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炮会从战斗机上消失吗?

警卫飞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美国电视上以前有个性教育宣传片,要求年轻男女随身携带安全套,以防止艾滋病。

这个宣传片的口号叫做:宁可带着用不上,也不要用的时候发现没有带。

现代化战机的航炮,就是这个意思。

在新一代F22和F35参加的红旗军演和各种模拟空战中,基本不可能用到航炮。

隐形战机的优势是隐身,会最大程度避免近距离狗斗。

所以,F22和F35均是执行超视距空战,并且全力避免和敌机进入比较近的距离。

即便进入较近距离,还有近距离格斗导弹,用到航炮基本是不可能的。

原则上,F22和F35不用装备航炮。

有意思的是,除了F35B因超重原因,放弃了航炮的配置(预留了外挂机炮吊舱的设置),其余都是装备航炮的。

唯一的原因就是,即便100次空战也不会遇到一次近距离狗斗,但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那么,有没有航炮,就会决定狗斗是单方面的屠杀。

当年美军自大,给部分F4鬼怪式没有安装航炮,结果被越南的米格19和米格21打的满地找牙。为啥?你没有航炮,就是单方面挨打。

所以,F22和F35还是需要安装航炮的,哪怕基本上用不上,我军的歼20也是如此。

然而,随着导弹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距离空空导弹实现全角度发射,命中率增加到很高,那么航炮迟早还是会被淘汰的。

事实上,这20年来的空战中,只有非洲之角的苏27对米格29时,曾经因苏27的导弹用光了,采用航炮击落了米格29。

其余根本没有使用航炮的战例。


萨沙


现代空军已经进入第五代战斗机时代,那么五代机时代的空战到底应该如何打呢?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很多人会想到一个问题:第五代战斗机还有必要安装航炮吗?在未来,航炮会从战斗机上消失吗?
这历来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包括新型隐身战斗机在内的战斗机装备航炮仍然是一个主流设计。 几乎所有三代、三代半战斗机都装备有航炮,而目前的几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大部分都仍带有航炮,这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航炮对一款战斗机的必要性了。不过,取消航炮确实是一种大趋势,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认同。
作为全球最早服役第四代隐身战斗机,F-22A隐身战机就从来没有考虑过取消航炮的这个问题,F-22在右侧机体装备有一门M61A2“火神”20毫米机炮,整门机炮完全隐藏在机体内,只有在开火时才会打开小舱门,以免破坏F-22A追求的极致隐身性能。 俄罗斯的苏-57隐身战机虽然历来饱受争议,特别是它的很多“隐身战机”特殊设计遭到外界的冷嘲热讽,但是在装备航炮这个问题,俄罗斯却非常规矩,在苏-57机首右侧装备一门30毫米口径GSh-30-1航炮,炮口平时会被可转动的整流锥掩护起来,避免破坏隐身能力。
在隐身战斗机装不装航炮这个问题上,倒是一直追求踏踏实实的中国变得大胆起来,中国的歼-20隐身战机比较特殊,从目前已经大量曝光的各种机身、机背高清图片来看,歼-20没有任何装备有航炮的痕迹。这说明歼-20很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飞机——全球首款没有装备航炮的隐身战机。
看到歼-20很可能没有装备航炮后,很多军迷纷纷表示出自己的反对理由,最大理由便是在近距离格斗中,如果歼-20打完了格斗弹,那就没有和对方继续狗斗的武力了。以至于有人疑问,未来歼-20空战时,飞行员会不会有这样的呼叫:“报告,导弹全部射完了,敌机还剩4架,现在准备机炮拼刺刀,啊,我没有机炮!”
其实,军迷们对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对于歼-20这种隐身战机来说,和对方战机狗斗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打完两枚PL-10E格斗弹后,歼-20完全可以凭借着隐身性能,高速飞行能力,远走他乡,根本不用和对方纠缠。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航炮在现代战斗机狗斗中并不能发挥多大的加成作用,以至于一些隐身战斗机装备航炮根本不是为了狗斗。这个例子便是美国的F-35隐身战机,F-35三个型号中只有F-35A是配备了固定机炮,剩下的F-35B、F-35C因为空间、超重等原因,没办法装备固定航炮。不过,它们仍然非常顽强倔强的配备有隐身航炮吊舱。但是,它们努力装备航炮却并非是为了空战,F-35配备的是固定/外挂的GAU-12/A 四管25毫米加特林航炮,而并非是美国多款战斗机包括F-22A都在使用的M-61“火神”6管20毫米加特林机炮。
为什么呢?这主要是F-35隐身战机的设计定位就是一款对地攻击的隐身战机,装备航炮只是为了增强它对地攻击作战时的灵活性。而如果是用于对地攻击的话,20毫米航炮的威力不足。从F-35这个选择就可以看出,航炮对战斗机可能是必要的,但是对狗斗空战却并非是标配绝配。歼-20不装航炮,自然有它的考量把握,完全没必要担心。

