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會不會對飛行中的武直造成威脅?

戰武奇兵


▲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步槍及其部分性能數據(圖片來源於:網絡)

巴雷特是現役最著名也是最先進的一種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槍,由於其口徑大,射程遠,並具備一定的反輕裝甲的作戰能力,故而這種大口徑狙擊槍有時候也會被稱之為反器材武器。

▲先進的武裝直升機除了具備強大的偵測能力和火力外,也具備較好的防護能力,故而一般狙擊步槍很難威脅到它(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巴雷特能否對飛行中的武裝直升機造成一定的威脅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得這樣看,首先,大部分情況下,武裝直升機對於手持巴雷特的狙擊手來說是暫居優勢的,畢竟武裝直升機不管是其航炮.還是其導彈,它們的射程都比巴雷特狙擊步槍來得遠,而武裝直升機相對於狙擊手來說也有觀察視野上的優勢,其上面的機載偵察設備往往也可以在較遠的距離發現狙擊手,另外考慮到武裝直升機一般都帶有防彈裝甲,加之地面打空中目標的命中概率往往也不高,故而,在正常情況下,巴雷特是無法威脅武裝直升機的。

▲武裝直升機的槳轂是其較為脆弱的部分,故而假設能命中,那確實可以將其擊落(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假設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如果狙擊手能夠使用手中的巴雷特狙擊步槍命中武裝直升機的槳轂,造成其槳轂的損壞,那確實可以將武裝直升機直接擊落,不過,這種概率在戰場上是十分小的,因此,我們說,在大部分情況下,巴雷特是無法威脅武裝直升機的。


軍武次位面


巴雷特其實就是美國的M82A1狙擊步槍,其採用半自動擊發方式,每扣一次扳機只能射一發子彈,考慮到對武直這類運動目標的瞄準加自動退彈裝彈時間,完成一發能夠擊中武直機身的有效射擊起碼需要五秒鐘。也就是說狙擊手如果第一槍不能將武直擊落或者重傷,那麼在五秒鐘時間內,很可能被武直用航炮甚至是火箭彈打成篩子,最後還在屍體上盤旋兩週,以表達對狙擊手大無畏精神的尊重。即使武直不進行還擊,那麼五秒鐘時間也完全足夠脫離戰場,逃之夭夭了!所以巴雷特會不會對武直構成威脅,我們只需要分析一發巴雷特狙擊子彈能不能對武直造成實質性傷害即可!



(半自動狙擊槍射擊狀態)

巴雷特在各類射擊遊戲中經常被人叫做大炮,原因就是其槍管口徑大,子彈威力驚人!該槍使用與勃朗寧M2重機槍的大口徑12.7×99mm (西方稱.50口徑),與之對應,巴雷特也經常被美國陸戰隊那幫四等馬潤稱之為輕50。雖然綽號為輕50,但是它的威力卻從來沒人敢輕視!在阿富汗,美軍曾經用巴雷特在1000米距離遠程狙殺,直接將一名塔利班成員攔腰打斷,12.7毫米子彈真不是蓋的!(巴雷特12.7毫米子彈真的是巴掌大!)

巴雷特M82A1狙擊槍最常使用的是M33型普通彈,該彈彈頭約重45.8克,彈殼內裝有15.23克雙基發射藥,膛壓379Mpa,出膛速度約850米/秒。這種彈藥在1000米距離上只能擊穿不足1釐米的鋼板,主要適用於擊殺敵方高價值的無防護有生目標。
如果要用於對付重防護人體目標和輕防護裝甲目標,則需要使用M8穿甲燃燒彈,相比普通彈的鉛彈芯,該彈採用高強度的合金鋼彈芯,彈頭雖然減輕至40.34克,但是內部裝藥量提高到15.1克,這使得巴雷特在發射穿甲彈時,膛壓達到了406Mpa,初速也提升至881米/秒,穿甲能力有了很大進步。巴雷特M82A1使用穿燃彈時在500米距離能夠擊穿16毫米A3鋼板,1000米距離內仍舊可以擊穿10毫米厚A3鋼板!因此在對付輕型裝甲車時,巴雷特也可以化身為反器材步槍,遠距離精準攻擊車輛側部尾部等薄弱部位,有效殺傷內部乘員!那麼在滿血狀態能夠有效應對輕裝甲目標的巴雷特M82A1,如果遇到武直是否還有一擊之力呢?

