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疫情肆虐中,學校還未開學,家長們都特別關心孩子在此期間的學業。如何適應網課?孩子上課是否專心?有沒有自學和自控能力?等等問題總是牽扯著家長的注意力。

但是,疫情給家長和孩子帶來的,難道只有如何在家學習這一個話題嗎?

疫情是最好的德育的機會

家長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人才”,所謂“人才”,即先成人,後成才。

二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強調“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儒家所說的“孝、悌、信、愛眾、親仁”都在講述一個道理,即教育以德育為先,先培養正確的三觀和品德觀念,再去學習知識和文化。

《大學》開頭便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提倡的也是道德、為善的品質。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值此百年難遇的天災之際,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無不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也由此,各種奇形怪狀的人物都粉墨登場。

因此,家長們不妨值此機會,和孩子談談疫情中的真人和真事,聊聊對各種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相比書本中、歷史中的人物,發生在身邊的這些生動鮮活的素材,更能讓孩子產生共鳴,也更易於樹立孩子的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仁義孝的道德品質。

“《管子·權修 第三》:“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疫情是一面鏡子,將鮮活生動的人物,透射出不同的人性

在生命受到威脅、自由受到限制、生活方式遇到不便時,才最能考驗出一個人的真實品行。

疫情期間的各類新聞報道就反應了這一點,同樣的疫情,同樣的遭遇,人與人的表現卻大相徑庭。

  • 既有澳籍“公主”來華避疫,卻不服從隔離要求,還對防疫人員惡語相加;卻也有人路過不認識的防疫工作者都鞠躬比心,由衷感謝其辛苦守護;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 既有留學回國“公主”吃不了醫院食物、等幾個小時檢測結果就叫苦不迭;卻也有留學生轉機28小時不吃不喝,等待數小時到凌晨才入住,直至醫護人員告知可以吃飯才卸下口罩,全程毫無怨言。
  • 既有回國隔離“公主”不能喝白開水,叫囂著沒有人權,盛氣凌人地與防疫工作人員爭辯;卻也有集中隔離的父母乘機教導孩子要懂得感恩,對特警防疫人員有禮貌地說謝謝;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原來“公主病”出自安徒生童話中反諷的公主角色

在安徒生的童話《豌豆公主》中,一位自詡為公主的女孩子,因為在二十層床墊和二十層被子上睡了一晚,卻腰痠背痛、徹夜難眠。因為她感受到了床被之下擱著的一顆豌豆,而最終被認定為是享受過皇家奢華生活的真正的公主。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這個故事和《皇帝的新衣》一樣,採取欲抑先揚的方法,表面上看是讚美了公主的尊貴,實際上卻是為了表達安徒生對當時的封建統治階層的驕奢荒誕的生活的諷刺。

故事中,真正的公主睡慣了超級豪華的床鋪,隔著四十層床墊和被子,即使只多了一粒豌豆,也感覺隔著難受,不能安然入睡。其嬌生慣養、矯揉造作的習性被安徒生刻畫得躍然紙上、入木三分。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未真正吃過苦,也不能體會到別人的辛苦,不關心和感謝別人的付出,只關注自己的生活,一點點的不舒適就呼天喊地,痛不欲生,這就是“豌豆公主病”。

現實中的“豌豆公主們”

中國的眾多一線防疫工作人員,顧不上吃飯和喝水、每天只能睡幾個小時、穿著一身密不透氣的防疫服、即使渾身溼透也不能輕易更換,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提供這防疫保障工作,目的是為了保障每個在華和來華人員的生命安全。

對於默默無聞的他們來說,每天經受的煎熬,何止是一顆小小的“豌豆”帶來的不適?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沒睡過40層床墊和被子的防疫工作者

而“豌豆公主們”僅僅是因為等待時間長了、不想吃盒飯、不願意喝白開水、不能夠跑步鍛鍊身體了,就盛氣凌人地抱怨、指使、甚至是對抗。這不正像極了《豌豆公主》中的公主形象嗎?

等待幾個小時、喝白開水、吃盒飯,這些常人可以忍受的小問題,對於她們就變成了那一顆豌豆,可以把高床軟枕、錦衣玉食慣了的她們,折磨得要渴死、餓死、痛不欲生。

如果“公主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宮殿中,那也無所謂,畢竟有僕人們忍受著。但是,如果當“公主們”走出宮殿,面對著比自己辛苦百倍、承受著更大風險的防疫工作者,接受著他們提供的防疫保障時,還不知感恩和包容,只關注自己的生活是否舒適,不分場合地刷優越感,那就不合時宜了。

最後

《論語》有這麼一段對話,魯哀公問: “弟子孰為好 學?”孔子對曰: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在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孔子評價好學的標準並不是成績和文憑,而是“不遷怒,不貳過”,即做人的品行是否端正。

不由想起李蘭娟院士的一段話“希望疫情結束後國家給年輕樹立正確人生導向。

當“感恩”遇上“公主病”,疫情是樹立孩子三觀的最好時機

經此一役,希望更多的青少年通過視頻和圖片,親眼觀察,用心體會,能夠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想明白:哪些人物形象才是孩子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絕不是那些物質條件優越,穿著光鮮,但嬌生慣養、傲慢無禮、不懂得感恩、尊重和包容的“公主們”。

  • 而是正直果敢、濟世愛民的鐘南山院士;
  • 是英勇無畏、國爾忘家的醫護人員;
  • 是眾志成城、無私奉獻的一線無名英雄們;
  • 是遠在他鄉卻心繫祖國、捐款捐物的海外同胞們;
  • 甚至於也可以是那些眾志成城,懂得感恩和包容的芸芸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