科罗廖夫


我军苏–30战斗机上的GSH–301型30毫米航炮,威力非常大!F–16一类的战斗机只需有3~5炮弹命中就会被击落。

苏/俄航炮历来要比西方的航炮好一些,也崇尚大口径,这一点在“米格走廊”已经被验证过了,当时美军F–86安装了6挺12.7毫米勃朗宁航空机枪,但是威力不足多发子弹击中米格–15仍然没有击落,比如: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李永泰(空军副司令员)在一次空战中被四架F–84围攻,米格–15战机中弹56发...但李永泰仍然摆脱敌机后安全返航,被誉为“空中坦克”!


李永泰中将当年驾驶过的米格–15,上面有四颗星,代表着击落四架美军战斗机
。在与美军飞机的格斗中,米格–15的一门37毫米航炮和2门23毫米航炮,威力巨大就是B–29也经不住这样的轰击!可见航炮在战后第一代喷气机上的重要性!
到了第二代喷气机时代,由于空–空导弹的出现空军大国已经开始淘汰航炮了,第一个淘汰航炮的国家就是美国,1960年代大型的F–4战斗机研制成功,同时“麻雀”中距离拦截导弹和“响尾蛇”近程格斗导弹已经大批量装备到了美国空军,通过靶场各种复杂气候环境和对抗演习中的表现,美军想当然认为空–空导弹已经可以完全替代航炮了...所以在新研制F–4B/C型战斗机上没有安装航炮。

谁知越南战争的空战给了美国人当头一棒!在与越南空军数量极少的米格–19和米格–21的空战当中,灵巧的苏式战斗机经常摆脱了早期“麻雀”和“响尾蛇”的跟踪,并且使用航炮反杀F–4!这样的结果美国人大跌眼镜,赶紧在后续制造的F–4战斗机上再次安装上航炮...。

美国人的事例表明,当时导弹的技术水平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虽然靶场表现的很优秀,但在现实空战中没有起到远距离击落敌机避免“狗斗”的效果,航炮仍然是飞行员最后的可靠武器,这就相当于步兵手里的刺刀一样,子弹打没了,最后肉搏的时候仍然要靠刺刀解决...有了航炮对于飞行员心理安慰作用极大!


所以,在二代级、三代机(可变翼战斗机算是三代机)到现在的四代机,不论空–空导弹多么先进,战斗机仍然安装着航炮。


F–35A进行地面航炮测试,使用的型号不是美军战斗机普遍安装的M–61A2型20毫米六管“加特林”航炮,而是GAU–22/A型25毫米四管“加特林”,备弹200发。
F–35战斗机有ABC三个子型号,目前就是空军的A型安装了航炮,其他两型都没有,但是它们具备在腹部外挂载航炮的能力,F–35不安装航炮已经表明:中距离拦截弹和近距离格斗已经发展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


