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反艦導彈的戰鬥部換成雲爆彈,超壓作用是否可以毀壞其艙面武器設備,殺傷艦員?

詩和遠方的洋


雲爆彈是空氣燃料炸彈的一種,它不同於普通的炸彈,其內部裝的並不是炸藥而是高能燃料。雲爆彈在爆炸的時候可以將雲爆劑(也就是燃料)拋灑到空中,使其與空氣中的氧氣混合後起爆,藉助雲爆劑燃燒產生的高溫和高壓對目標進行轟擊。雲爆彈爆炸時可以產生2500度左右的高溫,同時也會因消耗大量的氧氣而對目標區域內的人員造成窒息傷害,另外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也可以對人員或輕型裝甲裝備造成破壞。根據雲爆彈的特點,它更適合用在封閉空間,這樣牆壁就可以疊加並反射衝擊波,從而對於建築物或坑道內的人員產生更大的殺傷力。

(雲爆彈爆炸效果圖)

(美國炸彈之母大型雲爆彈)

雖然雲爆彈的威力很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將它當作反艦導彈來使用。現代軍艦雖然沒有了厚重裝甲的保護,但它的內部卻普遍採用了隔艙設計,藉此來保證軍艦的抗打擊能力和航行的安全性。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它不但有兩千多個水密艙區,其內部還設有23道橫向水密隔艙壁以及10道防火隔艙壁,而且水線下還有4道縱向防雷艙壁。不僅如此,機庫也採用了三隔艙設計並配有兩道防火艙壁,彈藥庫更是遠離主艙室,同時也進行了隔艙設計。對於改用雲爆彈彈頭的反艦導彈來說,當它擊穿外層裝甲進入隔艙內部後,由於內部空氣有限,雲爆彈的攻擊威力肯定會大大削減的。如果採用艦艇外部爆炸方式,雖然可以對艦上的武器裝備、電子系統和人員造成破壞和殺傷,但對艦艇內部的殺傷會變得非常有限,對艦艇也不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尼米茲級航母內密佈的水密艙)

現代反艦導彈多采用半穿甲型戰鬥部,其彈頭採用高硬度鈍形鋼材製成,並採用了延時起爆的起爆方式。在擊中艦艇後,鈍形鋼可以有效地破壞艦體,待導彈完全進入後才會引爆戰鬥部。反艦導彈對艦體內部的殺傷效果很大,爆炸產生的巨大氣壓會破壞船體結構致使被擊中的艦艇沉沒或者受到重創。對於雲爆彈來說,它主要利用高溫和高壓殺傷目標,鑑於軍艦多為隔艙式設計,那麼要想達到擊沉大型艦艇的目的,就需要提高雲爆彈頭的體積來提升爆炸的威力,進而爭取儘可能多地擊毀隔艙,同時還需要多枚導彈來打擊艦艇的不同部位。在面對具備很強防空能力和抗飽和打擊能力的艦艇時,這種作戰方式顯然不切實際。反艦導彈歷經千辛萬苦到達艦艇身邊時,最好可以一擊必殺,但云爆彈在這方面顯然力不從心。

(反艦導彈飽和打擊想象圖)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反艦導彈大多采用高速突防的方式,充分利用動能提高突防能力和破壞力,進而實現一擊致命,比如俄羅斯的花崗岩反艦導彈。雲爆彈是為了殺傷固定陣地或建築物內的人和輕裝甲目標,而反艦導彈穿入艦艇後,需要能有效破壞艦艇的內部結構,摧毀艦艇的硬結構,所以兩者的設計目的存在顯著差異。雲爆彈可以破壞艦艇上的艦載機、電子設備和雷達天線,並對艦麵人員造成一定的傷亡,它比較適合遲滯艦艇的行動,為下一步徹底擊沉艦艇提供協助,但是它專門作為反艦導彈使用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東風26導彈)

(俄羅斯花崗岩反艦導彈)


戰情解碼


雲爆彈主要還是用來對付地面軟目標的,他的爆炸原理是戰鬥部裝雲爆劑,先讓雲爆劑的液體迅速霧化與空氣充分融合,形成待爆雲霧,然後引爆霧化雲爆劑,能瞬間產生2500°的高溫和高壓,形成一個強大沖擊波和巨大的缺氧區,主要殺傷還是靠衝擊波和2500的高溫,缺氧區只要不是呆在無通風的山洞、掩體內,最多十幾秒就會回來。至於反艦導彈戰鬥部裝雲爆彈行不行,我們分析一下:

首先爆炸分兩種,第一種就是在反艦導彈直接貫穿進入軍艦內部引爆,時候會形成強大的衝擊波,即使不在爆炸範圍內的人也會被震死呢?個人覺得這種模式恐怕並不好,現代軍艦為了抗沉,都是一個一個的密封艙。雲爆劑放出來被密封艙隔斷,氧氣也不足,根本無法形成強力的爆炸。

第二種就是在接近軍艦後炸開,雲爆劑在軍艦周圍充分霧化,然後爆炸呢?這樣的狀態下滿威力爆炸,軍艦表面的電子設備應該全部會被損傷,軍艦會失去戰鬥力,人員應該會損失一些,但起碼會有2/3的人能活下來。這其實只是理論狀態,海上風平浪靜的時間其實很少,雲爆劑在散開的過程中很可能就被他的天敵:大風給直接吹散了,爆炸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無效。

可能有同學會說:使用雲爆彈的升級版溫壓彈如何?效果可能好一點,但絕對沒有高爆彈來得實在,高爆彈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了還要用雲爆彈或者溫壓彈呢?而且大威力的雲爆彈很重的,那樣的雲爆彈恐怕導彈推不動,小個頭的雲爆彈威力完全不足以傷害到軍艦了!


狼煙火燎


沒有國家用,那可能是不可能的!在海面上炮彈射擊直線還行,如果像雲爆彈這種武器爆炸後的效果達不到正確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