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警惕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发生

条锈病是随着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生面积广、危害损失重等特点,其危害可以让小麦减产20%-30%,最严重的可以损失到一半甚至绝收。今年我省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且发病较常年偏早,是十年来发生最早,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一年,因此,我县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亦不容忽视,望各镇(街道)、农户密切关注条锈病的发生动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一、危害特点

危害部位:危害以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受害。

发病时期: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

症状特点:受害叶片上产生大量黄色的粉孢(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时散出大量的黄色粉末,即为夏孢子。条锈病的夏孢子堆椭圆形,排列整齐,状如缝纫机扎的针缝。生长后期在同一部位长出黑色孢斑,叫做冬孢子堆。

条锈病不耐高温,一般旬平均温度超过23℃时即不能存活。9-10月份侵染秋苗,并在秋苗上面越冬,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遇适宜条件,进行多次再侵染。

二、发生原因

1、品种的抗病性 小麦品种不同,感染条锈病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2、气象因素 条锈病的孢子要求麦叶及孢子表面有4-6小时的水膜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萌发及侵染,所以湿度条件好坏是条锈病流行的关键。因此充足的降雨及灌溉都能为为条锈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3、充足的菌源量 由于条锈病的孢子能随风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我省的条锈病孢子大多是随气流经甘肃,青海等地传播而来。

三、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快,导致小麦品种抗性不断被新出现的生理小种破坏。

2、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小麦抗性。

2、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02%的戊唑醇或者种子重量0.03%的三唑酮拌后播种 ②田间喷药防治,条锈病的防治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一旦发现,立即选用用三唑酮、甲基硫菌灵、腈菌唑等喷洒发病中心;在田间达到防治指标时(病叶率达到3%~5%之间)可选用上述药剂按推荐剂量全田普遍喷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