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將來還有可能出現老子,孔子這樣的人嗎?

柔沢十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期待出現老子,孔子這樣的聖人。

現在耳邊總是有人感嘆:如今的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我也有些感覺,但並沒有覺得那麼向他們說的那麼嚴重。

可最近疫情期間我閒在家裡刷新聞,讓我對當前社會有了新的認知!

1.疫情期間一萬多小學生滯留在英國,不能回國,家長自費請求出專機把他們接回國!

2.顏寧,詹青雲,高曉松,清華北大好多高端人才等等各種身份特別多的精英份子分分加入外國籍。

3.屠呦呦等大披有實力的人才至今還沒評上中科院院士!當初看雜誌時發現青蒿素的署名時我發現還有兩個外國人名!有時我甚至懷疑如果發現青蒿素的只是中國人屠呦呦她還能不能有現在的名譽!

4.疫情開始期間武漢執政能力的怠慢,不作為!

5.老人倒地不敢扶起,學生搗蛋老師不敢管,還有房子醫療食品安全等等好多問題!

我的總結是:我們國家好多的精英層為什麼加入外國籍?一個不愛國,兩個不愛國,但大批量不愛國那就是咱們國家自己的教育有較大缺陷!如果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一直有這群人引領主導,那我們的國家還有什麼未來?

我們的社會結構肯定出現了問題,執政方向也有問題,還有就是我們丟掉了我們民族的歸屬感,我們失去自己的民族尊嚴!

如果現在能有一個像老子,孔子的那樣的聖人振臂高呼挽救迷茫的我們,實在是時代之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是一個小小的匹夫,我是很愛我的祖國的,所以我把我想到的困惑說出來!我也並沒有指責的意思,就是希望我的祖國變得更好,更繁榮富強!


知道955


不能,至所以能出現孔,孟之類的人物,是因為當時的國民教育低下,甚至下沒有,老百姓連字都不識,更別說是有什麼哲學思想了,所以才出現孔老二式的人物,其實孔老二放到今天恐怕連初中生都不如,尤其是孔子的反動思想,更是讓現代國人所痛恨,比如那句,維上智而下愚不移。觀代教育是全方位的,人們的思想也都高度發展,不會有人去捧一個臭不可聞孔孟之道的


手機用戶12484582401


會的,只是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這也是時代進步的需求。

在原始勞動力社會,溫飽是最大的問題,人們的高追求便是追尋文化思想和社會體制的變革,前人們也確實在這些方面取得了至高的成就。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人類生活物資得到極大的滿足,但是勞苦大眾依舊生活在剝削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出現,對於時代而言,馬克思能不能算得上老子一般的人物呢。

對於人類來說,生產力是至關重要的,孔子,老子在提高人們思想境界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解決生產力的問題呢。

在人類思想、哲學、宗教形成一定體系後,進一步推動人類發展成了人類共同目標。而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富蘭克林發現電,諾依曼發明計算機,鄧小平同志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袁隆平院士育種雜交水稻,他們對於現代社會而言,何嘗又不是孔子,老子一般的人物。

諾貝爾獎目前也分設了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等六個獎項。這一切都能看出,人類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得在各個領域齊頭並進。

未來或許不會在出現孔子,老子這樣的教育家思想家了,但是未來會出現更多的更優秀的科學家。








小吳說書


不能!

以前的人,花費太多的時間在維持基本生存上,物質文化沒有現在這麼豐富!

認知和思維也遠低於現在,說不好聽點,以前的人好忽悠、容易被洗腦,而如今教育普及,大家認知提高,多少都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再想忽悠、洗腦難度很大。

舉個例子:你去忽悠一個小學生容易還是去忽悠一個博士生容易?看看現在的詐騙,下手對象都是年邁的父輩甚至爺爺輩,而他們中相對而言更容易上當的則是那些讀書少一些的老年人

