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练也应懂吃

上网课,交作业系列(三) 会练也应懂吃

指导老师:史仍飞

“ 学好运动营养,才对得起在健身房中的挥汗如雨”

——题记


会练也应懂吃


饮食的重要性知多少?

常言道“一半靠吃,一半靠练”。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人体内代谢过程加强,对能源物质及其它营养素需要量增加。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科学的摄取营养物质是必不可少。那么在力量训练期间我们怎么吃才更科学呢?

现在大家了解了该吃什么,那什么时候吃,又该怎么吃呢?对于运动人群,在训练前中后的补充都非常重要,接下来为大家逐一介绍。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人体三大能量来源。在力量训练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燃料,有助于肌糖原的再合成;蛋白质则提供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同时也可以修复损伤的组织;脂肪有助于维持激素水平,包括睾酮等固醇类激素。如果是以增肌为目的力量训练可以每日再提供额外700-1000千卡能量,这有助于每周建造1KG肌肉。


会练也应懂吃


力量训练前

运动前补充营养的目的是提高运动表现、延缓疲劳。而有大量研究显示含有肌酸、β-丙氨酸、牛磺酸、L-精氨酸、咖啡因等物质的运动营养品能发挥这一作用,有效提高运动表现,增强肌肉耐力或爆发力,还可以增加肌糖原的存储;帮助清除血乳酸、血氨等代谢物,减少代谢废物的堆积等。如不同品牌的功能饮料、氮泵、能量冲剂等都含有以上物质。

国际奥委会在最近关于膳食补充剂的共识声明中指出,运动前摄入3~6 mg/kg 体重的咖啡因,可以提高运动成绩。也有研究指出,运动前即刻补充乳清蛋白或支链氨基酸能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还能减缓蛋白质分解过程。

因此在力量训练前1小时,可以选择补充15-20克高质量蛋白质,如乳清蛋白、牛奶、豆类或其他动物蛋白,补充25-50克碳水化合物,补充350-500毫升含有肌酸、牛磺酸、咖啡因等物质的运动饮料。

力量训练中

在运动中可以选择补充350-500ml运动饮料,以防止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在运动中不建议大家补充糖类物质,这是因为力量训练的时间不宜太长,糖原不会过多耗竭,运动中补糖的话会导致胰岛素升高血糖紊乱,不利于训练的进行。


会练也应懂吃


力量训练后

运动后营养补充的目的是快速恢复,促进合成。因此及时补充、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提高合成代谢类营养补充剂尤为重要。因此乳清蛋白以及快速吸收的糖类作为运动后首选补剂。

运动后及时补充适量的运动饮料,加快机体水合状态。再逐渐增加蛋白质类食物,如休息半个小时后选择15-20克高质量蛋白质,如乳清蛋白、牛奶等,补充25-50克碳水化合物。同时根据丢失体重,补充充足液体。


会练也应懂吃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份训练后的营养补充计划:

1 训练后即刻:每公斤体重0.5-1克的糖(可以是葡萄糖粉、麦芽糊精、甚至白糖都可以)+含20克蛋白质的高质量蛋白粉(动物蛋白)+5克谷氨酰胺(可选)+100国际单位维生素E(可选)+500毫克维生素C(可选)+适量钙、锌、镁。然后尽快吃饭。

2 训练后1-2h:吃一顿正餐,要做到营养均衡,碳水化合物来源以谷物为主,蛋白质来源尽可能多样化(从鱼肉蛋奶等多种途径同时摄入),适宜的优质脂肪(鱼油、坚果等)。这样才可更好的补充训练后机体的营养素亏空,也更好的帮助身体恢复。

3 训练后6-48h:足量中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和足量蛋白质(1.5-2g/kg/d)。

上述只是一些建议,不需刻板的模仿,因为个体差异比较大,且训练负荷差异也大。首先应该保证训练后即刻的补充,这个时间段最重要。之后的6小时内,如果有条件,采用多餐制。


会练也应懂吃


日常补充

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以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为基础。营养补充方面,选择一些可增强免疫、抗氧化以及预防损伤的运动营养补剂也是有必要的,如维生素D、谷氨酰胺、番茄红素、葡萄籽提取物以及一些中药制剂等。

参考文献

1.Berti Z. P., Donner A. F., Guerini De S. C.Effects of beta-alanine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muscle fatigue in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of different sports: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2017, 57(9):1132.

2.丹. 贝纳多特 著,安江红等译 高级运动营养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William D.McArdle, Frank l.Katch. <sports>, 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 2007/<sports>

4.Nancy Clark. <sports>.Human Kinetics.2007/<spor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