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小時候我們有許多小夥伴,大傢什麼也不用去考慮和擔心,整天在一塊玩耍,摔泥巴、疊麵包,彈玻璃珠等等,這些都讓自己特別開心,尤其是當嘴裡嚼著一塊泡泡糖,穿著父母為自己新買的膠鞋在小夥伴面前炫耀的時候都感覺這簡直是世上太過幸福的事,但偶爾也會因為玩具和小夥伴們發生爭搶,有時搶不過他們的時候總盼著自己快快長大,這樣就可以沒人敢隨便拿自己的東西,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可以毫無束縛地做許多年幼時不能做的事了。

後來發現,當我們越長大身邊那些曾經的夥伴們開始變少,能溝通的人也漸漸變少,圈子更是越來越小,人也時常越來越覺得孤獨。記得小學時我們學的一首柳宗元的古詩《江雪》內容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仍依稀記得這首詩旁邊那張大概闡述詩意的配圖,天地一片白,一人一孤船。但那時候只會背,即使是翻譯也只是照老師的描述理解其中的表面意思。

隨著年齡漸漸增大,經歷的增加,閱歷相對也越來越豐富。於是當自己重新再看到這首詩和成人們對它的解讀才知道,原來這看起來僅有的二十個字卻是所有唐詩宋詞作品裡書盡人生孤獨的最佳作品,沒有之一。據說柳宗元在寫這首作品之前剛剛經歷了“永貞革新”運動的失敗,皇帝被迫禪位,所有的改革派大臣均被迫害,而自己也被貶官到永州做司馬,因當時這裡還是蠻夷之地,柳宗元沒有住處只能寄居於一所破廟,加上這樣的惡劣環境導致母親病死,正因為在這樣的多重打擊和精神壓抑之下,他就常常歌詠山水風景藉以表達自己性格孤傲但政治上卻又欲不得志的心理,於是便有了這首千古佳作《江雪》。蒼茫大地上一片寂靜,遠處層層相疊的高山又是一片白雪皚皚,鳥無蹤影,人無身影,到處是一片絕跡,唯獨只有一位在大雪中不懼怕寒冷,穿著蓑衣又獨坐在船上釣魚的老翁。

作為倡導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儒學復興運動又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寫山水詩的最大特點在於經常以第三視角把客觀事物故意描寫幽僻,藉以表達主觀上自己的落寞和置一切世間萬物於身外的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獨有味道。一般來說五絕是詩中玲瓏短篇,多以平聲韻為主,易顯意境悠遠,比如李白的《靜夜思》,但這首《江雪》卻以仄聲韻,韻腳是絕、滅,雪都是入聲,而入聲最大特點就是發聲短促、剛勁有力卻又極易產生逼仄的效果。於是也想起了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加上此情此景更是突然想到了宋代陸淞在《瑞鶴仙 臉霞紅印枕》裡的那句“重省,殘燈朱幌,淡月紗窗,那時風景”,便有了七絕《訣別》這首作品,全詩押屑韻,仄聲韻腳分別為為咽、滅、別。


訣別(平水韻)


—夜,是孤獨者最至死不渝的陪伴!

—塞翁


一語離愁一江咽,

仄仄平平仄平仄,

兩家燈火與君滅。

仄平平仄仄平仄。

落霞殘夜三分天,

仄平平仄平平平,

四目相逢訴訣別。

仄仄平平仄仄仄。


註釋:咽,yè,即哽咽,仄聲韻。兩,數詞,表示零零散散的三、兩家。訣別即沒有結果的、永不相見的分別。第一句為敘述一片淒涼風景,不知所措地靜守,第二句如同找到了希望般的一點點星火,第三句明亮的部分更多,希望增加更多,第四句重新拉回現實,其實並不會有誰會回來,這殘留的光只是找了一個可傾訴的對象就只有自己。又是以一二三四這連續的數詞將全詩既是以邏輯更是以數字順序聯繫起來。

翻譯:傍晚的時候一個人站在江邊看著這眼前淒涼的風景,心裡滿是故人離別的痛苦,就連這微微波動的水面都好像是能感同身受一般,陪著自己在輕輕哽咽著。一眼望去,前方遠處還剩下零零散散的三兩戶人家的燈火沒有熄滅,也就這僅有的殘燈微火在陪伴著也照亮著自己心裡那一點點還沒有破滅的希望。於是又重新環顧四周這一切,即將落下的橘紅色晚霞、天邊還殘存的一點點淡藍和部分已經漆黑的夜色,這一切如同把整個天地分成了三部分,而不是整個漆黑一片,伸手看不見五指如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黑夜。此時又低頭看了一下腳下的江水,看著水裡倒映出自己輕微晃動著的身影,當自己緩緩移動到看見自己影子的眼睛,這四隻眼睛對視的時候卻只能藉此訴說著其實永遠不會再重逢的離別。

最後我突然有個疑問,《江雪》中的老翁難道真的只是為釣魚嗎?我覺得不是,他只是在堅守著自己那份孤獨、高傲和不屈的靈魂,而這,也正是柳宗元所一直追求的自己。而此刻站在江邊看著眼前這一切風景的自己,我又在這靜守什麼呢?也許正如詩的最後一句,那個一直讓自己所堅守的希望就是我所看到的那個搖搖晃晃如風燭殘年一般的影子,即是自己,也是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能陪伴我們的,正是我給自己的詩作的那句序:夜,才是我們這類孤獨者最至死不渝的陪伴!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