武直被稱為一樹之高的火力制高點,主要執行反坦克和火力壓制等任務,由於自身所攜帶的反坦克以及火箭彈和航炮射程一般不超過10千米,武直每次作戰都必須光臨交戰最為激烈的戰場上空,吸取了蘇軍米24被阿富汗游擊隊毒刺導彈和機槍集火攻擊的狂虐慘劇後,現代武直都特別重視自身的裝甲防護性,而且由於絕大多數武直沒有配備彈射系統,發生突發情況只能選擇硬著陸來求生,因此武直的機體結構也是很經得起蹂躪的!以全世界最著名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為例,其機體雖然大部分是由輕質鋁合金打造而成,但是在諸如發動機、油箱、乘員座艙等關鍵部位都安裝了碳化硼陶瓷和凱芙拉縴維防彈裝甲,足以抵擋500米距離內23毫米口徑子彈的直接射擊。阿帕奇武直僅有的三塊玻璃都是高強度的氧化鋁防彈玻璃,可以抵擋12.7毫米子彈近距離射擊和23毫米子彈遠距離射擊。
武直最脆弱的地方莫過於螺旋槳,電影《生死狙擊》中,男主角就是用12.7毫米狙擊槍打斷了直升機的旋翼杆而讓直升機直接墜毀了。但在現實中,阿帕奇主旋翼杆使用高強度合金鋼材料,能夠承受12.7毫米穿甲彈直接命中而面不改色。而阿帕奇的旋翼則是使用柔韌性良好的複合材料製造,即使被巴雷特打中,最多隻能穿一個洞眼,根本無傷大雅!(電影生死狙擊,主角將直升機擊落)

總體來看,巴雷特M82A1狙擊槍雖然威力不小,但是現代武直“空中坦克”的綽號也不是白叫的,各類抗揍設計和裝甲板防護幾乎把武直包裹的嚴嚴實實,即使存在個別巴雷特一發子彈足夠打穿的脆弱部位,也完全不影響武直的正常飛行。因此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巴雷特狙擊槍不管是什麼神槍手來射擊,對現代武直都無法構成威脅,反而可能被居高臨下的武直一輪火力覆蓋給直接埋了!
(武直十機炮實彈射擊)


軍武吐槽君


這個要看情況了。

我們常說的巴雷特,一般是指美國巴雷特(Barrett)公司生產的一系列12.7毫米口徑重型狙擊步槍/反器材步槍,包括M82A1、M82A3、M107等等。

相比中小口徑狙擊步槍,其口徑大、射程遠、威力強,而外形看起來簡單又粗壯,暴力美學的典型代表,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包括各路CS、CF、吃雞群眾)的熱愛。當然,其實戰效果也不俗,1500米以上的有效射程和34毫米的穿甲能力(M903 SLAP脫殼穿甲彈,500米射程),使其可以擔負處理爆炸物、中遠距離消滅有生目標和輕型載具的任務。

那麼,巴雷特到底能否對武裝直升機產生威脅呢?

應該說,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是AH-6這樣的輕型、超輕型武裝直升機,受機體限制,沒有強而有力的裝甲防護,那麼捱上一發還是比較要命的。

不過,由於其機體小而靈活,除了起降過程比較容易命中外,要想在飛行過程中對其產生威脅,那隻能希望飛行員出門沒翻黃曆,飛行路線和飛行姿態過於純樸,否則在中遠距離上命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巴雷特口徑大外形帥,但是射擊的動靜也不小,所以如果射擊距離太近,暴露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搞不好擼貓不成反被擼,那就尷尬了。

