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脫離天京單幹失敗後,錯在哪裡?

z犁心


石達開離開天京是天京事變的延續,天京事變對太平天國的影響超乎想象,不僅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被殺,還讓翼王石達開離開了天京,這場內訌也最終導致了運動的失敗。

石達開與洪秀全之間的矛盾導致石達開離開了天京

天京事變發生後,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邀請石達開回到天京主持軍政事務,並封石達開為義王給予提理政務的權利。但此時的洪秀全為了節制石達開竟然封了自己的兩個哥哥為王,還處處掣肘石達開。

  • 為防止再次內訌石達開帶兵出走天京

由於洪秀全處處掣肘石達開,造成石達開在天京無法施展才能,為避免矛盾加劇石達開決定離開天京,假如不離開天京很有可能再次出現內訌。1857年6月石達開帶著自己的親信部隊離開了天京,並把自己的部隊開往了安慶集結。

為瀝剖血誠,諄諭眾軍民:自恨無才智,天恩愧荷深。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上可對皇天,下可質古人。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自謂此愚忠,定蒙聖君明。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用是自奮勵,出師再表真,力酬上帝德,勉報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惟期妖滅盡,予志復歸林。為此行諄諭,遍告眾軍民: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勳,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石達開懷著對太平天國的一腔熱血將部隊開往了浙西,只不過在衢州受挫沒有完成攻佔浙江的計劃,雖然他也想回援九江但終究因為戰役的失敗而未能實現。

  • 流亡作戰沒有根據地致使軍心離散

石達開離開太平天國主場後,清軍就對石達開部進行了圍追堵截切斷了石達開同太平天國的聯繫,而缺乏根據地的石達開屢戰屢敗,造成了部隊的軍心離散。

此時的洪秀全卻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權謀,極力的拉攏石達開的部將,尤其是楊輔清的脫離致使石達開奪取福建的計劃落空。

石達開部將的脫離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由於石達開不願意脫離太平天國自立,導致很多追隨石達開的人都回歸了天國。洪秀全在天京也不停的發佈詔書給予高官厚祿,加之石達開四處流竄沒有根據地讓很多將領有了迴歸之心,而石達開又“來者不強,去者不留”的態度也導致大批的將領離開。

  • 洪秀全重新封五軍主將剝奪了石達開的軍事指揮權

石達開在出走天京時還是通軍主將,憑藉這個身份他可以調動指揮大部分的太平軍,到了1858年洪秀全重新封了五軍主將,給了石達開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公忠又副軍師這個可有可無的封號,從此以後石達開在太平軍中失去了軍事指揮的權利。

1860年太平軍再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而追隨石達開的大批將領又迴歸了太平天國,這讓洪秀全深感石達開已經無用,此時的石達開也是陷入了絕對的困境。

  • 回到廣西再入四川是個錯誤的決策

翼王回到廣西后本應該利用廣西良好的群眾基礎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但這些老廣西回到老家後軍心懈怠產生了離開軍隊回家的念頭導致軍心進一步渙散。

離開廣西后他執意進入四川,此時的四川總督駱秉章已經將四川境內的匪患剿滅等待著石達開的到來,四川山路崎嶇本不利於大兵團的作戰加上大渡河水猛漲讓石達開的部隊陷入了絕境,1863年石達開在大渡河畔兵敗被俘慘遭殺害。

結語

石達開離開天京並沒有錯,他既沒有兵變也沒有反叛一直打著太平軍的旗號繼續戰鬥就很值得肯定,只不過他不肯自立又缺乏根據地思想導致部將脫離軍心渙散,本來實力有限還執意去攻打四川也只能說錯誤的決策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秋雨魯北說歷史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雖迫於民意命他提理朝政,卻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和實權,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天京,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準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

