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可还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不二情书》片头汤唯通过Loro Piana围巾和Lotus眼镜便锁定陪赌“猎物”邓先生?不得不说,着装打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身份与品味,也正因如此,你时常会听到诸如“这个人好潮”或是“这人真Low”之类的话。

但我们究竟是如何来界定这个人是潮还是Low的?为何初中一身耐克阿迪感觉自己无敌,高中就得是Bape、Evisu,而现在不把Vetements、Off-white、Palace的Logo露出来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为何你的卫衣仅仅比别人多了一个Box Logo其他别无二致你就觉得潮人一等了?为何当你穿上Thom Browne 、Acne Sudios就自以为低调内涵、细节满满,开始鄙视那些大Logo了?为何盛极一时的日潮如今鲜有人追捧?为何这两年丑帅之风盛行,几乎颠覆了原有的审美?为何屹立百年的诸多老牌时装屋也纷纷放低身段玩起市场营销,向街头潮流靠拢......

这所谓的潮流和时尚究竟真的是艺术家们的共识还是参杂着更多的商业性质呢?我们通过近几年的爆款来分析分析,看看能否发现什么端倪。11年-13年的Givenchy的印花风,15年的四条杠,16年的维特萌,17年的巴黎世家,18年的巴宝莉.....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爆款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去logo化

对于进阶消费者而言,去logo化是体现个人品味以及优越感的有效手段。可能你会说去年的时尚圈双C、双G、双F甚至Goyard的Y字不是照样霸屏吗?你也稍微体谅一下吧,这群时髦精性冷淡了那么多年,时尚圈总算是又掀起Logo风潮,印满Logo还很时尚的机会怎么能不好好把握住发泄一下。老子不仅要大Logo,还要全身印满Logo。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高辨识度

说白了得让人一眼看出你穿的是什么,无论是Givenchy的印花和背后的十字缝线,Thom Browne的四条杠和三色条纹还是Vetements的oversize,得在去logo化的前提下依然有细节来告诉别人你穿的是什么以达到初阶消费者需要强行假装不经意露出logo而达到的效果 。而当这种代替logo的标签也人尽皆知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高话题度

要成为这些现象级品牌其实美丑完全是次要,关键得有足够特别之处为人所乐道,时尚界从来不缺好看的设计或者说时尚界已经不需要设计了,何况在如今社交网络的狂轰滥炸下,想要保持独立的审美谈何容易,那么丑的老爹鞋看多了你甚至还想试一试。今天所谓的高级脸也是一个道理,初看这TM简直比我还丑,再看好像是有那么一点感觉诶,再而三,幡然醒悟原来这才是盛世美颜。

至于如何提高话题度,那便是品牌营销团队的事了。举个例子,三宅一生16年发行了一本一万多RMB的书,时装品牌卖书?还卖一万二?实际上人家是买书送包,可谓赚足噱头,但若是买包送书,谁又还会记得这件事呢?此外,抢眼的秀款,饥饿营销,流量icon带货等都是提高话题度的有效途径。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把握时尚元素

这很好理解,贴上去年刷街的PVC。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潮流和时尚的本质

身份认同感

美其名曰身份认同感,粗俗来讲就是得贵,没错,你眼中高高在上的时尚圈真就是那么俗不可耐,贵即是潮,奢即是时尚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早已是潮流圈的潜规则。

总之,今天所谓的潮流和时尚不过就是设计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帮助他们无形装X,营销团队通过各种手段向外界传递着这很牛X的讯息,最后一群被洗脑的傻X消费者心甘情愿去买帐。(言重了,单纯为了读着顺没有冒犯的意思)

其实这种现象在任何成熟的行业都是如此,我给出的定义是“制造潜在需求强行刺激消费”,说人话就是让你心甘情愿花更多的钱去体验对你实际提升已经不是很大的产品。

所以开头的问题我想你已经知道我的答案了。但我并不持反对态度,我常说要做一个感性消费的理性消费者,能有一两个感性消费点是件幸福的事,这无关韭菜,但稍有不慎就会沦为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