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導彈為何不能作為裝甲部隊的主戰兵器?

吳偉亞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不復雜,大體是這幾點:

第一,坦克並不是只用來打坦克的。

很多朋友看多了電影,認為坦克就是用來打爆敵人坦克的。

其實不是這樣。

實戰中,坦克打擊目標是非常多的,包括:敵人坦克、裝甲車、其他各種車輛、火炮、各種工事、敵人有生力量(士兵)等等。

正常來說,坦克戰比較常見,但只佔坦克打擊目標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等。

而反坦克導彈無論是否攻頂,無論什麼制導方式,價格都是非常昂貴的,遠超過坦克炮穿甲彈和榴彈的價格。

我國1枚“紅箭-12”導彈的造價,高達數十萬元人民幣。按照99式坦克攜帶41發炮彈來推算,40發導彈就要高達上千萬人民幣之巨。而俄國傾銷的T90坦克單價在400萬美元左右,也不過2000萬人民幣。

坦克一次作戰,將攜帶彈藥打完是很正常的,那就等於一次差不多就打掉一輛T90坦克,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誰這麼有錢。

比如打擊一輛價值幾萬元的卡車,難道也要發射反坦克導彈嗎?

第二,導彈的作戰效率有限。

很多人覺得導彈很厲害,其實也不是這樣。

反坦克導彈的作戰綜合效率,是有限的。

其一,反坦克導彈是容易被幹擾的。

除了目前光纖導彈以外,基本所有導彈的制導方式都可能被幹擾。

一旦被幹擾了,反坦克導彈就成為廢物。

相反,火炮的炮彈不會受到干擾的影響。

其二,導彈未必能夠擊毀坦克。

目前反坦克導彈主要採用破甲彈,但新一代坦克對於破甲彈是有很多種方法的。

比如今天五花八門的主動防禦系統,就可以有效對付部分導彈。

不過,任何主動防禦系統,難以對付炮彈。

其三,反坦克導彈的反應不行。

導彈的飛行速度較慢,擊中目標時間較長。

如果兩輛坦克同時發現對方,同時攻擊,坦克炮擊中對方坦克時,對方的導彈還在空中飛呢。

第三,目前反坦克導彈主要是輔助作用。

相比全天候作戰,綜合性能高,作戰穩定的反坦克炮,反坦克導彈也有自己的優勢。

其一就是射程遠,其二就是採用攻頂可以擊毀任何重型坦克,等等。

所以,目前裝甲部隊中必然都會有反坦克導彈的配置,作為坦克炮的補充。

比如美軍在海灣戰爭中,M1A2坦克附近則是M2步兵戰車,後者可以發射“陶”式反坦克導彈。


薩沙


這個問題必須要談到裝甲部隊的作用了。未來戰爭複雜多變,裝甲部隊不能只會打坦克啊,自然不能只把“反坦克導彈”做為主站兵器。要根據不同的作戰需要,選擇最適合的“主站兵器”。



比如,我軍裝甲部隊要執行防空作戰任務,就要動用紅旗-17,它採用了三位一體的模式,即實現了搜索雷達、制導雷達、導彈及指揮系統裝備在一輛戰車上面,具備了獨立防空作戰能力。



紅旗-17還裝備了35毫米自行高炮系統,可以為我國機械部隊提供更好的防空掩護。紅旗17不僅可以打直升機和傘兵等慢速飛行目標,還可以發射導彈打擊敵軍固定翼戰鬥機,使得中國防空能力邁上新水平。



當我軍裝甲部隊要打擊海上目標時,就要動用63A水陸兩棲坦克了。我國的新型63A,採用航速達每小時28公里以上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改進後的新型中國63A,換裝了105毫米低後坐力坦克炮,在2000米距離上可穿透垂直厚度560毫米的均質裝甲,破甲彈的破甲厚度為480毫米,除可擊毀陸地中型坦克外,還可打擊輕型海上裝甲目標。它還能摧毀2100毫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消滅敵有生力量。



