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夫妻没有经过恋爱就结婚,却比现在自由恋爱结婚的夫妻离婚率低?为什么?

平安92200


原因比较多,我觉得首要原因就是那时候的人活的有信仰、有精气神。那时候的人们,物质比较匮乏,但精神比较富有,不像如今男女们,嘴巴里除了钱就是钱,唯金钱是问,是否有钱,成了男人们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成了女人嫁人的硬性指标,说白了,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那时候重视的是精神世界,如今,重视的是物质世界。精神,如同人的灵魂,有精神,人才有精气神,如果没有精神追求,没有了信仰,我们就是行尸走肉,只剩下躯体,如今,我们多少人又如何不是这样的呢?


第二个:注重感情而轻物质。那时候,结婚没有彩礼、没有房子车子存款,如今,我们结婚,这些是必须的,那时候,只要两个人看中了,哪怕就是一桌子,领证结婚,几个关系好的,亲朋好友吃个饭,就算是结婚了,如今呢,不仅各种要求,还大搞排场。那时候,比较注重两个人的感情,如今,我们看重的是钱,感情好不好,是次要的。

那时候,重感情轻物质,看中一个人的人品和三观,如今,看中人的金钱和物质,看中对方的收入和工作,以及存款房子等。


择偶观、婚姻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变化,是导致如今离婚率高,那时候离婚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那时候女人不爱慕虚荣。那时候,女人活的简单,精神世界比较纯净,如今,女人们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看不懂,越来越爱慕虚荣,可能是跟如今整个大环境有关吧,所以,很多人挺俞敏洪的话。

第四、那时候女人思想相对保守。那时候的婚姻,即便两个人天天吵架或者打架,也不会随意离婚,说白了,依然是女性不够开放,思想没有解放,觉得离婚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愿意去离,谁离婚了,就会被人嘲笑、看不起,就会被人指指点点,如今,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思想更加的开明,开放,一言不合,就离婚,特别是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女性地位提高了,思想更加的独立,尤其是女性积极出来工作,甚至收入比男人还高,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解放了思想,因此,只要觉得不合适,再不像过去女性那么将就婚姻,勉强过日子,这年头,谁离开谁,还活不了呢?



第五、对婚姻忠诚度有所差别。过去女性,相对来说,对婚姻、家庭、孩子的忠诚度比较高,家庭观念比较强,如今,受各种外界的诱惑太多,不仅让女性爱慕虚荣,也让男性面对很多诱惑,特别是等你有钱后,女孩子们就来黏你,挑逗你、诱惑你,有几个男人能过美人关呢?

第六、饱暖思淫欲。说白了,过去,穷的丁当响,大家都在为温饱问题发愁,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外遇、出轨等,也没有这个金钱,如今就不一样了,有钱了,饱暖思淫欲,加上一些人自控能力比较差,就容易出现出轨、外遇等。



第七、如今人们包的容性不如以前。以前,夫妻包容性会比较强,如今的夫妻,一点小事,就大吵大叫,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动不动就离婚,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直接离婚,把婚姻当儿戏,过去,觉得婚姻是圣神的,如今,觉得婚姻是随意的。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六七十年代的夫妻没有经过恋爱就结婚,却比现在自由恋爱结婚的夫妻离婚率低,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思想禁锢比较多。


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的计划经济时期,一切以政治挂帅。那个时候,男女谈恋爱,首先要求政治清白,也就是家庭成分要好。

那个时候我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问:你们说说,你们是什么成分?

