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从教三十年以上的老教师该不该晋升高级职称?

用户11706255161


应该晋级,一线教师是面向学生传道解惑者。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毛主席曾说,吃水不忘挖井人,那些个年青的领导为什么要和将要退休之人抢呢?更好笑的是有些年青领导曾经是即将退休老师的学生。也许随着国力增强,随着时间推移,现在年青领导即将退休时,国家会有更大红包给教师。到那时,现在年青领导们会不会想起曾经与自己的启蒙老师争抢晋级之事,毕竟当官一时,做人一世。强烈盼望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千秋伟业作贡献,让一线教师安心工作,让他们光荣的离开三尺讲台,让他们不为自己的一生留下遗憾!


13529479761


在乡村从教30年以上的老师,该不该晋升高级职称?我的回答是,当然该晋升高级职称,下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知道,在教育上,对老师来说:职称对老师的工资影响非常大,中学一级教师与二级教师之间相差400多元,中教一级与中教高级之间相差500多元,老师也是人,他们为了生活,也需要金钱。

请问哪一个老师不想进高级呢?不想进高级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一部分老师,终身晋不上高级职称,带着遗憾离开教师岗位。人生的教龄能有多少个30年。带着遗憾离开教师岗位,对老师来说是多么的可悲啊。


在农村教书30年,该不该进高级职称。当然应该进,关键要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让不让进?人的一生从大学毕业进入教育行业时,那时应该是二十四五岁,再过30年,这是多么漫长的30年。年龄到了55岁左右。背驼了,眼花了,两鬓白发,即将到了退休的年龄,试问该不该进高级职称呢?

30年,人的一生,在教育生涯中,能有多少个30年?我相信,在教育上有两个30年的人几乎是没有的。我多么希望,国家能够取消职称,取消限制老师思想进步的职称,要么最终让老师们全部进上高级。教了一辈子,始终进不上高级职称,他们思想消极,情绪低落,最终带着遗憾离开讲台。


呼吁国家,呼吁领导,要对老师的工资要进行改革。最好不让工资与职称挂钩,这样会极大提高老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老师的工资与职称挂钩,这样有很大的弊端,我认为,弊大于利。根本对老师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在我们这里,老师教了30年之后,根本进不上高级教师,一旦到了退休,从去年开始退休以后,工资又回到解放前,原来是到5000多的工资,现在退休之后只能2000多,享受到6000的工资,到退休之后只能使用3000多。


亲爱的友友们,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请在下方讨论交流,加我关注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记得点赞哦。


老师带你观世界


我认为30年以上教龄的农村教师应该晋升一级,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向农村教师倾斜,如果不晋升一级,如何才能体现出来。农村教师教师任务重,工作苦,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离开了特定的岗位,就意味下班。教师八小时之内,八小时之外,无上下班时间,无工作地点,离开了学校仍然在工作,有的教师把学生作业拿到家里,常常改到深夜。夜晚熄灯最晚的常常是教师。30年教龄的教师如果把学生的作业,一张一张的摆起来,可以横穿整个北京城。

农村教师的工资低,同样教龄的城市老师,一月领一万多,农村教师几千块,所以给弄村30年教龄的教师晋一级是应该,也是合理的。


AC11264


桃子老师谈谈我的看法。从教三十年以上的乡村教师从教龄来推算,现在年龄大约50岁左右,88年之前从教的乡村教师。这些人无非就是两类人,一是当初的民办教师,二是“当年”的师范生。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谈这两类人该不该晋升高级职称问题!



桃子老师认为应该太应该了。原因如下:

1、这两类人是时代的悲剧。为什么这么讲?民办教师在80年代为国家撑起了教育多半边天,但是却拿到不能养家的工资;师范生当年初中的学霸,好不夸张的讲上现在的985、211绰绰有余,但不管是国家原因还是个人原因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了现在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我想这点没人否认吧!就这样的原因还不够什么高级职称吗?

2、再聊聊现在评高级职称的条件吧!有论文、有小课题,一个在农村干了三十几年的老师,一个学校几个教师的环境,不知道论文有什么用?不知道怎样有小课题?得有大专或者本科文凭,这两类人虽然其中很多人通过进修拿到了文凭,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事高中文凭,永远没有参评资格。这对于这两类人公平吗?



3、农村教师就不应该是高级职称吗?我一个同学和我一样师范毕业,毕业后托人进入教师进修学校(现在相当于大专院校),他现在竟然是正高级教师了。还有一同学大学毕业留校,现在是教授级。相比于这些学校的教师农村乡村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就到顶了吗?这公平吗?

