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大众关注的重点。众多文学或影视作品纷纷取自于此,收视销量不菲,《大秦帝国》系列便是此中的佼佼者。今年国庆节,第四部完结篇《大秦帝国之天下》也将登上荧幕,赳赳老秦必将会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根据孙皓晖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从已经上映的三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可以看出,整部电视剧非常尊重历史,注重考量史料。据报道,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剧组邀请了历史顾问,仔细考证剧中的人物、器物、服饰、礼仪和历史事件,还融合了最新的考古史料,力求通过演绎拨开历史迷雾,让更多的观众重新认识这段历史。根据孙皓晖先生同名小说,电视剧第四部应该是融合小说第四部《阳谋春秋》和第五部《铁血文明》而成,将会很浓重第笔墨描述“仲夫”吕不韦的政治生活。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1.吕不韦其人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历史上,记录吕不韦文笔最多的当属《史记》。司马迁单独将吕不韦作一个列传加以描述。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史记》列传第二十五卷《吕不韦列传》中,将吕不韦的身份定义为商人。而且,他擅长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从中谋得了千金家产。秦昭公四十年,太子悼死在魏国,第二年,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的一个不受宠爱的庶出儿子子楚,被当做人质送到了赵国。期间,秦赵两国多次交战,赵国便百般为难质子子楚。吕不韦来到邯郸做生意的时候,恰好知道了这件事,称子楚是“此奇货可居”。由此萌生了他的政治大计,对子楚许诺,“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嗣”。

子楚的身份决定他的地位,君。而吕不韦,作为商贾,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社会地位较低。两者地位悬殊,但子楚在知道吕不韦想法后,叩头说:“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关于吕不韦的真实想法,不过是把子楚当做一件商品,而选择这样做实也无非是当做一桩大宗交易。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战国策·濮阳人吕不韦》

随后,吕不韦发挥了他的政治谋略,说服华阳夫人帮助子楚成为嫡嗣,逃亡回到秦国。安国君死后,子楚即位,成为秦庄襄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至此,吕不韦登上人生巅峰。千古奇商,他利用自己的资产和口才,成功地跻身政坛,并位列相国,“不韦家僮万人”。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2.正史:吕不韦饮酖而死

吕不韦入仕的第24年,爆发了他仕途上的重大危机,即“嫪毐谋反”。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史记·吕不韦列传》

史记记载,秦王嬴政生母赵姬原是吕不韦家的歌姬,被子楚看中后要了来,后来赵姬诞嬴政即立为夫人。秦庄襄王子楚即位后三年就去世了,赵姬常常与吕不韦私会。嬴政即位后,生母赵姬即为赵太后。赵太后正值壮年,淫欲正浓,可是,吕不韦担心嬴政一天天长大,此事迟早败露影响仕途,便在民间寻找到了“大阴人”嫪毐,并用计“进嫪毐”常伴赵太后,自己平安脱身。嫪毐此人,同赵太后一样,胆大包天,与赵太后生育了两个儿子,竟想到密谋造反,“王即薨,以子为後”,自己做皇帝,赵太后居然也认同了他的做法。一天,秦王嬴政到雍地祭天,嫪毐就和亲信同党密谋,盗用太后的大印调集士兵在蕲年宫造反。结果,谋反被吕不韦组织兵力镇压,“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赵太后被囚禁在雍地。事后秦王派人调查此事,原来吕不韦事先知情,却隔岸观火,任由事态进一步恶化。秦王嬴政便有了依法杀掉相国吕不韦的想法,但是很多大臣为吕不韦求情,秦王感念吕不韦辅佐先王多年,没有将他绳之以法,只是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发配到了河南。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即使吕不韦已经身居封地河南,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仍然纷纷前去拜访他,或保持书信往来。一年后,秦王嬴政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还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看到新后,吕不韦因为害怕日后被杀,就自己喝毒酒死了。

“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冘而死。”——《史记·吕不韦列传》

害怕被杀那为何不逃走呢?以他的身家财富,大可隐姓埋名,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那是在秦朝 ,人们还看不到天涯海角、还没有车船互联网,死是最最下策,以吕不韦辅政多年的谋略,他会选择自杀?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3.新说一:吕不韦不舍自杀。

从正史资料上来看,吕不韦最后是因为害怕而自己选择了结束生命。那吕不韦生平有害怕的事吗?

从现存史料来看,吕不韦是足智多谋的一个人。他一两拨千金,以五百金投资质子楚,并游说华阳夫人,后施计保护子楚成功回秦登上王位,又辅佐秦王嬴政成年。这仕途上的一步又一步,每一步都是险棋,每一步他都安稳落子,他都化险为夷。一个商人,地位低下的商人,能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雄韬伟略在当时的年代是非常稀缺和少有的。他实现了很多文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政治地位。尤其是嫪毐谋反之前,他刚刚达成了人生的两个夙愿。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第一,他的仕途在秦王八年达到巅峰。《秦始皇本纪》,秦庄襄王去世时,“吕不韦为相, 封十万户, 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 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 初即位, 委国事大臣。”即任吕不韦为相国,主管国事,任三大将军掌管兵权,五个人共商国事。