而如果是AH-6的大哥——AH-64這樣的重型武裝直升機,恐怕還是洗洗睡吧。

作為一款專用重型武直,AH-64除了先進的觀瞄設備和從30毫米機炮到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等重型火力外,還有較為靠譜的防護性能,其機體具備防禦12.7毫米口徑武器的能力,而槳轂和發動機吊艙甚至要求具備防護23毫米炮彈的能力。

這就尷尬了。先不討論能否命中的問題,即便打得中,恐怕也不一定穿得了。而且,巴雷特的穿甲能力隨著距離的延伸而遞減,即便是用上前面提到的M903 SLAP鎢芯脫殼穿甲彈,其1500米距離的穿甲能力就下降到19毫米,如果是普通彈,穿甲能力就更弱了。

更何況,重型武直的防護能力還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自封油箱和多層複合裝甲等,即便捱上幾發直射彈,只要運氣不太差,一般沒有太大問題。

所以,現在你覺得巴雷特對武直來說是個很大的威脅嗎?


深藍防務


巴雷特是反器材狙擊步槍,這把槍打起來觀看特別的好看,以前上學的時候玩CF甩狙覺得特別的神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可以盲狙和甩狙就真的神了,遊戲和現在的差距還是特別大的,就像非常火爆的時候,三級頭盔可以擋住98k,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只要在有效射程,分分鐘就是爆頭。

巴雷特可以對飛行中的武直造成威脅嗎?答案是有威脅,但是威脅性不大,但是如果是抗日神劇的話,都不用巴雷特,用手榴彈和衝鋒槍就可以打下飛機了,就是為了現實主角光環,沒有什麼不可能,而如果是印度的電影的話,可能就是一槍打下,就像打鳥一樣的容易。

首先從槍來說,槍的射程畢竟是有限的,而目標還是移動的,對於一個快速移動的人,巴雷特對於鎖定目標就有很大的難度,再加上武直會飛行的速度和飛行的高度,狙擊手很難瞄準飛機,就算瞄準了,也很難打中目標,很多時候就是射擊到一小半,子彈就開始做快速自由落體了。



對於飛機來說,飛機的防彈就不錯,而巴雷特的子彈就算打中也不會有什麼影響,而我們看到在飛機飛過的時候,一直開槍,也是為了干擾一下,作用不大,就像一個起飛要扣籃的,你在籃底下嚇他一樣,沒啥作用。


巴雷特如果面對是低空的武直的話,在射程範圍之內,而且飛機的飛行速度比較低,狙擊手可以對周圍環境的計算,溼度、風度的計算,還會自己校正下,那麼就可以對它進行威脅,但是這些的機會是非常少的,能打中的也是盲狙。


遠程角度


大家好,原創作者兵器知識譜前來解答。原本作者並沒有收到解答這個問題的邀請,但是看到這麼有趣的問題以及同領域作者們有趣的回答,作者竟感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情不自禁地不請自來。首先題主問的是“巴雷特能否對飛行狀態下的武裝直升機造成威脅”,而不是“能否擊落武裝直升機”,說明題主在能否擊落這一問題上心中早已有數,只是仍然糾結於威力如此巨大的巴雷特究竟能否對付空中目標這一困擾,故而有此一問。這說明題主本身就是一個行家,特意借這個問題來拋磚引玉,從而發起反器材狙擊步槍在反直升機作戰中的運用問題展開討論。下面我們就以“威脅”為中心來探討關於反器材狙擊步槍在反直升機作戰中的運用的話題。下圖為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側面特寫,巴雷特被影視劇過於神化了,以至於有太多的人希望能它來對付空中飛行的飛機。

