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嘉靖帝经常说的两京十三省,都是哪些地方?

西武1979


明朝真实控制的版图也就只有两京一十三省,也就是后面的汉地十八省(包括辽东)。

换成今天的行政规划就是:

北京直隶(河北,天津,北京大部)

河南

山东(山东大部,辽宁大部)

山西

陕西(陕西,甘肃,宁夏大部)

湖广(湖北湖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东(广东,海南大部)

广西(广西大部)

江西

福建

浙江

南京直隶(江苏,安徽,上海大部)


百胜军节度使


在明朝,北京是政治中心,南京是经济中心

明朝的13省,严格来说,是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从沿海算起,有: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


追丨忆惜年


两京:南京(朱元璋)、北京(朱棣-崇祯)

十三省:

1、山东,治所济南,今山东济南。

2、山西,治所太原,今山西太原。

3、河南,治所开封,今河南开封。

4、陕西,治所西安,今陕西西安。

5、四川,治所成都,今四川成都。

6、江西,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

7、湖广:治所武昌,今湖北武昌。

8、浙江,治所杭州,今浙江杭州。

9、福建:治所福州,今福建福州。

10、广东,治所广州,今广东广州。

11、广西,治所桂林,今广西桂林。

12、云南,治所云南,今云南昆明。

13、贵州,治所贵阳,今贵州贵阳。

明朝形容疆土的时候一般叫“两京十三省”,这里指的是明朝在核心地区一共设立了十五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南北两直隶(北直隶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加上天津,由于南京在明朝类似陪都,所以还设了一个南直隶,大致相当于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加上上海市),以及十三个布政使司。

为什么是布政使司不是省?因为朱元璋怕行省权力太大,所以在1376年就废除了行省制,转而以“三司”代替,其中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大致相当于元朝的行中书省;但同时还设立了提刑按察使司(管刑狱),都指挥使司(管军事)以分权。“两京十三省”只是习惯性说法,准确说法是“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但无论怎么说,明朝省级行政单位是十五个,不过如果仔细看地图的话能发现,明朝地图一般会画成十六块那多出的一块是什么?

为什么有十六块?其实多出的一块是辽宁,刚刚已经说了,明朝除了设置布政使司,还设置了其它两司,其中“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在边防重地,都指挥使司设置的比较多,明朝有十三个布政使司,但都指挥使司有十六个。

多出来的三个是哪三个呢?分别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其中万全都司和大宁都司在北直隶,图上没有单独画;但还有一个辽东都司,位于现在的辽东半岛,这个地方隔了海,所以成了单独的一块。其实辽东都司当年是归山东布政使司管理的,也就是说,你可以理解当年的辽宁是归属山东管的

当然,可能有人要问,不是还有什么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的吗?还有什么哈密卫,朵颜卫什么的,这些其实是一种羁縻性质的机构,和内地的都司卫所性质不一样。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越南,当年永乐大帝灭了安南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但后来因为当年人民不断起义,交趾布政使司被废,不过后来嘉靖年间因为安南内乱,交趾布政使司又重建了 ,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越南还是保持着独立,所以交趾没有算到“两京十三省”里面




玉润万古


明朝嘉靖年间,大明王朝嘉靖年间内忧外患是比较严重的,但是领土依然能保持比较完整。而嘉靖帝经常说的两京和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又称为两京十四省,具体指哪,以及渊源,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明朝开国之初,洪武年间朱元璋息兵养民,不对外征战,统一了华夏大地,但安南地区还未归属明统治,直到大明永乐年间,朱棣收复西南,自此大名帝国疆域最广,东至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占城边境、孟加拉湾,北纳内蒙古河套平原也就是到达戈壁沙漠边,西临印度南亚次大陆,疆域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一直到嘉靖年间,领土还算完整,但是嘉靖年间是继承了大明宣德年间改革的行政划分区域。所以要想知道嘉靖也就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间的两京十四省,看下宣德年间也就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时做的划分就可以了。

宣德年间的行政划分为两京、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朵甘都司、乌思藏都司以及奴儿干都司。两京分为北直隶和南直隶,是相对于大明王朝的都城今北京和陪都今南京来分的。

北直隶,也就是都城北京直辖行政区域,由今北京、天津、北京以南的河北省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南东北部组成。

南直隶,也就是陪都南京直辖行政区域,所辖区域为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

其中关西七卫是指新疆和青海。

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又称为十四行省,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山西、陕西、山东、福建这十四个行省,共同组成十三承宣布政使司。

朵甘都司和乌思藏都司为西藏,努尔干都司为今天的北京以北的东北明朝辖区。





春天来了啦


明嘉靖皇帝,是明朝皇帝里在位较长的一位皇帝,合计在位四十五年。他在位期间,政治上启用名相张居正,抗倭用了戚继光,被称为“中兴之主”。他常说的“两京十三省”,应该是从明永乐皇帝朱棣说起的。

1420年,朱棣从南京迁都北平,“北平”成了北京。原来北平地区行政管理的机关“布政使司”,被提升改为“直隶”。

而南京原来是朱元璋定都的地方,而且有其陵墓在。朱棣虽然迁都,却不愿与南京隔绝,还是承认自己是传承朱元璋的血脉。于是,南京原本是直隶的行政机构,没有改变,只是成为“南直隶”。

北京与南京都属于直隶,被称为“两京”。

十三省,则是明朝疆土除两京之外,分成的十三个行政区,省是元朝的叫法,明朝城为“布政使司”。因为“省”叫起来顺口,便逐渐习惯称“省”了。

十三省是指:山东(东指辽东),浙江,福建,广东。山西,河南,湖广(指湖南,湖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