63A還採用穩像式火控系統和熱成象儀,具備動對動射擊和夜間射擊能力,縮短了反應時間,提高了63A的綜合作戰能力。



至於普通的陸地作戰坦克,也要分具體作戰情況,除了要裝備反坦克導彈外,主要還是面對步兵作戰的。



由於反坦克導彈,雖然對裝甲部隊的殺傷力極打,但對於步兵卻沒有什麼太大效果,而且其造價極高,普通的一枚“反坦克導彈”就要一百多萬人民幣,自然不能做為“主站兵器”大批量使用。



綜上所述,只有在面對敵人的大規模坦克集群時,裝甲部隊才會把“反坦克導彈”做為主站兵器。不過未來戰爭是以“海、陸、空”一體化作戰為主,很難再把“反坦克導彈”做為“主站兵器”來使用了!


超級軍粉


想法不錯,但是這樣做的意義不大。

裝甲部隊的主戰武器就是坦克唄,坦克上的主戰武器就是那門炮。糾集半天,其實坦克上還是那門炮最適合做主戰兵器。

我們先看坦克,坦克是幹嘛的,突擊用的。坦克要面對地方強有力的火力打擊,而且坦克面對的是多種多樣的作戰環境以及不同的目標,這種情況下,傳統意義上的火炮才是首選。

一般情況下,發生坦克戰的幾率不是特別高,而且,就算敵方有坦克,本方還有反坦克武器去攻擊呢。坦克上裝反坦克導彈,又是最為主武器,有點多餘。

再看下炮和導彈的區別,最直接的一個就是手長手短的問題,導彈的射程要遠比坦克炮要長的多,一個坦克炮,發射出來,打擊距離就那點,而反坦克導彈要長的多。

對付坦克,有各種反坦克武器,而給主戰坦克裝上一個反坦克導彈作為主武器的話,那麼這個坦克就變成了一個重裝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了,而不是坦克了,突擊之用的能力就大大壓縮了。

反坦克導彈最好的還是放在那些靈活機動的步戰車上更好,更適合去發揮導彈的優點,而不是放在主戰坦克上面。


軍武文齋


主要是因為射程太近!反坦克導彈的有效殺傷射程往往只有幾百米,反坦克導彈跟坦克炮的有效殺傷距離差不多,坦克炮彈一般也只能在400~600米距離內擊穿坦克(部分反坦克導彈能達到800米),但是區別在於反坦克導彈的最大射程也就這麼遠,而坦克炮對非裝甲目標的射程大多在2公里以上,部分甚至可以達到4~5公里,單單射程上反坦克導彈的射程就比坦克炮射程低得多。

其次是殺傷威力。反坦克導彈會經過各種處理使得其具備強力擊穿能力,但是這種擊穿往往帶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能癱瘓坦克,徹底摧毀卻很難。以以色列在歷次中東戰爭的戰果來看,被反坦克導彈擊穿的坦克具有90%的修復性,比如以色列自己用反坦克導彈擊毀埃及坦克,卻又把埃及坦克修復起來使用,這就是反坦克導彈的尷尬之處。相反坦克炮雖然很難打穿坦克,卻可以實現擊穿便摧毀,永久無法修復。

最後是造價,一發反坦克導彈造價在5萬美元起。而一發坦克炮彈的平均造價則大約只需800~1500美元,一車坦克的炮彈基數加起來都不如一發反坦克導彈的價格。


優己


這個想法不錯,當年極度痴迷導彈的赫魯曉夫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搞出了導彈坦克“150工程”。

“150工程”放棄了坦克一貫的火炮,直接採用穿甲能力達到500毫米的“龍”式導彈作為主要武器,底盤則直接採用當時新銳的T55底盤。

嗯,五對負重輪沒毛病,同學們就當這又是個59改好了。

“龍”式導彈在當時也屬於非常先進的導彈,具備半主動制導能力,威力巨大, 採用了光電覆合火控系統,按理說對付坦克小菜一碟。

一輛導彈坦克能裝載15枚“龍式”,蘇聯人還嫌不科幻、無逼格,專門還設計了一臺“自動裝導彈機”,每次導彈射完,便可以從車內自動裝填上一枚。裝彈機內直接填了12枚“龍式”,理論上一輛150工程可以快速懟死15輛敵方坦克。

