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自然與技巧,哪個更重要?

喜德林


學習書法,技巧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自然

自然是一種態度,是書法創作時的狀態,是書法作品表現出來的一種境界。例如號稱天下三大行書的《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都是在一種非常放鬆、自然、不做作的狀態下完成的。

《蘭亭序》是王羲之在蘭亭聚會的時候,喝了點小酒,有點微醉,心情非常HAPPY的狀態下創作完成的。《祭侄文稿》則是在顏真卿面對侄兒顏季明的頭顱時,心情悲痛欲絕,寫下的千古佳作。《寒食帖》是蘇軾在流放黃州的第二年寒食節,連綿數日的陰雨,一個人悲苦伶仃,鬱郁不得志,思念家鄉親人的時候寫下的。

三個人在創作這三大著名法帖的時候,都是有感而發,通過書寫文章來抒發情感,而毫無在意書法的工拙,這種書寫狀態就是一種自然書寫。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那些古代書法家的名作,幾乎都是在這種狀態下完成的,例如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顏真卿、宋四家、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等,這些人留下的書法作品,他們追求的一種書法表現的最佳效果就是要自然。

那麼大家覺得自然書寫重不重要?你可能覺得還是自然最重要,其實不然,我們再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是他們?難道其他人就沒有過自然書寫的文章,書法創作嗎?

道理很簡單,因為是這些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們,他們擁有著一般人所不具備的書寫技巧。只有具備深厚的書法技巧,才能讓你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創作出好的作品,所以書法的技巧是保證自然書寫的根基。

書法的技巧來自於勤學苦練,以古人法帖為榜樣,經過刻苦的臨摹,學習古人的書寫技巧,然後遍臨諸家,融會貫通,再結合自己的學識、修養、情感,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書法作品。

如果不具備一定的書法技巧,你所謂的自然書寫最多屬於寫字,或者塗鴉,不能稱得上書法作品,只是一個笑話。


翰墨今香


謝謝。應以技法為重。技法是書法藝術的實踐形態,來源於書法藝術實踐。書法技法由筆法、字法、章法三部分組成,也有的學者提出了“理法”的概念(書法理論認知),認為也應併入技法範疇。技法是書法藝術最核心的構成,書法藝術從無到有,從低到高,都是圍繞著筆法字法章法來修行磨練。



“自然”是書法藝術的內涵之一,它是指書法作品要質樸無華,是書者的真情流露。“自然”是一種氣質、態度或作風,與書寫者書法技藝的精湛嫻熟、性格襟懷不無關係。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真摯自然也是應有之義。如果沒有紮實的技能功底,不經過大練的實踐創作歷練,是很難達到“自然”效果的。



“自然”狹義上應屬於書法藝術風格的範疇,是主觀的、實踐的、具體的、不可複製的,人書俱老,天長日久也才能得自然之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學”的。所以對於書法學習者來說,重點理當放在“可學性”的技能技藝之上。沒有技法為基礎,“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有的書學者把“信馬由韁、隨心所欲”當成自然,或者不修邊幅、不加修飾當成自然,抑或是書寫流暢一氣呵成當成自然,都是有侷限的。

因此,書法之學應以技法為重,以技法為先,以技法為要。“自然”是後面的事情。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學習書法技法與自然,哪一個更重要?

學習書法對於技巧性與自然性都有重要性,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只因為有了瑧熟的技巧性,達到極致了,方有自然而然的筆墨形式景觀。大家都有體驗的經驗,做一件事情只有掌握了規律,才有迎刃而解,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若此做事會有暢然狀自然狀態。



兩者之間看重的是自然性,因為追求自然是創作的至境。達到了自然狀態,也就意味著技巧達到了一定的高水準。換言之,高度技巧性,促成創作時表現出自然而然姿態,有了臻化之格,無須刻痕雕琢了,自然的筆墨法度已經寓墨之裡。


由衷的筆墨揮灑,追求自然是書法高手與初學書法者的區別所在。

初學依然需要加強技巧的淬鍊,因此書寫創作的必經之路,屬於蹣跚學步牙牙學語,需要拐杖的支撐,須有經典的模仿與感悟,因而所書寫的書法作品表現作者的初入書境的境界。還沒沒有達到臻格成熟期。故所寫筆墨依然還有稚嫩的古人法性,沒有真正有自己的風格筆墨狀態,姿態還是於古人徘徊之下。但經過砥礪而入自然境,就有了書墨風神於己。