此後,石達開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臨江、吉安,擁戴他的安徽太平軍將領大都留守安徽。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浙江是江浙皖清軍的主要餉源,為阻止石達開攻浙,清廷急調各路兵馬增援,最終不得不命丁憂在籍的曾國藩重任湘軍統帥,領兵入浙。太平軍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部隊失去了後方,協同作戰的楊輔清又在被天王封為“木天義”後從福建撤軍,為免四面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但牽制了大量清軍,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是冬,石達開經與部將會商,決定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


1859年秋,石達開率太平軍數萬人進入廣西,10月首克慶遠府。進入廣西之後,因糧食短缺日益嚴重,部下思鄉情切,石達開不願自立一國、無法滿足部下對高官厚祿的需求等原因,一些部下產生去意,適逢英王陳玉成致書石達開,邀其攻打湖南,配合安慶解圍。

石達開遂因勢利導,於1860年命童容海、彭大順等將率五、六萬有意離去的部眾攻打湖南,回應陳玉成所請,成為人數最多的一支脫離石達開部隊,另有一些部隊因內訌、退路被切斷等原因脫離石達開。這些部隊脫離石達開後,有些成功通過清軍控制區返回天京一帶會合太平軍本部,有些則在半途被清軍打散,並有多名將領死於內訌。其中,彭大順在途中戰死,童容海、吉慶元、朱衣點等與部隊約五萬人在1861年到達江西與忠王李秀成部會合。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四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並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


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佈防,太平軍為大渡河暴漲的洪流所阻,多次搶渡不成,“戰守俱窮,進退失據,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瘧痢流行,死亡枕籍。閱時一月,而軍心屹然不動”,令當地人發出“其得士心如此,豈田橫之客所可同日而語哉”的驚歎。

為求生擒石達開,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談判,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行,石達開被押往成都,清軍未遵守承諾,兩千官兵戰死。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與部將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著天國衣冠,在成都公堂受審,舉止沉著,陳詞慷慨,“寓堅強於和婉之中”“梟傑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詞色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之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鄜延路節度使李


石達開是個將才,可惜不得其主。石達開與清軍作戰勝多敗少,但是在大渡河卻經不起一敗。就像項羽打仗總是勝利,很少失敗,但是隻敗一次就完蛋了。劉邦打仗總是失敗,很少成功,但是他每次失敗了之後還能捲土重來,最終通過一場勝利打敗項羽。

劉邦為什麼能從失敗中快速恢復而項羽不行呢?因為劉邦有個蕭何,劉邦出去打仗的時候,蕭何總是在大本營保證足兵足食。一旦劉邦失敗了,回到大本營,蕭何已經幫他準備好重來的資本。項羽就不行了,他只靠自己的個人能力,有個亞父范增還被他趕走了。

石達開離開了天京也是一樣。石達開沒有了根據地,沒有了後援。他也一直想找個根據地,跑到了四川,順利渡過大渡河的話,他可能還真有希望。四川歷來好割據,一旦石達開得到成都平原,藉助成都平原的富饒和蜀道的艱難足以割據一方。

然而有了割據的基礎並不是全部,他還得有蕭何這樣的人才。我認為石達開沒有這樣的人才幫助他,因為石達開是個厲害的將才不錯。但是他不是那種擅長籠絡人心的帥才,所以他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因為不得其主。如果這個好的將才放在漢高祖手下,光武帝手下,唐太宗手下,可能都會是千古流傳的一代名將。然而他的時運不濟,在洪秀全這樣的人手下,他的失敗就是註定的了。


傳奇歷史觀


石達開離開天京走到安徽六安時,手下“官員、兄弟約有六、七萬人”。石達開一路南下轉戰,在寶慶之戰失敗後,沿途招納士兵十餘萬人圍攻廣西首府桂林。

石達開回到廣西故地,按理來說憑藉手下十餘萬之眾,在廣西立足打開一個新局面是不成問題的。然而,石達開轉戰廣西,卻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在廣西發生了三次致命的部隊離散事件,三次事件直接導致了石達開隊伍元氣大傷,為日後戰敗被殺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是1860年3月,石達開猛將石鎮吉部攻打百色失敗。