七年间,“晋阳反, 元年, 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 麃公将卒攻卷, 斩首三万。三年, 蒙骜攻韩……王齮死。十月, 蒙骜攻魏氏畼、有诡。……五年, 将军骜攻魏……七年……将军骜死。”三个军事大将均逝世,吕不韦便掌握了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可谓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第二,吕不韦的治学理想刚刚出现雏形。秦王八年,在“一字千金”的促动下,《吕氏春秋》正式出炉。当时,各国诸侯大夫多著书立传,注重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吕不韦自愧才学不足,便普招志士为其立书。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虽然不是吕不韦亲笔所写,也不是记录他的治学思想, 但却是在吕不韦授意下, 对当时诸家学说整理和改造,恰好反映了吕不韦的个人思想。个人学术刚刚问世,是当时代最具荣耀的事情,按照惯例,吕不韦会开堂讲学,而他却选择自杀了。他的人生另一个高光时刻才刚刚到来,没有收到效果,没能“悬梁三日”、没收弟子信徒,他就自杀了?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综合以上两点,仕途巅峰、治学起步,在这样的时刻自杀,他甘心吗?他“恐诛”吗?上官认为,吕不韦有与秦王嬴政一决高下的能力,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而且,据史料记载,吕不韦是没能为自己安排好后事的。“吕不韦冢在河南洛阳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传言吕母冢。不韦妻先葬,故其冢名吕母也”。吕不韦的几个门客,把他匆匆忙忙地葬埋在了他官邸附件的北邙山,还隐去了名字,一家人合葬,只称“吕母墓”。

由此,上官大胆提出:吕不韦非自杀而死。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4.新说二:秦王必杀吕不韦,且刻不容缓。

“往事越千年”,历史上撰写史书的学者都会顺应当朝政权的要求,把前朝的统治者描写得残暴嗜血或者昏庸无能,“亲小人、疏贤臣”。《史记》也不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司马迁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对秦朝的指责和批判。单从事件本事来看,秦王嬴政还是情感丰富的一个人。但是对于吕不韦,他有两个不得不杀的原因。

第一,法家治国,必须遵循法度。众所周知,秦国自秦孝公商鞅变法起,便尊崇法家思想,历经一百多年,到秦始皇时候,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继续传承法家思想并发扬为治国之策。可以说,正是在政治领域起主导地位的法家,促使秦国统一六国,登上历史巅峰。法家思想已经成为了秦王朝的统治思想和治国理论, 成为了秦朝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活动指南。

法家,向来以重视法度著称。商鞅变法,改“法”为“律”,坚持“重刑”原则,并制定了一系列严刑峻法。秦朝的连坐制度更是从商鞅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确定后,不断完善和深化。嫪毐事发,依记载,吕不韦有举荐且知情不报的罪行,当诛。虽然只是发配边疆,但在新政建立初期,不免会遭人非议。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而且,秦王的政治主张也与吕不韦的存在分歧,分歧点表现为对待六国原有贵族势力上。秦国吞并六国之中,秦王嬴政坚持严刑峻法。对待降国君主和大臣贵族不是饿死就是酷刑致死,没有给这些人融入新政权的机会。

吕不韦则主张实行“义战”,建议吸纳并接受六国原有贵族、士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效力。这大概也是他发配封地后,诸侯门客还去拜访他的一个原因。难免会被人揣测为串通六国势力意图谋反。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秦王嬴政,必然会担心吕不韦趁机扩张势力,拉拢权贵以欲夺取他的皇位。

这应了史记中绝笔信的那句“君何功於秦?”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第二,身世之谜,必须免除后患。现有史料记载,秦王生母赵姬隐瞒自己怀孕的实事,生下了吕不韦的孩子,也就是说秦王嬴政和吕不韦是父子关系。姑且不论,史记的真伪。我们光是从现代社会就能理解到谣言的力量。秦王嬴政一统六国,新政权尚未稳固,而且还主张严刑峻法,无论是秦国还是其他地区多有反对声音存在。带着一个血统不正的隐患,秦王嬴政应该是心有余悸的。

吕不韦对待秦王嬴政的态度却并非毕恭毕敬的,这可以从《吕氏春秋》中看知一二。《吕氏春秋·序意》中写道:“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说自己正是像黄帝教导颛顼一样,来辅佐秦王嬴政。而君臣之间,应该是“不谋而亲, 不约而信, 相为殚智竭力, 犯危行苦, 志欢乐之, 此功名之所大成也。”,即君臣同心同德。可他忘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臣子,不能与帝王比肩。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从经济上看,吕不韦家僮十万人,富可敌国。这些说起来,也算是他当年投资子楚的巨大回报,那对于秦国,吕不韦的谈资可谓巨大,且辅政多年,一次次化险为夷,身边的党羽更是不计其数,又取得了六国原有贵族的支持,那他日,是不是会反?而且他的家财富可敌国,收归国库所有,不是一石两鸟吗?从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轶事中,上官大胆猜测,秦王嬴政必须杀了吕不韦。

这应了中绝笔信的那句“君何亲於秦?”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由此两点,上官认为,秦王嬴政必杀吕不韦,且刻不容缓,当下已经放虎归山,再听之任之,必然会衍生出更大危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们今天回看历史,可以从事件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情和谋略,吕不韦正是悠悠历史人物中较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他眼光独到、足智多谋,配得上“千古奇商”“一代贤臣”的美誉。

大秦帝国完结篇开播在即,听上官新说:千古奇商吕不韦之死

旧史新说,畅所欲言,有理有据,切莫妄言。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海涵。有异议可在下方评论区指明,我们共同商榷。我是上官,专注中国哲学领域,聊聊咱老祖宗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