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前言:

秦可卿是林黛玉的隐性化身,说破了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仙姑是林黛玉的梦幻化身,警幻之妹可卿是秦可卿的幻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绝非是公公贾珍“扒灰”,道破天机真乃石破天惊!

此乃康熙朝最丑的皇家丑闻,故在正史中无字可查。虽有野史传言但不足为证,我们只能在文本中找证据寻答案。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一、脂砚斋再三提示“梦、幻文字是此书立意本旨”,原来索解《红楼梦》核心密码全设在“梦、幻”之间。

甲戌本开篇第一回脂砚斋见“幻”字就批,连批七八处:“明点幻字好”,“点幻字”,“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此门是幻象”,“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採来压巷其后可知”。还有程甲本第一回中脂砚斋批示“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喻提醒阅者之意”;庚辰本第一回中批注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脂砚为何对文本中的“幻”字表现得如此敏感呢?

密码破解:脂砚斋再三提示“梦、幻”文字是此书立意本旨,原来文本中用‘梦’用‘幻’等字处,才是我们索解《红楼梦》核心密码的关键处。“太虚幻境”非幻非虚而恰恰是真梦真事!

这就是批书人再三提示但不能说破的《红楼梦》的核心密码,此密码是作者所设置的顶级密码,是死码!一旦说破全码告破。所现真事皆踩政治红线!如此安排也是为了掩人耳目“障眼法”也,足见作者用心之良苦!也可见批书人的良苦用心!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二、贾宝玉与秦可卿是索解《红楼梦》密码的最关键、最核心人物,是《红楼梦》真梦的“出入”口

《红楼梦》的女主不是林黛玉吗?续演“木石前盟”应该是林黛玉啊,为何说成贾宝玉与秦可卿是索解《红楼梦》密码的最核心人物呢?玄机就在于此。

甲戌本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先由秦可卿引进自己的卧房入梦,终又由秦可卿出梦。脂批说:“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她是说:作者如此安排究竟何意,惟有我批书人知道。

脂砚以外还有一个批书人,用黑笔在页眉处批注说:“何处睡卧不可入梦,而必用到秦氏房中,其意我亦知之矣。我亦知之,岂独批书人。”他在说什么呢?他在说,哪里睡卧不能入梦,非要安排到秦可卿的房中。作者用意我也知道,岂是你批书人一人知道。那么究竟是何用意呢?两个批书人依然没有说破。看到这,

你一定会有所察觉,发现此处大有玄机!

密码破解:因为秦可卿是林黛玉的隐性化身,她二人所扮演的是一个角色。之所以分身扮演是因为天香楼情节太过敏感,所以将林黛玉用“分身法”另外化出一个秦可卿;警幻仙姑是林黛玉的梦幻化身,警幻之妹可卿是秦可卿的幻身。如此绕来绕去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障眼法”,掩人耳目。所以表像乃“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实则在讲林黛玉的真实故事。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三、警幻仙姑一语道破两大天机

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出而秦氏隐。用意何在?幻境仙姑“吾所爱汝者乃天下第一淫人也”一语道破天机两件:警幻仙姑也爱贾宝玉,因为她就是秦可卿,秦可卿即林黛玉的梦幻化身其一;其二“淫人”二字将男主贾宝玉的原型废太子胤礽的真名给叫出来了。

警幻对宝玉说:“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婚。便秘授云雨之事,推宝玉入帐”。试想,既然警幻仙姑自己爱宝玉,因何不将自己许配而是妹妹可卿呢?原来警幻仙姑与其妹妹可卿也是同一个人,是作者“分身法”化出来的又一个幻化之身。请留意,前面是“警幻出而秦氏隐”,此处又是可卿出而警幻隐。何意?作者是想告诉读者,警幻仙姑、秦可卿、可卿皆一人矣。

再试想,作者对人物名称的拿捏是再细不过了,可是警幻的妹妹为何要用秦可卿的名字来搪塞呢?原来作者是在有意暗示可卿即秦可卿也!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四、“淫丧天香楼”改写真因绝非“托梦”一事,这是脂砚斋善意的谎言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写成了“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前者自缢而亡,后者病重而逝。偌大的改动,绝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么简单,其中大有玄机。脂砚斋说:“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试想,如此大动干戈而面目全非的改写那真可谓是伤筋动骨啊!改写的理由却只是“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如此轻描淡写且虚无缥缈的理由你信吗?原来这是脂砚斋的一句善意的谎言,其理由只有一个:情节太过真实且敏感。一旦说破改写的真正动机,就等于核心密码告破,险极!足见《红楼梦》读者对脂砚斋的批注看重到深信不疑,哪怕“谎言”也无人质疑。