書法藝術源自自然的意象:“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漢蔡邕《九勢》)。

人們就把書法賦予以“剛”、“柔”特殊的生命力。可見簡單的線條,都是人類生命意識的跡化。


狂喜淡墨a


自然和技法不是一個層次上的問題。一個是即技術,一個是欣賞或造詣問題,自然是技法的最高境界和目標。技法是書法成為書法藝術或具有書法造詣的作品的實現手段。從學習書法的角度來看二者不可或缺的,沒有技法的自然不是書法。自然是書法技法高度成熟以後的具體體現。學習書法要以技法為基礎,以自然為藝術效果之目標。書法通過技法然後自然是認為的自然,是書法家的智慧作用下的妙造自然。書法由技法到自然,也就是不見技法為見神采的過程中還需要文化的支撐。



自然與技法沒有孰重孰輕的問題,是是因果關係鏈中的一個環節,有缺失,都不能完成書法的修為。

我們學習書法首先要解決的是技法問題。書法的技法從執筆開始,到臨摹,讀帖,對臨摹,章法,創作無不充斥技法,這些技法的掌握程度,往往決定著書法造詣的成敗得失。不過要通過技法和藝術審美的修為,然後至於書法藝術,必須做到熟,技法嫻熟,做到隨意揮灑而不逾越規矩,然後才能談自然。

藝術上自然雖然是妙造自然,但又是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完成,後者的自然是宇宙,是人類是人類社會和自然萬物的自然的基本特徵。就是藝術家所謂的那個師法自然的對象——自然。藝術上的自然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結果。l真正的最高明的藝術是不見技法為見氣韻神采的。自然之極致的代表作就是《蘭亭序》以及《祭侄文稿》。這種書法作品,都是無意於佳乃佳。其作品的出現不是為書法而書法,是因情感而書法。無意與書法的書法,才是真正意義上書法的自然。





翰墨書道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說到了書法的關鍵地方。學習書法技法當然是最重要的東西,沒有技法就沒有書法藝術,筆法、字法、章法等各種技法組成了書法的完整體系。在書法技法中又包含了多種技巧,這些技巧的掌握與應用程度決定了你書法基本功的好壞。
我們這裡說技巧掌握程度決定了基本功的好壞,並沒有說書法水平的高低,那是因為,書法出了技巧以外還有其它的一些因素決定著書法水平的高低。我們在看一些書法作品的時候,會發現有的字雖然很漂亮,技法技巧運用的很好,但是看久了以後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因為這些唯美的或者花哨的書法作品,為了達到效果,書寫刻意,甚至做作、彆扭,不符合自然的書寫規律,和自然的審美情趣。與中國人尚意尚趣的審美觀相違背。

書法學習需要符合規則,書法創作重在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技巧與自然不是對立的兩件事,在掌握技巧的同時實現自然的書寫,這是高水平書法實踐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書法是藝術,藝術就必然具有多樣性、複雜性、獨創性和不可複製性,簡單化的思維和簡單化的形式是成就不了高水平的創作的。


張偉評論


書法,“書”是書寫,“法”指的是法度。技巧是書法的基礎,只有在技巧純熟的基礎上自然(不刻意)書寫,才會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古人留下來的書法名作都是書家在特定的環境下自然書寫而成的。蘭亭序是在春天裡的一次朋友聚會的時候寫的。祭侄文稿是顏公在侄子的頭顱前現場寫的祭文。







永州農村農業


當然是技巧重要。

書法藝術雖然來源於生活,但書法也是有高度、有難度的。書法講究"膽、氣、神、趣。

首先,要明白書法作品中五大要素:

1、筆畫。2、筆法。3、結體。4、墨法。5、章法。

一幅成功的作品,五大要素缺一不可。而且,內容和形式要高度統一,做到意境深遠,無做作之嫌,結構精巧,字跡優美,筆法精到,韻味十足。“書法之道,神采為上"。

而每個要素都有技巧。要做到“神采為上"更必須有技巧。

其次,漢字是一筆一畫寫出來的。沒有誰天生就是“書法家"。所有的技巧都蘊涵在書寫者的作品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的,學習書法要多臨、多練、多看、多記。而臨摹書帖的過程,就是學習他人的書法技巧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和掌握書法中的技巧,促進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為自己的創作打紮實的基礎。

