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情怀洁癖”去创业,罗永浩们的失败是必然

带着“情怀洁癖”去创业,罗永浩们的失败是必然

最近罗永浩下海直播卖货的新闻传的沸沸扬扬,对于熟悉他的人来说,恐怕早已经司空见惯了。从锤子科技黯然离开后,罗永浩已经尝试了智能门锁、空气净化器、拉杆箱、电子烟等多个领域,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知乎上有网友甚至以“干一行,灭一行!罗永浩和贾跃亭谁更强?”为题细数了两人的历史“罪状”,让人不禁唏嘘。曾经,我一度以为锤子科技没有成功只是个意外,如果当年Smartisan T1手机发布后能否正常供货给消费者,或许今天的罗永浩就是下一个雷军。但是现在看,并非如此。

带着“情怀洁癖”去创业,罗永浩们的失败是必然

罗永浩是个聪明的创业者,无论是早期的牛博网、培训学校、锤子科技,还是最近的智能门锁、下海直播,他所选择的全部都是所处时代的风口,他也曾经不缺钱、不缺人才、不缺技术,牛博网时期他曾一呼百应筹款百万支援赈灾、锤子科技时期光靠卖发布会门票就入账数百万,但是为什么最后所有项目都没成功呢?是运气不好?我看不是。在我看来,罗永浩的悲剧跟他曾经的“成功”都是一个原因:他是一个有情怀洁癖的人,这种人或许搞搞文艺可以,但是绝对闻不了金钱的“铜臭味”。

有情怀洁癖的人不适合创业,他们会过分轻视世俗的规矩,容易满足于虚假的繁荣,没有信心接受不完美,最终导致所有东西都想做到最理想化,却忽略了自己是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所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多半都死于有洁癖的情怀。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牛博网时期,罗永浩号称要做一个有“逼格”的博客网站,宣称永不删帖,这在当时的文艺圈是一个很“酷”的创意,因此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包括连岳、韩寒、柴静等知名大V入驻,鼎盛时期日活跃访问超过100万,其实现在回头看看入驻的大V们,无一例外全是有“情怀洁癖”的那一拨人。只是罗永浩忘了一件事,“永不删帖”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在文艺圈子里小打小闹还可以,至于成立一个文媒平台,那就是天方夜谭了,最终牛博网成立不到3年就夭折了。

2012年,创立了锤子科技的罗永浩似乎务实了一些,但是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他带着一腔热忱投入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手机领域,对行业现状、供应链、产业规律完全没有把握,所以他更像是一个懂营销的产品经理,而产品经理显然解决不了生产手机的事。特别是Smartisan OS诞生后,他开始为自己的轻视付出代价,Smartisan T1在产品设计上过于追求特立独行,挑战了过多的设计难度,忽视了锤子科技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事实,最终导致生产成本大大超出预期,良品率迟迟跟不上来,付了钱的用户等的焦头烂额,等到开始有点产能了,友商的下一代产品都已经发售了。此时的罗永浩恐怕已经开始为发布会上吹过的牛而后悔了,一个成熟的企业家,更应该考虑的是商业上的成功,应该懂得适时的放弃幻想,罗永浩显然做不到,所以锤子科技注定是失败的。

带着“情怀洁癖”去创业,罗永浩们的失败是必然

比罗永浩大一岁的马化腾显然是懂这个道理的,1998年辞职下海的马化腾合伙创办了腾讯,腾讯选择了务实的项目:模仿及时通信软件ICQ。软件开发是马化腾的老本行,而ICQ又是成熟的产品,国内的及时通信软件需求窗口又很大,有技术、有市场、有需求,马化腾带着炒股赚的70万义无反顾的投了进来。除了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出现了资金困难差点把QICQ(后来的QQ)给卖了意外,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几乎没有过波澜,无论是进入及时通信市场、游戏市场、互联网金融,腾讯每一步走的都是踏实的。

不管怎么说,罗永浩这一生至少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命运赋予他的性格注定让他一生折腾。他最大的问题是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始终不肯放下一个文青的格调,这为他赢得了不少掌声,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质疑。1972年出生的他还有不到两年就要满50岁,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不知道罗永浩,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的天命了,至少有一点,他在四十的时候,没有做到不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