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碼”在汽車故障診斷中的正確應用

在日常汽車維修當中、維修人員會根據汽車電腦所記錄的故障碼來判斷故障點、首先我們先看下電腦在那種情況下才會記錄故障碼、


OBD II對故障的判定方法有以下4種:


(1)值域判定法。當電控單元接收到的輸入信號超出規定的數值範圍時,OBD II就判定該輸入信號出現故障。例如某車冷卻液溫度傳感器設計的正常使用溫度範圍為—30 ℃~120 ℃,輸出電壓為0.30 V~47.0 V,當電控單元接收到的該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電壓小於0.15 V或大於4.85 V時,OBD II就判定冷卻液溫度傳感器信號系統發生短路或斷路故障。

“故障碼”在汽車故障診斷中的正確應用

(2)時域判定法。當電控單元監測到某一輸入信號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發生變化或變化沒有達到預先規定的次數時,OBD II就判定該輸入信號出現故障。例如氧傳感器在發動機達到正常工作溫度,更多資料關注微信公眾號;汽修人成功法則控制系統進入閉環後,電控單元監測不到氧傳感器的輸出信號超過一定時間或者氧傳感器信號在0.45 V左右已超過一定時間,OBD II就判定氧傳感器信號系統出現故障。


“故障碼”在汽車故障診斷中的正確應用


(3)功能判定法。當電控單元向執行器發出動作指令後,OBD II監測相應傳感器的輸出參數發生的變化,若傳感器輸出信號沒有按照程序規定的參數變化,就判定執行器或相關電路出現故障。例如一般汽車的EGR系統裝有EGR閥高度傳感器,用以檢測EGR閥是否正常工作。但有的汽車並沒設置EGR閥高度傳感器,當電控單元發出開啟EGR閥命令後,OBD II通過監測進氣壓力傳感器輸出信號是否有相應變化,也可以確定EGR閥有無動作,若沒有變化,則判定EGR閥或相關電路有故障。


(4)邏輯判定法。電控單元對2個相關聯的傳感器信號進行比較,當發現2個傳感器信號之間的邏輯關係違反設定條件時,OBD II就判定其中1個或2個傳感器有故障。例如當電控單元檢測到發動機轉速大於某個值時,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輸出信號小於某個值,則OBD II判定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出現故障。


故障代碼反映的是某個系統的故障,例如故障代碼的信息為“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輸出電壓過高或過低”,這並不能代表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已損壞,而是指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系統有故障,它包括傳感器自身故障、導線連接器故障和導線故障。一般情況下,維修人員只要對故障代碼所指向的元件及其相關線路進行檢查,就能準確排除故障,但有些時候即使可讀取故障代碼,也不能通過解讀故障代碼很快地找出故障原因,如以下3種情況。


(1)由於發動機工況信號失誤,OBD II記錄錯誤的故障代碼。例如在診斷某些汽車出現加速不良的故障時,經常會發現故障代碼的信息為“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斷路或短路”,而對冷卻液溫度傳感器進行檢測,並未發現任何故障。將三元催化轉換器拆下來進行檢查,發現其內部嚴重堵塞,更換三元催化轉換器後故障排除。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識別故障代碼所指向的元件與故障現象之間的關聯性,然後全面地分析引起故障現象的可能原因,並有針對性地查看相關數據流,多渠道地排除故障。更多資料關注微信公眾號;汽修人成功法則


(2)由於線路虛接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相應傳感器信號失準,OBD II記錄偶發性故障代碼。例如當電磁式輪速傳感器的線路出現虛接時,線路電阻會時小時大,這樣ABS電控單元接受到的輪速信號也就時好時壞,表現出的故障現象為ABS偶爾工作異常,連接檢測儀可讀取相應輪速傳感器的偶發性故障代碼。遇到這種情況,應重點檢查傳感器的線路是否虛接或者傳感器的表面有無異物。另外,若可讀取凍結幀數據(故障發生瞬間與此故障相關係統的運行參數),可通過分析凍結幀數據排除故障;若無凍結幀數據,可先連接著檢測儀進行路試,捕捉故障重現時的相關數據流,然後進行故障分析與排除。


(3)由於維修人員操作失誤或不當,OBD II記錄多餘的故障代碼。例如在發動機運轉過程中,若維修人員隨意或無意地將傳感器連接器拔下,OBD II就會記錄相應的故障代碼。另外,若在上一次維修時,維修人員因操作失誤未能將舊的故障代碼完全清除,那麼新的故障代碼和舊的故障代碼將一起被讀取。出現上述2種情況很容易使診斷思路變得混亂,進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檢測過程,但只要維修人員規範維修操作,便可排除這種可能。


一般性地講,有故障代碼的故障多為電控系統的故障,無故障代碼的故障多為機械系統的故障。但有時電控系統出現故障但無故障代碼,或者有故障代碼但被人為弄丟,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會給故障排除帶來極大的麻煩,如以下2種情況。


“故障碼”在汽車故障診斷中的正確應用


(1)當某些傳感器出現靈敏度下降、反應遲鈍以及輸出特性偏移等故障時,汽車運行時故障現象表現明顯,但OBD II不記錄故障代碼。例如,寶來1.6轎車的自動變速器轉速傳感器(G38)是磁脈衝型轉速傳感器,若該傳感器內磁鐵的磁力減弱,G38的輸出信號也會減弱(表現在波形的幅值上),這樣就會導致2擋升3擋時出現明顯地換擋衝擊,但用檢測儀讀取不到有關G38的故障代碼。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根據故障現象分析出與之相關的傳感器,然後分別對各傳感器進行針對性檢測,如傳感器信號波形等。更多資料關注微信公眾號;汽修人成功法則 


(2)維修人員在讀取故障代碼之前貿然拆下蓄電池連接線(或拔掉電源熔絲),由於OBD II的電源被中斷,存儲器內的故障代碼便會自動清除。再想獲得故障信息,就必須再現故障發生的能動條件,如發動機轉速、車速、進氣壓力、燃油修正及A/C開關信號等。這種人為地將故障代碼弄丟的情況,只要維修人員規範維修操作,也可排除存在的可能。另外,若維修人員在“故障排除”之後使故障代碼弄丟,就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有時車輛經過維修,故障代碼被清除,且試車故障代碼不再重現,以為故障徹底排除,可車輛出廠沒過多久又會出現相同故障,這是因為試車過程未滿足OBD II對故障所在系統進行監測的能動條件,故障排除只是一種假象。遇到這種情況,維修人員需要查閱維修手冊,找到故障代碼設定的能動條件,再次認為修好以後,在能動條件下試車,以確定故障已真的被排除。


“故障碼”在汽車故障診斷中的正確應用


檢測儀可讀取故障代碼和清除故障代碼,但其可讀取數據流的功能往往會被忽略。其實可以說數據流異常是故障代碼的因,故障代碼是數據流異常的果,維修人員若能夠抓住因果,理清因果,那麼故障排除將會變得很輕鬆。

對此,你們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