F–22由于设计年代比较早,仍然使用M–61A2型6管加特林,说明它设计的那个年代导弹还没有让人满意,美国人心理没底儿。但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目的就是要进行超视距作战,利用低可探测的隐身能力,悄悄的接近敌机出其不意的发射导弹将其击落!而航炮的射程最多3000米,这样距离已经是目视距离了再怎样隐身也没用,而且近距离“狗斗”变数太大!飞机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米格–21都可能将F–22击落。
A–10攻击机就在近距离模拟空战当中使用航炮击落过F–22

!实现了“癞蛤蟆吃到天鹅肉”愿望!所以,第五代战斗机必须要具备完备而先进的超视距作战能力,不与落后机型在近距离纠缠。
歼–20没有航炮,
表明我国的中距离拦截导弹和近程格斗导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将来的空战最近的距离也是30公里之外了,通常情况都是五代机在100公里外击落落后的三代、四代机,所谓代差就是这样的!如果用五代机进行“狗斗”说明它已经设计失败了!

随着时代在进步科技水平也在高速发展,航炮确实有可能会在15年后,最多20年的时间不在安装在最新型的战斗机上了,因为20年后“第六代战斗机”已经出现,空战距离已经是完全的超视距的,“狗斗”(近距离格斗)不在出现,航炮确实没有了用武之地,最终淘汰是必然的。


皇家橡树1972


航炮不会从战斗机上消失。

目前美军五代机F22和F35A都保持装载航炮。

未来可能用激光武器取代航炮,或者以其它功能相似的武器装备代替。

航炮这武器系统,从最初战机的主战武器变为格斗武器 ,如今几乎无用武之地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一直在变,未来的“航炮”,定位只会更接近地面装备的的ASP系统而不是作为一种进攻型武器存在下去,那已经不是航炮的任务了。

更强,更远,更快永远是人类武器发展的目标,但任务永远是不变的,“航炮”永远不会消失,就像步兵的匕首一样,功能从最初的贴身杀人武器变成了其他性质,依然改变不了步兵还是要装备它,即使它越来越小。

至于航炮未来的作用,从目前的的情况来看,除了扫地时有点用以外,已经没什么作用了(感觉近距离支援的话,用直升机和无人机可能更有用)。因为现在战机的速度要做到机炮咬尾射击的话,难度很大,也很危险。况且导弹打完了你难道就不会回去装上再来打吗?你怎么敢保证对方就没有导弹?(非隐身的外挂还可以看见,隐身可都是内置弹舱)而且一般情况下战机都不会单独出动的,都是群对出击的。

美国空军的F22和F35A都装备了航炮武器系统,估计也是心理阴影太大才装上的,不过都是打几秒就用完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F35C和F35B就没有(海军陆战队对近距离支援的要求很高,也没打算用机炮)。中国歼10战机也有航炮,但歼20就取消了,猜测军方觉得机炮作用不大,维护起来麻烦,而且国产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如欧美,还不如取消了减重。

未来激光武器发展起来可以上战斗机的话,可能会替代航炮,因为有更好的了。





楚良翁


在现代空战中,航炮的实战意义已经不大,空空导弹的出现,一举颠覆了传统空战模式,航炮不再是战斗机的核心武器,而成为辅助性装备。空空导弹也让战斗机的攻击距离越来越远,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超视距作战成为现代空战的主流形式。超音速战斗机的大量服役,也让航炮很难发挥作用。既难瞄准,又难打中。

很多军迷拿没有航炮的歼20和有航炮的F22做比较,认为先打完导弹的歼20容易处于被动(歼-20弹舱可挂载6枚空空导弹,包括4枚远程空空导弹和2枚近程空空导弹。而美国F-22A则能够挂载8枚空空导弹,比歼-20多两枚。从对等发射来看,歼-20确实会率先陷入弹药用尽的尴尬境地。)但是作为第五代战斗机,其核心就在于隐身。通过强大的隐身能力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先发制人,在敌军雷达探测范围之外,就消灭敌军。然而,在内置弹舱打开发射导弹的瞬间,雷达反射面积迅速增大,此时最容易被敌军发现。当然,待导弹发射完毕,它又可以通过超音速机动,脱离战场,再次消失于无形。

