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远古大熊猫


傅恒的第三子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儿子。

乾隆皇帝风流成性,虽然后宫绝色佳人已经很多了,但每当他遇到心仪的女子,又总会设法得到,关键是其还不做任何避孕措施,流落民间的还珠格格夏紫薇就是这样意外降临人间的。



傅恒的亲姐姐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而且是最得乾隆宠爱的皇后,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所以傅恒本人乃至整个富察氏家族都深得乾隆眷顾,作为皇帝的乾隆关照小舅子一家,本是正常现象,但乾隆有点过分是他把小舅子的老婆给关照到龙床上去了。
由于皇后是亲姐姐的缘故,所以傅恒的夫人瓜尔佳氏会经常进宫,去陪皇后娘娘聊天解闷,美貌惊为天人的瓜尔佳氏,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乾隆相遇了,当乾隆得知眼前的这位美女是傅恒的夫人时,内心立马醋意十足,咋如此美貌的女子竟然便宜了傅恒那小子,不行,我必须要弄到手,于是他一到旨意让傅恒去江南视察工作去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里,皇帝看上的女人,是不可能得不到的,就看皇帝想与不想了,当傅恒突然接到旨意要求去江南视察工作时,瓜尔佳氏立马明白了皇帝的本意,对女人而言,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与龙共舞,那真的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于是后来再进宫时,便被太监给直接领到了乾隆面前,当他们四目相对时,彼此都心照不宣的宽衣解带了。常言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乾隆在于瓜尔佳氏一番云雨之后,竟然非常满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隔三差五的就要求太监安排瓜尔佳氏过来,由于未做任何防护措施,一个月之后,瓜尔佳氏怀孕了,这可把乾隆高兴坏了,可瓜尔佳氏则是苦闷至极,因为她如何向傅恒解释的清楚啊,夫君在外地出差,老婆却怀孕了,你就是粉身是嘴,也解释不清楚啊。

这一切对于乾隆皇帝来说都不是事儿,他一道旨意又把正在视察工作的傅恒给召了回来,刚回到家的傅恒,连口水都没喝,就被瓜尔佳氏给拉到房间里大战了,为何如此迫不及待,因为她需要掩人耳目,尤其是对傅恒要有一个交代,否则数月之后,肚子逐渐大起来,傅恒必定会起疑。
十个月之后,瓜尔佳氏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了,而且还是个男孩,傅恒当然是非常高兴,不过更高兴的应该是乾隆皇帝,他还因此专门为这个永远不能公布于众的皇子赐名福康安。从福康安的人生轨迹来看,他的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专属眷顾,而且其是整个大清王朝中,唯一的一个非爱新觉罗氏而被封为贝子的,关键是死后还被追封为郡王。

对于福康安究竟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清史宴


我觉得最掉让人掉下巴的事就是乾隆总共上了4万多名女人,冠绝所有历代皇帝,甚至比所有清朝皇帝上过的女人加起来的还多。据说乾隆每上一名新的女人就会题一首诗,这是作为男人向一个被征服女人吹牛的证据。乾隆总共题诗4万多首,这足以证明乾隆上这么多女人确实是有出处的。而且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乾隆题诗词这么多实际上流传下来的却不多,因为都题在女人身上。

我们来计算下,4万人除以70年(假设)那么每年就是600人,再除以365天,大约是每天2人。据说乾隆还经常性的夜御7女9女,果然是肾好的男人身体棒,也难怪乾隆能够这么长命。

乾隆的身体好跟他老爸雍正很有关系。雍正生乾隆的时候是33岁,正值壮年。在古代,由于早婚早育的关系,十几岁生娃的多着,这种情况生出来的孩子体质就会差。所以从优生优育角度来看,晚点结婚生子基因会比较好,起码稳定。

其次,雍正生乾隆那时候恰恰是在九子夺嫡那会,当时雍正恰好在装死。雍正那会是烟酒茶全部不碰,还每天青菜豆腐吃素,这无疑有给乾隆传了个好的基因。所以从优生优育角度来看,戒烟戒酒戒茶喝白开水改吃素也是好的……