密码破解:作者对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巧用“分身法”演绎,秦可卿扮演的是最隐秘部分,所以其化身一化再化,在太虚幻境先是扮演秦氏引宝玉入梦,然后再演警幻仙姑,所以“警幻出秦氏隐”、“可卿出警幻隐”,本是一人矣!再尔后引宝玉出梦回归到现实“天香楼”,演绎林黛玉的后半生。

作者通过李香玉的第二个化身秦可卿来叙述林黛玉的最隐秘的不可明说的真实生活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在讲康熙为断了太子胤礽的“情根”而收封李香玉(林黛玉)为嫔妃开始到“画梁春尽落香尘”的结局一直到秦可卿的葬礼。虽然叙述方式巧妙地采用了人物“分身法”,但由于写得过于真实,就如脂砚斋所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所谓史笔就是对发生的事情以真实的记录。所以,依然存在被看破的风险,一旦看破就等于踩上了政治红线。这就是改写的根本原因。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五、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就是林黛玉的化身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中,秦可卿作为李香玉的第二化身(林黛玉为第一化身),作者所叙述的真实故事应该是:康熙为断了太子“情根”而强封李香玉(林黛玉)为嫔妃开始,到“画梁春尽落香尘”的自缢乃至秦可卿的特别葬礼。

秦可卿乃“十二钗”形象之一,上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女子非一般人,秦可卿乳名叫兼美,此乃作者对此人物的最高赞美。秦可卿的美有多么得眩惑、惊艳、震撼!文本中褒赞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真可谓可卿身上凝聚着作者全部的爱!

试想,如果秦可卿仅仅是一个养生堂弃婴,抱来长大后嫁给贾蓉再与公公爬灰,然后就自缢或病死天香楼,假如单纯就这么点故事,对《红楼梦》通篇结构无足轻重,甚至天香楼一节不要说删改就直接拿掉都不影响《红楼梦》的整体“成色”。她也进不了“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母更不会说她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死后的葬礼级别也不会那么高;也不会有宝玉因秦可卿死而“吐血”情节。

密码破解:因为秦可卿是李香玉的第二个化身,她就是“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里面说的“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的那个“分身法”分出来的林黛玉。文本中作者对林黛玉的描写没有丝毫的贬损之笔,既然秦可卿就是林黛玉“分身法”分出来的化身,那自然也就褒而不贬,这是铁定的!再看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座次安排,第一位林黛玉最后一位秦可卿,林黛玉女一号最关键的人物自然要坐第一把交椅,而秦可卿却是“压轴”的“重头戏”角色,她是替林黛玉压轴,因为她是林黛玉的化身,秦可卿就是林黛玉,只是作者巧设“分身法”而已。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六、“太子与母妃乱伦”事件才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

“淫丧天香楼”的真实内幕究竟是什么呢?红学界至今没有破解的秦可卿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究竟何意?

密码破解:贾宝玉的原型皇太子胤礽“落堕情根”太过而荒废朝政,其父皇康熙为了“断其情根”(或许爱上了黛玉)强行收封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为嫔妃,而太子胤礽不甘心收手反而变本加厉与李香玉(林黛玉)在天香楼私会偷情致有了身孕。知情后的康熙愤极怒极之下终将太子废黜。李香玉(林黛玉)为保护太子而选择自缢身亡。

所以秦可卿的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的真正含义是:作者废太子胤礽在说:因自己的不肖“落堕情根”而“故无补天之用”的“罪人”是出自荣国府的我贾宝玉(原型胤礽),但这造孽的祸根开端实则出自于宁国府的你贾敬。此处贾敬隐射太子胤礽自己的父皇康熙。意思是在责怪康熙如果你先不强纳李香玉(林黛玉)为嫔妃而埋下祸根,也就没有我胤礽“落堕情根”一错再错,也没有我心爱的人“淫丧天香楼”的悲催结局,更没有我终被废黜的悲号惭愧!