石達開離開天京所帶的隊伍中,尤其以賴裕新、石鎮吉、陶金湯三人能征慣戰、驍勇非常。先鋒陶金湯在攻打修仁(荔浦)時,被當地農民起義軍張高友出賣殺害,其部下上萬人也被殺。先鋒軍慘敗,後隊的石鎮吉部只得下賓州圍攻百色。

石鎮吉部三萬多人圍攻百色一個月未能攻克,軍心開始渙散。清軍開始施放反間計,使得石鎮吉部內部開始分裂、內訌,相互廝殺,各自逃散。

石鎮吉率殘部輾轉到安定縣時,被當地土司埋伏截擊,殘部全部被殺,石鎮吉被押送思恩府處斬。石鎮吉部的失敗,損失了數萬人,石達開手下猛將損失了兩名。

第二次是1860年5月石達開放棄慶遠導致隊伍離散。

在慶遠當地,石達開的手下大肆追殺當地的少數民族,拆毀百姓的房屋燒火做飯,見百姓剃髮者盡皆殺之。這一連串的舉措使得太平軍民心大失,得不到當地人們的支持和擁戴。加之“團練厚結圍堵,堅壁清野,隨在截殺”,石達開部“所擄糧米不足供應”,使得大軍入楚不敢,入黔不能。

在這種被動的局面下,石達開決定放棄慶遠南下廣西。1860年6月8日,石達開部在平陽、河裡、裡蘭一代籌措糧餉失敗,被當地團練重創。石達開手下彭大順、朱依點等率數萬人投降清軍。到石達開進入賓州(賓陽)時,手下已經只有一萬多人。

第三次是1861年初,曾廣依部由黔入桂之戰的失敗。

石鎮吉部失敗後,有一支隊伍突圍而出,轉戰到了貴州。在貴州興義、貞豐一代轉戰數月,後又與當地的農民起義聯合放棄貴州獨山,轉入廣西三江。但是這一萬餘人到了融水後,又發生了餘成義、張順等的叛變,隊伍再次潰散,最後全部歸順清軍。

由此是,石達開的十餘萬大軍損失慘重,各路戰鬥都幾乎以失敗而告終。石達開不得不重新整頓力量,率領剩下的幾萬人向貴州進發,借道貴州入四川。

石達開進入貴州後,依然沒能集中力量依次擊破的方針,將隊伍分成三支從不同方向進軍。

三支隊伍不能協同作戰,各自為陣,犯了流寇主義的錯誤。最終石達開部孤軍挺入四川,最終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沒。而石達開部覆滅時,尚有一支太平軍還在貴州征戰。

石達開為何後期屢戰屢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離開天京後,石達開心緒一直低落,沒能立刻重振旗鼓,制定好戰略方針,以至於在湖南、江西吃了虧導致了部下離心。

二是進入廣西之後,沒能利用好大成國的力量,反而損失了精銳大將,部隊三次失敗、三次渙散。

三是太平軍後期軍紀已然渙散,流寇主義作風出現,民心大失,失去了群眾基礎。

四是石達開戰略決策上的失誤,兵力過於分散和入蜀作戰的失誤。


道中道道史道文


石達開離開天京單幹其實並沒有錯,但是不應該萬里遠征,而應該是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我認為石達開應該率軍南下,攻佔江西,浙江,廣東,然後蠶食廣西,湖南,湖北,把統治地盤和太平天國原來的統治區連成一片。這樣可以前後左右呼應。萬里遠征變成孤軍奮戰,失敗以後全軍覆滅。


馭風者520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給韋昌輝寄了密信,於是韋昌輝風塵僕僕地從江西戰場趕回天京,與早已經對楊秀清不滿的秦日綱一起準備清君側,殺掉楊秀清。楊秀清素來很囂張,看不起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韋昌輝等人會對自己動手,所以沒有什麼防備之心。於是韋昌輝的計劃成功,楊秀清被亂刀殺死。之後,韋昌輝的野心繼續膨脹,開始大肆虐殺,並且有造反之勢,天王不得不下令處死他。

