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后发制人,海底捞“捞金”“海底”

张勇后发制人,海底捞“捞金”“海底” |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梨枝

出品 | 机构投资者评论


技校出身的资本家


疫情之下,餐饮业接连引爆关注。一面是“愁”,如西贝筱面村董事长贾国龙表示,“贷款发工资只能维持3个月”;另一面是资本布局的消息,俏江南创始人、汪小菲母亲张兰宣布成立“易基金”,《彭博》报道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之妻舒萍于2019年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但明显的是,前两者与疫情相关性大,餐饮企业首当其冲的境况不言而喻,张兰也提到,“疫情加速了易基金的成立”;而反观海底捞,布局则更具深谋远虑的意味。

从企业发家史来看,海底捞属于资本市场上后发制人的餐饮业标杆。曾经享誉全国的真功夫和北京奥运唯一指定中餐提供方俏江南,一个于08年陷入股权纷争,一个12年与鼎晖对赌失败。虽说呷哺呷哺和周黑鸭分别在14年和1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但最终只有海底捞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年营收破百亿的餐饮企业。2018年,海底捞踩在小米、美团等新经济公司的后脚登陆港交所,市值曾一度突破2000亿。

但建立家族办公室这步棋,张勇又走得快且自信。在成熟的美元体系中,这也许不值一提,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成立于1882年,至今50年历史的索罗斯基金在08年金融危机后,2011年也由对冲基金转换为家族办公室。国内在这一步的追赶也稍晚,13年吴亚军创办双湖资本,马云和蔡崇信等14年设立家族财富基金蓝池资本。但在一众科技和地产大牛中间,在麦当劳星巴克等西方品牌独霸四方的全球餐饮版图中,技校出身的张勇,用海底捞创造了复杂中式餐饮的奇迹。

88年技校毕业的张勇曾是月拿93块5的电焊工。曾经也天天想着如何暴富,赌过扑克机生意、倒卖汽油被“关系户”啐过唾沫,最终才做起餐饮生意。他以铁腕“大哥”著称,1994年海底捞成立时的8000本金他一分未掏,由他的技校同窗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和后来的太太舒萍三人出资,四人各持股25%;2007年张勇又从合伙人施永宏夫妇那里平价(按原始投入核算价格)要来18%的股权。现在看,张勇这是妥妥的“技术入股”,舒萍和施永宏夫妇则是最睿智的“天使投资”。

当然,在用人之道上,没几位高过张勇。早年间张勇绝对是不善投资的,但寻人、“投人”他却做到极致。比如13年空降海里捞的CFO苟轶群,加入之前在西安一所大学教书,原本是额外为海底捞做事赚外快的,却被他拉来成为海里捞高层学历最高之人。苟轶群刚加入就在租赁厂房上栽了跟头,海底捞直接损失300万,但张勇说,“你的价值不只300万”,丝毫不追究这一“污点”。事实证明,张勇没看错,海底捞上市当天作为股东代表发言的苟轶群(张勇后让出不到10%股权,分别赠予了后来的功臣杨小丽、苟轶群等),是因股权问题矛盾公开化的张勇、施永宏间的桥梁,也是海底捞供应链系统蜀海供应链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各类国内投资平台的法人。

当然,“剥削”员工股权,精于“算计”,自称“资本家”的张勇,确实在某个时点升级为“资本”家。第一步,用成本中心转利润中心的理念,成立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2015年引入景林、厚生(新希望股权投资平台)、云锋基金;再一步,海底捞明星员工杨丽娟、袁永强等12年背着张勇共同创办的U鼎冒菜,从14年施永宏李海燕“救火”增资,到推张勇同胞之弟张硕轶当总经理,再到16年引入高瓴、张硕轶成为法人,2017年挂牌新三板,北京优鼎优(U鼎冒菜工商名称)成为继2016年颐海国际(海底捞火锅底料供应商)上市后,又一进入资本市场的海底捞关联企业。

第三步海底捞,上市后更是成绩斐然。2019年3月26日,海底捞宣布全资附属公司Hai Di Lao Holdings Pte. Ltd.以2.04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优鼎优,也顺便纳入了U鼎冒菜曾经投资的海盗虾饭(占股25%)和许小树(新式麻辣烫,占股15%)。2019上半年,海底捞营收106亿。

一步步当当响,张勇的迅速进步绝对让高学历的各位知识分子刮目。更何况,张勇现在几乎不上班,明确对下属说只管几件事:安全、品牌、战略、投资,“其它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俨然从“大哥”到了“大师”级高度。