第一个被问到的是一个傻乎乎的男生,外号“老母猴”,他愣了一下说,我们家是猪圈盛粪。

大家哄地笑开了。其实他说的没错,家里的粪都在猪圈里。

到我这里,我说我们家是中农。我爷是中农,我爸是学生,但我们填表都填中农。

那个时候如果是地主成分,很难找到老婆。

我还记得我老叔结婚时候的场面。身边亲戚好友送的脸盆、镜子等,家里给了两床被子,两个人把行李搬到一起就结婚了。但两人的结婚是经过组织批准的。记得镜子上写的红字是某某同志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之类的话。


我老叔是大专毕业,在县政府机关工作。老婶卫校中专毕业,在县医院当护士。他们结婚后生了两个男孩,是我的表弟。

他们属于自由恋爱结婚,感情非常好,现在快八十岁了。

那个时代的人,结婚的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要这么多彩礼,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房子和车子。那个时候主要考虑两个人的家庭成分别太高,工作表现怎么样。都是亲戚朋友介绍,经过组织批准,结婚以后即使两个人的三观不同,也要忍耐和包容,根本就没有离婚的概念,所以离婚率很低。


现在离婚率高,也说明人们越来越开放,不再忍耐和包容,不合适就离婚,说明人们不再为别人活着。

有人说,婚姻合适不合适,就像穿鞋一样,脚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现在不合适就离婚,再换一双鞋。避免脚都磨肿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说鞋子很舒服。

“老母猴”一直在企业当工人,收入很低,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非常开心。但后来因为生活拮据,老婆实在受不了提出离婚。离婚后“老母猴”既当爹又当妈,把两个孩子拉扯大,现在都已结婚,他至今仍然单身,都是没钱惹的祸。


子龙威武煮酒谈史


我外婆是四五十年代。听过外婆说她跟外公结婚的事。她说那个年代都是别人介绍的,双方都没有见过面,就要点头答应的,然后就在一起。对方长成怎样,性格是怎样都不知道,只要到了结婚年龄就会有人帮忙介绍,不管你愿不愿意。

从外婆口中得知,外婆有点嫌弃外公,总是骂外公。不过,外公是属于不吭声的人,可能那个时候,有人嫁给你,是一件很荣幸的事。家里穷嘛!

就算吵架吵到巷里巷外的人都知道,性格不合,也没有想过分开的意思。因为,那个年代的思想是属于封闭的,不如说,封建落后的思想让他们在那个时候,都不敢做出‘离婚’的事来。除了面子之外,就是,不好待下去,生的孩子也很多,不好养活。可以说是贫穷的时代。

也听说个有点年纪的阿姨说过,就算在八十年代自由谈恋爱,都是偷偷摸摸的,不敢张扬出去的。更不要说‘离婚’,根本就没有面子活下去。现在很多的老夫老妻都是七八十年结婚的,不管日子过得怎样,也要一直过下去,都已经生活那么多年了,一切都习惯了。

现在的离婚高,是现在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不想以前的思想那么封建传统,就算多累多苦,想都不敢想“离婚”,更不要说“离婚”。现在的社会不一样,男女平等,只要一点事,都会闹“离婚”,也不用担心面子的问题。

时代不一样,根本就不可能做对比的,只要往前进,没有往后退。


微笑行动397


我和老伴八二年结婚。我和她家相距千里,婚前只见三次面。说实在话,真没感情基础。结婚原因很会简单,我是年龄大了,总要找个人成家。她的目的只一个,逃离偏避落后的穷山沟。婚后甜密幸福感可想而知。好在那时的人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从一而终的契约精神,正是这些维持了我们感情不足的初期婚姻。记得她怀孕时我们很穷,端午节买了斤肉,我不吃,你怀孕了你吃吧,她也不吃,你每天工作那么累你吃吧,最后放坏了不得不喂狗。正我们各自记住自己的责任为对方着想,才使我们感情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的变好,好到我们分别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谁也离不开谁。