而美国研制的超高射速“平衡者”航炮,虽然射速最高达到220发/秒,但是因为射速太快以及战机能携带的弹药有限,几秒钟就给打完了。这就导致。美国F-22和F-35所装备的航炮,也仅仅只能点射3-4次,实战意义并不大。歼-20没配备航炮,是出于综合考量,与其花时间研制航炮,还不如将精力用来研制更加先进的空空导弹。





军模小圣


目前,大部分战机,甚至四代、五代机上,普遍还是装着航炮的,只不过实战的机会并不多。

(F-22战机所使用的M61A2加特林机炮)

航炮是航空机炮的简称,属于二战时代空战的主角,是安装在飞机上的一种自动射击武器,口径一般在20毫米以上。1916年的一战中,航炮首先被法国安装在了飞机上,经过两次大战的洗礼,航炮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主要包括单管转膛炮、双管转膛炮和多管旋转炮等。

二战后,飞机进入到了喷气、超音速时代,导弹开始普遍装备战机。飞机的作战半径越来越大,很多战斗中,远远地射上几发导弹就OK了,这种利用航炮的“近身格斗”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小。

加之,战机在设计时,每个部件都是要精确到克的,因此,如果去掉航炮的话,可以大幅度减少冗余结构,降低机身重量,战机更加轻快灵活,机动性会明显增强。

于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的先进战机都在一定时期内,开始尝试摒弃航炮。以当时的眼光看,空战已经升级,导弹的威力和精准性才更适应此时的战争模式,航炮这类的旧装备,实在太过于“老土”了。

然而,现实是打脸的。

越战中,当年美军非常先进的二代机F-4(下图),因为流行的航炮无用论,就取消了航炮,打算用导弹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实战中,北越飞行员逐渐摸索出了一个规律,在被美军战斗机紧紧咬住时,他们不会着急俯冲逃出射程,而是继续转弯、减速,创造机会,直到两机之间的距离小于美方导弹的最小射程。

这样就人为制造了己方利用航空机炮射击美军机的条件。

在越战的空战中,娴熟掌握这个技能的北越飞行员驾驶着米格战机,利用美军导弹射程的弱点,故意接近美军战机进行“饱和式”机炮攻击,让美军机虽然手握利器,但却无从发挥,只能被动挨打。

因为没装机炮而被吊打的经历,让之后的美军产生了巨大阴影,又都老老实实的装回了机炮,而苏联和咱们中国这边也也大多遵循着航炮和导弹并举的战机模式,没有完全抛弃过航炮。

而且,随着战机超视距技术的进步,战斗机空战距离势必越来越远,空战中“视距内格斗”的比例越来越小。从二代机开始,导弹的使用率自然远远大于航空机炮。

所以,曾经一度,航炮虽说早非空战的主力兵器,但仍然作为重要补充,仍然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战机之中。

战斗机的航炮射击距离一般为400-600米,格斗距离太近不容易命中,太远航炮的距离够不着,精准度也不够理想。此外,实际操作上,由于飞行员还需要手动转换攻击模式从导弹到航炮,这也需要时间,那么真正开炮的距离可能只有400—500米左右。而且,单发命中精度较低,空战射击难度比较大。所以,一旦用到航炮,那情形可以说是相当的绝望了,基本可以看成是导弹耗尽之后的最终近身自卫武器,如同士兵贴身携带的手枪和匕首一般。

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当今时代,四、五代的隐身机又开始重视航炮。除了特别注重机动性能的F-35B、F-35C,诸如F-22、苏-57、F-35A等等,都很认真的安装了内置航炮。

(比如,下图,F-22的航炮在进气道上方。为了提高隐形性能,被嵌入了机身内部,平时是用盖板折起来,打开盖板,就可以应战了)客观看,现代战机的隐身技术又让探测距离明显变小,加之超音速巡航带来反应时间缩短问题,这都使得“视距内空中格斗”再次被提上议程;而在“视距内空中格斗”中,航炮的灵活性、持久性和反应速度也可以弥补近距离空空弹的不足,与导弹配合,补充使用。