威脅既能以獨立的形式存在,也能以是相對的形式存在

我們通常所說的“威脅”是指一方遭受到另一方的威逼脅迫或使用威力使另一方服從。比如說在遭遇搶劫時,持械的歹徒就對搶劫對象產生了人身安全威脅,這樣的威脅屬於以獨立形式存在的的單方面威脅;如果此時警察趕來並與歹徒發生持械對峙,那麼警察與歹徒就成為彼此的威脅,這樣的威脅屬於相對形式存在的威脅。另外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倘若搶劫案發現場民眾中存在一個或數個已經產生跟歹徒搏鬥的人,那麼這些蟄伏於人群中的勇者便成為歹徒的潛在威脅。戰場也是如此,如果一方的武裝直升機在飛行過程遭到裝備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另一方士兵的攻擊,不管攻擊方式是否湊效,這個士兵便成為威脅到武裝直升機安全的目標,如果武裝直升機調頭回來對付這個目標,交戰的雙方便成為彼此的威脅;如果武裝直升機置之不理,相對於武裝直升機而言,這個裝備巴雷特的目標便是獨立存在的威脅;假設戰場上同時存在著雙方的武裝直升機以及裝備巴雷特的狙擊手,但是雙方的攻擊目標都不針對彼此,那麼相對於武裝直升機而言,巴雷特士兵便是潛在的威脅,反之相對於巴雷特士兵而言武裝直升機也是他的潛在威脅,因為雙方都就具備相互攻擊並給彼此造成傷害的能力,區別只在於給彼此造成傷害的程度。下圖為正在使用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進行實彈射擊的英軍士兵。

使用反器材狙擊步槍攻擊飛行中的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十分被動的防空作戰方法

相信讀者朋友們都知道,想要掌握戰爭主動權的先決條件就是奪取制空權,因為空對地打擊是一種不對稱的壓倒性優勢的體現,而地對空打擊則是一種十分被動的劣勢抗衡,尤其是在沒有防空導彈或者防空炮的情況下這種劣勢顯得更加突出。使用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攻擊飛行中的武裝直升機便是其中一種劣勢抗衡的體現。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空重14千克,也就是28斤,在攻擊地面目標時有槍身上的兩腳架支撐重量,而對空射擊時則必須將槍身抬起以一定的仰角來瞄準目標,而飛行中的武裝直升機屬於高速移動的物體,雖然移動速度不會超過480公里/小時,但是對於人類的肉眼而言,以這樣“低速”移動的物體也是轉瞬即逝,近距離內出現在巴雷特6倍鏡裡的時間不會超過10秒,即便超過10秒,持槍的雙手也很難在這個時間內保持穩定姿勢,畢竟14千克對於人的雙手而言實在太重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試一試自己的雙手能捧著14千克的物體保持多長時間。而且武裝直升機在機身重要部位安裝有防護裝甲,具備抵禦12.7毫米槍彈的能力,所以說裝備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士兵可以對武裝直升機造成威脅,但是不足以達到防空的目的,就好比持刀搶劫的匪徒能夠對警察的人身安全產生威脅,但是不足以對裝備槍械和防彈衣的警察造成傷害一樣。下圖為克羅地亞研發的20毫米反器材狙擊步槍(炮),威力遠比巴雷特大得多,但是它仍然只專注於射擊停在地面上的武裝直升機,基本放棄了做對空射擊這樣的無用功。

反器材狙擊步槍只有在武裝直升機特定的飛行姿態中對其造成威脅,在非特定的飛行姿態中只產生潛在威脅

武裝直升機常見的飛行姿態有:高空巡航、中空巡航、低空巡航、低空低速搜索或攻擊、低空盤旋搜索或攻擊、低空高速搜索或攻擊、低空懸停搜索或攻擊以及低空機動躲避或攻擊、起飛或降落等,其中的高空巡航(6000米到4000米)和中空巡航(4000米到2000米)狀態下的武裝直升機就連便攜式防空導彈都夠不著,因此有效射程為1000米的巴雷特不對其過程任何形式的威脅;而低空高速搜索或攻擊以及低空機動躲避或攻擊姿態的武裝直升機通常是發生在雙方之間的空戰,只有在空中相互追逐或者躲避對方發射的導彈時才會做出機動動作,在這個狀態下直升機以不規則的姿態和線路飛行,地面上的人是無法瞄準的,所以巴雷特對這種飛行姿態下武裝直升機也夠不成威脅;只有在低空巡航、低空低速搜索或攻擊、低空盤旋搜索或攻擊、低空高速搜索或攻擊、低空懸停搜索或攻擊、起飛或降落這六種飛行姿態下,巴雷特才具備對武裝直升機構成威脅的條件,而且前提是正在做這些飛行姿態的武裝直升機要在巴雷特的有效射程內。下圖為正在起飛昇空的直-19E偵查武裝直升機,這個姿態下的武裝直升機是最脆弱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可以對其造成巨大威脅。

