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河南人迎接新年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油炸。

雞塊、魚塊、酥肉、丸子、藕夾、豆腐、土豆、麻葉,如果說廣東人是“吃遍自然界”,過新年的河南人便是“炸遍自然界”。油炸食物的誘人香味從廚房飄出,酥到心坎裡,“年味”才真正從家家戶戶迸發出來。

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民以食為天,美食通過代代味蕾記憶的傳遞,一脈相承,發展至今。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河南的飲食文化在中國歷史中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領先地位,並通過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向四方傳播。

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美食與情感的味蕾互動

歷史上的河南,作為政治和經濟中心,山珍海味、八方珍饈皆匯聚於此。《東京夢華錄》記載道:“集四海之奇珍,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形容的就是北宋時期東京開封府的盛況。

河南喜愛油炸食物的文化,早在宋代就已有跡可循:立春要吃春盤,元宵節食油食追(duī)。傳統民俗節日中,總離不開油炸食物。餅與生菜以盤裝之,即為春盤,也叫春捲。以烙熟的圓形薄面皮裹陷,把長條形的春捲下鍋油炸至金黃,外酥裡鮮,口感極佳。

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炸春捲

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春節,作為中國人自古以來最重要的傳說民俗節日,自然少不了美味的油炸食物,既解饞又能提供熱量。買上丸子、酥肉、豆腐、土豆,全都過油炸至金黃,為節日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過年,河南人就愛吃點“炸物”

人類對油炸食物的喜愛可追溯至上千年前。在物質條件不夠豐富的時代,油炸食物能夠提供更多的熱量。即便是到了衣食無憂的時代,這種記憶依舊保留在我們的基因內,人們依舊能夠從油炸食物中獲得快樂。

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過去,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回到家中歡度春節,很難再菜市場買到新鮮的蔬菜及肉類。因此,每家都會提前油炸一批美味,讓其獲得更長的保質期,方便在春節期間享用。

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炸魚

油炸的傳統延續至今,為過年準備點油炸食物,依舊是河南過春節必不可少的一樣習俗。按傳統,到了臘月廿八、廿九,就該“過油”了。“過油”指的便是為油炸食物,為新年做準備。

家庭一般都會準備炸魚、雞塊、小酥肉、蘿蔔丸子、紅薯丸子等多種食材。食物放進滾燙的油中,產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食物脫水後,在表面形成脆皮,油脂從食物表面的缺口進入,增加脂肪含量的同時,極大提升了口感和味道。

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炸肉丸

新年到,河南人都愛吃點 “炸物”,原來根源在這裡|這就是河南

炸紅薯丸

春節前準備的“炸貨”,是河南人的春節記憶。家長圍著圍裙,忙碌地準備食材、下鍋、出鍋、控油、擺盤,小輩兒們通常會在廚房的一角等候,眼巴巴地望著鍋裡。待丸子剛從鍋裡撈出來,控好了油,就迫不及待的用筷子夾到嘴裡。

這個時候,丸子還遠沒到適合入口的溫度,往往一邊吃一邊讓丸子在嘴裡不斷翻個兒。明知還燙,但就是忍不住第一時間吃到嘴裡的渴望。肉丸子鮮香,紅薯丸子香甜,一口要下去,滿嘴香氣,都是過年的味道。

微話題將從小年臘月廿三(1月28日)到正月十五(2月19日)期間,推出《這就是河南·春節專題》討論。河南的春節有多熱鬧?你的家鄉怎麼過年?快快關注 聊起來!

Hello河南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英易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