因而桃子老师认为他们应该晋升高级职称,而且职称必须向基层教育倾斜,也应该设教授级,难道大学教师教书有功劳,而基层教育教师就没功劳,就应该永远是二级或者一级教师吗?,



桃子老师tz


农村从教30年,应该晋升高级职称

谈到教师职称问题,可能很多人态度有所不同,在外人看来,教师可能不少老师为什么要纠结于职称?其实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讲,教龄越长,职称越高收入就越高。



关于在农村从教30年,国家为每一位从教30年的农村老教师,发放一张30年农村从教30年荣誉证书。可能刚拿到荣誉证书的时候,一些老教师也觉得比较欣慰。

毕竟这是不少人这一辈子拿到的最高荣誉,因为上面盖有教育部的公章,是对自己从教30年艰辛付出的一种肯定。也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留念。但是欣慰之余,也有人有了不同的声音,因为这一纸荣誉证书可能抵不上晋升一级职称来,有更实惠的经济效应。

在农村从教30年,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过去很多地方,交通经济,以及其他环境不发达,带来诸多的不便,老师们只有默默的去坚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农村教育。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位农村从教的同行发了一段小视频,自己从学校到现场某一所小学去参加相关的教研活动。辗转坐车三个小时左右,因为每天从学校周边发出的班车只有固定时间段,如果错过了,可能要等一两个小时。这让很多人都觉得现在交通非常发达了。不可思议,其实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

所以对于在农村从教30年的老教师,的的确确应该无条件直接晋升高级职称。在之前不少地方有农村教师可能临近退休,甚至退休以后都是初级职称。

在教师养老与企业没有并轨之前,教师的退休金跟职称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每次在调整养老金的时候,调整标准都会以职称高低相对应,这也是让一些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为此而后悔。当年应该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职称。



过去在职称晋升方面,可能存在着符合条件的人数,每个学校分到的晋升名额比较少,往往造成老师间不必要的内部矛盾。

结束语:希望相关部门从教师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稳定教师队伍,鼓励更多的人在农村长期从教,改革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取消名额指标限制,在农村从教满一定的年限,对应一定的职称等级,放开限制,吸引更多人去农村,长期从教。


汇智坊


作为一个从农村读书来到大学教书的人,我非常理解和同情这种晋升办法。但是,作为一个在高校工作了20年的教育研究人员,我觉得让从教30年以上的老教师晋升高级教师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对此我觉得应该如下分析:

第一,专业技术职务问题。职称是专业技术职务,不是行政职级。很多人将职称与职级相提并论,这是不对的。在职员制的体系中,确实存在着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职级逐年增加的情况。但是专业技术职务是不一样的,专业技术职务是专业能力的体现,达不到专业能力,就不能给予专业技术职务。目前,我国职称在评定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些不好的倾向,比如惟学历、惟文章、惟科研。这些东西要不要?当然要,但是不能占得比例太重。教师教师,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老师,如果能够很好的教学,达到一定的教学水平就可以评定高级职称。所以,首先是要在教师职称的评定上改革,但不是不管什么水平都给高级职称,如果这样,混日子的人会非常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如何提高教师待遇问题。对于乡村教师,教学条件艰苦,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代课教师或者没有很高学历的老师。对于这些教师,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通过边远补助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待遇。由于乡村师资缺乏,很多乡村教师是行政和教学双肩挑,如果是这样,其实也可以采用职员制。现在部分高校也都在实行职员制,待遇可以随着工作年限逐年提高。乡村教师由于双肩挑的性质,其实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职员制的形式,以行政岗编制解决待遇问题。

第三,鼓励师范生到乡村教学。目前,为什么会提到30年就给高级职称,主要是目前乡村教师很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除了教学,在写文章,做科研方面确实存在不足,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一些标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实行了免费的师范生教育,应该让正规师范教育的毕业的学生到乡村教学。这样既有利于乡村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让这些老师能够达到相应的科研条件,可以达到高级职称的评审条件。当然,乡村教师可以是适当降低评审条件。

总之,窃以为职称条件到年限就给,有点不太合适;但是可以可以考虑通过行政的职员制加工资;同时通过特别的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回答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更多教育讨论,请关注实话实说说教育。


义哥说教育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理由是:教师行业就是一个工作岗位,我生来的向往就当一名老师,桃李满天下,为人师表。可是那年代你想干这行,决不是由你的!要靠社会关系,后台权力,曾记得我的考试全县第一,面试时问我有没亲戚在县置机关单位,政府部门工作?我回答一个没有。最后就杳无音信。所以说:三十年前能当上教师的人,已经饱享了人生最大之幸福!退休拿着几千元高薪!!如在受于其高职称,实在是不合情理!让那些没能当成教师的人,在心灵上倍受创伤!!!


周易桃花


我是”赢在高三“,我支持在农村从事三十年以上教育工作的教师,直接晋级高级职称!

有些人反对三十年直接晋级高级职称的做法,主要原因是职称不只是待遇,还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标志,用教龄来作为评价老师业务能力的标准,是不合适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农村教师,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这是因为:

一、农村教师没评上高级职称,是因为高级职称太少导致的!

当老师的都知道,职称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评出来的,既然是评,就有很多弊端。比如乡村学校长期缺少高级名额,即便有高级名额,也不是一般老师能够获得的,因为高级职称的评选,需要各种证书,作为农村教师,哪里有那么多机会参加各种比赛?

