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带简历了,但HR还是让你再填写一份,这是什么原因?

那年十二月说


我看了许多回答本题的内容,基本说都说公司制式格式便于录入,想了解你详细信息(靠上边,但没深入解剖出真实目的),个人诚信承诺(高手想造假你根本查不出)等等,还有人分析是职场素养考核,面试真实性一个小细节考核,还有分析人多时怕你闲着,填表等待等等就更不靠边了。可以理解,他们没有从事过HR基础工作的管理,并连续多年将这项工作持续改善中。本人从事20年HR管理,从六大模块管理直至集团HRD,HRVP,横跨国企,民营,合资跨国公司企业,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一、企业发展有不同阶段,经历了初创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HR管理由粗放型转入精细化管理,重管理的公司,尤其是台资,日资、港资、美资或合资公司更加重视细节管理,小到一张入职表格,设计一份精细的表格,这里面能体现出相当多的道道。

我所在集团统一使用的应聘表格(同档案表)是由全体HR共同参与,数易其稿,结合了企业文化价值观、公司特质、行业特点及人力招聘储备工作等综合因素,仅列个别项目和大家分享,含个人基本信息、重要亲属信息、学历、长处及不足、工作经历、任职岗位、岗责(列出至少五条)、工资结构、工资收入、证明人(需二人以上领导姓名)电话、个人承诺签名,注明公司会保密。京东还让填全部亲属情况,不足取。通过以上资料可以得出相当多的信息。转正后还根据同行业竞争对手,根据自愿原则填写原单位关键岗位人员信息,为公司未来人才储备打基础(给奖励)。

最后是本人真实性承诺签名。

二、企业个别岗位需了解应聘者性格特点,可通过笔迹特点进行性格签定,是否适合。需有公安专业笔迹鉴定常识。

三、通过设定一些项目让求职者填写,可了解其职业特点,比如写你未来三年职业规划是什么。这里有个冰山效应理论,有些个人求职动机,内驱力等因素不便考察出来,通过特定表格项目填写可以分析出来,填入职表可遮蔽真实意图,让求职者不设防。

这种表格适用前提,企业的雇主品牌有有一定地位,值得让求职人员肯扑下身子填写。另外来面试人员已筛选过,基本符合任职资格。要安排好面试间隔,填表需二十分钟,个别要半小时。职业素养高的人会认真对待。当然对一些基层岗位,如保安,保洁,操作工,前台等就简化了,没必要用。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涉及相关职业操守,不便多说,见谅啦。

想了解职场人力各种状态,HR心里的小九九,部门领导各种心态可关注或私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