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楚国:楚人为什么不服周?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楚国一度非常强盛。中国历史上许多的第一都存在楚国的历史上,第一只毛笔,第一把铁剑等等。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离骚》这篇自传式的诗里自认为是“帝高阳之苗裔”。但随着秦的大一统,统一度量衡,楚国慢慢消失在历史的星河中。楚国的历史和辉煌,只能在《史记》、《楚辞》、《诗经》等之中略窥一二。

而今荆楚大地的老百姓,还喜欢说的口头语“不服周”怎么来的呢,不禁让人很好奇。


不屈的楚国:楚人为什么不服周?


到战国末期。六国天灾不断,楚幽王八年,秦灭韩国。秦灭赵当年,楚哀王立。哀王二月后为负刍所杀,自立为王。负刍三年,秦灭魏国。但是楚国不是那么好打的,在吃了几次败仗后。负刍四年,王翦、蒙武以秦军六十万攻楚。负刍四年,在几场大战后,秦灭楚国。随后秦设楚郡。秦随后灭燕、灭齐,统一六国,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选择,但是楚人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

《史记·项羽本纪》: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但灭六国是军事行为,治国是否有才能是另外的说法。秦给六国带来了统一,但是没有带来安宁。在《史记》中可知,楚人南公是博学之人,曾预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不屈的楚国:楚人为什么不服周?


秦二世元年,楚人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拉开了反秦的序幕。接着项梁、刘邦、楚霸王项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项羽统帅楚军势如破竹,楚人以一当十,大败秦军,楚亡秦后,项羽无意为关中王,有思乡之心,后称西楚霸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不屈的楚国:楚人为什么不服周?

楚霸王项羽

楚文化影响深远,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虽离我们远去,但是陈胜、项羽等等楚国的熠熠繁星,无不向世人解释着楚国人“不服周”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不畏惧的态度。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另外,汉高祖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战国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沛暂属齐。

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楚国占领宋国淮北故地,沛改属楚。此后直到楚国被灭(公元前223年),沛一直属楚,共有61年之久。西汉建立后,沛县属楚国(汉代藩国)。汉高帝十一年立刘濞为沛侯,属中央直辖。高帝十二年,改立刘濞为吴王,沛归楚国管辖。吕后元年封吕种为沛侯,由中央直辖,吕后七年改刘种为不其侯,吕后八年吕后亡,平诸吕乱后,沛又归属楚国。所以说汉高祖刘邦也可以说是楚国人。楚文化后融入到汉文化中,成为了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目:《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