优己


一,清乾隆时期的纪晓岚,可真不是影视剧里演绎的那样光辉伟大,清正廉洁,而是如今说的“做个俗人,贪财好色”,他的好色真的到了一定程度,嗜性如命,毫无节度。



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尝以编辑《四库全书》,值宿内庭,数日未御女,两睛暴赤,颧红如火。纯庙偶见之,大惊,询问何疾,公以实对。上大笑,遂命宫女二名伴宿。编辑既竟,返宅休沐,上即以二宫女赐之。文达欣然,辄以此夸人,谓为“奉旨纳妾”云。 ——孙静庵《栖霞阁野乘》

纪晓岚除了自己有八个妻妾,还与多位女性发生关系,甚至在乾隆帝面前也毫无避讳这方面的需求旺盛,令人忍俊不禁。

二,清乾隆年间的和珅,被乾隆看中跟颜值有关系。

乾隆后宫有一位独得恩宠,貌才兼备的令妃,英年早逝,乾隆悲痛不已,当和珅第一次进入乾隆眼帘时,乾隆深感惊讶,不仅是该男子貌比潘安,玉树临风,更是容颜有几分令妃影子,所以乾隆特别关注和珅,把他留在身边。



和珅不仅有才而且特别善于猜懂乾隆心思,仿佛肚中蛔虫般,所以有乾隆爷倾慕的颜值,有懂事儿会做人的觉悟,得到乾隆恩宠不在话下。

三,乾隆爷居然和华盛顿是同时期的人。



两位历史伟大人物居然同死于1799年,让人惊讶不已。感觉乾隆帝离我们好远,而乔治华盛顿离我们好近。其实主要是时代的不同,乾隆生活在天朝上国鼎盛时期,闭关锁国治天下,而华盛顿建立美国,更早实现工业革命,使得人们感觉上华盛顿离我们很近。



不过同时期的两个人决定的历史进程完全相反,乾隆后大清逐渐走向衰落,天朝物国的梦想破灭,而华盛顿发动独立革命,建立美国,使美国逐渐走向复兴。


无花台



既然都说冷知识,那我就说两个一般人绝对想不到的乾隆时期的冷知识:乾隆帝是历史上杀贪污高官第二多的皇帝、乾隆帝和欧洲信息交流非常频繁,他甚至比沙皇更早知道法国大革命的详细情况。


一、历史上诛杀三品以上贪官最多的皇帝是朱元璋,第二就是清朝乾隆帝


大家对清乾隆朝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吏治腐败,无官不贪。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乾隆朝贪官数量之多,贪污金额之大,贪污之肆无忌惮在清朝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


可是大家绝对想不到,乾隆帝也是杀高级贪官第二多的皇帝,仅次于朱元璋。


在乾隆朝,被查实的从二品级别以上官员贪污案多达三十几起,其中二十多名从二品以上高官被杀。


在清朝,从二品以上都是什么官呢?


清朝正一品文武官员分别是:


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将: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文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驻防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将:副都统,总兵


可以说从二品以上高官都是站在清朝官场顶点的人物,今天大家都觉得乾隆帝的父亲雍正帝反贪特别厉害,但事实上雍正朝几乎没有从二品以上官员因为贪腐被杀的。而乾隆帝则杀了二十多人。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查处了50多名从二品以下,从三品以上的高官,其中被直接斩立决的就有三十人左右。


从三品以下的贪腐官员,据学者统计,乾隆朝一共查处了上万名官员。其中仅乾隆四十六年的甘肃通省官员冒赈一案中,自封疆大吏以至县令一级,就有近60人被处死刑,其中一次就在菜市口杀掉了20多名贪官。


应该说,乾隆帝是真正意义上的“贪官杀手”,但是乾隆帝杀了那么多贪污的高官也没能遏制清朝官场的腐败,乾隆帝自己在乾隆四十年都很沮丧的说“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


