭,但鄭莊公,沒有活捉桓王,任由他逃之夭夭,還派祭仲去勞軍,噓寒問暖。使得周王室威風掃地,體面不存。所謂的“共主”變成了戰敗之國,還有什麼資本和資格號令天下?

這一役,拉開了新時代的帷幕。

02

從王權到霸權

我們在《奠基者》中講過周朝制度看似完善下的隱患,其中一個隱患就是諸侯。

繻葛之戰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標誌著舊的制度和秩序都難以維持。從天子到諸侯再到大夫,所有的政治力量都將在動盪中重新洗牌,並誕生出新的國家制度,首先就是至強代替至尊。

我們從前面的文章中知道,封建秩序得以維持的前提條件是尊卑強弱永遠不變。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這是不可能的,邦國制度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難免會發展得參差不齊。弱肉強食,小的國家變越來越小,甚至被通過戰爭的手段兼併;大的國家越來越壯大,欣欣向榮。

國與國之間,不再勢均力敵,平衡打破了,社會就會開始動盪。

動盪的社會需要有人擺平江湖,而維持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原本是周王的義務。但,周王國的土地和人口不斷減少,經濟實力不斷下降,也就只是個紙老虎。

這個時候,真正管用的是實力,於是大國崛起,小國站隊,重組江湖,勢在必行。

從此,王權時代結束,霸權時代開始了。

03

春秋大事件:齊桓公稱霸

所謂“春秋五霸”,歷來就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見於《荀子·王霸》;另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見於《風俗通·五伯》。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也有人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事實上,“五霸”只是湊數。因為前有所謂“三王”(夏禹、商湯、周文),就得有五霸,以表示今不如昔。而且,有了三王五霸,就編造出了三皇五帝。三五成群,看起來像那麼回事。

但不管哪種說法都有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說明他們在當時的霸主地位是被廣泛接受的,其中齊桓公作為第一代霸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齊桓公:不戰而霸

管仲,原本是齊襄公弟弟公子糾的師傅,小白的師傅則是鮑叔牙。子糾和小白是兄弟,管仲和鮑叔牙是朋友。鮑叔牙早就看出襄公做事荒唐,齊國必有內亂,便提前護送小白去了莒國,糾則在內亂後逃到了魯國。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齊桓公與管仲(拓片)

公元前686年11月,齊襄公被堂弟公孫無知謀殺。第二年春,篡位的公孫無知也被國人殺死,齊國出現權力真空。於是,鮑叔牙陪著小白,管仲護著子糾,回國爭奪君位。狹路相逢之時,管仲射了小白一箭,還好只是射中衣帶鉤。

君位之爭的結果,是子糾失敗被殺,小白勝出回國即位,後來被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不記仇,委以管仲重任。管仲也不負厚望,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四個方面進行改革,終於讓齊國崛起,成就了桓公的霸業,也可以說是不戰而霸。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04

從春秋到戰國

戰國常常被看作春秋的延續,或與春秋同一時代,叫春秋戰國。這其實是極大的誤解。實際上,春秋與戰國是兩個時代,中間也隔了好幾十年。只不過由於史料的匱乏,我們對這幾十年的情況知之甚少。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戰國時期形勢

但戰國與春秋有著實質性的差別,比如戰爭。

春秋的戰爭更像是競技體育,講究外交禮儀和遊戲規則,包括不斬來使、不鼓不成列、不重傷等等。戰爭在春秋是榮耀的事,也是君子的事,一旦決出勝負,就各自收兵,絕不趕盡殺絕。最卑鄙的動機,也不過掠奪財富和擴張勢力。

然而在戰國,一場戰爭打幾個月,殺人上萬,也稀鬆平常。比如秦將白起在伊闕之戰斬敵首級二十四萬,在長平之戰活埋降卒四十萬。至於屠城這樣的野蠻行徑,也是戰國的發明。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當時的國家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城市加周邊農村,叫“城市國家”;另一種則是中心城市(國都)加許多城市再加廣闊農村,叫“領土國家”。西周的邦國主要是城市國家,春秋則兩種國家並存,戰國七雄都是領土國家。