所以,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知識和思維的不斷髮展,難以再出現孔孟之類的人了


焦慮的90前



用戶565114467984


長江後浪推前浪。故去久遠的不管在你心中是什麼份量,你自已喜歡就行。沒必要推崇去神化。因為人類發展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過,那麼人類的思維不會被固化而是一直在進化。想借用孔子思想僵化人們的思維是很不明智是極其愚蠢的做法。中國之所以長期受制於人是借孔崇孔導致愚民馭民的結果。


oo靜波


思想家,教育家,幾乎每個時代和大部分國家都有。他們不是為了維護統治階層而存在,而是主動擔負責任,開啟民智,讓人們懂得在當前形勢下如何自處。所以,只要人類不滅絕,過去,現在,未來,都會有這種人。在很多人的概念裡,好像老子、孔子、孟子、莊子這些先賢,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般,但其實,這是環境因素造成的錯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也存在著這種博愛睿智之人,只是多元化的信息自有其選擇,受眾也自有其選擇。


姬柒玖


會的,只是這樣的人往往在去世後,才發現他的偉大。

這種偉大並不是他經歷了什麼,而是他所描述的內容,是歷經千年而不變的至理。

所謂時運,時來鐵似金,運去金似鐵。

任何一個事物,只在大家需要的時候才會展現其不同的一面。

就如王陽明的心學,在中國並未引起太大的反響。因為儒釋道都在說明什麼是心,但心學卻在日本發揮的巨大的影響力。

很多人,都會留下其不朽的篇章。只是這些會在特定的時間發揮其影響力。

另外,老子的道家學說,現在很少有人懂。因為人的注意力沒有在自己身上,不在問自己,我是誰,而是在關注外面的一切,以及物理、化學之類的事物上。。。

這就是時運,當人知道自己的時候,便知道什麼是世界。當人研究世界的時候,越是看不懂自己。

可笑麼?不可笑,也不可悲,時運而已。


菩提影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先秦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上下篇五千餘言;他比孔子年長,孔子當年曾求教過他,並將他比作龍,天人莫測。

這是我們通常關於老子的認知,記載於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從小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的。然而,對於老子其人及《老子》其書,學術界歷來卻頗多爭議:

早在北魏時,崔浩就曾懷疑“五千言非老子所作”。宋代已有人對老子提出諸多疑問,如陳師道懷疑老子時代在“關、楊之後,墨、荀之間”,葉適認為“教孔子者必非著書之老子”。清代畢沅和汪中乾脆主張,《老子》上下篇為太史儋所著;康有為則認為《老子》乃“戰國書,在孔子後,皆孔子後學”。

五四運動前後,隨著疑古思潮的興起,圍繞老子其人其書,學術界更是展開了一場持續十多年的大論戰。眾多著名學者紛紛發表意見,如梁啟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並斷定《老子》的著作時代在戰國末;馮友蘭認為《老子》當寫於《孟子》之後,《莊子》之前;錢穆、顧頡剛更提出《老子》後於《莊子》;甚至有個別學者認為根本就沒有老子這個人。

當然,也有一批著名學者如胡適、馬敘倫、郭沫若等,堅持《老子》早出,老子早於孔子的舊說。

之所以有這麼多爭論,且至今難有定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歷史上關於老子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

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有關老子的文獻資料,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篇傳記只有幾百字,但竟記載了四位與《老子》有關的人物,即老聃、李耳、老萊子、太史儋。這四人之間是什麼關係?哪一個才是《老子》的真正作者?連司馬遷也無法明辨,只好用“或曰”這樣的詞語來諸說並存。

除此以外,懷疑舊說的學者們還提出了諸多依據,比如如果老子早於孔子,為什麼孔子、墨子、孟子都沒有提及老子?而最主要的理由則來自《老子》一書本身。

梁啟超先生就認為:從思想體系上看,《老子》中的話太激烈、太自由,不像春秋時人言論。而從語言上看,《老子》書中的“王侯”、“侯王”、“王公”、“萬乘之君”、“取天下”、“仁義”等字樣,不像春秋時所有;“偏將軍”、“上將軍”是戰國時的官名,春秋時也是沒有的。

直到今天,易中天先生在《中華史·諸子百家》中也這樣寫道:“種種跡象表明,《老子》一書應該完成於孔子之後,莊子之前,比楊朱還要晚一些。楊朱、老子和莊子,分別代表著先秦道家的三個階段。只不過老子其人身份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若干人或一個團隊。打著李耳或老聃等人的旗號,是為了‘借殼上市’。”


攀閱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