总之,武器装备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先进或者落后,应该依据具体作战任务、战场环境和战术行动而定,适合的,就是重要的。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在空中格斗导弹没有发明之前,航炮和机枪是战斗机空中格斗的主要武器。相比于空中格斗导弹,航炮的射程较近,缺乏追踪能力,在现代空战中属于一种过时的装备。虽然航炮在现代空战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现在大部分战斗机都没有取消航炮的设计。航炮可以说是战斗机装备中的鸡肋,如果不加装航炮,那么战斗机在导弹射完之后就必须要紧急撤离,如果加装航炮的话,战斗机真正能够用到航炮的地方也不多。


航炮适合攻击一些飞行速度较慢的飞机,而现在战斗机的飞行速度能够达到亚音速和超音速的状态,在这种飞行速度下,想要用航炮打中一架战斗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航炮的持续射击能力也不强,现代战斗机航炮的射速都比较快,战斗机携带的炮弹,充其量只能让航炮持续射击10秒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航炮击落敌方战机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且航炮想要发挥作用,必须要双方的近距离格斗导弹都使用完毕,假如一方在近距离导弹使用完毕后,打开航炮射击对方,而对方的近距离格斗导弹还没有使用完毕,那么使用航炮的一方肯定会处于下风。毕竟现代战斗机所装备的近距离格斗导弹的命中率非常高,很少会出现两架战斗机将所有的导弹都射光后,使用航炮追逐格斗一决胜负的情况。



在现代空战中,不仅航炮的作用逐渐的下降,就连近距离格斗导弹的作用也越老越第。在四代战斗机不断发展的同时,空战的距离也越来越大。现代四代战斗机都具备超视距作战的能力,两架战斗机在肉眼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就已经能够通过远程格斗导弹一决胜负。


在远程格斗导弹打完之后,两架战斗机还能通过近程格斗导弹进行交手,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航炮的几率几乎等于0。这样看来取消航炮是大势所趋,我国当前使用的歼20战斗机就已经取消了航炮的设计,未来取消航炮的战斗机肯定还会越来越多。


军武小咖


F-4鬼怪战机,是麦·道公司研发的双发全天候远程超音速防空截击机,是全球空军第二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性能都较均衡,不仅空战能力强,对地攻击也非常抢眼,是六、七十年代美空军的主力战机,曾经参与了越南战争。

但非常不幸,经常有挂载4枚“麻雀”空对空导弹的F-4鬼怪战机,被落后的米格-17/19战机揍下来,原因就是F-4鬼怪战机没有装备航空机炮,被对手的米格-17/19战机在狗斗状态死死咬住了,令没有航炮又无法发射空空导弹的F-4鬼怪战机只有挨打的份。

由于F-4鬼怪战机转弯半径过大,以及大迎角机动性能欠佳;因此,在进入近距离狗斗状态下,被对手机动灵活的轻型战机咬住摆脱不了,用机上装备的30毫米航空机关炮近距离击毁坠落。

因过分看重空空导弹的作用,忽视机炮的作用,不重视飞行员在空战中的作用,导致美空军性能优于对手的F-4鬼怪战机被落后的米格-17/19战机用航炮打下来,等于是扇了航炮无用论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此后,美洛·马公司在研发F-22隐形战机时,随访的空军飞行员全都要求配备航炮,看来越战时F-4鬼怪战机被对手落后战机击落的阴影一直笼罩着美空军飞行员,因此,在F-22战机上装备了1门6管20毫米航炮,备弹480发;此后,F-35隐形战机上则配备了1门4管25毫米机关炮,备弹181发。

其实,网络上关于歼-20是否安装有航炮,国内军迷历来争议较大,称歼-20装备航炮的作者,往往会被喷得体无完肤,无航炮论者眼中,高大上的歼-20装备航炮,就是落后的象征,认为隐形战机不会进入狗斗状态。

随着歼-20高端的座舱彩色大显示屏在互联网上流露出来,非常明显那个150的数字指标,就是航炮炮弹存量数据,据相关资料证实,歼-20装备了1门俄制GSh-301型单管30毫米转膛航空机炮,备弹量恰好是150发,其作战性能在当今航炮界可谓出类拔萃。