二、乾隆帝对于欧洲发生事情消息很灵通,法国大革命他半年后就知道详细情况


今天一说清朝,大家就会想到“闭关锁国”,会想到道光帝询问有没有陆路通往英国;在大家印象中,清朝皇帝似乎都是妄自尊大的自大狂。



但随着西方历史著作的翻译和引入,我们才发现原来乾隆帝对欧洲所发生的大事知道的十分清楚,甚至法国大革命爆发不足一年,乾隆帝就已经非常清楚法国大革命的具体情况了。事实上,即使在东欧,不少匈牙利、俄罗斯的中下级贵族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好几年都搞不清楚法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根据西方史料和西方学者研究,有大量法国和葡萄牙传教士在乾隆帝的宫廷里活动。


乾隆十五年(1750)来华的法国传教士钱德明(Jean—Joseph—Marie Amiot)在给友人的信中,对乾隆帝“重视法国并将法国远远置于其他欧洲国家之上”感到欣慰,他曾这样描绘乾隆帝的库房,“用来装饰皇帝房间的机器、工具、珠宝或其他珍贵的东西,要么是法国的军械,要么是出自某些法国工匠之手”,就连皇帝阅兵时士兵所用佩刀的刀身也是“法国制造”。


甚至西方学者根据当时活跃在乾隆帝身边的西方传教士信件得出一个结论:乾隆帝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二年要求各地官府彻查白莲教,就是受了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兰台


纪晓岚跟和珅,从未发生过冲突,反而关系比较融洽。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很多纪晓岚斗和珅的桥段,看上去挺有意思的,但和真实的距离相差较远。纪晓岚从来没有斗过和珅,也不敢去斗他。

和珅不仅是乾隆的宠臣,还是军机大臣,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而纪晓岚则只是乾隆用来逗乐的人罢了,纪晓岚是礼部尚书,相当于文化部长。

试问文化部长敢和国务院秘书长叫板吗?找死是吧。

乾隆很重视和珅,很轻视纪晓岚。乾隆巡幸江南时,耗费了大量钱财,纪晓岚看不过去,就非常委婉地对乾隆提出了批评。乾隆很生气,当即斥责他:

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这样一个“倡优”,有什么资格跟权倾朝野的和珅斗呢?


袁卫宇


关于乾隆的很多冷知识就已经足够让人惊掉下巴,众所周知,乾隆是中国古代皇帝寿龄最高的,享年88岁,也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乾隆的历史冷知识。

乾隆作诗4万首,唯独这首上了小学课本

据统计,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基本上是平均一天1.3首诗,为何产量如此之高?其大多是即兴口授,或者随笔所写,由大臣抄录,然而至今也没有几首能够广为流传,毕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不过这一首《飞雪》却出人意料的上了小学生课本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果真是好诗,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可笑,甚至觉得乾隆怎么就这种水平?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其实这对于小学生来讲确实是值得学习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什么含义,但是就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写尽了雪花飘落的样子。

乾隆是盖章狂魔,连自己的画也不放过

《延禧攻略》不愧为一部好剧,就连乾隆的一些小爱好也给展现出来,正史中乾隆确实如此,非常喜欢盖章,就连一些名画名作都难逃一劫,像《富春山居图》、《兰亭序》,尤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原本在明朝时期就只有一个印记,到了乾隆手里时,多了11个盖章,不仅如此,还在上面题字。

还有赵孟頫的《人骑图》,这幅画原本就已经有很多印记,未曾想,乾隆还增加了14个印记上去,强行盖章。

据说乾隆的印章就有1000余方,圆的、扁的、方的、正的、大的小的都有。

乾隆当场吃下一块水煮大肥肉

乾隆在十几岁就开始跟随爷爷康熙学习,一直都非常努力,康熙97个孙子当中,唯独最喜爱乾隆,不得不说乾隆还是有些本事的,从他处事不惊就足以看出。

历史记载,雍正有一次在祭祀大典时,赏赐给大臣们肥肉,这是清朝留下来的传统,这种肥肉主要是怀念先辈经历的困难,所以一般都是水煮,没有任何辅料,非常难吃,而且都是一大块一大块,一般只有表现优异的大臣或者侍卫才能吃到。

而雍正恰好给了一块给乾隆,面对这种十分难以下咽的肥肉,乾隆当场将它吃完,并没有任何犹豫,就连问都没问,有的大臣深知雍正皇帝用意,乾隆虽年纪不大,但应该也是知道的,当时雍正非常满意,不久后便立为太子。

这种肉主要就是难吃,很多大臣都偷摸着放盐,用浸过辅料的油纸包裹,然后再慢慢吃,这样也算是放辅料,可以想象乾隆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猫眼观史


从野史资料中看到一则乾隆皇帝与和珅之间的“风花雪月”,简直惊掉了下巴,有时候正史未必是真的,野史也未必有假,我们用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态度看待历史,就会发现比电视剧要精彩的多!