所以脂砚说“书中掩护真面,却于此处逶迤”。就是说,作者为了掩护书中真面而拐来拐去地掩人耳目。这就是康熙朝“太子与母妃乱伦”事件的真相。康熙为了保住皇家颜面未公开此事,只是对李香玉的父母即两淮盐课李鼎夫妇赐死。所以身为两淮盐课的李鼎的相关资料到雍正朝时期什么也找不到,犹如人间蒸发,这就是文本中

林如海的死扑朔迷离含含糊糊的真实原因

于是才有了作者“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惭愧之言;才有了“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箕裘頹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的怨言冤词!作者惭愧之余直言“造孽开端”源于宁国府的家长贾敬(隐射康熙),贾敬才是“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这才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七、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是贾敬,隐射康熙

秦可卿(林黛玉)的真正死因并非与贾珍乱伦而死,而是与贾宝玉的原型皇太子胤礽相约私会败露,终为保护太子而自缢身亡。此乃康熙朝最大的丑闻,正史只字未提,只有野史传说,我们只能从文本中寻找证据。回头我们再看看秦可卿(林黛玉)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的真正含义。甲戌本此处有黑笔眉批:“判中才是秦可卿真正死因,真正事实。书中掩护真面,却于此处逶迤”

从曲子字面意义理解,是在说秦可卿自缢身亡的原因是多情与美貌,这也是败家的根本;而家业衰败都是贾敬造成的,导致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依然是宁国府的家长贾敬;祸根的源头只为一个“情”字。

然而,在这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惊天的大秘密。我们先看看脂砚斋的批注:“箕裘頹堕皆从敬”句侧批注说:“深意他人不解”。其意究竟深到什么程度了呢,为何一般人不得其解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理解为秦可卿的公公贾珍“爬灰”而导致秦氏自缢身亡。

试想,假如真是如此,判词和“好事终”曲子里面,导致家业衰败、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的箭头一直指向贾敬而非贾珍呢?因为贾敬隐射康熙,真实生活中由于康熙强纳李香玉的原型(林黛玉即秦可卿)为嫔妃,这才导致太子胤礽与李香玉(林黛玉即秦可卿)天香楼私约相会终自缢,这才导致太子胤礽“落堕情根”而不能自已终被废。

这一切都是康熙造成的,所以脂砚斋在曲尾批注说:“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这菩萨之心并非针对秦可卿而是针对自己的父皇康熙,为了不让康熙丢了颜面,作者胤礽“秉刀斧之笔”将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在文本中以“分身法”化出一个秦可卿来,将这段康熙父子之间发生的最大的丑闻、天大的秘密集于秦可卿之身。

真正爬灰之人并非贾珍而是贾敬(隐射康熙),作者废太子胤礽将自己心爱的女人被父皇康熙强纳为妃的行为极度不满,故将这种夺爱行为暗喻为爬灰的丑陋行行径。同时,自己被废黜的“祸根”归罪与康熙,所以曲中说“箕裘頹堕皆从敬(贾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宁国府)”!


八、秦可卿的公公贾珍和丈夫贾蓉是作者有意加进去的“障眼法”

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者。”

这一段文字透露了两大重要信息:第一是秦可卿的为人以及大家对她的褒赞,足以证明她不是“潘金莲”式的女性,更不可能与公公爬灰淫极而丧命;第二大信息就是,作者原本为宁国府设置的家谱方案只有三代人:宁国公第一代;贾敬夫妇第二代;孙媳妇秦氏第三代。这个家谱方案中贾敬就是秦可卿的公公。

此段文字是早期版本遗留下来的文字,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写之前就有的文字,十分靠谱的。“冢孙妇”即嫡长孙媳妇,秦可卿为宁国公的孙媳妇。改写后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这种三代家谱模式打乱了,安排秦可卿嫁于贾蓉变成了第四代;人为添加进来的贾珍成了秦可卿的公公即第三代;贾敬夫妇成了第二代;宁国公第一代。推之:秦可卿与贾宝玉才是同辈人。按此推论“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应该是贾珍才对啊,可判词和“终身误”曲子中再三点明是贾敬啊!为何?