在那個還在講究兩百多毫米穿深,把1000米外擊穿敵車正面200mm裝甲當大戲看的年代,更遠距離精確打擊並破甲500毫米的150工程無疑是“神器”。1964年這種導彈坦克通過庫賓卡的測試併成功下線時,赫魯曉夫愉悅的高呼:“坦克在它面前木得未來!絕對木得!”

結果,赫魯曉夫喊完這句話沒一個月就下臺了,軍隊迅速的拋棄了150工程,因為在試用過程中他們都覺得很彆扭,這不是僅僅是可靠性太低的問題,導彈的成本也決定了這是一種會把爹坑成窮光蛋的東西。

上圖.蘇聯還發展了T64平臺的“287工程”,裝備9M115導彈,結果還不如150工程

最關鍵的是,蘇軍熟悉的那些大師級的坦克戰術,居然沒有一種能適用於導彈坦克,導彈結合坦克的性質決定了這不是一種衝鋒的武器,按照優勢特性排演下來,它們的行為居然更接近坦克殲擊車,甚至蘇軍的“鋼鐵洪流”都面臨改換套路的風險。

上圖.1961年的T-10坦克底盤的“282工程”火箭坦克

很快,在赫魯曉夫時代過去以後,蘇聯人迅速擯棄了導彈坦克,開發了新的火炮坦克。坦克的定義也得到了明確的詮釋:它們並不是導彈載具平臺,而是擺在最前沿的直射火力,它們成規模時具備強硬的突擊能力,呈單車時則可形成從點到面的支持力。

換句話說,人們需要的不是一種單純的反坦克工具,坦克也從來不是以反坦克這一單純目的而生的。

同期西方也設計過一些掛載導彈的坦克,比如法國人50年代就嘗試在坦克兩側掛載導彈,最後也發現不靠譜而作罷。美軍則開發了M551“謝里登”坦克,試圖將“橡樹棍”炮射導彈作為專用武器,它同樣具備1500米外破甲500毫米的能耐,而且美軍生產了1500多輛謝里登,並將其投入了越南戰場。

結果呢?這種號稱“能洞穿任何蘇式坦克”的導彈輕坦,成了“士兵們個個都說好,坦克成員們都說不好”的尬物。彈炮結合的炮管在發射常規彈藥時出現可燃藥筒殘渣阻塞的問題不說,在實戰上其防護力差的特點也暴露無遺,真個面對面遇到敵方坦克,導彈也並不能起到特別突出的作用。

上圖.“橡樹棍”炮射導彈

謝里登的炮射導彈倒是給了人們許多啟迪,真個說起來謝里登不算失敗,失敗的是它被美國人按歐洲戰場的要求設計,然後又投送到亞洲戰場的做法,以及當年還不太成熟的發射系統。

現代先進坦克吸取了炮射導彈的經驗,紛紛開發出這一功能,實現了炮彈的經濟性與導彈的攻擊能力的雙結合,也使坦克兼顧了直射火力平臺與導彈殲敵兩方面,更加豐富了作戰能。但總的來說炮射導彈的使用仍存在種種爭議。

不過,單純的以導彈為主的坦克還是有的,以色列的“野人”坦克就是個例子,這款坦克採用M48底盤加“長釘”導彈改造而來,能在20-30公里的距離上殲敵,只要把導彈發射器升起來,就是一個恐怖的殺戮平臺。

對了,“野人”的炮管大家別當真,那是豬鼻子插蔥,只起到一個迷惑的作用。以色列人為了自家的導彈坦克不被針對,能長久的發揮“狙擊手”的能耐,故意保守了這個秘密很多年。

上圖.能扛戰術導彈打核彈的法國AMX-30“冥王星”,你覺得它算不算主戰兵器?