张勇后发制人,海底捞“捞金”“海底” | IIR

2018年,张勇夫妇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财富77亿美金,排名第19位;施永宏夫妇财富36.5亿美金,排名第66(有兴趣朋友可以算算这笔天使投资的回报率)。2019年,施永宏家族继续上榜,551.5亿元财富值位居第32位,而张勇呢,成为新加坡最新首富,49岁以138亿美金身价排名榜首。

被认证的“文化人”


张勇拒绝融资的话曾被媒体反复举例,“如果用了投资银行的钱,就要按人家的计划开店。但生意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该开几个店就开几个店。”他也曾在15年提及缔造庞大资本帝国后放弃生命的涌金系魏东(同为四川起家、国金证券曾经的实控人),表示能理解他。17年海底捞做大后,他半夜做梦惊醒。不喜欢张扬的他,盛名下不安、担心被“捧杀”是正常的反应,但为了上市,打破“每年30家”原则,应该是焦虑更大的来源。

和从随心所欲到意识到上市是必然类似,张勇知识体系的构建也有清晰路线,在2010年前后在长江商学院先后进修各类课程、攻读DBA,成为贾跃亭、景林黄晓黎及众多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同学与校友,张勇因此抓住一些投资机会,比如海底捞曾在2010年投资生物科技公司和邦生物,同为间接股东的还有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和邦曾经股东万川吉的第四大股东)。

他也逐渐进入马云、刘永好、虞锋的朋友圈,互动显而易见。除了颐海国际获得景林、云锋以及新希望(厚生)3473.14万美元的出资,同年海里捞也投资了阿里系口碑网、成为厚生的LP(厚生美元基金,2017年继续参与厚生人民币基金)。而海底捞与云锋、涌金系、景林的关系则更早。2010年参与云锋一期基金,14、16年,海底捞旗下投资平台作为LP先后参与陈金霞(魏东之妻)涌铧的两只基金,17年参股由前景林一级市场投资负责人黄晓黎创办的曦域资本(黄晓黎在景林期间投资了颐海国际、蜀海供应链),红杉、鼎晖、钟鼎这些头牌基金LP自不用多说。

张勇后发制人,海底捞“捞金”“海底” | IIR

16年中企举办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张勇还接过柳传志授予的金色招牌,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餐饮企业家。不言而喻,这一系列动作组成张勇“资本家”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课程体系(当然交学费投资乐视1000万美金也是一种学习),张勇被顶级圈子认证的意味也越来越浓。俞敏洪就曾公开表示,“海底捞张勇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能做到服务业的标杆,这就是有大智慧的。”向海底捞学习企业“文化”、企业服务也成为王石、雷军、任正非等人向员工提要求的最佳例子。

早在2012年,张勇的老家四川简阳市政府就曾公布过一份海底捞上市辅导计划,也是从那时起,张勇逐渐意识到,一个没有背景的平民公司,做得越大,“麻烦”越多,不融资似乎是不可能了,不光是拿钱傍身,更是需要股东的“庇护”。上市资本化,多少利益纠葛、爱恨情仇、心酸无奈,尽在不言中。顺丰的王卫也曾婉转感慨,“顺丰为了上市,信仰有些迷失。

2012年后又6年,早被推上风口的海底捞,终于在18年选择再次拿起高瓴、景林、Morgan Stanley,雪湖资本(同为呷哺呷哺第三大股东,近一年两次增持呷哺呷哺)等新老友的美元出资,顶着80倍左右的估值,上市登顶餐饮巨头。

既谦卑又自大、既善良又无情的张勇,将魏老板的谨慎克制与贾布斯的张扬高调调味中和,走出国门,去见识、去对标、去寻找新的平衡感。在新生之路的国际精英圈层,为妻子打理的家办取名Sunrise资本,赋予新生、蓬勃之意。毕竟,万千餐饮大军,相比曾经辉煌的真功夫俏江南味千拉面,只有他走到今天这个位子,让坐席上的金融人士,开始对中式餐饮这类高度复杂、严重非标准化、财务不透明、业绩不稳定、管理不规范的鸡肋领域展开麦当劳、星巴克似的想象,更何况,已然在案的舒萍77亿美金身家,活脱脱跳动的金主,开仓的钱罐子。

