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黃龍:五種模式 助力春季植樹造林

襄陽黃龍:五種模式 助力春季植樹造林

去冬今春以來,襄州區黃龍鎮在齊心協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緊緊圍繞“生態綠鎮”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採取五種模式,科學有序推進春季植樹造林工作,做到疫情防控措施硬,植樹造林規劃細,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鎮已完成春季植樹造林任務1000畝。

一是自發栽植模式。鎮委、政府積極宣傳“戶植10棵樹,增收500元”植樹造林理念,村裡免費提供經濟樹苗,引導農戶積極主動在房前屋後栽植風景樹、林果樹。目前,全鎮房前屋後植樹10000棵。

襄陽黃龍:五種模式 助力春季植樹造林

二是集體投入模式。對於通村通組公路兩旁植樹,部分集體經濟較強的村,村裡籌資購植樹苗,進行綠化,所栽植的樹木收益歸村集體所有。目前,已有潘明等村投入10多萬元,兩旁植樹17公里12000棵。

三是村企合作模式。部分村積極創新綠化模式,與企業合作,按照收益分紅模式,由村裡無償提供土地,合作社提供樹苗,收益按成分紅,落實通村公路綠化。目前,全鎮已有丁灣、明灣、黃溝、戰勝、陶巷、王門等6個村與苗木公司合作,進行通村公路綠化。

四是民間投入模式。鎮委、政府積極制定植樹造林優惠政策,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建設綠色產業。分別在向灣、井灣、賈灣、丁灣、陶巷、紅光、陳崗、方崗等8個村,以企業或群眾個人投資成片栽植風景樹或者林果樹,目前,已完成綠色產業基地建設 516畝。

襄陽黃龍:五種模式 助力春季植樹造林

五是社會捐贈模式。疫情防控期間,鎮委、政府積極引導本地苗木公司為黃龍鎮春季植樹造林做奉獻。襄陽馨澤林園藝公司老闆吳濤、向陽紅生態公司老總胡昌軍捐贈價值6萬元的風景樹4000株風景樹(桂花、紅葉石楠、紅葉李、海棠、紫薇),支持黃龍鎮春季綠化工作。丁灣琪揚苗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運軍投資近萬元為集鎮範圍內風景樹義務刷白、施肥、鬆土、除草,充分展現了黃龍鎮苗木人的奉獻精神。

為確保樹木成活率、保存率,該鎮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原則,堅持統一購苗、統一挖坑、統一栽種、統一澆水,選擇優苗、大苗、壯苗,做到樹坑挖不合格不栽、樹坑縱橫不成行不栽、樹苗不合格不栽。從栽植到驗收,林業站安排技術人員巡迴檢查,現場指導,對苗木栽植不符合技術要求或質量不達標的,現場進行糾正,立即返工整改。同時,並層層簽訂管護責任制,確保植樹造林質量。(楊濤 龔飛報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