假設巴雷特狙擊手是一個久經戰場考驗的優秀士兵、碰巧預設陣地構築在正確的位置、碰巧武裝直升機也在巴雷特的有效射程內、碰巧武裝直升機還在做著上述的六種飛行姿態之一、碰巧此時天氣狀況良好,視野既好又無風、碰巧計劃中的撤退或隱蔽路線都暢通無阻,當滿足了以上全部條件以後狙擊手就可以嘗試攻擊武裝直升機了,由於武裝直升機的機身重要部位都安裝了防彈裝甲,比如駕駛艙、發動機艙、油槽,因此狙擊手只能瞄準它的主旋翼絞盤、起落架以及尾翼風扇等相對脆弱的部位射擊,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是栓動單發射擊的槍械,只有最多2~3次的射擊機會。射擊完2~3發子彈後不論是否擊傷或擊毀它都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逃離現場,否則被攻擊的武裝直升機或其同伴反應過來開始反擊時,狙擊手就萬劫不復了,畢竟雙腿時跑不過翅膀的,而且不要試圖就地隱蔽,因為武裝直升機的光電探頭可以在紅外模式下每秒搜索200平方米的地面,一旦被鎖定,後果必將是遭到30~35毫米大口徑機炮炮彈或者火箭彈的無情覆蓋。所以我們的結論是裝備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士兵無論在武裝直升機任何飛行姿態下都不要輕舉妄動,靜靜地做一個“潛在威脅者”挺好的。倘若發生在“魚死網破”的 相互對峙環境下,那就只能硬著頭皮拿巴雷特攻擊了,反正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萬一人品爆發,真的能像鮑勃李.斯瓦格那樣一槍命中武直的尾翼風扇,那活命的希望就大大提高了。下圖為電影《生死狙擊》中使用巴雷特三槍擊落武裝直升機(民用機改裝)的傳奇狙擊手鮑勃李.斯瓦格。


兵器知識譜




派拉蒙公司的大片《生死狙擊》開頭橋段,馬克.沃克伯格飾演的男主角,在非洲某國邊境執行任務時被發現…在戰友被打死後就是使用“巴雷特M82”反器材武器擊落了追殺他們的武裝直升機,雖然是由民用直升機改裝的。

“巴雷特M82”型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理論上是可以擊落飛行當中的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但是在實際應用當中是非常難以做到的,主要原因就是直升機是在較高速飛行,正常狀態下時速200公里的目標,即便是狙擊手這樣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也很難擊中!而且現代軍用直升機重要位置都或多或少的安裝了裝甲防護,這種防護水平就是要抗擊12.7毫米以上口徑子彈或者小口徑炮彈打擊的。


“巴雷特M82”大口徑反器材武器,可以在1200米內精確的命中靜止和車輛等慢速運動的目標,通常情況下,執行狙擊任務小組要配置一名“觀察手”,就是拿著觀察器材給“狙擊手”指引目標的精確座標,需要計數子彈的飛行彈道和運動目標的提前量,僅靠“狙擊手”一個人既要進行狙殺又要進行各種運算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生死狙擊》當中,馬克就配置了一名“觀察手”。

但是“巴雷特反器材武器”要是打擊速度較快的目標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它雖然子彈初速超過了1000米,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飛行後會出現衰減,對直升機這樣的相對高速的運動目標“提前量”的計算是較為複雜,如果直升機在1000米外飛行那麼子彈就需要飛行1.2~1.5秒鐘才能擊中,在這個時間內10多米長度的直升機可能會有較大範圍的運動距離…子彈要想擊中基本來說是要靠運氣了!
侵阿蘇軍是米-8直升機被阿富汗游擊隊擊落。

