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你不知道的「詩豪」劉禹錫

摘要:現在很多人喜歡用,“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來表達對初心的堅持。1000多年前,“詩豪”劉禹錫可以說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者。

現在很多人喜歡用,“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來表達對初心的堅持。1000多年前,“詩豪”劉禹錫可以說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者。他的一生,經歷了數次貶謫,顛沛流離,但掩不住豪情萬丈的詩意光芒和樂天心態,直到晚年,他仍自稱“劉郎”。

樂觀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仕途不得意,詩情卻如打開了自來水龍頭一般,不斷傾湧出來。《秋詞》、《金陵五題》等膾炙人口的詩篇,都產生在屢遭貶謫的後半生。

打開“詩豪”一生的行跡地圖,江蘇是它繞不開的地方。劉禹錫出生在蘇州,江蘇也是他文學素養的早期涵養地,後期其不少流傳千古的作品,也多與這裡有關。他的故事,也被收錄在江蘇文脈工程的《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中,由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卞敏撰寫。目前,書稿已完成。

少年時代

在蘇州度過19個春秋,一生自稱“江南客”

公元772年,一個男孩在蘇州嘉興縣劉家呱呱墜地,這個孩子就是劉禹錫。

在古代,孩子的姓名承載著父母殷切的希望。劉母在懷孕前,曾夢見大禹,因而認為,這個剛降生的男孩是“禹”王所賜,又因“夢”中所“得”,故取名“禹錫(賜)”,字“夢得”。大禹是儒家所推崇的聖人,這也寄託著整個家族對他的期望。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你不知道的“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

少年時代的劉禹錫,如果放到現在,妥妥的 “學霸”一枚。

與其他官宦子弟不同,劉禹錫自小就痴迷“學術”,儒家經典和詩文辭賦就是他的玩具。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別的小孩喜歡在田野中拿石子玩耍,劉禹錫則手上拿個“觚”。這個觚可不是酒杯,而是一種木質的寫字板,他隨身帶著,只為隨時準備請教高人。看到擅長詩詞的文人,人家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由於自小體弱多病,劉禹錫還有研究醫書的愛好。後被貶謫朗州時,南方的潮溼瘴氣讓他很不適應,他就經常自己診斷用藥,還編著了《傳信方》。

作為從小生長的地方,蘇州乃至江南,在劉禹錫的腦海裡始終佔有重要位置,他曾在多部詩作中,自稱為“江南客”。

少年時代的吳地生活,使劉禹錫對吳聲鄉音相當熟悉。後來,他曾用吳聲寫樂府體詩《三閣辭四首(吳聲)》。晚年離開蘇州刺史任上,曾作《別蘇州二首》。其一曰:“三載為吳郡,臨歧祖帳開。雖非謝桀黠,且為一徘徊。”寥寥幾字間,兒時的江南嬉戲、無憂無慮的童年記憶,一齊湧上詩人的心頭。

政治生涯

從巔峰到谷底,只短短146天

德宗貞元六年(790年),19歲的劉禹錫離開江南,北上游學長安。

唐代進士科考,考生不僅要專注於自身才學,爭取到名人的推薦,也很重要。這不,剛到京城,劉禹錫和一眾應試考生們,忙於四處投遞詩作,結交人脈。

據《傳信方》記載,“貞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氣絕,遂作地黃冷淘食之,便吐一物……” “通事舍人”是京官,隸中書省。崔抗的女兒突發心臟疼痛,嚴重到快昏死過去。劉禹錫知道病情後,根據自己積累的醫藥經驗,給崔抗女兒吃了中藥地黃,竟然治好了,此時雖未取得一官半職,劉禹錫的社交圈和名聲已慢慢擴大。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很快,劉禹錫以卓越的文才和水到渠成的人脈關係,連登三科。24歲時被授職太子校書,當上了“東宮圖書管理員”。那裡的海量資源,讓劉禹錫受益匪淺。在東宮,還結識了太子身邊的紅人王叔文,也是日後“永貞革新”的幕後大Boss。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中唐貞元后期,朝廷中就有兩股力量在暗流湧動,一股“保皇黨”,另一股為“太子黨”,核心是太子李誦及其近臣王叔文、王伾等,這是一股革新力量,劉禹錫、柳宗元與這股力量關係密切。

公元805年,太子李誦即位,是為順宗,革新派的春天來了。

順宗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史稱“永貞革新”,這也影響了劉禹錫的一生。

作為革新派的核心成員之一,劉禹錫曾作為屯田員外郎,協理全國財稅大權。他注重務實、籌劃朝政、留心經濟,每天忙到飛起。

到底有多忙?據《雲仙雜記》中描述,劉禹錫每天都要處理大批公文來信,接待各種來訪,處理財政事務。他辦事認真,助手送來的書信文件都要親自回覆,每天要回信數量竟達數千封之多,辦公桌旁邊還專門放了一缸麵糊,作為粘貼信封的漿糊。