即便不与隐形战机对决,当歼-20打光内置弹仓的空空导弹时,没有航炮等于最后连保命的机会都没有了,会被对手的非隐形战机追着打,重复当年F-4鬼怪战机狼狈的一幕。

歼-20在研发时就是对标国外隐形战机,并力争在性能上超越对手,在与对手隐形战机过招时,如何保证一定能用机上携带的空空导弹敲掉敌机,万一空空导弹打光依然未击落对手呢,对手有航炮你却无航炮,这空战该怎么继续玩下去。

因此,死认歼-20没有装备航炮的,还是趁早醒醒吧,一要一根筋搭到底,如同认为高空高速截击机没有发展空间一样的道理,珠不知俄罗斯将高空高速的米格-31截击机与反舰弹道导弹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强大的“匕首”导弹系统。

在米格-31战机高空高速状态下发射,以10倍音速的速度冲向海上的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等大中型水面舰艇时,现有的防空导弹都难以拦截,赋予了米格-31这架高空高速截击机以新的生命和旺盛的战斗力,居然成了妥妥的航母杀手。


国平军史


你好,我是冬雨AK,我来说下我的看法,战机航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作为战机近距离缠斗的主武器还会继续存在,至于上个回答所说的战机激光武器,在没有解决小型化 可靠性 电力供给方面的问题之前,是不可能出现在战机上的(舰载激光炮尚且没有装备)

航炮在二战中是作为战机的主战武器,用于近距离格斗,随着战机火控雷达技术 导弹技术越来越完善越先进,战机可利用高性能火控雷达在远距离搜索并锁定目标,引导中远距拦射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对于近距离的敌方战机则可利用近距格斗导弹给予击落,所以很长时间内出现了航炮落后无用论。

美国的F-4鬼怪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越南战争中,北约的米格21 甚至米格17,利用地面雷达的引导 隐蔽接敌,贴住F4进行狗斗,再加上当时雷达 导弹技术还不完善,因此F4在近距离上被米格蹂虐,越战后,美军在包括F4在内的所有战机上都加装了航炮。即使是五代机,也坚持安装了航炮。

如果在未来激光技术能够实现小型化,解决电力问题,或许可以取代现代的航炮,但那也应该叫“激光炮”,应该还是属于航炮的范畴,不过这些技术难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解决,所以,航炮还会继续存在。

至于有人说歼20没有安装航炮,这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或许是因为不想影响歼20的隐身性,又或许是因为歼20是起到踹门作用,凭借其良好的隐身性,很难被敌方发现,很难给对方近身缠斗的机会。

以上是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冬雨AK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按需求来。已经多少年没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对等空战了,F22和苏57虽然现在是主力装备,但是设计思想还是几十年前的,基于传统和使用经验保留机炮很正常,F35本来就有对地攻击任务。

歼20保留不保留,肯定是根据空军的需求来的。假如歼20设计的时候,完全放弃用机炮舔地的想法,作战的主要职能就是打击对面核心节点/高价值/高风险目标,比如预警机/雷达/加油机/轰炸机的话,那么优先考虑的必然是高速/大航程/正面隐身/超级雷达/远程空空蛋,而面对可能出现的战斗机空战,也需要补上超机动能力。当距离足够近,格斗蛋打完的时候,不如直接跑(毕竟你的动力不如人家,机动性可能略差),依靠后方空中/底面支援。从这个角度考虑,歼20就是完全没必要装备机炮。就算面对机动性低于歼20的三代机,也没有必要去狗斗,一个武士不应该和乞丐打架。

为什么说假如呢,因为我们只是爱好者,不是决策者。不过事实上,歼20的正向隐身,超长机体带来的内油量,能让我们大概猜测出空军对他的期望。这不是一款巡逻机,伴飞/驱离/挑逗/护航这种活,不是他的任务,也没有用机炮警告的需求。

将美军的活动范围尽量往外逼才是歼20最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