“野人”與其說是“坦克”,不如說是插著坦克管子的“導彈平臺”,它無非是依靠M48的地盤身板,扛起了一副導彈發射器罷了,這也是蘇聯人當年所做的事兒。如今這種坦克底盤的導彈發射器其實並不罕見,但人們更青睞靈活機動的裝甲車底盤或輪式載具。

其實原因很簡單,輕型載具靈活機動的能力更適合發揚導彈的特性,它們平時作為坦克部隊的“搭檔”或部隊作戰體系中的一員,也能更好的增進全體戰力。


王司徒軍武百科


讓反坦克導彈充當主角曾經是人們的夢想,可惜現實就把這個觀點打破了。反坦克導彈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武器裝備,但是在地面作戰中,從來沒有成為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坦克的地位沒有因反坦克導彈出現而下降。

現代坦克依然是以火炮為主要武器,而不是反坦克導彈,雖然開發出炮射導彈,但是隻是作為坦克炮彈藥一種,而不是替代火炮作用。

火炮與導彈實際上是目前陸軍使用的兩類主要的武器裝備,兩者之間還不存在什麼替代關係,他們各有特點,反坦克導彈雖然有高精度的特點,但是也存在著成本高,易干擾等缺點。從使用效果上來說,反坦克導彈僅應用於對抗於坦克,火炮可以應對多種類型的目標,在適用性上比反坦克導彈更好,從實戰中來說,火炮的地位依然是不可代替的。

火炮雖然有他的一些缺點,但是成本低,低初速高等特點決定了,目前還不是反坦克導彈能代替的。


麥田軍事觀察


把導彈作為主要的戰鬥武器,這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經很有市場,而且美國和蘇聯都是研製成功了一些樣車,不過大部分都沒有投入使用。
當時,蘇聯人搞的NT-1坦克,就是使用反坦克導彈作為主要武器,但是蘇聯自己測試了以後,認為性能不佳。


美國的M-551謝里登,這種坦克現在早已退役,在越南戰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主要作用是為空降部隊提供了一個裝甲平臺。這種坦克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那門152兩用炮。

導彈的命中率高,而且威力也不小,但是目前來看,導彈的反應速度遠遠比不上火炮,這是現在導彈還沒有克服的瓶頸,在克服這個缺點之前導彈還是無法作為主戰兵器的,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錢,導彈的價格還是要比炮彈貴很多。

反坦克導彈目前的最大飛行速度還是在音速以下,一般是200多米每秒,這樣一般在坦克的通常交戰距離2000-3000米的距離上,導彈飛行的時間需要大約20秒的時間,而且在這段時間裡,坦克還需要為導彈提供製導,在這20秒內,坦克無法攻擊其他目標,這樣自身的安全反而是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現在把反坦克導彈作為主要武器的一般是輕型裝甲車輛。

現在的導彈現在還需要進行全稱制導,所謂的發射後不管並不正確,比如美軍的地獄火導彈,號稱是發射後不管,但是實際上是發射地獄火導彈後,發射導彈的載具可以不管,但是邊上必須要有其他的車輛或者直升機提供照射激光,象美軍是阿帕奇發射地獄火導彈,發射後阿帕奇可以撤離,但是阿帕奇是和OH-58偵察直升機搭檔的,在阿帕奇撤離以後,OH-58還是需要提供照射激光,否則發射的地獄火就無法命中目標。

而坦克炮就沒有這個問題了,3000米的交戰距離,現在的炮彈只需要飛行2-3秒鐘就到了,而且在現代火控系統的指揮下,現在坦克炮的射擊精度非常好,在3000米的距離上,坦克發射的穿甲彈的精度比狙擊步槍都好。