路遥lgy


二京是南京和北京

之所以有两个京都,是因为朱棣以“清君侧”名义打败朱允炆入主应天府后,把都城迁到了北京,然后把应天府改名为南京,在南京同样虚设了一套和北京一模一样的六部中央机构,算是象征性的给老爹朱元璋的面子和尊重。不过后面这里基本就是养老院,在这肯定是没有什么发展机会的。

十三省,其实称为十三布政司,不过元代都是将行政区域分为行省,因此十三布政司也变俗称为十三省。

即当时的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

不过版图面积和现在的已经挺大不同了,具体可以看图二今人绘制的当时十三省的地图。


历史山河图


两京是北京和南京了,即直隶和南直隶。明朝的13省,严格来说,是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从沿海算起,有: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



数据历史


《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

作为中国古代的地方区域的行政管理制度,明朝继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管辖中国的核心地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应天府(今南京),定国号明,后朱元璋四子燕王从北京南下发动靖难之役,迁都于顺天府(今北京)。自此应天府(今南京)为陪都,国家的区域格局形成为“两京一十三省”。



“两京一十三省”指的就是明朝的核心领土(汉族居住地区)的行政区划,“两京”是什么呢?


  • 这是指两个“京城”,而是两个直隶,明朝首都一开始是南京,所以在南京周边设置了直属中央的“南直隶”地区;后来迁都北京后又有了“北直隶”地区,但迁都后南京还保留了陪都的地位,所以南直隶也没有废除。于是乎就有明朝帝王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南方也正式超越北方,成为国家的财赋重要开源!

北直隶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加上天津。

南直隶则是现在的安徽,江苏两省加上上海市全境。

那“十三省”呢?


  • 这个省其实是民间俗称,明朝正式行政区划并不是行省,行省是元朝设置的,名为行中书省,但是洪武初年被朱元璋给废了(果然是明朝的奇葩皇帝),明朝把行省的权力三分为行政,军事,刑狱三项,分别交给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所以明朝的“布政使司”大体就是行省。
  • 十三布政使司即代表十三个地方行省。这是明朝设置的十三个省级行政区,共包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个布政使司。

这其实就相当于现在中国除了边疆地区(新疆,西藏,内蒙古和东北除辽宁外)外的内地全部地区了

注意,明朝的陕西是包括了甘肃和宁夏的,而湖广则包括湖南湖北两省,四川包括了重庆。


凯歌歌


“两京十三省”,大家可能多少都听过,这是明朝核心领土的正式行政区划,“两京”指的是两个首都直辖区,也就是南北直隶,分别以首都北京和陪都南京为中心,北直隶大概是现在的河北及附近一片地区;南直隶就是苏皖两省加上海。

那“十三省”呢?先说明一些,这个省其实是民间俗称,明朝正式行政区划并不是行省,行省是元朝设置的,但是洪武初年被朱元璋给废了,明朝把行省的权力三分为行政,军事,刑狱三项,分别交给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所以明朝的“布政使司”大体就是行省。

但是如果看明朝地图的话,会发现有十六块,“两京十三省”不是十五块吗?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个极为特殊的情况:山东管辖辽宁。因为两处不接壤而是隔着大海,所以看着像两块。

不过辽宁在那个时候是个很特殊的情况,虽然名义上归属山东布政使司,但一般山东管不到辽宁,因为辽宁属于军事系统的都司,辽东都司。

明朝虽然分行省为都布按三司,但是布政使司有十三个,而都指挥使司是有十六个的,多出的三个是哪里?那是北方边防重地单独设立的,是北直隶的万全都司(治所在宣府卫),大宁都司(治所在保定府)以及山东的辽东都司。

对了,要说清楚,这是“正式建制”,一些带有羁縻性质的奴儿干都司,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是不算在内的,这其实属于“土官”。比如东北吧,辽宁以北,明朝基本就是羁縻一下了,没有正式建制管理,天寒地冻的辽东以北的东北地区,在清末汉人“闯关东”之前,基本就是些渔猎民族(什么靺鞨,高句丽,女真人)生活的地盘。

“两京十三省”,这属于明王朝的核心地区,也就是后世传统意义上的“汉地”。

对了,说下题外话,其实一开始明朝的首都是在南京,南京是京师,北京并没有陪都的地位,所以不存在北直隶,那个时候那一片建制是什么呢?是不是河北布政使司?不是,是叫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永乐到宣德有大概20年时间(1407年-1427年),明朝曾经吞并过越南,所以这段时期的布政使司是有14个的,多了一个“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不过这里没有控制牢,后来又被脱离了。

明王朝在前期很强盛的时候,羁縻了大片塞外地区,“土木堡之变”后国势有些衰微,但基本也能控制住“两京十三省” 的局面。


温旧ls知新


两京十三司,即通常所说的“两京十三省”,指大明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

领土范围

大明王朝极盛时期,疆域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面积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明朝建立之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度,朱元璋在位时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直隶州以下则有县,确定了省府州县和省州县两种制度并存的行政机构。

随后又分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军政和司法权力。后来逐渐被巡抚代替,本来巡抚不是常设官职,渐渐演变成各省最高长官,并形成巡抚衙门制度。

两京十三省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全国基本确立了两京、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即通常所说的两京十三省。

两京:北直隶、南直隶;

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这十五个省级行政机构涵盖了大明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另外还有关西七卫管理现在的青海和新疆地区,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现在的西藏地区。

【结语】

大明王朝在统治的极盛时期和衰落时期,领土范围变化非常大,但两京十三省始终是大明王朝的核心,也是国家统治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