解密:作者胤礽有意抛出的“障眼法”,以此欲盖弥彰。因为这段故事的真实内幕实在太敏感了,因为贾敬隐射康熙,秦可卿是李香玉(林黛玉)的化身,以焦大之口骂出“爬灰”,暗喻自己的父皇康熙强纳自己心爱的女人李香玉(林黛玉)为嫔妃之事。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并非“爬灰”事件,而是透露了作者太子胤礽自己与李香玉(林黛玉)的偷情内幕。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九、秦可卿怀孕是真得病是假

第十回,秦可卿生病了,其实就是怀孕闭经而已。但还是要按照“月经不调”来治,还说病得不轻。于是养病为由,后院隔离。其实秦可卿生病是假,怀孕才是真。作者只点不露是暗示读者“怀孕”真相。

十三回秦可卿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还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邻,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此段话存在三个疑点,暴露了一个真情。疑点一、媳妇死了儿子还在,何谈“长房内绝灭无人了”呢?疑点二、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从何谈起呢?疑点三、既然贾珍是“爬灰”主角,有关秦可卿的敏感话题该应是避之而不及,岂有公然赞称为“我这媳妇”之理?

暴露真情才是关节处:贾珍说的“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看似一句糊涂话,实则暴露出秦可卿“怀孕”的真相。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死两尸”,随着秦可卿的死断了宁国府传宗接代的根。实际上作者在暗示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与太子胤礽私约偷情而后有了身孕的真实内幕。

对身怀有孕的李香玉(秦可卿即林黛玉)只命打掉孩子未要性命,一是保皇家颜面,二是旧情未灭。最终李香玉(秦可卿即林黛玉)为了保护太子胤礽而选择了“天香楼”自缢。秦可卿死后依然用皇家嫔妃礼仪举办了葬礼。这就是秦可卿葬礼级别极高的真相。

秦可卿就是林黛玉:警幻即黛玉的梦幻化身,天香楼真相石破天惊

十、警幻仙姑就是秦可卿,秦可卿就是林黛玉

第五回宝玉随秦氏至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出秦氏隐,暗示警幻与秦氏是同一人;警幻说“吾所爱汝者乃天下第一淫人也”,一句话透露两大天机:第一,警幻自己爱宝玉却许配妹妹可卿与宝玉“做人事”,何意?作者暗示读者,警幻仙姑、妹妹可卿和秦可卿都是同一人也。第二,“淫人”二字说破了贾宝玉的原型废太子的名字,“淫人”谐音胤礽。所以脂砚批注:“多大胆量,敢作如此之文。”

随后“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歌音未息,早见那里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此女人正是警幻仙姑,然后作者就为此女人倾其心力写了甲戌本一页过整整248个字的赞赋。此乃《红楼梦》中赞美女人的最高级别之赋,绝无仅有!

试想,如此奢侈的赞赋,《红楼梦》中谁可担当呢?惟有贾宝玉的最爱林黛玉!所以脂砚斋说“盖此二人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意思是秦可卿和贾宝玉均是统领“通部大纲”的关键人物,这赋不得不写。可是赞赋明明是为警幻仙姑写的,并没有提秦可卿啊!原来脂砚斋心知肚明,警幻仙姑就是秦可卿的梦幻化身。秦可卿就是作者用“分身法”化出来的林黛玉的化身。此赞赋实际上就是写给林黛玉的!

作者将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用“分身法”安排在文本中,林黛玉演绎李香玉的前半生,秦可卿演绎李香玉的后半生;警幻仙姑乃李香玉的梦幻化身,警幻妹妹可卿就是秦可卿;绛珠仙草乃林黛玉的前世幻身。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在文本中“分身法”化出了六个化身,还有一个伏藏在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化名“春花”,另文再叙。

这些在《红楼梦》里隐得最深的,所设置的密码级别最高的真梦真事,细细想来果然全在“梦、幻”文字之中。此乃《红楼梦》中隐得最深的“真事隐”。

我所写的文章皆追随一个主题:《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废太子胤礽因自己的不肖而“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终被废黜,于是在“悲号惭愧”中哭成了《石头记》的原始创作;第二作者康熙孙弘暟在《石头记》的基础上披阅增删十载完成了《红楼梦》全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