況且,現在坦克的主要作戰對象還是敵方的坦克,雖說這幾年的各種戰爭中,坦克執行的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進行城市攻堅戰,對敵方的坦克作戰最近的一次還是在將近30年前的第一次海灣戰爭,所以坦克的反坦克能力好像已經是可以放在第二位了。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美軍現在發現很有可能以後還是要準備和敵方的坦克作戰,自己的空中優勢並不能壓制敵方的地面部隊,這幾年那種在地面部隊出動以前,空軍就解決了問題的景象是不會再現了。

目前來看,坦克的裝甲採用了複合裝甲技術,目前的複合裝甲技術都是對付破甲彈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對於硬碰硬的穿甲彈來說,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現在各國複合裝甲防破甲彈的等效裝甲厚度都是在1000毫米以上,但是防穿甲彈都是在500-600毫米左右,而現在的穿甲彈無論是鎢芯還是貧鈾芯,穿甲深度都是在600毫米以上,可以說現在的坦克裝甲是勉強能夠擋住穿甲彈的撞擊。而破甲彈的穿深一般只能是1000毫米左右,坦克的裝甲抵擋破甲彈的攻擊相對容易,當然最新式的反坦克導彈的破甲深度也是有1500毫米左右,對於老式的複合裝甲也是威力足夠的,不過新的複合裝甲也是可以有相當於1500毫米左右,只能說是破甲彈勉強可以擊穿坦克的主裝甲。這樣來看,反坦克導彈實際上如果是坦克的主要武器,坦克的作戰效能反而會大大下降。


俄國是最喜歡用炮射導彈的。

最後還有就是銀子了,一發導彈的價格可是要比炮彈貴的多,原來俄國的一枚炮射導彈的價格相當於20發炮彈,所以當時俄國坦克最多隻會配發6發炮射導彈,就是太貴了。


紅色手電筒


這是一個好主意,而且類似裝備早已研發出來,但是它始終不能成為主流裝備,而且導彈系統和導彈本身死貴死貴的,實在玩不起,這也成為其大規模裝備的制約條件,因此將導彈代替火炮的坦克就不再叫做坦克,而是火力支援車。比如俄羅斯用T-72坦克改裝的BMPT火力支援戰車,該型戰車主武器為一門雙管30毫米2A42型自動炮,備彈850發炮彈,射速1100發/分鐘;炮塔兩側安裝有4枚9M120 Ataka型反坦克導彈,炮塔頂端攜帶一挺PKTM 7.62毫米機槍,備彈2000發;還有兩具30毫米AG-17D型榴彈發射器,備彈800發。BMPT火力支援車無愧為“火力支援”,享有“死亡掃把”的美譽,在軍事行動中為裝甲集群或步兵部隊提供伴隨火力支援,該型戰車尤其是在巷戰中表現最為突出,目前已經裝備俄羅斯陸軍。下圖為正在項目表發射反坦克導彈的俄軍BMPT火力支援戰車。

導彈不能代替火炮

火力支援車雖然功能強大,但始終只能擔任裝甲部隊中的配角,即使是火力支援車上的那4枚9M120 Ataka型反坦克導彈也處在“副武器”的地位,主武器仍然是那門雙管30mm速射炮。導彈不能代替火炮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火力持續性低、殺傷方式單一、使用成本高。採用激光制導的 9M120Ataka型反坦克導彈導彈不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每次只能攻擊為一枚導彈提供激光照射制導,在導彈擊中目標之前炮塔必須保證一直面對著目標,車身也不能做高速機動,否則發射出去的導彈在失去激光光束照射後就會墜毀或者脫靶,所以反坦克導彈火力持續性不及火炮;反坦克導彈的戰鬥部有空心裝藥、串聯裝藥、末敏彈裝藥等裝藥方式,不管是哪種裝藥方式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擊穿對方目標的裝甲防護,因此反坦克導彈對付除了防護目標以外的生動目標、無防護集群目標時就顯得捉襟見肘了,你敢想象一下用反坦克導彈去攻擊一名穿著拖鞋的武裝分子是什麼樣的場面嗎?最後就是使用成本的原因了,導彈這個高大上的東西價格歷來不低,最便宜的第一代紅箭73反坦克導彈成本都要30000人民幣左右,再加上發射和瞄準裝置,導彈的使用費效比是非常低的。因此相較於既能打穿甲彈、破甲彈、高爆彈,又能打炮射導彈的坦克滑膛炮而言,反坦克導彈並沒有任何壓倒性優勢。下圖為美軍M1A2主戰坦克炮長艙室,坦克在面對不同目標時可以選擇使用穿甲彈、破甲彈、高爆彈。