话说在雍正爷还在世的时候,我们的乾隆皇帝当时是太子,经常出入后宫(后宫就这两位正常男人,其他男人是不允许进入的),和皇帝的一位妃子就渐渐的熟络起来,一次,乾隆与这位妃子开玩笑,在背后用手捂住了妃子的眼睛,这位妃子以为是皇上,就娇嗔的用梳子打了一下乾隆的头,本来没什么,却被皇后看见了,以戏弄皇子的罪名给赐死了,临死前,乾隆非常伤心,就在妃子的脖子上用朱砂点了一个鲜红的印记,估计当时妃子也安慰乾隆,说了一堆来世再见之类的话。高潮来了,二十年后,我们的乾隆皇帝在不经意期间发现身边的一个侍卫十分的面熟,侍卫不经意的一扭头,脖子上竟然有一个红色的印记,乾隆恍然大悟,这难道是是二十年前的妃子转世,一查时间,侍卫出生的年份竟然是妃子死的那一年,随即昭侍卫入宫伴驾,这个侍卫就是和珅,加上和珅有能力,有才华,温文尔雅,是个典型的帅哥,深得乾隆爷的喜爱,对他是关爱有加,处处袒护,致使这位和珅从此平步青云,权倾朝野,作威作福二十多年!成为一代贪官的代表!





秦桑之


女侠三姑娘的艳史

乾隆时,北京城有位叫三姑娘的江湖女侠。这三姑娘才貌双全,为一时京城翘楚。

三姑娘的名气,所有的京城人都知晓。特别是一些达官贵人,都喜欢和她交往。对于一些名流入狱后,往往只要她一句话, 就会被放出来。因此,一些学子文人都莫不交口称赞。

有一天晚上,步军统领召见校尉,授予令箭,让他捉拿三姑娘。校尉接到令箭后心里恐惧不安,但军令不可违,校尉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搜捕三姑娘。

这时,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校尉潜入三姑娘的院内,直接进入了三姑娘的住所,并告诉三姑娘的婢女,要她向三姑娘转告自己的意思。不一会儿,只听帘内有女子娇声道:“看来这人是个贵人呐,贵人大驾光临,是不可以穿脏衣服去见的,容我换了衣服后,定当出去迎接。”

校尉等候了许久,也不见三姑娘出来,因恐怕她逃走,就又催促她快点儿。三姑娘在帘内娇笑道:“哪有九门提督捉人而能让跑掉的呢?再等会儿,我三姑娘一定会和你一同去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三姑娘开门出来,送给校尉珍珠一筐,校尉不肯接受。她又送黄色缎绸给他,并嫣然道:“把这东西送给你们提督,就等于完成捉我的任务了。”

校尉面露难色。“不妨试试看,”三姑娘笑道,“不妥当再来捉我也不晚嘛。我三姑娘走遍天下,从来不起骗人的。”

校尉不得已,只好接受了。临走时问:“房内是什么人?”三姑娘说:“这是某某贵人,已经从地道里走了。”

校尉听后,不禁大惊失色。同时半路上,发现已有数名骑兵都是从这条地道上跑出来的。他把黄锻筐交给提督,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第二天,提督赶往朝廷。高宗对提督说:“我当然知道爱卿人很单纯。然而,当大臣的应该识大体,不能空手去看人家。”提督不觉惶恐,慌忙叩首而去。

自此,内城的巡查侠女踪迹的事情也就渐渐无疾而终了。


欢迎大家关注小豪说历史,我会持续给大家带来精彩的历史故事,谢谢!


