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女顾娘,顾不长;娘顾女,顾不起”,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生长于农村的人,日常所见、平时所用、耳中所闻、口中所言,处处离不开中国的传统。大至手工技艺,小到一言一行,大多都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传统语言文化里,地方方言是语言特色,民间俗语便是劳动者智慧的精华。

提及俗语,大家应该都有过接触,乃是古时的劳动人民为了方便生活而总结的经验之语,这些传统经验,至今仍有很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牵引着我们生活的方向。

然而,毕竟时代不同,社会差异巨大,有些俗语的总结已经与当今的社会脱轨,但是这些俗语能够被传承下来,肯定有他们存世的道理,这些话语虽已不能成为我们当今生活的指引,但却能很好地为我们展示出古人的生活状态,毕竟俗语的总结都是出自于最真实的生活。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这句俗语,便是这样一句话。


俗语:“女顾娘,顾不长;娘顾女,顾不起”,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女顾娘,顾不长;娘顾女,顾不起

这句俗语从字面看,意思就是:作为女儿顾及自己的母亲,不能长久,作为母亲顾及自己的女儿,又承担不起。当今社会,大多为独生子女,不论父母还是子女,相互顾及、照顾,都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这句话,很多时候并不成立,甚至有可能会被划到糟粕一类。但是这放在古时的生活,却是有着一些道理存在的。

“女顾娘,顾不长”。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辛劳一辈子,养育子女成人,按理说赡养父母,照顾老人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这前半句俗语,却又让人感觉有些背道而驰,这又是为何呢?难道古人提倡女儿不该照顾父母?其实不然,孝乃是我国自古就大力提倡的,不论男女,都应以孝为做人基准。而这句话的总结,其背后充满了生活的辛酸和女性的无奈。


俗语:“女顾娘,顾不长;娘顾女,顾不起”,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古时的社会,男尊女卑,家庭的成立都是以男人为主体。女人嫁到夫家以后,生活上的安排基本都是以婆家为准,女人也只能围着男方一家转。若是遇到通情达理的婆家,那么女方常回家看看,照顾一下话年迈父母,给点经济上的资助,这还是不难的,不过这也有个度,时常的还可以,长久的那就不可能了,毕竟出嫁的女人,生活的主要圈子还是婆家。如若遇到蛮横不讲理的婆家,那么与娘家人断绝来往也是有可能的,毕竟那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太低,无法自己拿主意。

而且,就算婆家人不计较这些,身为女人也是无法做到长久照顾父母的。因为女人出嫁以后,就相当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这个家庭的一切琐事都是需要女人来打理的,毕竟那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男人只管外出挣钱养活家人,而家里的一切都离不开女人,洗衣做饭、日常家务、照顾公婆、养育子女,处处都离不开女人,那么她还哪有其他的时间和精力来长久照顾自己的爹娘呢!所以在古时,“女顾娘,顾不长”的说法是成立的。


俗语:“女顾娘,顾不长;娘顾女,顾不起”,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娘顾女,顾不起”,这句俗语的后半句,也很好理解,首先我们从经济方面来讲。在古时,社会经济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主导,在古时流传着一句农谚叫“小农经济象根草,微风一吹它就倒”,这是深刻体现了在小农经济下,人们生活水平的薄弱。很多家庭自己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去顾及嫁出去的姑娘家了。人们常说“有用的女婿是姑爷,没用的女婿是半子”,如果遇到一个能力不济的女婿,长久的接济又岂是一个小农经济的家庭承担的起的。

还有一点,古时的人们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传统思想认为嫁出去的姑娘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的生活自有婆家人来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根深蒂固,贫穷与富贵自然由婆家来承担。若是娘家没有儿子还好,时不时的还能顾及下,若是有儿,那么娘家的精力自然是要多放到儿子身上的。

到此,这句俗语我们就分享完了,从俗语的体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时不论是娘顾女,还是女顾娘,并不是完全能够随心而为的,这句俗语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古代女人生活心酸的一角,也体现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生活中的万般无奈。不知大家对此还有什么看法没有,欢迎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