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很多家長帶孩子外出玩耍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娃被欺負了不知道還手怎麼辦?

我想你在帶孩子外出玩耍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孩子喜歡主動攻擊別人,有時候他們欺負到自己的孩子,你既心疼但又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孩子還小不懂得還手,感覺自己的孩子吃虧了,還擔心這會不會對他的心理產生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孩子被欺負的那些事。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兜媽也遇到過這類事件,有一次我帶著小小兜在遊樂場玩耍的時候,看到有一位小朋友,他總是主動打別人,只要靠近他的小夥伴,他不是打別人的臉,就是踢人家的屁股,把別的小朋友欺負得是哇哇大哭。

那位小朋友的媽媽跟在他後面狂吼:“不是說了不能打小朋友嗎?”

而那位小朋友也就是嘿嘿笑了笑,彷彿自己幹了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一般,接著去玩了。

我想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麼錯誤。

後來這位小朋友趁我沒注意,掐了小小兜的臉一下,小小兜沒有反應,只是愣在那裡,完全不知道怎麼辦。

後來我看小小兜沒有受傷,依然玩得很開心我也就沒有打擾他了。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但是回到家後,我還是決定跟小小兜聊一聊。

小小兜那時候才兩歲,話還講不全,我問他:“今天是不是有小朋友掐你的臉了?”

小小兜說:“是的。”

我接著說:“那你不難受嗎?你為什麼不掐回去呢?”

小小兜說:“那怎麼行,小朋友不能掐。”

當時我又想笑又覺得心酸,小孩子如此善良,還不知道這世界上那些莫名其妙的惡。

我對小小兜說:“下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反抗,你可以說:不要!”

小小兜一臉茫然地問:“反抗嗎?”

我接著說“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打回去!但是不能主動打別人。”

這個話是有依據的,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李玫瑾老師曾經分享過自己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節目中,講述過自己外孫女的小故事。

外孫女在幼兒園被同班男生抱起來,然後扔在了地上,腦袋上腫了一個大鼓包。

她知道後,鼓勵外孫女還手,她教外孫女下次男孩子再抱你,你就拽他的兩隻耳朵,男孩子一疼就鬆手了。

之後她也總結了防止孩子被欺負的兩個方法。

我們不打人,但也不怕打

有些家長不覺得自己孩子欺負人是多麼惡劣的行為,他們甚至覺得孩子這樣做非常有本事,有時候還會跟別人炫耀,相信你也聽過。

他們的孩子在這樣的三觀薰陶下,自然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就像小小兜遇到的那位小朋友,他反而覺得媽媽的責備是一種誇獎。

要不怎麼說,熊孩子背後就是熊家長呢,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中,要先教孩子不能欺負別人,特別是比自己弱小的孩子。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家長要給孩子多吃苦

如何防止孩子被欺負呢?首先孩子要從小進行體育鍛煉,李玫瑾教授說只要孩子有運動,孩子就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負。

其次是讓孩子學會吃苦,我說的吃苦不是虐待孩子,而是讓孩子多經歷困難。

孩子剛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可能會像小小兜一樣,愣住不知道如何反應。

因為他沒有生活經驗,沒有遇到過多少困難,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遇到這種事情,不一定是壞事。

他經歷的多了,自然就懂了,加上你的引導,他很快就會學會如何保護自己,這是人的本能。

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1.看看你家孩子是哪種性格

孩子的性格分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

外向型性格的孩子,他們喜歡通過探索和試探來緩解自己面對陌生環境的焦慮和無助感,或者用打人、發脾氣的方式來反抗外界的突然干擾。

內向型性格的孩子走進陌生環境時,他們會先觀察,然後再慢慢熟悉環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也不會主動反抗,主要以迴避為主。

不同性格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處理問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同樣的,在教育方法上,我們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來進行引導。

這裡要提醒一點,兩種性格的孩子沒有誰好誰不好,這都是性格的不同特徵,所以大家不要勉強孩子改變性格。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通過了解孩子的性格,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去引導孩子處理這類事件。

對於內向的孩子,我們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遊戲,比如大人扮演欺負人的孩子,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這種情形,觀察孩子的反應,然後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也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處理方式。

對於外向的孩子,可以問問孩子的應對的措施和方式,聽聽他的想法,並給出自己的建議。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2.不建議家長過度插手孩子的事情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後,如果沒有發生特別危險的情況,家長應該在外觀察,儘量讓他自己自己處理。

在合肥的一所小學裡,小男孩被後面的小朋友吐了口水,小男孩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告訴了老師。

老師也做了相應的處理,但是媽媽不認可老師的處理結果,認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後來男孩的外婆氣不過,跑進學校,打了那位吐口水的小朋友。

後來吐口水的小朋友家長又把小男孩的家長給告了。

小男孩並沒有因為家長的插手而得到了快樂,反而悶悶不樂,出現了厭學、不吃飯的情況。

心理醫生林林解釋道,孩子不開心是因為這本來是他的事情,他應該去解決的,但是家長卻替他解決了,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無能和自卑。

而且家長反應過度,也會讓孩子感覺自己遇到了天大的事情,覺得很害怕很無助。

所以心理醫生林林建議各位家長,遇到這樣的事情,家長不要反應過度,要與孩子及時溝通,先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家長再出面解決也不遲。怎樣幫孩子管理和解決這類事,可是門學問。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管?心理醫生:這是門學問

總結一下,如果孩子在外被欺負了,我們要教導孩子雖然不能主動打別人,但是受到欺負時也不能一味忍讓。

告訴孩子:我們不惹事也不怕事,日常多注重孩子的體育鍛煉,如果事情不嚴重,就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哦。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