西周的邦國是沒有獨立主權的,春秋的邦國則有“半獨立主權”,進入戰國後,諸國相繼稱王,大約在戰國過了三分之一的時候,所有的公國都變成了王國。公國變王國,意義重大。意義不在等級和麵子,而在於國家性質。變成公國,就有了半獨立主權;變成王國,則有完全的獨立主權。

一個由獨立王國組成的天下,是不需要什麼共主的。天子沒了,大家都是王,等於沒有王。因此,國王們只能頻繁地發動戰爭,最後打出一個天子來。

05

戰國大事件:商鞅變法

政治:中央集權

商鞅的政治體制改革可以概括為:廢領主制,行地主制;廢封建制,行郡縣制;廢世襲制,行任命制。它的實際意義,是中央集權。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商鞅舌戰群儒

原先隸屬於領主的臣民直屬中央,人民就是國君的。采邑變成郡縣,土地就是國君的。從卿大夫到地方官都由中央任命,權力就是國君的。

經濟:重農抑商

廢井田,開阡陌,鼓勵農耕。讓人民努力生產多交公糧的,免除徭役。

軍事:獎勵軍功

軍功與血統,有什麼不同?血統與生俱來,軍功全靠爭取;血統有利於貴族,軍功有利於國君;血統由家族遺傳,軍功由政府認定。

以軍功定爵祿,軍民人等就積極上進奮勇殺敵,誰也不能再妄自尊大坐享其成。結果風氣改變了,國力增強了,國君的地位提高了,貴族的權勢沒有了。

商鞅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專制、集權和獨裁來設計和進行的,在他心裡,人民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他們不過是君王實現霸業和帝業的工具和武器,因此不能讓人民有任何自由,包括言論自由。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徙木立信

從此,秦國變成了一箇中央集權和軍事獨裁的準帝國。

孔子云,苛政猛於虎。秦政之苛,秦法之嚴,秦制之專橫,秦風之強悍,是公開的秘密。商鞅成功地把秦從公國變成了王國,併為這王國變成帝國鋪平了道路,做好了準備。

然而商鞅自己,被別人舉報謀反,死於車裂。

注:車裂即通常所謂五馬分屍。行刑之法,是用繩子捆住受刑者的頭和四肢,另一頭系在馬身上,然後同時鞭策五匹馬,分裂人犯的身體。

舉報別人,是商鞅鼓勵的,然而他在鼓勵鄰里之間相互告發的時候,沒說要有證據,也沒規定誣告者要負法律責任。因此,被人誣告和屈打成招的,一定不會絕無僅有,不過現在輪到他自己。

釀成這場悲劇的根本原因不是法治有問題,而是秦法有問題。因為它只有維護君王統治的手段,沒有保護人民權利的條款。王法,就不會有公民權利的意識;霸道,就不會有疑罪從無的思想。

因此,不要以為立法、改革就是好的,還得看為誰改,改什麼,怎麼改。不弄清楚這些根本問題,僅僅只說鐵面無私執法如山,是不夠的。

06

身處亂世,百家何以爭鳴?

戰國的時代特徵是唯利是圖,它是趨利的、無德的時代,周朝的體系在戰國分崩離析,面臨社會的劇變,中國向何處去,成了問題。

有趣的是,即便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士人還是備受尊崇;社會動盪不安,學術卻空前繁榮;道德普遍滑坡,思想卻充分自由。

沒有強權能夠限制輿論,於是一個跨國界、超宗族的精英階層勃然興起。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群星輝映的浪漫時代

儒家代表著文士,墨家代表著武士,道家代表著隱士,法家代表著謀士,紛紛亮出自己的主張,力圖影響歷史的進程,這是當時最自由也最活躍的力量。因為自由,所以是百家;因為活躍,所以要爭鳴。

一場世紀大辯論,要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