歷史上12.7毫米子彈擊落直升機的戰例是有的,並且擊落的數量還不少!由於地形地貌過於複雜,“侵阿蘇軍”借鑑了“侵越美軍”的直升機蛙跳戰術,也在阿富汗山區大量使用直升機,並且運輸直升機也安裝了多個57毫米火箭發射巢和艙門機槍,發現阿富汗游擊隊之後也會施以猛烈攻擊!其威脅性甚至要比米24專業武裝直升機還要大,為此阿富汗游擊隊也採用了一些針對性的戰法。
這些戰法當中最有效的就是“三角重機槍”

陣地佈設法,也就是在狹長的山谷內燃起數堆篝火,吸引蘇軍直升機查看,甚至派出一小隊的游擊隊將直升機引進山谷內,狹長山谷造成了直升機速度減慢和機動不便!這個時候游擊隊的多挺大口徑重機槍“以上勢下”對直升機發動機艙、尾梁、旋翼…等脆弱部分進行猛烈射擊!直至將直升機擊落,而直升機由於機動能力受地形限制(搞不好會撞上兩側山谷)被擊落的可能性大增!


不但米-8被擊落,米-24也沒能倖免!圖片上來看可能是
被集中打擊在了尾梁位置,造成了尾梁折斷而墜毀。
阿富汗游擊隊普遍使用的蘇制“德什卡”

重機槍,在500米處可以5~8毫米厚的鋼板,打擊武裝直升機的薄弱位置應該可以擊落的。

總之,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步槍子彈威力夠用,但是它由於屬於栓動步槍,射速非常慢!而直升機相對較快的運動速度,則需要更快速的射速密集的大口徑子彈才能擊落,一發一發的斷續射擊要想將它擊落的可能性極低!


皇家橡樹1972


說的是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吧,型號反正也不是重點大家都有譜就不贅述了。這類武器如果單看彈丸數據,的確能夠對武裝直升機構成威脅,飛行中的直升機無疑更容易受到危險的損傷。反器材狙擊槍按照一貫的說法,是可以攻擊低空直升機的。

武裝直升機普遍帶有裝甲保護,一般20mm以下的武器很難對其造成大的傷害。反器材狙擊槍12.7mm口徑顯然還未夠班。巴雷特系列採用的是勃朗寧.50BMG彈,口徑12.7x99mm,藥瓶粗大得如同機關炮,與M2HB重機槍使用的是同一款。它可以輕易射穿武直的薄弱區,卻無法破壞關鍵部位的裝甲板,對聚碳酸酯的駕駛艙罩也破壞有限。

所以,僅靠單發的反器材槍彈很難有效殺傷武裝直升機,對方的防禦標準是防空導彈的破片傷害以及地面高射機槍、高射炮的射擊,反器材狙擊槍雖然厲害,想破開武裝直升機的防禦很難。也許連續的有效攢射能夠有幾率擊傷武直,或者迫使駕駛員改變戰術行為,但歸根結底巴雷特這種半自動武器打武裝直升機還是火力太弱。

航速和座標空間也是大問題。武裝直升機的飛行速度並不慢,阿帕奇巡航速度265-300公里/小時,雌鹿250公里/小時,卡52巡航速度310公里/小時。在一定距離外,讓狙擊手瞄準這樣速度的目標很不現實,反正這樣的提前量老王是不知道歸零後如何算起的。再說直升機可不比平地上慢吞吞的人和車輛,它們的機動完全是立體的,屁股一扭整個三個座標全變了,哪有那麼好打?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射程。大多數反器材步槍對付直升機的戰術都是迫不得已,且範定了只能攻擊“低空懸停目標”,像M82A1這類反器材武器有效射程有限,而且即便是超優秀的狙擊手,也很難射擊到1公里外的移動目標。