火力支援車使用小口徑速射炮作為主炮的原因

車臣戰爭中俄軍裝甲部隊進入城市開始巷戰以後被埋伏在建築物裡的車臣武裝使用反坦克火器“逐一點名”,受視界阻礙,坦克竟不能發揮重裝優勢,在街頭進退兩難,被動挨打。緊急關頭俄軍指揮官調來四輛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炮,用高射速的30mm防空炮對隱藏在樓層中的武裝分子瘋狂掃射,這才將受阻的重裝部隊撤出包圍圈。使用昂貴的自行防空炮對地攻擊顯得十分浪費(一套通古斯卡防空系統的價格是主戰坦克的四倍),因此才在T-72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製BMPT火力支援車,火力支援車的核心用打擊坦克難以瞄準的隱藏生動目標,掩護坦克行動,因此它的武器都是圍繞以這門小口徑速射炮為核心而配備的,無論是反坦克導彈還是榴彈發射器以及機槍,都是副武器,一場戰鬥下來可能一發反坦克導彈都用不上,只有在火力支援車單獨行動時遇到敵方坦克或者堅固工事時才會考慮使用反坦克導彈進行打擊。下圖為俄軍裝備的“通古斯卡”彈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統,那兩門射速達3000發/分鐘的速射炮對地攻擊時確實酸爽,但是這玩意的問題時太貴了,裝甲防護還十分薄弱,是正兒八經的“傷不起”啊。

坦克炮技術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先進,在攻擊目標時效率比導彈高得多。坦克炮並不是單純的一門火炮,而是由計算機火控系統和炮身液壓穩定系統組成,計算機火控系統能夠根據目標距離以及環境因素計算出射擊參數;炮身液壓穩定系統的作用是當火控系統鎖定目標以後穩住炮管,使炮塔和火炮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指著目標,直到火炮開火,因此坦克炮的命中率非常高。坦克炮的威力也是反坦克導彈難以企及的,比如我軍裝備的三期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是600mm均質鋼裝甲,足夠擊穿世界上所有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在遇到敵人集群生動目標時(即步兵)可以選擇使用高爆榴彈充當榴彈炮或者並列機槍瘋狂掃射,這些功能都是反坦克導彈所不具備的,因此反坦克導彈也就不能取代火炮成為主武器了。下圖為日本陸自表演10式坦克頂酒杯,要求坦克在開啟炮身穩定系統以後以3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酒杯內的紅酒不會灑出。


兵器知識譜


就目前來看,裝甲部隊主要作戰任務,還是戰場機動突擊,並沒有專門準備裝甲集群大會戰的專用坦克。現代工業化國家之間,考慮裝甲集群會戰也不現實,真打到二戰那種程度的戰爭,任何大規模集結都是找死行為,裝甲集群行動首先考慮的還是對面戰術導彈洗地。即便考慮由裝甲集群解決裝甲集群,反坦克導彈所需發射平臺,也犯不著專門架到坦克上去,拿民用卡車拉上,跟著裝甲集群走,差不多了停下來,放完導彈自己先掉頭回去都行,光考慮裝甲集群對戰,反坦克導彈而、三十公里的射程,跟坦克滑膛炮那點射程,裡面可以作的文章大了去了!