逸泉212


怎么说呢,就普遍现象而言,说句实话,请别喷,也别见怪,那时的姑娘和现在的正好倒过来,就是和你结婚你们都是第一个,我看过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和电视剧,说找对象女的是伤透的,男的是玩够的,而且沒有经历的还不好,这就是观念的转变,在我们订婚的70年代初,女的如果和别人搞过对象之后,或者订过婚再分手的,一般都不在多数男人的考虑范围之内,认为有瑕疵,那时对男女的作风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你如果不检点,会被人瞧不起,人们都远离你,基本是一眼定终身,媒人介绍,两人一相看,相中了,几个月结婚了,虽然生活当中免不了吵架,各种矛盾,但离婚的大少了,现在不同了,社会进步了,生活优越了,人们逐渐的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想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其实人牲就是随风,上行下效,你做他也做,如今离婚律高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欲望也随之增高,用农民话比喻,无论男女都有想法,就象种子温度和湿度合适就会发芽,以前女人出轨说行为不端,而今怨男人没能力,在狗面前放两种食物,它都挑好的吃,何况人乎,男人找小三小四成了成功男人们象征,人们谈起某某有年轻情人都羡慕不已,一副心驰神往的嘴脸。久而久之,人们对家庭的责任逐渐淡漠,去追求自想要的东西,从而家庭分裂越来赿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生不逢时566


虽然在旧时代和解放初期五六七十年代离婚少的原因,是受道德的约束形成的,女方嫁给男方要经过以下步骤,女方到男方看旦,也就是体察男方家庭好丑和男方人品,看旦成功后,男方准备彩礼到女方确定男女双方是未婚伴侣。也就是叫定婚。决定了订婚后男女双方不得反悔,在经过一年后维准,维准男方又要准备彩礼和女方的外婆姑姑叔伯的五品调乐礼品,也就是让女方的亲人认识男方更加确定了这桩婚事。在过半年或一年送日子,男方又准备彩礼到女方去,这次也就是确定结婚日期摆酒席了,日子是经过男女双方父母确定儿女适合的日子决定结婚日,到了结婚日还要男方准备一部分彩礼到女方去的,但女方父母也打发嫁装被子多床箱子柜子书桌总之全付嫁装到男方去,其实女方算来也没有要什么彩礼。所以,经过这些事情如里离婚女方父母是不容许自己的女儿离婚的,说什么女人离婚嫁第二个男人是不光荣的,被别人说三道四,也被世人睢不起,所以哪时候的人好多男人打老婆,再怎么打都不离婚,实在在男方日子难过了就自缢寻短路,吊脖子,投河,吃农药等等!


君正190


那个年代物质比较匮乏,结婚的目的就是为生儿育女,繁殖后代,搭伙过日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共存依赖关系,生活中出现问题都是相互隐忍,很少离婚,有些人一旦离婚了,即无法独立生存下来,即使对方有再大的错,也不会选择离婚,所以那个年代的家庭比较稳定。

时光已经转到21世纪初,物质生活获得空前的满足,而精神需求却异常匮乏,从而导致离婚一路攀升,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一张图,导致离婚的主要理由。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在离婚的主要理由是家庭琐事,分居和感情基础薄弱,家庭暴力占前四名,涉及经济原因却很少,由此可见离婚的原因更多的缘故是内在的原因。

夫妻之间思想意识发生根本转变。

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够弥补日益缺乏的精神需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夫妻之间为了温饱肚子无暇精神方面的要求,但是一旦温饱解决了之后就会提出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精神需求的变化同样会反映在夫妻之间对对方要求的变化。女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在增强,不再依赖于男方生存,这就会对男方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女性的这一变化对于许多男性来说做始料不及的。许多男性的思想状态还沉浸于他们的父辈和爷爷辈,他们更希望妻子像父辈和爷爷那一代一样,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对男人以依附的形式而存在。在那个年代女性缺乏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其生存方式和思想状态完全被男方所控制,所以离婚都是她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的女性思想意识已经崛起,不再满足于依附男性而存在,更多的情况下追求两性的平等。在许多的女人看来,男人可以做的事情,女人同样也可以做。特别是许多女人认为,既然男人可以在外面寻找婚外情,那么女人同样也可以; 男人回到家里,什么事都不愿意干,只想着玩游戏,看电视,那么女人为什么要困在家里操持家务呢?男人什么都不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女人什么都不做就被认为好吃懒做,这对于许多女人来说是非常的不公平的。

