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李白这首写给友人汪伦的赠别诗,通过记述汪伦为诗人“踏歌送行”的热情举动,表现了汪伦对大诗人李白的敬重,抒发了诗人内心对友人汪伦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现在,我们一起欣赏李白这首被选入小学课本的送别诗

汪伦,字文焕,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因留恋泾县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李白从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白游泾县桃花潭,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李白临走时,汪伦又来江边送行,诗人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赞美友情的诗。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感人的江边送别图。“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雨中桃花

诗中道出离去者正“欲”“乘舟”,是循水道而去,却以一个“将”字交代了舟泛江中,却尚未启程的一个小细节,这是以素描的形式,展示诗人在小船上向岸边人们告别的画面。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大美·桃花潭

诗人仅仅使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描摹出一幅:有山有水、有舟有人的美丽画卷。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有山有水、有舟有人的美丽画卷

诗中,一个“忽”字,形神兼具地把一个令诗人意想不到的感人画面带到读者目前。而此时“踏歌声”自岸上传来,更给这幅静谧的画卷增添了声与色的效果。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这一精妙的诗句,含蓄的描绘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生动画面,且有一种:人,已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可谓:“人未到而声先闻”,刻画出汪伦送别李白的不拘俗礼,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这两位朋友都是自由豁达之人。既表达出汪伦对李白的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也为下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则重在抒情,用有形的千尺潭水来比喻无形的友谊,构思之精,比喻之妙,都是千古难以逾越的绝句。“桃花潭”,位于今安徽泾县西南约一百里处。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诗和远方

诗人以“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呼应起句,进一步说明送别地点是在岸边。“深千尺”不仅仅是用来描绘潭水,更为结句设下伏笔,即以千尺水深寓意情深,化无形为有形,自然而情真,充分表现了李白难忘汪伦的深厚情意,是为至情之言。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晨雾

结句以“不及”起笔,用字绝妙,既回应了前句“深千尺”,也真切的表达出诗人对汪伦相送之情深的感激,说明此时此刻,诗人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已经达到了无以言说的境地,必需借桃花潭水之深来表达,才能与之相称,体现了诗作中,那种言有尽而韵无穷的曲折之意。

宅家读唐诗(之十),诗歌中,夸张手法怎样用,看李白《赠汪伦》

别样桃花潭·美丽的高山之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诗句直白真诚,兼具兴、趣、意、理,四格;可以说李白小诗中,句意放达,情谊深厚,见情见兴的绝美佳作。令世人钦慕,百读不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