武裝直升機可以輕易攻擊幾公里以外的對手,比如“阿帕奇”直升機上的

M230機炮,這門炮的30×173 mm彈藥與A-10攻擊機的GAU-8是一樣的。有效射程超過3000米,散佈小於1密位,1000米的距離上通過密度和麵殺傷足以讓狙擊手被撕成抹布。

何況機炮只是武直上最沒有效率的武器,如果使用了火箭彈或導彈,500-8000米內狙擊手別指望拿反器材槍對抗。近了會被直升機火力狂虐,遠了只能打空氣。遍佈對地傳感器的武直賊精賊精的,稍不注意很遠就會被發現。

以雌鹿直升機最慣用的UV-32-57火箭發射器為例,這東西打的就是S-5火箭彈,戰鬥部接近1.4公斤,飛行速度2馬赫,可撞炸亦可近炸,最大射程5000米,一個火箭巢能帶32枚,4個就是128枚,裝藥量與100mm榴彈炮差不多,如果全力開火,瞬時火力頂得上兩個炮團,收屍都沒地撿。

而且火箭彈的飛行也不像電視中那種毫無效率冒著白煙的“咻咻咻”,真實的火箭彈飛行速度2-2.5馬赫甚至更高,與一把AK-47的子彈速度差不多,每秒飛行速度差不多700米,2公里外的火箭彈襲擊眨兩下眼就能飛到頭頂,狙擊手拿反器材槍在這個時間頂多打出兩槍,概率還是靠蒙的。

所以,反器材槍只是在性能上構成理論上的打擊能力,卻很難在現實中真的威脅到武裝直升機。射程不夠、打擊能力有限、彈藥威力不足、火力也差了老遠,狙擊手的這種攻擊反而很容易遭致武裝直升機的警惕和報復,人家收拾一把反器材武器也就順手的事。


王司徒軍武百科


巴雷特用的是M-2重機槍的12.7×99毫米的大威力彈藥,在200米的距離內可以擊穿15毫米厚的鉻鎳鋼板,本身就具備穿甲能力。所以巴雷特肯定會低空飛行的組裝直升機構成威脅,不過就巴雷特的那個射速,這種威脅可以忽略不計,除非是直升機在空中懸停,在空中站著不動讓你打,並且是打飛機旋翼的槳轂連接部或者尾旋翼,而且還得一槍命中,不然以直升機的速度誰也打不中,如果打不中那就不存在什麼威脅了。


如果是發現對方狙擊手直接拿炮轟,這時狙擊手的生存率估計比自己打中直升機的幾率還低

防空,除了導彈能點對點精確打擊以外,用炮彈防空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彈藥,在天空中形成一張彈幕網,用“網”才能抓住飛機,想靠一發子彈幹掉一架飛機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武裝直升機呢,武裝直升機本來就是要去幹舔地的活,所以皮糙肉厚的,哪怕是一枚導彈近炸只要是不損壞重要部位都沒事,至於說打座艙裡的飛行員基本不用考慮,因為你能想到打飛行員人家設計人員也能想得到,所以座艙的玻璃肯定是上好的防彈玻璃,哪怕是近距離射擊都不一定能穿。



所以綜上所述,巴雷特基本對飛行中的武裝直升機沒有威脅。打飛機還是得老老實實用防空導彈,像電視劇中用步槍打下飛機的概率實在是比中彩票的幾率還低,為了吸引眼球電視藝術表現可能會表現得有點誇張,但步槍打下飛機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過。像巴雷特這種反輕裝甲目標的武器還是對付地面目標實用,12.7毫米以上的槍械的威力可以拆牆,打中磚瓦結構直接碎完。不過現在全球最遠離的狙殺槍械就是用12.7毫米的狙擊槍打出來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理論上可以