然而,這場運動只持續了146天,最終以“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快速大結局。

貶謫之路

太過耿直,兩度因桃花詩獲罪

此後,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人被貶為邊遠地區的刺史,在前往貶地路上,皇帝覺得還不解恨,另一道聖旨傳來:繼續貶,劉禹錫從連州刺史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最慘的是,憲宗後來還下旨,曾經參與“永貞革新”的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

在貶往朗州途中,劉禹錫十分鬱悶,曾表達過“如今暫寄尊前笑,明日辭君步步愁”迷惘心態。然而在眾多好友的書信勸慰下,到了朗州,劉禹錫又樂活起來。在人生貶謫首站,他寫下了樂觀豪邁的《秋詞》。在這裡,他還與白居易、柳宗元、元稹等人做筆友,唱和應答,留下了不少美篇佳作,他們還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在朗州待了10年,劉禹錫終於迎來“逆風翻盤”的機會。公元815年,44歲的劉禹錫和柳宗元、韓泰等一波當年被貶的兄弟一起,等到了回京待用的詔書。然而一場賞花事件,又讓劉禹錫送上了貶謫之路。

當時,老朋友約劉禹錫到玄都觀一同賞桃花。步入玄都觀,只見滿院桃花燦爛,豔若雲霞,劉禹錫思緒難平,想起過往種種,揮筆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城看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你不知道的“詩豪”劉禹錫

西安大唐芙蓉園唐詩峽石刻

說的是,“玄都觀裡這千棵桃樹固然繁華誘人,但都是我劉禹錫被貶出京城後栽種的。”雖然表面是寫花,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在暗諷趨炎附勢、攀高結貴的官員啊。因為這事兒,劉禹錫又被貶了,連同被貶還有柳宗元等人。而時隔12年後,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耿直如初,又寫下了《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同一個地點舊事重提,再度“打臉”當初打擊他的權貴們。不久後,加上黨派紛爭,劉禹錫又被送出京城了。好在這次的目的地,相較之前要好很多,是他最早出發的地方,人文薈萃的蘇州。在蘇州任上,劉禹錫做了很多好事。離任後,百姓自發修建三賢祠,以紀念蘇州歷史上最好的三任刺史,即韋應物、白居易和劉禹錫。

強大朋友圈

豪邁樂觀的性格和卓越的才能,讓劉禹錫收穫了一大波摯交好友。柳宗元、白居易、韓愈、元稹、裴度、令狐楚等均是其朋友圈“置頂好友”。

如果排列一下劉禹錫的好友,首當其衝的非柳宗元莫屬。他和劉禹錫合稱“劉柳”。兩人是一生的摯友,他們少年時代相識,同中科舉,後來又一起因參加“永貞革新”多次被貶,一直到柳宗元去世,他們始終書信往來。

多次被貶途中,兩人相互安慰,唱和取暖。當革新派一眾人等,再度因劉禹錫桃花詩被貶,柳宗元並沒有埋怨好兄弟。當時,劉禹錫被貶為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柳宗元為柳州刺史。播州州民不足五百戶,實屬窮山惡水。擔心好兄弟受不了,柳宗元立即說要代去,他說,“播非人所居,而夢親在堂,萬無母子俱往理。”最後,好在有朝中有識之士幫忙,劉禹錫改任連州刺史。

除了“劉柳”CP,另外一對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就是“劉白”組合。

劉禹錫和白居易兩人晚年都定居洛陽,成了鄰居。其實,早在劉禹錫第一次被貶後,白居易就給他寄去了自己寫的詩,以表慰藉和關懷,足足100首。之後,兩人也有詩文來往。然而這多年的交往,兩人都沒見過面,只能算是“筆友”。直至晚年,才在揚州相會。當時,他們都是55歲的人了,可精神很好,在揚州玩了半個月。兩人曾同登棲靈塔,並互贈詩作。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你不知道的“詩豪”劉禹錫

揚州大明寺棲靈塔

兩人還經常一遍吃飯喝酒,一邊寫詩唱和。白居易寫了首贈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感嘆劉禹錫這些年來貶謫之苦。劉禹錫接過話頭,即席寫下答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郡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其中,雖有對往昔歲月的懷念和感嘆,也表達了重新振作精神的陽光心態。

人生格局

樂天達人,晚年仍自稱“劉郎”

23年的貶謫生涯——劉禹錫輾轉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這些邊遠州郡。然而,出走半生,他還是當年那個意氣少年。在其晚年詩作中,劉禹錫還多次自稱“劉郎”,足以見其年輕的心態。

或許是“巴山楚水淒涼地”的艱苦環境,激發了他先天的樂觀基因。

他在《金陵五題·烏衣巷》中寫道: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你不知道的“詩豪”劉禹錫

南京烏衣巷

對於世事輪迴、榮辱變遷,他早已機智看穿。

開成元年,65歲的劉禹錫從同州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回到洛陽。生平摯友中,僅白居易在世。當時,兩人可以說是洛陽城中的兩個“活寶”。快70歲的人了,趁著“眼未全昏耳未聾”到處遊玩,像孩子一樣。

步入老年,疾病纏身,白居易在詩歌中多表達悲觀情緒。劉禹錫的和詩《酬樂天詠老見示》,卻是一以貫之的樂觀與豪邁。

人誰不願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首和詩,大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