在扩张的道路上,张勇现在说,“我们的目标是开遍全球,不排除海外市场以后有可能会超过国内。每个企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能有机会国际化的,一定要走这条路。”在企业成长、与资本博弈的螺旋推动下,张勇的 “顶天立地不如铺天盖地”,迈入既通天入地,又铺天盖地的新境界。


逆势海底“捞”


海底捞94年成立,比张兰的俏江南早6年。新冠疫情的特殊期,张兰高调宣布要成立“易基金”,引入了曾投资颐海国际的厚生前投资总监刘晓东;而海底捞和张勇呢?不声不响。1月26日开始暂停中国内地所有门店到2月中旬陆续恢复,中信建投预计海底捞全年营收损失50亿,净利润损失约6亿。而2月22日有媒体爆料,海底捞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特别强调,此次合作为后者主动接触。

张勇的“海底捞”,名字由来很偶然,取自四川麻将术语。有天张勇的老婆打麻将胡牌,恰好是“海底捞”(打牌的最后一张胡了),正发愁的张勇灵感突来,索性就叫“海底捞”。

有意思的是,“海底捞”妙就妙在这“最后一张”的运气。在疫情阴云笼罩、全球资本市场跌跌不休的当下,巴菲特活久见人生第二三四次熔断、出手(巴菲特3月初开始相继增持纽约梅隆银行、达美航空)即被“套牢”,做空欧美股的桥水达利欧依旧蒙圈遭遇巨亏、全球资本市场一篇哀嚎之时,海底捞的股价几近平稳,稳坐钓鱼台。

相比2月初开始的餐饮业危情,海底捞有多少底气?当下的21亿现金,80倍的市盈率,已然开张的家族办公室,张勇当然没时间叫苦!资本嗅觉已然生成的他,还有身边一众资本军团,想必现在天天都在探讨如何打好这把麻将,再创一次“海底捞”吧?

张勇当年常常念叨,自己最佩服的公司,一家是麦当劳,另一家是Sysco。Sysco是家什么公司?它的真正崛起实际上正是在美国经济周期的低谷。1976年,美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市场迎来衰退,为应对这一时期,Sysco并购了另一家从事食品分销的企业Mid-Central Fish and Frozen Foods Inc,这次并购给Sysco增加不少农产品品类,尤其是不受周期影响的生鲜品类。自此后,Sysco持续展开北美区域性收购,在1990年当年更是创下记录,完成43笔。2003年,继续并购北美最大亚洲食品分销商Asian Foods、2016年收购英国食品供应商巨头Brakes Group等,借助并购手段,Sysco一步步巩固了自己在食品供应商中的霸主地位。

一边是水深火热嗷嗷待哺的餐饮产业链,一面是手握的巨量现金(人民币+美金双剑合璧),身后还有各类深谙一二级(尤其是二级)的“高学历”帮手,外加免费赠送跌到2万点以下的道指大餐…… 张勇一家恐怕是兴奋焦虑偷着乐,外加紧张忙叨不够花,好生羡慕。

唯一可惜的事,以上所有的想象,和大多可能的故事,大多都会变为“狮城”故事,而与中国大陆无关。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这个“中国好邻居”的睿智。

2012年,海底捞走出国门,第一家海外分店在新加坡开业。Sunrise资本也同样位于狮城,这与当地优惠的政策密不可分。“新加坡一直在与香港争夺金融枢纽地位,近年来在政策、税收(新加坡所得税法13CA、13R和13X节)、移民等方面积极吸引家族办公室入驻。” 虽然还是有不少家族办公室Base香港,如龙湖地产吴亚军前夫蔡奎的佳辰资本,马云蔡崇信的蓝池等,但具有稳定环境的新加坡近几年还是吸纳了刘永好家族等一系列中国富豪。新加坡和香港更是先后于今年1月1日和1月7日上演政策对垒。

家族办公室的本质,是用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方法“守江山”,而张勇一家的Sunrise资本,又延续了张勇“家文化”的思维路径,更像是“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一部分,无法探测。虽说也有新近设立的量化投资平台、也一定会有更多VCPE基金布局,但对于张勇来讲,在家办以及资本的道路上,一切定义都还太早。就像尚祖安曾提到的,“家族办公室是一个以人为核心,对家风、家法、家业、家事、家产管理安排的体系。”“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系统。”“如果你见到过一个家族办公室,那么你就只见到过一个家族办公室”。

张勇不打麻将,他的这个麻将桌,几把牌面确实不错。外围虽是排满了人,但仔细一想,要想持续开胡,似乎也还缺个帮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