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心脏心电图会出现非特异性ST段、T波异常吗?

大海59201423


很多人都做过心电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心电图,即便是非心脏专科的某些医生,对心电图的理解也可能参差不齐。关于心电图报告中的很多疑问,很多人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充满恐惧和担忧,那么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一、ST段异常和T波异常有什么意义?

ST段异常和T波异常有哪些改变呢?常见的ST段异常主要有ST段抬高和压低,而T波异常主要有t波高尖,t波低平或倒置!而这些改变往往见于心肌供血不足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时比较多见。当然也可以见于其他一些心脏疾病,但心肌缺血时比较常见!



二、ST段异常和T波异常会出现在正常人吗?

ST段异常和T波异常当然会出现在正常人身上,毕竟心电图只是心脏电活动的一个反应,她们提示的心肌缺血,往往也只是提示有可能,需要请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他检查进一步来证实是否真的存在心肌缺血。所以很多时候,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再加上典型的症状,意味着心肌缺血的可能性更大,而如果没有症状,仅仅有心电图的改变,很多时候不一定有意义。



三、ST段异常和T波异常出现后该怎么办?

刚才已经讲到,如果有这样的心电图改变,再加上典型的症状,那么一定要警惕心肌缺血的,可能就需要到医生处去就诊,进行鉴别诊断,并给予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但如果没有相关症状,仅仅有心电图可改变,而且没有相关危险因素,那么患者的这些心电图改变,有可能仅仅是个假阳性,定期观察即可。

看懂了吗?事实上心电图正常也排除不了冠心病,心电图异常也不代表一定就是冠心病,结合症状、结合病史进行有效判断极其重要!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即正常的心脏心电图出现非特异性即指非缺血性ST和T波改变非常多见。有的医生见青年女性会说要排除心肌缺血,心肌炎,年龄大的会首先考虑冠心病。时常弄得患者特别紧张,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呢?

现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新发心机梗塞约60万例,过去长期对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器械、诊断方法、手段、认知非常欠缺,一直依赖心电图,故习惯性地首先会考虑到心肌缺血和冠心病。

心电图的ST段即:心室除极后心电向量的恢复,和T波即:心室除极后的复极向量的前者压低、后者低平、倒置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其实心电图只是从体表不同位置把心脏收缩一除极,舒张一复极时产生的微电流活动引道并放大,因为心脏除根、复极时微电活动都有电压大小和电流方向变化,这就叫心电向量,通过电热笔和走纸移动描绘出来P波即心房除极,QRS波心室除极波,T波心室复极波。其实仍何可以影响心室除极产生微电压大小和方向,都会导致心室复极时T波的电压和方向。

以下几条均可产生心电图ST和T波改变:

1.心肌缺血:相应严重,尤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狹窄导致显著缺血时才会引起ST和T波压低/低平、倒置。

2.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引起心室除极顺序改变而导致心室复极时向量ST/T的改变。

3.预激综合症:通过旁路部分心室肌肉提前除极使整个心室复极向量发生继发性ST/T改变。

4.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左心室肥厚、扩大也会影响左心室除极时的向量也可发生继发性的复极向量ST/T改变。

5.心脏β受体高敏症在心率快时ST/T改变明显,心率慢时ST/T改变明显好转,属于心脏植物功能紊乱即心脏神经症。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慢下来这种改变明显好转。这是心电图检查时发现ST/T改变中最常见的情况。

6.其他:如低血鉀或药物因素等都可以引起非特异性仍ST/T改变。

7.另一种比较特殊的局限于心尖区并可累及邻近室间隔的心尖区肥厚性心肌病,左室高电压伴多数导联深倒置的T波。往往被误以为严重心肌缺血的冠心病,心脏超声波就可以确诊。

因此遇到心电图所谓缺血样改变不要急于做CT冠脉造影,除非你年龄在男45岁女50岁以上,又有几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大于4mmoI/L以上、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有家族性心血管疾病死亡史、嗜烟大于200年支即每天吸烟支数X烟龄、有劳累后心绞痛发作史休息或硝酸甘油能立即缓解的人应该做!至于平板运动試验对继发性ST/T改变的人意义不大,对多脏β受体高敏症的人更没有意义了。

所以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控制好体重不肥胖:从饮食开始少吃甜食、油食、零食,每天多运动,以后三高发病率会大大减少,就不必要担心心肌缺血和冠心病了。

2019.6.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