首先巴雷特不是一把槍,只是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可以指巴雷特這個公司,也可以指巴雷特朗尼,也可以指巴雷特的25mm狙(liu)擊(dan)槍(pao)xm109,代號佩勞德Payload。

xm109使用25*59bmm彈藥,彈匣容量5發,魔改m82a1,在毛子的ags17自動榴彈推出後,巴雷特公司也想整一個,但苦於沒有彈藥,後來老美提出的ocsw計劃給巴雷特帶來了25*59bmm彈藥,巴雷特也按需求將m82a1改成了xm109。

ocsw計劃目標裡就有“停放的飛行物”,而停放武直自然符合這個標準,而飛行中的武直,命中只能靠信仰,靠緣分,或者讓戰地玩家來了。

當然了,這種怪物只提供給軍方,民用是不可能的,別說售槍網站了,連官網都沒這把槍。


Renai55ance


對巴雷特打擊武裝直升機不要太寄予厚望,巴雷特在戰場上並沒有對武裝直升機取得過像樣的戰果。巴雷特是一種可以精確射擊的大口徑反器材步槍,當然是可以打擊武裝直升機的,只不過戰果很少,估計比RPG火箭筒擊落的直升機還要少,主要原因是大口徑狙擊步槍的裝備數量較少。

巴雷特大量裝備美軍以及盟國的時間是在90年代以後,1990年,美軍開始全面裝備M82A1大口徑狙擊步槍,隨後在海灣戰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大口徑狙擊步槍也引起了各國軍隊的重視,在世界輕武器領域掀起了一場持久的大口徑狙擊步槍開發熱潮。在這之前,大口徑狙擊步槍只是在阿富汗得到過秘密應用。

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了一個秘密辦公室,專門發展適合游擊戰和小規模戰鬥使用的新式武器。由於美國有大批武器射擊愛好者,特別是很多都曾在軍隊服役過,中情局尋找新式游擊戰武器的消息在他們內部消息網傳開以後,各色武器發明家紛紛上門,提供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新型輕武器,例如改進型的巴雷特,榴彈發射器和新型地雷。

為了支援阿富汗游擊隊的戰鬥,美國人想了很多打擊蘇聯武裝直升機的戰術,包括為游擊隊配備英國吹管,美國紅眼睛和毒刺等西方的單兵肩扛式防空導彈,讓這些導彈埋伏在蘇聯機場附近,伏擊起降中呆頭呆腦的戰機,蘇聯空軍被迫發明了阿富汗式的垂直俯衝降落法。

在野戰的戰場對抗上,阿富汗游擊隊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游擊隊經常將中國造的54式12.7毫米高射機槍架在山頂上,居高臨下打擊在山谷裡低飛的蘇聯直升機。不過大口徑機槍還是太重了,例如54式12.7毫米高射機槍的戰鬥全重(帶彈箱)高達110公斤。機動性很差,於是美國專門為阿富汗戰場研製了M-82A2型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步槍,這支大狙採用肩扛式的無託設計,提供給阿富汗游擊隊,該槍可發射初速1100米/秒的鎢芯脫殼穿甲彈,用來打擊蘇軍的武裝直升機。

這種脫殼彈是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機槍穿甲彈,1975年由美國太平洋技術公司首先發明,是一種次口徑旋轉穩定穿甲彈,是在一公里距離上能打穿45度角傾斜的15毫米厚裝甲鋼板,這相當於蘇聯BMP1/2步兵戰車的前裝甲,這個穿甲能力,可以輕鬆打穿蘇聯米-24武裝直升機的裝甲。

此外,美國和歐洲國家在80年代還發展了12.5毫米的穿甲爆炸燃燒彈。這種多用途彈是一種高效能槍彈,集穿甲、爆炸殺傷和燃燒於一體。初速900米/秒,主要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飛機直升機,侵入目標後可殺傷人員和破壞裝備器材。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機槍彈。

有了輕便的巴雷特大狙,又有了高性能槍彈,就可以比較方便的打擊武裝直升機,只是武裝直升機的飛行速度都在200多米/秒以上,而巴雷特大狙的子彈初速大約900米~1100米/秒,打擊一公里航路捷徑的快速飛行的武裝直升機,子彈要飛行1秒鐘以上,射手要穩定瞄準,還要估算提前量。命中率會很低下。所以,在實戰中,巴雷特只適合在三四百米距離內打擊武裝直升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