而剩女的存在就是现代女性觉醒的一大标志。她们通常比较优秀,经济独立性比较强,处理问题能力也比较厉害。而许多男人不愿意娶剩女就在于他们把控不了这些优秀的女性。太过于优秀以至于她们不愿意依附于男人,这也是许多男人不愿意接受的。

男女思想意识的根本转变冲击着原始的婚姻观和恋爱观,从而导致现在离婚率一路攀升。

现在选择面更宽更广

以前网络资讯不够发达,人人之间传递消息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即使通过电视获得的信息也极其有限,从而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人物的了解也非常的匮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经济发展日益深化,绝大部分的人即使不走出家门也可以了解外面更宽阔的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事情和人了解的更多,就有了比较,有比较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很多人说父辈爷辈的婚姻是自由恋爱,比较简单,其实不尽然。在现代社会最不济也要通过相亲,男女之间见面,然后再谈一段时间,再结婚。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是见过一次或者两次面,连初步的了解都没有,然后结合在一起。很多女性除了周围的人之外没有任何的对比,对于她们来说无从选择。

如果连结婚都没得选择的话何来的离婚?现实的困境让上一辈人的婚姻无从选择,夫妻之间只能将过着日子,幸福还是不幸福,只能从周围的人之间进行对比。而现在社会可以通过更广阔的方位来对比,从而了解到自己幸福还是不幸福。

现在人自我思想意识比以前更强烈,如果再加上选择面更广,他们就很容易想着怎么去破除现在的婚姻状态,也就是说,既然现在过得不好为何不重新来过呢?

广阔的选择面,让更多的男性和女性在结婚之前会不停的选择,即使在结婚之后,这种现象也没有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很多人不局限于婚姻的这种状态,渴望冲出婚姻的围城,从外面寻找更好的幸福,这就导致现在的离婚越来越多。

婚姻观和爱情观发生的变化

在传统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中,崇尚女性从一而终,男人养家糊口,但是随着夫妻思想意识的变化,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选择范围的扩大,传统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爱情的认知和家庭的操守已经和以前完全不同。

这个巨大的变化导致婚外情暴露在阳光之下。许多男人在外面找小三,找情人以嫖赌为荣,有人还甚至认为不嫖不赌就是一节藕,婚姻观和价值观的颠覆,并没有给男人带来许多的喜悦,他们的妻子也深受其害。许多婚姻中的女人不再满足于家庭的枯燥生活,追逐金钱,追逐婚外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坍塌的价值观,让妻子和丈夫深受其害。许多男人在Wan别人老婆的同时自己老婆也在被别人Wan。许多女人在外面找别人老公wan耍的时候,自己老公也在被别的女人Wan耍,由此可见当雪山崩塌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男人抱怨女人不守妇道不爱家庭的时候,作为男人何尝不反思一下自己往日的行为呢?当女人抱怨男人不顾家,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时候,女人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对物质要求太过于庸俗呢?

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一味地索取从来不是爱的真谛。只有相亲相爱的夫妻,互为对方付出的情侣,才可以获得梦想厮守的爱情和婚姻。

总而言之,我们既不需要羡慕父辈爷爷辈那种压抑人性的婚姻,也不需要现在这种追逐名利的婚姻,我们崇尚的是包容和爱的婚姻,这才是我们一生所致力追求的目标。


笑看三国风云


六七十年代夫妻没有经过恋爱就结婚,却比现在自由恋爱结婚的夫妻离婚率低,这个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们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六七十年代那会儿都处于温饱线上。

日子过得特别苦,结婚也特别的难,那会儿难的不是彩礼,而是婚后的生活。

因为大家都一贫如洗,所以心里对物质要求很低,吃饱穿暖就好了。

因为大家都在为吃饱肚子而忙活,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像现在一样,看看无聊的泡沫剧,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情爱爱。

