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岁月流逝,沧桑几易。在事隔多年的今天,重提“十万乡人”的往事由来,大概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恐怕也知者之人甚少。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1938年,杜国庠(前排右二)与郭沫若(前排右三)等人合影。

事情缘起于在学术研究方面素有“南杜北郭”之称,澄海南洋人前辈名贤杜国庠(今莲上镇兰苑村人)。与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这二位昔年留学日本,相识四十多年的同窗好友,时在五十年代,某日夏夜的一次闲谈,以互相夸赞自己家乡的趣闻佳话。

郭老说:“故乡四川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通高71米,被近代诗人称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并随口吟出‘大佛身高近百尺,全国唯数吾乐山’”。是时,杜老也当仁不让地说:“大佛虽属奇特,我的家乡南洋也决非等闲,那里历史悠久、居住人口密集、长十里、阔十里、人口超十万

”,接着随口也吟出:“一乡人口有十万、举世仅有我南洋。”

在当年,消息经刊载报道,加之名人的效应,一时声名鹊起,轰重京华,举国皆知广东澄海县有“十万乡人”美誉的南洋乡。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据史料记载,远在2500年至6000年以前,南洋地区,系韩江三角洲一片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属韩江三角洲的第三岛列。其范围以潮州为顶点,东北至澄海盐灶与黄岗平原为界,西南隔桑浦山与榕江为邻、呈喇叭形。其因岛丘的屏蔽,浪静风平,加上韩江上游年代久远,所带来大量的泥沙堆积,逐渐形成现在的南洋陇和周边大片的肥沃平原。

笔者曾经走访过几位世代居住在槐泽村陇头的乡亲,根据他们介绍:以前,该地每逢盖建厝屋,开挖地基的时候,经常从地下挖掘出大量各种各类的贝壳和海磖(注:磖,音读‘刹’)。听老辈人常说,南洋陇中心地带向来地势较高,故在历史上的几次风潮水灾中,许厝村“敕书楼”楼前,被大水淹进很深水位,而在槐泽陇头,包括莲上镇永新村的“龟腰巷”,犹尚未见到水的痕迹。追忆当年,南洋各姓氏先祖创村的初衷,涵盖着多么精心的选择和智慧。由国道走进莲上永新乡亭风彩门后,在风采街祠堂到永新市场中间道路凸起,这亦是

南洋陇所在。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莲上永新龟腰巷,因巷中间地势高凸起得名,

这正是南洋陇所在之处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敕书楼,位于许厝村济川桥西,是澄海唯一的一座皇封楼府,楼前挂有圣旨牌"皇封敕书楼"龙鳍装饰木匾,建于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文革期间,该楼被折除,今已成为遗址。

来自郡望“京兆世家”的杜姓,堪称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根据莲上镇塗城村《杜氏利宇祖世系谱》,开基祖十郎公创业说:“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约公元1078年),始祖带同妻子善人李氏,儿子斯立公及六名硕健家人,辞别父老乡亲,沿武夷山脉南下,入潮开派创业。”传说他年轻时得到宋代著名星相学、风水大师邵康节的嫡派真传,学问很是到家。他寻出武夷山脉而来的地气至莲花山落脉。研究出莲花山落脉后,地脉由樟林延伸至东里。测知东里河深而阔,潜隐而缓进,过溪之后必大舒展。当是时,尚属南海之滨的南洋沙陇,很多地方尚未真正开发,恰好处在东里河至莲阳河之间(古称南洋溪)。故选择创乡的最佳地点是洲头河边(今属莲下镇立德村)。

及后又分创南洋下、中、上社(即今之立德、兰苑、塗城)。历经近千年的艰辛垦拓,如今,派下子孙繁茂,人口众多,遂成今天南洋地区的望族。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莲下立德洲头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莲上涂城

所说的“十万乡人”,即泛指现在的莲下和莲上两镇。而称为“南洋陇”的中心地带,应属自古沿袭下来,相约俗成,老辈人界定的区域。即:南徽、塗城称为上社;兰苑、竹林、上巷、永新称为中社;槐泽、槐东、李厝宫、许厝、建阳、立德、槐南称为下社,俗称为南洋上、中、下社。(另有耆老认为,这条泥沙堆积而成的“南洋陇”,甚至一直延伸至现在的溪南镇南砂乡)。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南洋陇大致标示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永新双抛闸门,亦即昔年南洋中社与下社的界定区域

有些人又提出,南洋陇的“陇”字,是否写作“垅”或“垄”,虽然“垅”者同“垄”,其字义相同,但查阅《潮州字典》、《辞海》的释义,则仅作为田地分界的埂子,农作物的行与行的空地,其字义引申较显狭窄,换言之,写成“南洋陇”还是更为确切(人们也习惯俗称为“南洋龙”)。陇:甘肃的别称,沙土堆成的小丘。例如:我国李姓望族,其祖源来自今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一带的陇西高原地区。李姓始祖系秦朝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为“陇西堂”。盖因李氏望族出自陇西郡而得名,故郡望为“陇西世家”。再如:莲下镇另一古村落管陇,传为北宋初年(公元960年),有管姓人来此(现该村已无管姓人口居住),创村于高陇之上而故名。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莲下程洋冈

纵观南洋地区,各姓氏创村年代的先后,发现这与海岸线不断向前延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诚如闻名遐迩,素有千年村落的程洋冈,虽说古代年间有人在此劳作渔猎,创村时期为北宋初年(公元977年,即宋太宗赵匡义,太平兴国年间)。竟其实,其状如大梁的程洋冈,也就是古韩江三角洲,历经数千年间,泥沙堆积而成的沙陇。这说明与创村年代较晚的南北三湾,海后北村的“风飞陇”一样,尽管名称各异,其实也然,都是“程洋冈”和“

南洋陇”的再版。

从故老相传至今的口头禅:“抛唔着企陇宫,就犯着龟”(即对面上华镇的龟山)。以此更加证实,在古代之时,程洋冈系为韩江三角洲,河海交汇的出海口,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印证。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程洋冈和龟山隔韩江相望

现如今,我国上海市所辖属的崇明岛,地处长江三角洲流域的出海处。近代以来,其岛屿面积逐年不断加速扩大,泥沙堆积形成的陆地趋势,恰似古代的南洋地区。这正所谓沧海桑田,大自然中“沉东京,浮南洋”的变故。

味至浓时即家乡,面对这宛如长龙的南洋陇,迄自从莲下镇立德村至莲上镇南徽村,栉次鳞比,绵延不断,村连村、巷接巷、厝靠厝、户挨户的古朴村落民居。千百年来,它承载着当年祖辈先人,始创艰难的痕迹,对后世子孙无言的嘱托和寄望;承载着生长于斯的本地人,对这一方热土情有独钟的厚爱;更是承载着如今众多客居异地之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搜写掌故说南洋:十万乡人与南洋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在他十七岁之时,以言辞通俗,情感逼真,赋就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用足一个情字,写哭了古往今来,无数漂泊在外,身居异国他乡的游子,对故土亲人,家山乡井,深深的思念和依恋,从而成为千古不朽之作。

文 | 王石生 图 | 陈秋儿、王文鹏、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