所以目前來看,裝甲部隊所面臨的戰場環境,還是坦克炮功能性更靠譜,成本也更合算,戰場上,那種很多臨時建立的機槍地堡之類的工事,有的簡陋到拿滑膛炮打都覺得虧,還拿反坦克導彈打?現在的反坦克導彈,打那些大國五六十年代留下來的坦克都虧,更別說臨時工事了。但是強強對話的話,反坦克導彈戰場情況下,大家都瞄準的前提下,受外在因素干擾多,航速低,怕主動反應裝甲,可靠程度還真不及坦克炮。

就是說實力大致對等的情況下,現在反坦克導彈優勢還不明顯。不過導彈本身,相對於炮彈,不說有優勢,起碼也有炮彈無法替代的特質,現代所有有能力自己造坦克的國家,也都有各自導彈上坦克的嘗試,前面說了這麼多,說的是導彈完全替代火炮,目前不可能,蘇聯時期有過失敗的嘗試,但肯定不是主流,現在主流的嘗試是二者兼容,一種是正常坦克,加掛導彈發射平臺,另一種是炮射導彈。科技在發展,導彈本身小型化,可靠性,發射傻瓜化,降低製造成本,這些方面也在進步,但是說完全取代火炮,目前真看不到必要性。


李三萬的三萬裡



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制導技術也被應用在了反坦克上,也就出現了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導彈的射程更遠,命中率更高。一時間人們分分議論,為什麼坦克不把裝備的坦克炮換成導彈,這樣不是更好?

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的主戰坦克,都使用的是坦克炮,並沒有把反坦克導彈作為主力武器。


所以沒有把坦克上的炮換成導彈,這是經過檢驗後的結果。在坦克上炮比導彈更合適。

我們知道現在的反坦克導彈雖然相對火炮有很多優勢,但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反坦克導彈多為專用車載,或者固定支架發射。

有人會說那我把坦克的炮管改成發射導彈的導彈管管,變成炮射導彈不就可以了,你還別說這招早就有人想到了。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就在謝里登坦克上安裝了炮射導彈。

注意謝里登的炮管比較粗,這是為了發射導彈

既然都改裝了幾十年了,而且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那威力肯定槓槓的。但查閱資料可以發現,這種炮射導彈,只在海灣戰爭期間發射6枚後就再沒有使用過。你想有什麼武器在發明後,就使用過6次,然後再沒有用過,這隻能說明這個武器不好用。

怎麼個不好用,我們來說明下。

導彈相對於炮彈優勢就在於打得遠、打得準,但這是在一個靜態環境下,也是一個相對的。雖然導彈比炮彈打得遠,但在2000米左右的距離內,也是炮彈的射程,而且炮彈的反應速度和發射速度比炮射導彈快,這就是說敵人的炮彈都已經打到你了,而你的導彈有可能還在路上。打得準這個在真實戰場環境中,硝煙瀰漫,恐怕連敵方在哪裡都很難分辨怎麼能打得準?


再有就是炮射導彈的威力問題,在相同口徑下炮射導彈的威力等同於常規的破甲彈威力,不會比穿甲彈厲害。現在坦克普遍都加裝了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這些都使得破甲彈的效能大大降低。你再用一個等同與普通破甲彈的導彈去攻擊目標,那不是沒有什麼效果,白白浪費。而現在坦克炮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卻對於反應裝甲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你說是用導彈好還是炮彈好?

再一個就是經濟問題,也就是效費比。就算再簡單的反坦克導彈,那也是一款制導武器啊,也需要制導裝置,也需要加裝發動機吧,需要的費用不是一枚炮彈能夠比擬的。你用一枚導彈打一輛坦克,打一輛裝甲車還能說的過去,那你用來打個碉堡,打一個土木的工事,那你有再多錢也扛不住這樣的敗家子啊!


還有就是載彈量的問題,反坦克導彈由於需要加裝制導裝置、發動機等,所以體積比炮彈要打的多,一輛坦克可以裝幾十發的炮彈,換成導彈就能裝個十多發,那不是幾下就打完了,打完後不就成了一個只會動的鐵殼子了,所以說炮射導彈在持續作戰能力上比炮彈差了一大截。

因此反坦克導彈只能作為反裝甲作戰時的重要補充,卻不能取代坦克的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