這次事件,是太平天國的重要轉折事件,兩大天王都折損了,太平天國的領袖就只剩下了洪秀全和石達開。但是經過這次血的教訓,石達開也漸漸失去了洪秀全的信任,洪秀全已經無法再相信任何異性王了。洪秀全為了自己的政權穩固,就封了自己的兩個親兄弟為王,使石達開的權力大大削弱。石達開心知洪秀全有所防備,士可殺不可辱,於是石達開也負氣出走,並帶走了自己的軍隊。

石達開的實力是很強的,他之前在西征時取得了勝利,並且還是太平天國四大天王之一,所以石達開在軍隊中也有相當高的地位,許多將士都願意為他兩肋插刀。石達開離開洪秀全後,先是來到了安慶,安慶的軍隊紛紛表示願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石達開的軍隊人數甚至達到了十餘萬人。但是後來他們卻又脫離了石達開,回到了天京,這又是為什麼呢?石達開的實力不是很強的嗎?

其實太平天國在後期勢力已經被湘軍削弱了很多,眾將士的離開也是有原因的。深究起來,也就如下幾個 :

1、石達開十分固執,不願意再回到天京

石達開在長期混戰自己卻不斷失敗四處逃生的現實面前已經被磨滅了雄心壯志,從前野心勃勃的翼王已經不再,他甚至萌生了歸隱的想法,只是眼前的形式限制了他的想法。在寶慶之戰後,石達開處境十分艱難,逃亡到了廣西,但卻沒有足夠的物資支持軍隊。他的部下便開始勸他回到天京,向洪秀全認罪,然後便可以不再忍受如此的處境。但是石達開拒不聽勸,更令部下寒心的是,石達開在部下苦戰時,拒絕支援他,使他被敵軍殺死;不僅如此,石達開也不願意去聯絡其他義軍。石達開的種種作為,讓他的威信逐漸減少,所以,幾個首領便帶兵離開回歸天京了。

2.石達開的作戰方式使大家無法接受從而出走

石達開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便一直採取流寇作戰的方式,一直奔波。作戰七年,他從未佔領城市,從未有一個像樣的根據地,一直讓自己的幾十萬大軍像流寇一樣一樣在外作戰。他的軍隊全都是在作戰時就地招募,都是來自安徽、浙江、江西的兵匪向他投成然後加入軍隊。軍隊將士全都苦於沒有穩定的軍備補充和像樣的訓練場所,叫苦不迭,但石達開卻充耳不聞,讓大家都無法接受。將士們都遠離家鄉,十分想念妻兒,意志依然動搖,再加上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看到有更好的條件,對於自己的表的忠心都無所謂,所以全都叛離石達開,不願意再隨著他吃苦。

3.跟著石達開根本沒有前途

石達開的作戰能力在從前的同伴楊秀清面前,根本就是小兒科。他的策劃和統籌能力非常低下,沒有什麼指揮能力,只是靠著勇氣和作戰經驗猛衝直撞。在衢州會戰、寶慶會戰、慶遠攻山寨這些戰役中,石達開的無能暴露無遺,有時候竟然連地方武裝都無法獨立解決。其實兵家輸乃常事,但是這些戰役都是在其餘人覺得必勝,有十足的把握和優勢的情況下輸掉的,因此石達開作為一個將領也是非常讓部下失望的,有一些有追求、想在戰場做出成績的士兵和將士當然不願意跟著一個沒有擔當、沒有野心的將領。

4、石達開與天京藕斷絲連,十分優柔寡斷

石達開雖說時負氣出走,帶走了自己的軍隊,但是他卻從未與天京徹底鬧翻,反而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的名號四處做戰。這樣做,讓將士們都束手束腳,也讓石達開在做決定時瞻前顧後。他未與天京鬧翻,就不能封王。要知道太平天國後期雖然遍地是王爺,但是這樣一個名頭總會讓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十分有優越感。石達開無法封王,也就無法承諾給將士更多的好處,自然也就無法再留住他們的心。

以上這些原因,都足以說明石達開雖然前期威望很高,但是卻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導致許多人都不願意再繼續追隨而返回天京,用兩個字來概括這些原因就是——利益!