有技巧的書法作品,才自然。反之,無藝術可言。


隨心筆欲


無論哪一種書體,初始階段以技法訓練為主,從用筆的技法——文字結構——書寫節奏——整體氣息。技法是根本,技法不熟就是對毛筆使用不靈活,無法度,無規則,不知方圓轉折,所以技法關一定要過,要踏實紮實。自然書寫或書寫自然,不描摹,不做作,出於經過長時間對書法的認識,通過自身的消化理解,將自身對書法的理解表達出來,形成個人面貌風格。若一味強調自然或淪為“寫字”若一味強調技法或成為“字匠”。技法存在於整個學習書法的過程。自然是在不斷學習中汲取形成自身風貌的表現。


八風堂陳亮南


一、書法是“學”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

有人練了多年書法,很刻苦,天天寫,但是進步並不很大。而有的人學書法時間雖不很長,但進步很明顯。原因何在?與方法(或稱路子)有關。學習書法,公認的最好方法就是堅持臨帖。提倡向傳統學,向古人學。書法的學問在古代字帖中幾乎都能找到。泛泛地練字不如精心臨帖。臨帖是從源頭學起最受益的辦法,也是被證明為可行的方法。為什麼要臨帖?臨帖是一種訓練。首先是練眼睛的觀察能力,即能把字的特點看準,分得出好壞,這是寫好字的前提。其次是練手的控制能力,能把帖中的字準確地模仿下來,實際上是能把你想象的形象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表達能力。這時,進一步的書法創作能力也就不難解決了。另外,對於成年人或老年人來說,臨帖可以改掉一些痼癬,提高書法質量。

二、學書法要像練射擊一樣瞄準“圓心”

我常用打“圓心”來比喻臨帖。射擊運動員打靶,總是瞄準圓心(十環)來練,瞄準圓心才有可能打出十環。學書法要像射擊運動員那樣,以圓心為目標,把起點定高一些。什麼是書法的“圓心”(或者說“十環”)?就是優秀的碑帖,即那些在歷史中形成的、被公認的範本。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以及歐、顏、柳、黃、米、趙等人的代表性字帖。在一個時期內,選擇其中一種作為學書法的老師,照著臨寫。選好字帖就是找個好老師。從學古人精品入手,這是書法藝術的傳統性使然,是提高書法技能的根本途徑,可避免少走彎路。

三、臨帖要精,不要貪多

現在出的字帖很多,如果不加選擇,一輩子也臨不完。就一本字帖而言,也並非每個字都要重點學。怎麼辦?一次精選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量的甚至是幾個字,反覆臨習,研究,吃透,悟出其中的門道,學其精髓,觸類旁通,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曾經讓一個剛入學、基礎不很好的學生試驗過:在一個時間裡專門寫(蘭亭序)中的“是”字,讓她邊寫邊琢磨,最後寫像了,嚐到了用筆、結字和臨帖的甜頭。我鼓勵她堅持下去。實際上.會寫這一個“是”字,就能寫好其他的字,寫得多了,技法自然就提高了。如果你的起點是高的,學出來字的質量也會是高的。我認為,以一本帖為立足點,再旁及其他,兼收幷蓄,融會貫通,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比今天寫這個明天又寫那個,甚至拿起筆來隨便寫、盲目寫效果要好得多。古人也肯定過這種辦法。寫字不止要下功夫,還要用一點巧勁。要做到精練出效果,要有“悟性”,動腦子,多琢唐,善於從用筆、結體、章法、用墨及意境等方面進行揣摩,用心領悟,找出規律,日積月累,不斷總結提高。

四、勤奮當然也重要,老天關愛老實人

學書法是個慢活,要有相當的時間積累,沒有捷徑,難以速成,太急了不行,不下功夫不行。只有一步一步地學,老老實實地練,持之以恆,打牢基礎,循序漸進,才會學有所成。既不可把書法神秘化,也不能簡單化。我相信那句話:老天爺總愛關照老實人。方法對頭,功夫用到,加上善悟,自然是可以把字寫好的。當然這是僅就“寫字”而言,書法藝術作為一門國粹和博大精深的學問,還涉及文學、歷史、文字、漢語、美學等很多字外功,那就說來話長了。


心藏一朵蓮


這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概念,不能說孰輕孰重,只能說先後,技巧為先,自然為後,技術練習成熟了,然後巧者生焉,就像王羲之的《初月貼》,就是法出自然的代表,技法運用臻熟,寫出的筆法才能渾然天成,寫出的文章才能一氣呵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