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祖輩們的家規、族譜和祠堂重要嗎?為什麼?

藍天論文第一人


我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禮儀之邦,孝道一直是我們文化裡面最核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過去我們對它有誤解,對它有矯枉過甚的嫌疑。家規沒錯、族譜沒錯、祠堂沒錯。錯的是封建統治者們拿它當工具進行了一個錯誤的應用。新時代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主流價值觀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遵守去學習的,但良好的家風家教也是我們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作為一個多元化且開放包容且富含歷史的民族,我認為家規、族譜和祠堂都有在新時代下都有它積極的一面。

我們今天去查閱那些家規家風例如顏氏家訓、孟子遷、誡子書等等一系列積極向上的東西。可以說家規在禮儀的傳承、文化傳承等等都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們小時候長輩會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哪些東西能做哪些東西不能做可以說家規是影響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寶貴財富,而我們要做的是把它代代相傳。

樹有根則旺,水有源則流,我們嚮往未來但不代表我們可以遺忘過去。我們從何而來,當有一天我們的子女問起我們,我們作何回答,族譜記載的不僅是我們的名字,更有我們一生的事蹟有好的有壞的,後人們學習我們的好的一面並以我們走過的彎路為戒。,我們的祖輩已經逝去,而後會是我們的父母,而後是我們。我們曾來過這個世上雖然平凡,我會為了生活而做出努力,我們的先輩同樣如此,我們會懷念母親,我們的後人也會如同我懷念母親那樣懷念我,懷戀曾為這個家庭做出貢獻的每一個人。我想這就是族譜的意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過年的時候我們總要回去,不僅是親友的團聚更是綠葉對根的情意。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紀念革命先輩我們同樣紀念先祖們一代一代的辛苦勞作,藤蔓千里皆出一源。祠堂不僅是祭祀的地方,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敬意。

綜上所述我認為家規、族譜和祠堂有著重要積極的作用。


農民視角看世界


在現在新世紀裡面,祠堂依然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在過去祠堂兩個字,給一些不太懂中華文化底蘊的人來說,祠堂以為代表的是迷信!其實他們是大錯特錯的。首先我們從另外一些角度上看祠堂,先看看祠堂裡面的神主牌,它其實就是我們根與源,而且每祠堂都有自己的姓氏,誰和誰是宗親!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現在人類科學探索宇宙的秘密中,有一點也想知道人類從何而來?我們孤單嗎?探索等一系列的問題。再看祠堂裡外的字畫,講的都是社會風氣,家庭教育,向上的追求方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這種期待其實就是一個奮鬥的方向!對子孫後代有著非常好的底子教育!!再看看祠堂的位置,基本每一條村只有一間總祠!這並不是代表著它的地位,而是教育子孫後代要團結一至!奮發圖強!


榮昌萬世


家譜與祠堂在我們當中是為了:

1. 尋根 留本 古人云:“ 譜諜身之本也 ”,是告訴你,你是誰?你從何方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你並不知道其中來由,通過修譜追根溯源,就能瞭解先輩從哪裡遷徙的。祠堂是一個氏族的標誌,萬派同宗嘛,逢年節來祭拜,以發揚祖宗功德。人從出生在世幾十年,但總要離開世界,俗語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也。人活一生,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若干年後子孫後代不知祖先名諱,那不是旺活一生,國有事,族有譜,樹高千尺,葉落歸根,根底在哪裡?萬里江河,源頭又在何處?

2. 清緣 備查 古語云:子孫不知姓氏來由,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就是姓氏傳承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惜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強大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中華泱泱大國,人海茫茫,一個人在蕪湖市闖蕩總忘不了故鄉,因為那裡有祖根遺蹟。

3. 增知 育人 幾十年來由於自己對子女缺乏家族觀念,教育導致現在很多人沒有家庭和人倫教導價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義全無,有老不養,有子不教,嫖賭不竭力,吃喝玩樂無度,為官不恤民情,為民不尊師長,用什麼教育他們。所以家譜也是一樣教材記載著先人家訓事蹟,給後世作榜樣,如勵志,敬業,友善,勤儉,孝道的寶貴精神財富。

所以說和祠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要保護和傳承竭力。


勵耘堂


新時代下,祖輩們的家規、祖譜和祠堂重要嗎?為什麼? 回答了:我認為祖輩們留傳下來家規、家訓、祖譜和祠堂都很重要,因為她們不可再生,能使後人產生一種無形地動力,古人稱‘’光宗耀祖‘’ (這個詞現在用不一定合適)家門裡出一大官或大名人全家族感到莫大地光榮…家規、家訓無非是教育後人努力進取、堂堂正正做人的勸人良方。 如果誰家的祠堂能保留下來,更很難得:大家凝聚在一起,祭奠先人的功勞(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激勵後人奮起向上,這也算是一種正能量吧。


用戶2856056411285


家規是一個家族或家庭對其成員行為規範的規定,也就是家族或家庭的規矩。族譜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史書。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是存放我們鄉愁的陳列館,是安放我們靈魂的棲息地。儘管現在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家族和家庭的“離散度”在提高,但家規、族譜和祠堂在當代仍有其積極的意義。首先,條文式的家規已不常見,但祖上留傳下的家風還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當下,家規的作用已淡化,但良好的家風仍需大力弘揚和提倡。其次,族譜應當續寫。既是維繫血緣親情的需要,也是讓後人搞清楚自己是來自哪裡的需要。第三,儘管現在很多地方修祠堂,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顯擺和光宗耀祖,但建起來之後,能為村民提供祭祀祖先、相聚議事提供場所,甚至成為新時代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因此,如果條件允許即便是在當下,也要儘可能把祠堂修復好、建起來。有了家規、族譜和祠堂,人們才更會有家鄉感覺,才更能記住鄉愁,才會有自己的精神家園。


撫州古村


除了通姦、偷盜處死的條款,其他很多是有積極意義的,正因為拋棄了這些精髓,才出現了這麼多貪官、奸商、漢奸,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家國天下,不是糟粕,而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應繼承發揚。


西北老狼8


不太重要,新時代應該有新的內容,近年來農村人大修祖祠,修宗譜反而不贍養老人的即越來越多,明明有子女即將老人推給政府吃低保,拒絕老人同住同吃,不孝順父母的越來越多。


雨藏雲端


家祠上世紀6o年代拆了,族譜相應號召燒了。當今家庭族文化,家規,家範貌似蕩然無存,像中式婚禮,西式辦!😂


草間有蟲


肯定很重要,就說我們縣吧,以前因為經常發生大規模的宗族械鬥,特別是2006年龍丁兩姓大沖突之後,雖然一度搗毀了大部分祠堂,但沒幾年又大興建祠熱。各姓氏的族譜也就一樣修了又修。


風中楓葉760123


非常重要!木有本,水有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