你要说那个年代的夫妻,究竟有多幸福,这倒是未必。

那会儿大家都比较保守,传统,甚至是有一些迂腐,顽固。

那时候的婚姻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是男人脑袋里有种观念,女人跟了自己,就得一辈子对她好,身上会有一种责任。

两个人性格不合,脾气不对,这些都不是问题,可以相互忍让迁就,反正只要不离婚什么都好说。

只要各方面不太过分,他们会把婚姻维持到最终,白头到老的那天。

说白了就是相依为命的过日子,可现在人不一样了,日子富裕了,自我时间多了,想法也多了。

都想着追求自我,前几年还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这还不是因为时代的变革吗?

所以,原因真的很多,不单单一方面,很难说清楚。


遇我得福


一,六七十年代,计划经济,人处于环境封闭状态男女交往少,圈子小。六七十年代人的思想比较封建,落后封闭,人都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工人的只能在工厂里,每天都要上班,农村的只能在生产队里每天都得上工挣工分粮。金钱少,交通不方便,而且人之间来往不自由,社会管理严格,没有你来我往,没有做生意,没有来去自由,没有随便想上班就上班,必须固定在一个生活模具里。要恋爱是很困难的。

二,人与之间思想单一,男女交往封闭,只靠人介绍结婚。认为离婚不光彩,被人唾弃。男女之间只能通过单位邻居亲戚之间介绍对象。要见面以后,大家觉得差不多就走到了一起。是先结婚后恋爱,慢慢培养感情。结婚了就就得安全呢,怕别人说离婚不好说,离婚就是作风不正派。以后找男人,找女人都很困难,所以当时人们做的离婚是最可耻的,是最没有面子,对被人看不起,受歧视的。家里老人和所有人都会劝和不劝散。如有家暴妇女也忍气吞声。当时的离婚像现在对同性恋歧视是一样的。

三,妇女地位低,没有独立经济,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抱着走。这是不能离婚的主要原因。

现在由于社会开放,妇女的经济地位提到提高,人们都有钱了,交通发达,网络发达,一张身份证,人们可以自由的来去。国家对人的自由限制放松了,人们可以从千远地远的跑去找情人,找网友。妇女不再禁锢在一个家庭里,也可以走向社会,和很多的男人发生关系。男人也可以和女人发生关系,而且越来越被视为正常。唉,工作压力大,但是有金钱,生活能力强。因此现在的家庭一不注意就离婚。


劉金子


六七十年代属于改革开放之前,那个时候的人思想相对保守,没有西方文化的味道,纯正的古老中国文化。尤其是在婚姻家庭的观念方面比较传统,女子普遍认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加之那个时代实行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人们每天都要按时上下班,一心想着大干快上,向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奔跑。个人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用在夫妻感情交流上,人人是同志,有个空闲时间还要开会,或者是要学习马列毛著。青年人为了学习雷锋争当无名英雄,甚至在利用夜晚时间偷做好人好事。到七十年代,青年人又忙于斗争,争当造反先锋,哪里有心思去琢磨个人情感啊什么之类的事呢?

另外,国家的倡导也是一个因素。虽然那个年代提倡婚姻自由,但真正有婚姻纠纷时,干部尽量调解和好,不到万不得己,不会准予离婚。

现在的年轻一代,受到西方自由文化的熏陶,开放程度高,利己主义丶金钱至上充斥心灵。受不得委屈,崇尚自由与享乐。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汉奸大肆乘虚散布和宣传资本主义的文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无形中腐蚀着国人的心灵。婚外情婚外恋增多,小三、情人不以为耻,道德防线的沦陷,使婚姻家庭的稳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当然,国人的文明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更敢于向不幸的婚姻说不。这两种正负因素的叠加,遭成当今离婚率蹭蹭上窜丶居高不下,因离婚产生的治案案件也层出不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