比如市区的老师,可以比较轻松的获得一个县级、市级荣誉,也有机会获得省级及更多荣誉,一旦有了其中一个荣誉,评职称就不是什么难事,而这对农村教师来说,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的,如果有也不是一般老师能有的。

所以,农村教师从事三十年没晋级高级职称,更多的是客观原因导致的,而不是说他们不优秀或者教学态度原因导致的。

二、农村教师一辈子为教育事业牺牲过多!

从事三十年以上的农村老教师,基本上都说那个时代的中师生,是那个年代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是因为从事教师行业,他们后来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不如他们的同学,可能因为上了高中,考了大学而拥有了更高的平台,更好的机会,发展更好。

而这些农村老师,因为长期扎根农村,虽然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拿着非常低的工资,一辈子受苦受累,落下一身职业病,不能让他们老了还看不起病吧?

所以,给他们直接晋级高级职称,不仅是对他们贡献的认可,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

三、给予农村教师更优惠的政策,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现在农村教师的断层非常明显,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老教师日益退出,新教师补充不上,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未来的农村教育将走向何方?

国家鼓励发展农村教育,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是必然的,即便给乡村教师比城里老师更多的优惠,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这根本也算不上优惠,城里的老师,如果从教三十年都没能晋级高级职称,我觉着应该更多反思个人因素吧?我周围很多老师工作15年到20年左右,就可以评上高级职称。

综上所述,我完全支持农村教师从教三十年,可以直接晋级高级职称,你觉着呢?


赢在高三


在乡村从教30年以上的老师,该不该晋升高级职称?这个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得到落实。我们地区针对农村连续工作满30年的老师,不受名额限制,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但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比如论文、课题研究、普通话等级、公开课、优秀证明、计算机等级证明等。针对农村教师,在要求上要低一点。普通话等级要求二级乙等以上,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则更低,只需要参加计算机能力提高培训即可。


农村教育资源和城里有较大差距,学校离主城区较远,工作条件差,有的老师一辈子扎根在农村,年轻优秀的农村教师也纷纷离开农村,新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有一部分学校仍然有一部分代课老师,由于农村教师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农村地区教师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宁夏教育厅针对农村连续工作满15年和25年的教师,可以不受职数和条件的限制,直接申报中、高级职称,他们不需要课题研究和论文,不需要公开课证明,更不需要优秀证明,这是对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政策倾斜,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农村教育行业,促使农村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部对于中西部中小学农村教师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农村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得以放宽,也在不断规范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有的地方农村教师的津补贴已达到1800每月,部分地方的农村教师,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Lance课堂


乡村从教30年以上,晋升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已经在山东、河南等多个省份实施。

这一职称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职业吸引力,及增强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有极大作用。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职称指标分配,是向城区学校倾斜的。因为整体上看,城区学校教师素质更强、职评材料更扎实,而且,城区学校的校长,也更有话语权。

这就导致,在职称制度改革前,一个乡镇两百多在职教师,每年仅能分配一两个高级职称指标,而城区学校则数倍于此。

我们知道,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职称。乡村教师职称无望,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如果满30年教龄乡村教师,晋升高级不受指标限制,也没有论文、荣誉等硬性规定,乡村评高级职称人数,将迎来井喷。

这就会令城区教师不满。虽然在之前,城区教师更易评上职称,但也仅是相对而言。从绝对数量上看,指标并不多。而且,平心而论,调入城区的教师,多是经过筛选的,整体素质比乡村教师强。职称制度改革后,乡村教师评高级的人将比城区教师多,后者难免心理失衡。

我的观点是,无论乡村教师还是城区教师,只要教龄满30年,且符合其他条件,都应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

目前的教师职称体系,层级过于单调,仅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职级,分别对应13-5档。绝大多数老师是评不上高级的,另有一些地方,从不给教师职称调档。笔者所在地即是这样,初级永远13档,中级永远10档。

这样,教师事实上仅有从初级13档晋升到中级10档一个晋升机会,职业发展空间实在太逼仄了。一些有追求的教师,只能朝职务晋升的方向发展。可是学校不是行政单位,职位非常有限。而且,学校工作的主要阵地是讲台,大家都想当官不想教书,这样的导向非常不好。

公务员系统原本也存在类似痼疾,所以现在实施了“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任现职满一定年限且符合条件,可直接晋级。让不走职务晋升的公务员,同样有层级丰富的职业发展空间。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也应该秉承这一思路,给教师合理的待遇和尊严,以激活教师队伍活力,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另外,欲挽救衰败的农村教育,仅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是不够的。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从超级城市到中小城市,到县城,再到农村,类似一条食物链,处于上端者吸走下端的优质人口。最终,剩在农村的,都是老弱病残。

人,是最大的财富。没有人的地方,就没有吸引力。提高教师待遇,也未必能留住优秀教师。客观地讲,现在农村教师的工资已比城区教师高,但每次选调教师进城考试,报名的人还是很多。

乡村教育的命运,是绑在乡村发展的战车上的。如果乡村有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得以振兴,能留住人,甚至能让人口返流,则乡村教育能重现辉煌。否则,乡村教育只有一个未来——与城区教育捆绑成一个整体。它的名字就叫做:教师县管校聘。教师在系统内(县域)流动,将制度化为一种必然。“乡村教师”的称谓,亦从此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