小豪说历史


我也说个乾隆的冷知识吧,乾隆除了是个风流皇帝、除了三万多首上不了台面的诗外,他还是贴“小广告”的鼻祖,为什么这么说?

国人从古至今似乎都有到处题字的爱好,如那些文人墨客到一个地方游玩,就会留下诗词歌赋;平常百姓也喜欢写下“到此一游”等,而对比这些平常百姓,跟乾隆一比算是小打小闹了。这位仁兄格局够高,名胜古迹留言题字他看不上,在那些名家的书画上“刻印章”,才能显出他的高调。

乾隆除了美女、写诗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到处找那些绝世书画盖满自己的章,激动起来能把书画盖几十个。

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光是印就有1000多方,有大有小,而这些印的名字也起的让人啼笑皆非,什么《太上的最爱》、《都是我的菜》、《乾隆御览之宝》、《朕很满意》等等。乾隆除了盖印外,激动起来还会在书画上写诗,但都是一些让人崩溃的打油诗。

下面来介绍这个乾隆的冷知识,被他糟蹋过的几幅绝世书画:

  •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字是历代帝王的最爱,包括《兰亭集序》听说被李世民带到陵墓陪葬。人家欣赏名人字画,虔诚时还沐浴更衣,焚香拜读,乾隆倒好,他把《快雪时晴帖》盖满了他的印,并且挨着王羲之的真迹旁边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

也不知道谁给他的勇气在书圣旁边题字,把这个绝世真迹祸祸成这样子,整个书面上满满的“牛皮癣”。

  • 王献之《中秋帖》

祸祸完老爸的作品,再糟蹋儿子的真迹。王献之的《中秋帖》同样也给乾隆打上了“小广告”,整个画面都是弹幕,反正像我这样的密集恐惧症是完全接受不的。

  • 王珣《伯远帖》

祸害完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现在连王羲之的侄子王珣也难逃被贴“小广告”的命运。其上三幅绝迹《伯远帖》、《中秋帖》、《快雪时晴帖》乃是王氏一脉相承的书法,被称为书法界的《易筋经》。这合称“三希”的作品,再一次被乾隆给糟蹋了。

  • 李白《上阳台帖》

李白唯一存世的一副真迹,乾隆就更不可能错过“打广告”的机会,这是从头到脚、从左到右印个够,印的整个人舒坦了才放手。不知道这位“青莲剑仙”如果知道自己的作品被这样糟蹋,会不会“十步杀一人”?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熟知的绝技外,还有很多国宝级的书画都被乾隆印了个够,如:

  • 唐朝韩滉的《五牛图》

  •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

  • 赵孟頫的《人骑图卷》

  • 韩干的《照夜白》

  • 阎立本的《画孔门弟子像》

特别是画圣阎立本的这幅画,最让我心疼,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犹如出卷而出,如此绝世珍品被盖满了印章,这就好像在美女脸上画乌龟,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可是没办法,乾隆有钱,是个富二代,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能赚钱、会花钱、爱美女、好题诗、还特写喜欢盖章“打广告”。


大国布衣


饥饿的盛世。

1793年,英国的使团来到大清国,他们注意到大部分的老百姓都骨瘦如柴,生活状况并不好,并不是马可波罗中写的那样。他们从舟山到京城,没有看到老百姓丰衣足食。船上伺候他们的老百姓会抢他们喝过的茶叶,会吃他们的剩菜剩饭。

根据《18世纪中国与世界·农民卷》记载,当时一个中等农户一年收入不超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这就意味着正常情况下,他们还要亏3两。所以只要赶上收成不好,遇到饥荒的年月,往往这个家庭就只能靠卖儿卖女了。

封禁东北地区失效。

从乾隆初年开始,便开始相继颁布封禁东北的禁令。目的就是阻止老百姓出关,保护八旗子弟的不受影响。然而,乾隆时期,人口迅速增加,各种自然灾害使得数以万计的人闯关东。乾隆时期是封禁东北地区的。但是事与愿违,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阻止。


世界在发生着惊天的变化。

公元1748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

公元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美国独立。所以说华盛顿和乾隆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中国人会觉得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