談古論今望未來


石達開,錯就錯在沒有像紅軍那樣有必勝的信念,堅定的革命意志,更關鍵的是黨領導。


青年觀察力


1856年,在一個本應該收穫果實的季節。軍事上面處於全面領先且全盛的太平天國發生了特別嚴重的內亂。

楊秀清、韋昌輝等人太平天國高級將領在事變中先後被殺,數萬名將士被屠殺。這次內亂,也嚴重影響了太平天國的上層領導體系,創立天平天國早期的諸王之中除了天王洪秀全外,只剩下石達開一人還活著。這次內亂史書稱其為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以後,洪秀全和眾臣要求石達開入京,人們都稱呼石達開為“義王”。洪秀全見到石達開回京後如魚得水,心生加害之心,洪秀全先是分封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為王牽制石達開的權利。兩兄弟明白洪秀全的意思,他們也處處在牽制石達開。石達開為了避免自己也像楊秀清、韋昌輝那樣的結局,也為了避免天平天國再次內亂,帶上自己的親信,走出天京,去了安慶。

在離開天京的路上,石達開讓下屬廣發告示,說明自己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受到了猜忌。離開天京是不得不為之,但是自己依舊反抗清廷,依舊是天平天國,並邀請農民起義軍加入自己。石達開也是憑藉著自己之前的威信,短時間內招募了10幾萬的太平軍。石達開率領10幾萬軍隊,從安慶進入江西,雖然名義上還是太平軍,但實際上已經脫離了太平天國的實際戰場。

太平天國初期,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清軍最忌憚的統帥,晚清平叛將領曾國藩和左宗棠都對他有過很高的評價。但是自從離開天京單幹後,為什麼就沒做出一些很高的成績來呢?

其實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太平天國的原因,一方面是石達開的原因。

太平天國所信仰的是“拜上帝教”,終究是西方外來思想。而近代中國所受西方列強欺壓,人民大眾對西方列強的一切都特別反感,所以說“拜上帝教”並不能很好的幫助太平天國鞏固攻打下來的土地、人民。這也是為什麼太平軍經常轉戰四方卻沒有自己的根據地的原因。

太平天國初期特別仇視儒家文化,在清朝末年,儒家文化代表的可是清朝的讀書人呀,雖然在定都南京後又進行了一些挽救措施,但是已經無所救藥,已經把士人推到太平天國對面去了。

就石達開本人來講,他只適合當將才,並不適合當元首,缺乏大局觀,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1:石達開離開天京是對的,這並沒有什麼可以批評的,但是他由安慶進入江西,脫離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給太平天國的滅亡種了一棵發芽的樹苗。

2:進入江西后,又坐看九江陷落而不去救援,只是因為九江守將並沒有依附石達開,所以不去救援,坐看九江失守而不救,導致石達開在太平天國的將領層失去了民心,很多將領離他而去。九江的陷落也拉開了清朝對太平天國的反擊之戰。

3:之後,石達開雖然在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和清軍進行對抗,對清軍起到了一定的牽扯作用但是畢竟因為石達開的出走,使太平天國丟失了皖北、江西的數十個州縣。而越來越多的將領離開了石達開回到了太平天國。1960年5月,石達開的親信汪海洋等人帶著20萬人回到了太平天國,石達開為成為了一名光桿司令。

4:離開天京的石達開,更像是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打,沒有明確堅定的目標,四處遊擊,卻沒有建立一塊根據地。

總結: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裡面非常優秀的指揮將領,前期像開掛了一樣重創清軍,後期卻難求一勝。性格使然。

讀史以明身,看前人的故事,做自己的事情。石達開的故事也在警醒著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大的規劃,沒有規劃,就沒有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